高考英語的是非之辯——包天仁教授訪談錄

2020-12-23 包天仁教授

李永大(以下簡稱「李」):包老師您好!最近,英語又衝上了風口。我想,從歷史的角度看高考英語和英語的興衰,故事就很多。您親身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至今,50年來中國英語教學發展的全過程。首先,我要問您的問題是:高考英語對我國的外語教育具有什麼意義?

包天仁(以下簡稱「包」):永大你好!關於英語,現在似乎處在風口浪尖上。十幾年來,每年全國「兩會」前夕,英語就成了熱點。這絕不是巧合,而是陰謀論。英語學科在中小學課程中去留的問題,中考英語、高考英語,甚至大學階段的四、六級英語考試存廢的問題,英語學科的課時問題,英語學科是主科還是副科的問題等。有人大放厥詞,要把英語從高考中剔除(踢出),各種鼓譟之聲不絕於耳。我作為英語教育戰線的老兵、老教師,想談談看法。首先,我們需要理性地看待這些問題,不能情緒化。要透過現象來看本質,然後得出正確的結論和判斷。

李:是啊!有人在炒作這個話題。這些人明明知道,國家的教育政策規定了英語學科,他們是不是別有用心啊?

包:這是一場驚天陰謀。表面上看,這是一些吃了英語虧的人在發牢騷,實際上是一場語言戰爭。

李:包老師直言語言戰爭,這是否言過其實?有戰爭就有侵略,難道英語懷有侵佔我國官方語言地位的野心?

包:並非言過其實。國際上早就有人提出語言帝國主義的說法,而以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的西方野心家,早就把英語作為特洛伊木馬,不費一槍一彈地攻城略地,既洗腦搶人才,又發語言財,更嚴重的是把英語作為世界語或族際通用語,試圖消滅漢語或把漢語降格,進而消滅中國文化。這場戰爭早已打響。不幸的是,我們在節節敗退。

李:語言戰爭也有傷亡,我們應警鐘長鳴。從專業角度講,語言教學是否還涉及到人們的語言觀?或者說,語言的本質是什麼?

包:是的,其本質就是「什麼是語言」和「人們如何認識語言教學」等問題。人和動物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擁有語言,可以用語言思考和交流。目前世界上有七千多種語言,各種語言都在變化之中,有的語言還處在消亡階段。語言可用於交流,既是工具又是載體和價值觀。從某種程度上說,語言是文化軟實力,又是國際話語權。所以,語言教學,包括母語和外語,只能加強,不能淡化和削弱。現在各國都在加強或強化語言教育,改進語言教學質量。我國在語言方面雖然很重視,做出很多努力,但仍然比較差,國際交流中吃虧不少。國家已經把語言教育放在戰略的高度上,但是仍然問題多多,可以說,已經到了唱國際歌的地步了。

李:是的,一個國家的語言戰略極其重要,這方面需要加強。另外,語言教學也關係到人才質量問題吧?您的意思,外語不好就不是人才嗎?

包:外語不好的所謂的「偏才」不是沒有,但那是少數個例。外語不好的人,不會走得太遠。在當今世界,語言(母語和外語)已經是人才所必備的關鍵能力。

李:您是說,一門外語也是人才所必備的關鍵能力嗎?

包:是的。教育是為了培養人才,我們要把英語這門重要的外語教好、學好。語言能力是新世紀人才的關鍵能力。2006年12月26日歐盟通過的21世紀人才所具備的八大關鍵能力,前兩個就是語言能力。第一個是母語能力,第二個是國際語言的交流能力。許多國家,外語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所以,一門外語學科已經不僅僅是學科的問題了。外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這並不是說,外語比母語更重要,例如,把英語學科放在語文學科之前。

李:是的,基本的母語能力人人具備,而外語能力普遍不足,需要加強。我們把英語當作外語來學習,而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為什麼那麼重視外語教育?

包:這個問題,幾十年前我也納悶,我認為英美等國操英語這門國際通用語言,不必學習別的外國語言。30年前,我曾在美國訪問,在曼哈頓駛向自由女神雕像的遊船上,問過幾位當地的初中生。他們當時就說,「我們會英語,會說英語就可以走遍全世界,為什麼還要學別的語言呢?」

李:說英語的國家有語言優勢,容易產生霸權思想啊。

包:是的。由於英語的廣泛使用和強勢地位,使得英語母語國家擁有語言的特殊優勢,甚至是語言霸權。我們這些非英語國家沒有話語權,常常吃虧,被誤解。

李:包老師對其他國家的外語教育政策的研究比較深入,英美等國也開始重視外語教育了吧?

包:是這樣。英美國家,還有德、法、日等非英語國家都非常重視現代外語教學,有的國家開設的外語語種也比較多,培訓師資,並給予巨額財政補貼,大力推進外語教育。例如,英國就給開設現代外語的中小學學生每人補貼60英鎊。

李:我一直以為,英語母語國家對外語教育沒有重視起來。

包:其實,這些國家早些年也沒有把外語教育重視起來。全世界各國人民都學英語,英語母語者認為,其他民族的人都學習英語,他們就沒有必要再學習一門外語了。可以說,英語母語者擁有了語言霸權。現在世界變成地球村,國際化趨勢日趨明顯,各國都開始重視外語教育,投入巨資來發展現代外語教育。

李:包老師,從您多年從事外語教育的經歷來看,我國外語教育的軌跡是怎樣的?

包:我從上世紀70年代一直到本世紀這20年,一直從事外語教育。英語納入高考科目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文革期間,與英語學科有關的,曾出現過「馬振扶事件」,英語學科因此終止。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英語再次被列入高考科目,人教社出版了「文革」後的第一套英語教材。1979年,英語考試分數按10%計入高考總分,1980年上升至30%,1981年是50%,1982年是70%,1983年變成100%。近十幾年,英語成為三大主科之一,這說明了國家對外語教育的重視。這段歷史歷歷在目,我們不能忘記。

是的。我國的外語教育經歷的是曲折的歷史。

包:我記得,1977年,鄧小平同志復出主持國務院工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全國科技大會,把全國懂外語的人才都組織起來,在中學全面開設外語課,當時主要是英語課。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在中學當英語教師,開始教英語,從中學到大學,後來創辦《英語輔導報》,做了許多全國性教研項目和活動。可以說,我是中國英語教育的見證者之一。

李:對,從那時起,外語教育走上了正軌,我們從歷史回到現實。現在仍然有英語學科去留的爭議。有人說,英語學科浪費了學生大量學習時間。這個「浪費了大量學習時間」的說法,您怎麼看?

包:在我國,課內課外學習英語的人,總數接近四億。有的地方甚至幼兒園階段孩子們就開始學英語了。但是小學階段,很多學校把英語當作副科來上,並沒有多少課時。語文學科比英語學科的課時多。有限的課時內,英語課的效率很低,「浪費了大量學習時間」的說法值得商榷。

李:可是有人言之鑿鑿,說英語浪費了學生十年青春,一位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英語學習方面要花費五、六千個小時。

包:這個說法與事實不符。小學是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一周才兩課時,初高中每周才有4-5個課時,大學生不會超過300個學時。即使是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英語課,也沒有多少課時,怎麼可能有五、六千個小時?

李:農村學生參加高考,因為英語科目賦分比較高,容易拖後腿。您同意這個看法嗎?

包:我通過調查,發現有類似情況。學生,特別是地級以下的城鄉中學的學生,在英語學科方面存在嚴重「兩極」分化現象。這也說明,英語教學的質量出現了問題。真的是因為教學質量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就應該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乾脆把英語砍掉。這不應該成為把英語從高考剔除的正當理由。中國的英語教學確實「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主要是英語教法理念出了方向性的問題,但不是「不治之症」,還是有方可醫。農村孩子不學英語,英語學不好,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堵塞了他們一生成才的通道。

李:學生不要學英語,還有一個理由是畢業後用不上英語。有人統計,95%的人學了英語,但卻從來沒有機會使用過。這是正當理由嗎?

包:這是誰統計的?這是「英語無用論」的說法。這種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別的學科,包括主科和副科,學生學過之後也不見得都能用得上。一個人的素養不是空架子,是靠各個學科知識積累起來的。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正像我在一開始講的那樣,為什麼一到全國「兩會」召開時,就有人跳出來興風作浪,炒作「英語無用論」?我認為這是他們妄圖綁架輿論,是政治陰謀。儘管這些陰謀不能得逞,但其負面作用和影響是很大的。

李:一些人認為,英語應該作為選修課,想學的孩子就去學,不想學的孩子就不學,是時候將英語從主科中踢出去了。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能說改就改嗎?

包:這是一種偏激的說法。英語是學生學習的主科,是國家教育政策決定的。人才的培養就是培養人的關鍵能力,外語語言能力就是21世紀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之一。無論是把英語踢出中、高考,還是把英語作為選修課的說法,都是沒有道理的。說這些話的人,要麼以前沒學好英語,吃了英語的虧,要麼是弱智低能,要麼是存心不良。

李:有的專家講,在中國要用「浸入式」的母語和二語習得的方法學習英語,因為現在我國的各方麵條件所限,特別是沒有英語學習的語境,學生是學不會英語的。您怎麼看這類說法?

包:這就是所謂的專家鼓吹的母語式、類母語式、二語習得式的習得理念。這些理念誤導了外語教育政策和教學課程改革的方向,是站不住腳的。事實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中國英語教學,必須採取中國式的英語外語教法,而這樣取得成功的例子有許許多多。

李:最近,某位大學教授曾說過,沒必要追求英語的發音,也沒有必要浪費那麼多時間。英語只是溝通工具,人要有本事才會受到尊重,歐美的流浪漢英語那麼好有什麼用?

包:這個說法太傻了,這種話在邏輯上十分可笑。學生學英語就要追求正確的發音,不然怎麼能順暢地交流。學英語應該有一定的要求,基本標準必須保證,包括英語的語音和語調,這樣才能保證英語教學的質量。但是,因為中國的英語教學是英語外語教學,沒有英語語境,沒有足夠的,稱職的英語教師,加之錯誤的教學理念誤導,英語考試誤入水平化怪圈,刷題海模式,導致英語教學「雙基」不牢,學生的英語能力不強。這些是需要我們努力改進的地方,但絕不是「幹掉英語」的理由。

李:有人講,在小學階段取消英語或將英語設置為選修學科,加強語文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勢在必行。這樣的建議可行嗎?

包:相當多的學校,英語教學做的不好,學生到了初中階段還得從頭開始學習。這是因為英語教學的理念、教法、教材出了問題。我認為這些問題應該解決,也能夠解決。從國際外語教育的範圍來看,關於兒童學英語,包括學齡前兒童學英語的議題,都炒得風風火火。我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我贊同這樣的政策,從小學三年級開設外語,配備好教師,開足學時,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保證小學英語的質量和效率,這十分必要。取消小學英語是極端的做法,沒有任何道理。如上所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同時還學習了各國文化,這本身就是素質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學習英語不但不影響本國語言和文化的學習,而且還會促進學生對本國語言的學習,加強對英美及國際文化的了解。總之英語學科不會影響立德樹人的素質教育。

李:有一種言論,英語這一門學科是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罪魁禍首之一。這個觀點太偏激了吧?

包:這確實是偏激的觀點。多一門課程,學生的學習負擔就會增加,這是事實,但不能把英語認定為增負的罪魁禍首。這種說法和教學質量有關係。現在有這種現象,特別是疫情期間線上線下的英語教學,尤其是小學英語線上課程,這個學科變成了一種點綴,老師沒有教什麼,只是播放視頻,留些練習和作業,學生也沒有學到什麼,他們被迫花錢到課外班學英語。要改變教師不教,學生不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所謂「翻轉課堂」式做法。這種現象是必須而且是可以改變的。不能因為英語這門學科有質量問題,就要取消英語。正確的做法是有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要採取這種罵街、不負責任、非理性的自殘行為。

李:還有兩會代表提出議案,提出在高考科目中取消英語。有的專家說,英語學科可以逐步取消,先降低高考分值,降低英語權重。您怎麼看待以上觀點?

包:這是教育政策問題。語言教育政策是國家重器,英語學科和高考英語不是取消,而是如何加強改革和改進教學質量的問題。我認為,這些人用心險惡,他們上了帝國主義的當。外語教育是我國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這些提案是錯誤的。原因在哪裡,責任在誰?英語教學界沒有把這個學科做好,不能怨天,不能怨地,主要原因不在師生方面。這也涉及到國家教育政策和理念問題。一些專家的引導有誤。因此,英語教學界需要自我糾錯。教學界的一些理念已經落後於世界半個世紀,或者至少落後三十年。我們需要反思,怎樣才能把我們的事情做好。現在英語課改理念出現偏差,所謂的「核心素養」不能落地,英語教材、教輔和考試改革嚴重滯後,校內、校外英語教學「亂象叢生」,已經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

李:再追問您一句,高考英語降分這個建議是不是可行?

包:這種英語在賦分權重上的做法一開始就被教育部制止了。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無權擅自降分。這種加分、降分的遊戲是荒唐可笑的。

李:對今後的英語教學改革,您以前提過很多建議和方案,現在有什麼新建議嗎?

包:我是英語教學改革的參與者,同時也是批評者。我多次向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領導建言獻策,有些建議已經得到採納,包括語言的布局和規劃,教法、考試與評價改革等。教學界的種種問題,關於英語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可以建言、辯論甚至質疑,目的是為了促進今後的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現在我國還沒有一個糾錯機制,使得教育戰線的一些錯誤一錯再錯。我相信,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不會持續太久。

李:有人提出,託福、雅思考試就可以直接代替高考英語。您認為可能嗎?

包:這是痴心妄想!中國的教育考試,包括語言考試,是教育主權和考試主權,是國家重器,絕不可失去,決不可旁落。另外,從學術和專業角度看,國外推出的託福、雅思這類英語考試,在考試目的、考試內容和考試類型上不同於中國各類英語語言考試。我們可以適當學習和借鑑這類考試,研發和建立中國自己的各類教育考試,語言考試系統,而不是搞拿來主義,更不能讓這些國外的考試佔領中國的教育和語言考試陣地。我想,中央是會有英明決策的。這方面,我國已經取得很大成績。

李:與取消高考英語的言論似乎相反,有些專家極力推薦CLIL,您認為能成功嗎?

包:不是相反,取消高考英語和推介CLIL都是陰謀論。CLIL就是「學科英語」,是雙語教育的升級版。我堅決反對這種教法。想用英語教授別的學科,這是走不通的,這首先與我國法律相衝突。另外,學科英語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推廣,到目前為止,在全世界也沒有成功案例。早在20年前,在中國的立項實驗已告失敗。有人想弄這個教法,真是異想天開。學科英語以前失敗了,現在必定也是徒勞的。

李:有學者提出,高考英語越來越多地採用高科技,隨著高科技手段,包括翻譯機器的性能提升,技術的作用越來越大,教師的作用越來越小,或許有一天,英語教師將面臨失業。您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包:這是危言聳聽。推銷教育技術的人有自己的意圖,所以才這麼說。高科技,包括線上線下英語教學所採用的視聽、直播、空中課堂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必要和有益的,但這些技術並不能代替教師的教與導,無論未來的高科技怎樣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是一百年後,高科技也代替不了教師的面對面的教學和輔導。尤其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機器更無法完成。翻譯機器有用,但是沒有那麼大的用處。大家的共識是:機器僅僅是個助手。我們要用好這個助手,而非用助手替代教師。

李:有人認為,全民學英語之後,又有了大學擴招,英語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太多了,這就導致我國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困難。

包:英語專業是大學學額最大的專業,其次是漢語(中文)專業。有人說,英語專業就是紅牌/黃牌專業,這麼多的英語畢業生,將來畢業就等於失業,會沒飯吃了。這是在嚇唬人。這個問題沒有這樣嚴重。在大學裡,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是師範生。這類在校生在全國高校有一百多萬,他們將來是要在中小學擔當英語教師的。現在中小學在職英語教師中,很多是非科班老師,這些教師需要在職培訓,有的需要新的合格專業老師替換。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和一帶一路的發展,大中小學外語語種的開設需要擴大,外語畢業生有更多的職業選擇,就業機會和待遇不低於其他專業的畢業生。

李:弱化英語就能培養偏才嗎?有人這樣認為,這裡說的「偏才」似乎是貶義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包:不能。這種說法的意思是,有些人英語不好,但卻有某個方面的天才和專長。這種情況確實有,但是這樣的人沒有懂英語的人有語言優勢,發展會很艱難,也不會走得很遠。

李:據研究,男女性別對外語學習也有影響。

包:對外語學習,我們要考慮到學習者的性別差異和性格差異。因為種種原因,英語學不好或沒有學好,特別是一些理科生嚴重偏科,英語這門學科沒有學好,嚴重拉分,這是他們的短板,影響到他們考上好的大學,也會影響他們以後的發展。這是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產生這種情況,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對英語這門學科的認識有誤,所以吃了大虧。只要提高認識和端正態度,採取正確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給他們提供激勵和動力,他們提高認識並付出努力,就可以學好英語這門語言。

李:您認為,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讓他們自主探究學習,就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嗎?

包:非也。現在全世界外語學界已經早就不談學習策略了,因為所謂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元認知策略等間接策略不是學生正確的外語學習之道。現在提倡培養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就是解碼、歸納和記憶能力。

李:漢語是全世界最大的語言社區,在這樣的語言環境裡,學生能學好外語嗎?

包:我個人認為,這是完全可能的。關鍵是我們要重視它,採取英語外語教學理念和方法,而不是採取母語或二語習得的方法。從歷史到現在,眾多的事實已經證明,中國人有語言天賦。學生在學好母語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學好英語這門外語。外語學習還能促進學生對母語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這個新時代,外語教育是必選項,外語能力是新世紀人才的必備關鍵能力。

李:今天談的高考英語的是非之辯,涉及到的議題都與我國的教育政策、課程標準息息相關。那麼,在我國的外語教育政策制定方面,包老師有什麼建議?

包:關於語言教育政策,這個問題很大。關於英語教學理論和方法,涉及到的問題很複雜,眾說紛紜。我們今天談論的僅僅是關於英語學科教學的一小部分問題。我認為,凡事不辨不明。大家廣開言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開誠布公地討論、議論、爭論和辯論,這對外語教育事業是有益無害的。

(原文發表於《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20年第6、7期)

相關焦點

  • 學科英語的今世前生——包天仁教授訪談錄
    學科英語,英文是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確切地講,學科英語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歐盟。學科英語是一個大的教學路子,並非是一個具體的教學方法。這個學科英語是以學習英語作為主要目的,學科內容次之。也有人說,兩者都重要。在歐盟內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做得相對比較好。隨後,英美國家為首的教育界向世界各國推廣學科英語。
  • 英語外語的理念和方法——章兼中教授訪談錄
    有美國機構在中國設立的學校,在用英語教授別的學科。這樣的話,英語是一門學科,也是教學媒介。這實際上是學科英語(CLIL)的做法,收費頗高。因為國內外語境不同,我不認為這種方法在中國能成功。章:上海也有這樣的做法,一些機構背後有的也關注商業利益。
  • 鄭強教授:英語是累贅,建議高考取消英語 教育部做出回應
    在中國,英語在高考中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英語已經成為了高考中的一個關鍵。很多考生都質疑為什麼高考要讓一門外國的語言佔那麼大的比重。所以,高考取消英語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當年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也強烈呼籲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的觀點是想推廣我國的歷史文化,就是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國學和漢語。
  • 鄭強教授:我們過分誇大英語的作用,英語應該被踢出高考?
    高考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轉折點,高考科目的變動也是考生、家長、老師們非常關心的內容。英語成了很多人呼籲改革的一門科目。2017年起,新高考改革在全國各省陸續啟動,其中有幾個省份明確高考英語一年兩考,可以取高分計入高考成績。
  • 高考要不要取消英語高考「地位」?鄭強教授的言論卻引起了巨大爭議
    在高考中,如果學生的英語沒有學好的話,會在很大程度上拖後腿,想要考出好的成績是不可能的。但是前不久,浙江大學一位教授的話,卻把"高考是否要取消英語"這個話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鄭強教授的觀點是,英語耗費了很多年輕人寶貴的學習時光,我們國家過度重視英語的作用,是我們對本國語言不自信的表現。鄭強教授的觀點,更加堅定了一部分網友的看法。這部分網友認為:英語確實是好的,但學習它有沒有用卻值得商榷。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所有的中國學生都需要學習英語,但是他們在長大後又有多少人能夠用到英語?
  •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是我們理解錯了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對於英語這門功課的觀點很犀利 一直以來網友們對於英語在高考中佔有的地位都有不同的意見,一邊是覺得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
  • 那個覺得英語比重太高,建議取消高考英語的鄭強教授,後來怎樣?
    ,他將人大概分成了兩大類,愛他的人如痴如醉,不愛他的人被他折磨的開始痛不欲生,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教授建議取消高考英語的故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高考】大家都知道高考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大考,相比起我們的過去所謂非常重要的考試小小升初,中考等等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人生未來的走向,但是卻遠遠比不上高考來的重大,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高考大部分的省份還延續著過去的制度實行高考分科,二零二零年只有近八個省份實行了新的高考制度,進行不分科考試,高考分科大概是分為兩個方向,
  • 鄭強教授反對「過度」英語火了,如果英語退出高考,會發生什麼?
    最近,鄭強教授關於英語的演講又火了。火到了什麼程度呢?火到了有人說鄭強教授希望把英語踢出高考。然而回看了鄭強教授的演講,鄭強教授反對的是過度外語,而不是要將英語踢出高考。但不管怎麼樣,有關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問題,再一次引發了全民大討論。
  • 浙大教授鄭強言論,把英語「踢出」高考,英語招誰惹誰了
    近日,網上出現一段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視頻,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於英語是非常「不滿」的。當然,小編並不是在詆毀某個教授,只是描述事實而已。鄭強教授慷慨激昂地表達自己對英語的不屑,認為英語浪費了青少年寶貴的時間,過分誇大英語的重要性,缺乏民族自信。
  • 英語被高考「取締」?俞敏洪觀點耐人尋味,浙大教授看法符合實情
    英語要被高考「取締」?俞敏洪觀點耐人尋味,浙大教授看法符合實情!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們而言,「英語」絕對是一門讓人頭疼的課程。事實上,不止是學生,連學生家長都為輔導孩子的英語作業「禿了頭」!正因如此,近年來關於「高考要不要取消英語考試」的討論,一舉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但對於這個問題,大家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對於那些喜歡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一旦取消了它在高考中的作用,就會失去自己的「加分項」,從而在高考中失去優勢。反之,對於不喜歡學習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如果取消了它在高考中的作用,就能省下許多時間去鑽研其他科目。
  • 鄭強教授,我認同您對英語的看法!但將英語踢出高考還為時尚早
    在學生時代,我們時常會困惑、會時常發問:「我學不好英語,又能怎麼樣?」的確,對於一個本科畢業的人來說,英語最起碼會在他的求學生涯中陪伴他13年。背課文、背單詞、背短語等等,這是些我們重複了十幾年;想高分、勝高考、欲出國,英語它無處不在!英語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 浙大副書記教授鄭強 對英語開炮,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
    自從高考把「英語」列入必考項目。全國的學生和家長都圍繞著它來團團轉。大家都還記得曾經那句洗腦式的廣告:「步步高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so easy」。那段時間全國都在過度炒作英語的重要性,肥了很多外語培訓機構和人物,整天都樂呵呵,都賺了盆滿缽滿。不過家長卻樂此不疲,這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高考。不過據小編的一個做培訓機構的朋友說:「其實輔導英語,相對於其它科目來說更簡單,英語它不需要多少邏輯思維,只需要詞彙量,詞彙量上去了,英語分數自然就上去了。但它的輔導費用卻往往非常高昂」。
  • 英語到底該不該被「踢出」高考?浙大教授的觀點,引起不小爭議
    英語是「大學科」,在高考中與語文、數學兩個學科有著同等分量。但最近幾年,「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聲音此起彼伏。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則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演講視頻,鄭強教授在該視頻中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
  • 覺得學英語誤我華夏的鄭教授,直言把英語移除高考,結果如何了?
    英語,從我上學起,就成為了我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佔據著我一部分的學習時間,英語口語,英語筆試;小學英語、初中英語,在高考中佔據著120分的分值、高中英語,在高考中佔據著150分的分值、大學英語四六級、為了出國的託福、雅思等等,在我們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 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的一段話,掀起網上熱議
    眾所周知,英語在各種考試中佔據的比重很大,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中文。例如大學階段基本除非中文系,否則基本接觸不到中文的相關學習以及考試。而英語該有四六級,或者雅思託福。最近鄭強教授在網上的一番話,引起眾多網友的熱議:要不要將英語踢出高考?
  • 訪談名家 || 守正創新,開闢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新天地 ——黃維樑教授訪談錄
    編者按:張叉教授對黃維樑教授所作的專題訪談由兩部分組成,這裡刊出的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即將另行刊發,詳見:張叉、黃維樑,《加強「以中釋西」文學批評,構建中國比較文學的話語體系——黃維樑教授訪談錄》,《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曾與2018年2月8日在本公眾號推送,詳情請見文後連結。
  • 鄭強教授說把英語「踢出高考」,全體學生學習英語真的是浪費嗎?
    鄭強教授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教授,敢說敢幹,很受人喜歡,能激勵年輕人。他說: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人的寶貴20年,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對於他的這一觀點,既有贊同的部分,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至於說把英語「踢出高考」,我認為暫時還沒必要。
  • 浙大教授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浪費中國年輕人的大好時光
    英語要踢出高考?新東方俞敏洪和鄭強教授觀點相斥,大家支持誰 推薦語:英語並不是中國人的母語,但是中國相當重視英語,英語的地位一直和數學,語文並駕齊驅。
  • 浙江大學鄭強教授語出驚人:把英語踢出高考?
    浙江大學鄭強教授原本是個化學家,但在網友眼裡卻更像演說家。他常常語出驚人、觀點犀利。不久前,不負責的人,對他的演講斷章取義,指出 #浙大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 。隨後教授通過官方帳號發布聲明,傳言不實。從高考恢復以來,英語就是必考的科目之一。它的重要程度,媲美語文和數學。
  • 高考英語到底會不會變為副科?聽聽浙大的教授鄭強怎麼說的
    近年來,英語是否被高考「淘汰」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總的來說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派別反對將英語作為高考的主要科目,代表是俞敏洪,他認為英語應該被高考「淘汰」,受影響最大的孩子是窮人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錢參加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