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美教育說
據統計:小學生每天學習英語需要花費1小時、初中生在1.5小時、而高中生則需要2小時。這樣從小學3年級到高中畢業,每個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大概在5292小時左右。
相信參加過高考的同學都是深有體會的,每天英語的學習要佔據很多時間,早起晨讀、背單詞,但是仍然不見成績提高多少。
尤其是對於偏重理科的學生來說,英語成績大多都是「拖後腿」的學科,但無奈它是三大主課之一,佔據高考成績的150分,只能拼命地努力學習,因為英語成績要是達不到120以上,基本和985名校就無緣了。
家長更重視英語,甚至讓孩子提前開始學習
隨著近些年來高考的不斷改革,目的就是為了能讓高考做到公平,能讓更多的學生有大學可以上,但是這麼多次改革,你有沒有發現,英語的地位一直都很穩固。
甚至現在很多家長開始為孩子做英語啟蒙的學習,市面上各種英語早教班,讓孩子家長們爭相報名,而且課時費還很高。
其實家長們的初心是好的,希望孩子早點開始接觸英語,這樣在將來上學後學習英語的時候也能更輕鬆一些,但是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對於英語這門功課的觀點很犀利
一直以來網友們對於英語在高考中佔有的地位都有不同的意見,一邊是覺得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另一邊是家長們「拼命」的給孩子進行英語早教啟蒙,對此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發表了他的觀點。
鄭強教授覺得現在很多人都把英語的地位看的太重,甚至已經超過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樣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並不利。
學習英語是為了與世界接軌,但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重要,鄭強教授還把現在學習英語的這種現象,比作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鄭強教授在演講中提到一位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那是一個60多年都沒有走出過日本的人,但是仍然可以獲得獎項。
而那些打著「不會英語就是文盲」旗號的人,基本都是培訓機構、或者是英語啟蒙教育的受益者。
鄭強教授的一席話引發陣陣掌聲,鄭強教授表示:現在有多少人可以寫出中國99%的漢字?又有多少人可以讀懂古漢語的含義?對於古詩詞文化又有多少人可以張口就來呢?
學好外語的前提是應該先把中國的語言文化學明白、學清楚,我覺得這句話雖然有點苛刻,但是觀點是對的,凡事我們都應該先把自己的這一部分做好。
鄭強教授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是我們理解錯了
從鄭強教授的觀點中,可能很多人都會理解為英語沒有必要學習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我們不應該把英語看的過重,甚至超過了中國文化。
因為對於足夠優秀的人來說,英語必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他們需要對外的交流,那麼英語的用處就比較大。
但是現在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似乎都把英語作為重中之重來看待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培訓機構可以「迅速成長」的原因。
對於現在英語科目出現的「不公平」,是因為偏遠山區的學生學起來不比城市中的學生,畢竟條件有限,這樣在高考中英語的成績就比較吃虧。網上很多人的觀點指向把英語「踢出」高考,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就目前發展來說,英語的學習還是有必要的
近些年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很快,各行各業對於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所以就業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我們從就業的角度出發,畢業生們要想擁有高收入、好職位,學好英語還是十分有必要的,畢竟現在大型企業在招聘時,對於英語水平的要求也是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現在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迅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對於計算機行業從業者來說也是十分有幫助的,尤其是編程,英語是基礎。
最後:
鄭強教授的觀點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認可的,不過要想在就業中佔有一定的優勢,還是應該還英語學科學好。
而現在很多人對於英語的學習都是覺得枯燥、乏味的,尤其是進入高中後,英語成績開始「拖後腿」,希望大家不要放棄,首先建立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中找到感興趣的點,真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相信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今後對於英語學科的改革時代也會到來的,只要大家在學習中可以掌握好比例尺度,畢竟高考中每一學科的成績都是十分重要的。
今日話題:你覺得英語應該被「踢出」高考嗎?對於英語的學習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