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語,應該是讓很多人頭疼的事,學不會,整不明白,各種語法,各種背單詞,功夫沒有少下,但是成績還是一塌糊塗。一直也被人所推崇的一句話就是:英語不及格,因為我愛國,我是中國人,不學外國文。
英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是有難度,學了十幾年,結果還是張不開嘴,等工作以後發現,好像也沒什麼可用之處,花費了多少心血,多少時間和財力,到頭來,還是被成績擊垮了。
近日,頻上熱搜的鄭強表示,在網上談論到英語這個話題時,建議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英語不應該放在和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一觀點一出,廣大網民明顯兩極分化,一部分強烈支持,一部分不太支持把英語踢出去,而是降低位置。鄭強是誰?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浙江大學大學校長,黨委書記,網紅校長,在疫情期間多次發表愛國言論,以及教育理念受到很多人的認可和支持。
鄭強認為,小孩子從3-6歲就開始學英語,小學到大學畢業,十幾年一直在學習英語,大部分也沒有學好,學的一塌糊塗。把英語看的過於太重,讓孩子身心疲憊,投放太多精力。支持鄭強觀點的網友們認為:英語無用,以後不出國,工作用不到英語,學英語浪費時間,到最後無任何用處。另一部網友認為:不應該把英語踢出,而是把英語位置降低,不能等同於語文數學,作為副科或選修課存在。
從我個人經歷來看,英語好像對大多數普通人確實沒有什麼用,工作之後很少接觸到英語,之前也有過外教同事,但是和外教聊天的時候發現,話到嘴邊,不知道怎麼表達,只能說一些簡單的話語,頓時覺得這麼多年的啞巴英語是都白學了。個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全球化,個人覺得英語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但是不應該是以考試為主,而是以實用性為主,更多的是考慮英語的實用性,不能僅限於會考試,更應該注重的是口語交際,,而不是只是啞巴式英語。另一方面,雖然中國在發展強大,但是還沒有強大到全球普及普通話的程度。英語仍是世界通用語言,在過獎實用性還是比較強的,用到的地方還是比較多的。
如果將來沒有出國的打算,或者又不會從事英語方面的相關工作,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應該作為一種非必要性的學習課程,對應於感興趣的,可以主修英語課程。所以問題,都不能一刀切的去解決,要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
降低位置,注重實用性,不再只是應試教育,英語實用性還是應該肯定的。應該把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作為重點培養方向,而不是只是為了拿高考分數,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掌握那些繞腦的什麼語法、時態之類的東西,著實沒有太大意義。
對於應不應該取消英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