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4回: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食人魔登山王稱霸

2021-02-07 黃劍博採風追影 Jumbo Huang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採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無欺於死者,無負於生者,無愧於來者

第4184回: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食人魔登山王稱霸

 

《採風追影文化傳播》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艾迪·莫克斯 (Eddy Merckx),全名愛德華·路易斯·約瑟夫·莫克斯(Edouard Louis Joseph Merckx,1945年6月17日-),比利時職業自行車選手,生於沃呂韋-聖彼得。他曾經奪得所有三大環賽和五大古典賽的冠軍,其中包括五次環法自行車賽冠軍。被稱作「食人魔」,是史上最偉大的自行車選手。 莫克斯活躍於環法的時間不長,但車手生涯在三大賽以及古典賽都有奪冠紀錄,且五度奪得環法冠軍,功績之外,烙印在車迷心中的,是他對勝利的執著,因而有「食人魔」的封號。

 


自行車競賽講求精密分工,每個人各司其職,衝刺型選手在平路賽段自然傾巢而出,但在高山賽段只求別被關門,很少紅點衫兼穿綠衫的車手。 莫克斯卻是當中的例外,每一站都恨不得自己是單站冠軍,登山點、衝刺點都要搶,1969年首度稱霸環法,黃衫、綠衫、紅點衫一件都沒讓給別人(雖然他當時24歲,符合現在代表新人王(25歲以下總成績最優)的白衫,但是他沒有白衫,因為這個獎項1975年才開始頒發)。


「當我還是個小男生,就夢想要成為車手,那麼做為一個車手,我就想成為冠軍!」莫克斯說,這因此造就他對冠軍的饑渴,然後就有車手的女兒稱他「食人魔」。 在1975年環法,莫克斯在終點被觀眾攻擊,用藥與傷勢影響後來的表現,還發生嚴重的摔車,導致面部骨折,當年還拿下第二,但之後逐漸走下坡,3年後告別職業生涯。 後來莫克斯回憶說,摔車造成的傷讓他疼痛欲裂,最後的高山賽段已經瀕臨崩潰,「我一直咬牙苦撐,雖然我沒辦法咬合!」

 


這件事讓他感觸良多,2015年過70歲生日時曾透露,「1983年,我38歲,我父親去世了,我意識到自己孤立無援,以後你出了什麼事情都得靠自己,沒人可以保護你,或許那一天才真正宣告我的青春歲月結束吧!」 莫克斯退休後創立自己同名品牌,生產頂級公路車,以他過去比賽經驗打造車款,他笑說自己因為閒不下來,而且自行車領域還有好多學不完的東西。 。

 


1964年,他參加了東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自行車賽,獲得第12名。1965年成為職業選手。1968年,他加盟義大利Faema車隊。

 

米格爾·安杜蘭·拉臘亞(西班牙語:Miguel Indurain Larraya,1964年7月16日-),已退役的西班牙公路自行車賽車手。他曾經連續五次獲得環法自行車賽總排名第一(1991年-1995年)。他還獲得兩次環意自行車賽第一名,成為歷史上在同一個賽季同時獲得環法自行車賽和環意自行車賽冠軍的7個人之一。


他在環法自行車賽共穿了60天領先者的黃色領騎衫。安杜蘭身高1.88米(6英尺2英寸),體重80公斤(176磅),有暱稱 "Big Mig"(「大米格」)。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得西班牙全國業餘公路總冠軍的車手,當時他18歲。20歲時成為環西自行車賽最年輕領騎者,還獲得Tour de l'Avenir賽段冠軍。

 


貝爾納·伊諾(法語:Bernard Hinault,法語發音:,1954年11月14日-)法國著名自行車手,分別五次獲得環法自由車賽總排名第一(1978, 1979, 1981, 1982, 1985)。多次贏得公路自由車「大滿貫」(環法自由車賽,環意自由車賽,環西自由車賽)。因比賽時有「咬住不放」的名聲,外號「獾」。

 


環法自行車賽是一個每年舉辦的多賽段公路自行車賽,主要在法國進行,但有時也出入周邊國家(如英國、比利時、德國、西班牙)。自從1903年開始以來,每年於夏季舉行,每次賽期23天,平均賽程超過3500公裡(約2200英裡)。完整賽程每年不一,但大都大體上環繞法國一周。近年來,比賽結束前總是會穿越巴黎市中心的香榭麗舍大道,並且經過艾菲爾鐵塔。比賽全程分成許多段,從一個城鎮到下一個,每一段分別計時排名。所有段成績累計起來決定每一位賽手的總成績,總冠軍為各段時間累計最少者。在每日賽事結束時,領先者將可穿上黃色領騎衫,最佳衝刺者將被贈與一件綠色車衣,山間賽事中之最佳騎手將會得到一件波爾卡點運動衣,其有時被稱作登山王。

 


像其他公路大賽一樣,選手們組織隊伍參賽。每一隊由9名選手組成,共有20至22個小隊。傳統上,只有一流的專業賽車隊才能收到參賽邀請。近年來,大賽組織者採用國際自行車聯盟的計分系統來決定參賽隊伍,另留下2-4個名額給予知名車隊或落選的法國車隊。每個車隊由其最大讚助商命名,穿著其隊服。比賽時,各車隊採取戰術,隊友之間互相幫助,通常車隊後面還有一部支援車帶著配件等備急緊跟著他們。

 


環法自行車賽是三大自行車環賽之一,另外兩個賽事是環意自行車賽和環西自行車賽。

 

環法自行車賽是一個分段公路賽,每一段持續一天,每段單獨計時。在2008年以前,每一段的前3名都有不等的額外減時。如果許多賽手過線時形成一車群,每人都算同樣時間。車群的定義是任一相鄰的兩個賽手之間的距離小於一秒。只要不是在山地賽段,如果一個賽手在離終點線3公裡以內摔倒的話,那麼他的時間是當時他所在的車群的最後時間。

 


每個車隊有9名選手參賽。每個賽段每個車隊的前3名選手成績計入車隊總成績,其他6人的成績只計入個人總成績。因此每隻車隊內部選手分為:主將(最有希望取得個人總成績最佳)、副將(稍弱於主將,用於保障主將,包括領騎、發起戰術攻擊)、衝刺手(善於拿衝刺積分,在大集團衝刺爭冠時車隊副將把衝刺手保送到大集團前方的衝刺有利位置)、爬坡手(善於拿爬坡積分,在山地賽段特別是山頂終點賽段輪番帶領大集團領騎)、計時賽車手、領騎「兔子」(在賽段後程給主將、副將領騎以節省最終衝刺體力)、運輸手(隨車攜帶途中可能需要消耗的飲水等物資,保障主將完賽)。

 


各段時間累積得到的賽手排名叫總排名。各段時間累計最少者為總排名冠軍,穿黃色領騎衫。除總排名外,還有其他項目的次排名方式。綠衫(Green Jerseys)為衝刺王(Sprinter),白底紅點斑點衫為爬坡王(Climber), 白衫為最佳新人(25歲以下)(Youngster)。

 

比起贏一個一般的單天自行車賽,專業賽手們更願意贏出環法自行車賽中的一段賽程。但是總排名冠軍也可能一個賽程都沒贏過,像美國第一個環法冠軍勒蒙在1990年就是如此。

 


雖然每年路線不同,現代的比賽一般有20個賽程,全長在3000到4000公裡之間(約1800到2500英裡)。歷史上最短的一次是1904年2420公裡。最長的一次是1926年5745公裡。2007年的比賽是3569.9公裡。

 

賽段分如下種類:平地賽段,丘陵賽段,高山賽段。

 


團體計時賽段:每個車隊集體出發,相鄰車隊的出發時間相距7分鐘。

個人計時賽段:所有選手按照成績由差到優的順序,逐人單獨出發,相距2分鐘間隔。由於在普通賽段通常有大集團抵達終點取相同成績,因此個人計時賽段就能進一步分出成績優劣。

 

榮譽騎行賽段:最後一段。

 


坡度分級分為五級:超級坡 (H.C.級坡);一級坡;二級坡;三級坡;四級坡。坡度分級的計算方式是以以下公式計算出來的值進行分級。

 


德格朗日(環法發起人)的初衷是環法自行車賽是個個人競賽的場合,哪怕是有贊助商組隊。如果一個車隊裡有輪流領隊現象的話,還要被判犯規。1920年代以後,Desgrange也不得不接受現實。如今,每一個車隊都有商業機構贊助,採用極為複雜的戰術。但歷史上,從1930年至1961年之間,後來又在1967年和1968年間,環法自行車賽的主辦者曾以維護比賽的純潔性為由,規定參賽選者必須以國家組隊。


 

賽段有的是全部平路,有的是一路起伏,還有是走盤山公路。比賽基本上是在公路上進行,有時會路過城鎮中石板路或鄉間土路。大部分賽程,全部賽手同時出發。但現代比賽總包括個人以及團體計時賽,那是個人或團體一個一個出發。計時賽是很關鍵的比賽,因為一分一秒的差別都算,不像在一般公路賽中,一大批賽手擁做一大堆(比如一個車群)算一個時間。所以一般最後的總冠軍往往是一個登山或計時賽的高手,而不會在平道上冒著摔車或受傷的風險和一大堆賽手擠在一起爭先後。

 


環法自行車賽始於1903年,一般都於每年夏季7月初舉辦。環法自行車賽的創辦和法國歷史上有名的「德雷福斯事件」有關。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是一個猶太裔的法國軍官,在1894年被誣叛國入獄。雖然兩年後真相大白,法國政府卻不肯與之平反。事件公開後,法國社會不得不正視自己反猶太主義的傳統,並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爭論。進步派先鋒人物,埃米爾·左拉,曾因為仗義執言而不得不遠遁英國避難。


 

在這場爭論中,一些反猶的報人和廣告商不滿當時法國最大的體育報紙Le Vélo的立場,決定另辦一家雜誌拆臺。這一新雜誌,L'Auto,是當今法國《隊報》的前身。而第一場環法自行車賽就是L'Auto為了推銷和競爭,於1903年1月29日擬定的。最早設想的是一個5星期的比賽(從5月31日到7月5日),結果只有15人報名。L'Auto的編輯德格朗日(Desgrange)於是把賽程改為19天,並給參賽者予以補貼。最後有60人報名,其中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業餘人物,包括街頭潦倒之輩和楞頭青,一下子搞得沸沸揚揚。

 


那時的環法自行車賽只有6個賽段,每段平均400公裡,有時一段得騎到半夜。這一近乎殘酷的賽法把公眾一下子吸引住了。報紙也因此得益,當年的日發行量從賽前的25,000一下子增長到65,000。五年後的1908年到了25萬,在1923年環法自行車賽期間高達50萬。最高紀錄是在1933年的環法自行車賽時,日發行量據說至854,000。

 


兩次世界大戰都曾中斷過環法自行車賽(1915-1918,1940-1946)。1939年的比賽也沒有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選手參賽。今天,環法自行車賽是由Société du Tour de France主辦。這是一個屬於Amaury Sport Organisation(ASO)的分部。而ASO又屬於一個大的媒體集團,旗下包括《隊報》。

 


與世界上其他所有體育賽事一樣,2020年巡迴賽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而被取消。預計2020年巡迴賽的決定將在5月中旬做出,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取消比賽。

 

由於該年東京2020年奧運會實際上未舉行,因此將比賽的時間安排在以後。在Grand Departs和終點線以更少或零觀眾方式進行比賽。

 


從一開始,環法自行車賽都頒發獎金。1903年第一屆的總獎金是20,000法郎,自此後每年都有增長,2008年達到320萬歐元(約500多萬美元)。除總決賽外,每一賽段和每一排名都有賽獎和嘉獎(bonus)。每一參賽隊伍也有一小筆出場費。

 


時至今日,世界自行車中的頂級運動員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贊助。一個由UCI認證的專業自行車運動員的起薪是36,000美元。相比之下,英超球員的平均基本工資是100多萬美元,NBA是500多萬美元。傳統上,大賽冠軍把比賽的獎金分給隊友,因為自己已經有廣告收入了。

 


像許多其他公路大賽一樣,環法自行車賽是一個以團隊為基礎的優秀選手之間的較量。一個車隊的經理或指導在選拔隊員的時候,就明確個人的分工:每個隊往往有一個有可能拿成績的領騎(leader),剩下的是勤務(domestique)兼護航。勤務一般是沒有可能拿重要賽段或全賽程名次的,而主要是為領騎服務,比如從服務車取水或食物。大部分時間,他們為領騎開路。

 


公路自行車賽中,賽手們在巡航時往往彼此貼得很近,形成一個大部隊(peloton), 以其利用前面賽手形成的風拽(drafting,又譯彈弓效應)來減少阻力及保持體力。大家自覺地交替領隊。有望奪魁的車隊們往往通過領隊來控制車群的速度,從而淘汰弱隊。而領隊的車隊中打頭的又都是勤務。

 


有時,有些車隊或賽手決定出擊(attack):突然加速,一下子拉開和車群的距離(breakaway)。如果他們的勁敵不想被拉開,那麼會派一兩個勤務或加速帶動整個車群跟上(chase),或單隊帶著領騎貼上出擊者。到了一程最後,所有勤務可能都已經筋疲力竭,這時領騎才衝出陣營做最後的衝刺。這種團隊配合,在山地賽段中效果最為顯著。

 


比賽中,賽手通過別在身上的微型步話機和坐在服務車中的車隊指導協調聯繫。服務車中還有電腦和定位系統等,提供一系列實時的比賽信息。

 


因為環法自行車賽的名氣,沿途的城鎮都願意成為賽段的起始站。而大賽的前奏賽(一般是第一個計時賽,不是每年都有)和第一賽段又是特別風光,因為兩場比賽一般都從同一個城鎮出發。大賽的前數個賽段常常穿過周圍的其他國家。2007年環法自行車賽總指導Christian Prudhomme說到,「總得來說,每五年裡,我們安排大賽有兩年從法國出發,三年從法國以外出發。」

 


成為一個賽段的起始站會給當地帶來遊客和生意,為此,入選的城鎮要向大賽的主辦單位繳付有關費用。據報導,2008年,有些賽段起始城市要付41,000美元,終止城市73,000美元。

 


比較著名的賽段有:

 

香榭麗舍大街:現代環法自行車賽的最後一個賽段。除了一次(1989年的此站是最後一個計時賽,美國的勒蒙後來居上,以8秒之差擊敗Laurent Fignon奪冠。Fignon在衝線時知道大勢已去,頹然淚下)絕大部分的比賽至此已決定名次。故而這一賽段總有一種「普天同慶」的氣氛。大賽的頒獎儀式也在這時舉行。頒獎臺也總是以凱旋門為背景。

 


阿爾杜維茲:位於法國東南部阿爾卑斯山中第一個滑雪場,山勢險峻,山高約1860米。上山公路有21個轉彎位。賽手們要在14公裡內爬高約1000米,平均坡度是7.9%。更主要的是,歷史上在這一賽段中有許多精彩的對峙。沿山更貼著歷屆優勝者的名字,每年夏季總要吸引著上千業餘愛好者來此一試身手。

 


旺度山:位於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一個山峰,山高約1912米,因為有拔地而起的氣勢,又稱「普羅旺斯的巨人」。此山以風大著稱,山頂風速最高紀錄達每小時320公裡。山頭也因此寸草不生,故又得名「禿頂山」。上山的平均坡度是7.2%。1967年7月13日,英國選手Tom Simpson在比賽途中身故(起因是日前用藥,酗酒和比賽時脫水導致過度疲勞)。1970年,外號「食人魔」的車手艾迪·莫克斯也暈倒在終止線上。

 


僅憑能量消耗而言,公路自行車賽遠遠高於大多數體育項目,包括通常所謂的「激烈運動」,如足球,籃球等。能和公路賽車相比的,只有馬拉松,皮划艇和越野滑雪等少數耐力型競技。但即使是這些項目,大多是單天的比賽。公路自行車賽像環法等,則是持續多天,而且還有連續的山地路段。

 


據統計,一般人騎車時身體產生的功率是150-200瓦,而自行車賽手比賽時的功率是400瓦。一個環法賽手平均每天要消耗8,000到9,000 kcal(一場足球比賽的消耗量在1,000-2,000 kcal之間)。如果說馬拉松比賽是對腿和膝部的考驗的話,環法自行車賽則是賽手們心肺功能的較量。

 


所謂觀眾體育,一方面是指環法自行車賽有大批觀眾,另一方面,觀賽的觀眾又是比賽的一部分。

 

環法自行車賽號稱是世界上現場觀眾最多的。據2003年的一個報導,法國有一千五百萬路邊觀眾,全球有一億六千萬人觀看電視轉播。因為是長途野外比賽,除了個別計時賽,賽道邊是不設觀眾隔離欄的。有時賽手們不得不從人群中穿過。這樣的一重局面往往造成一些意外。

 


2004年,在阿爾杜維茲山地計時賽中,阿姆斯壯被一批醉醺醺的觀眾吐了一臉的吐沫。

 

即使人會收斂,還會有寵物狗「加入」比賽的情形,造成賽手莫名其妙的受傷。

 

2015年,克裡斯·弗羅梅在第14站被潑尿(因為車迷相信他用禁藥),讓UCI與環法官方都出面呼籲,請車迷給予目前黃衫持有人尊重。

 


環法自行車賽有不少不成文的規矩,如果冒犯的話,可能會遭到道德上的譴責。比如,只要有可能,賽手們會讓路過家鄉或當天生日的賽手領先。如果一個領騎的賽手出了意外(比如,被觀眾絆到或拐彎不慎掉到溝裡),其他領先的賽手應緩行甚至停車等待直到出事的賽手復原跟上為止。更不用說考慮此時出擊了。

 


車隊路過打尖路段時(賽手們都是邊騎邊吃喝,有時甚至邊騎邊小便),也不許出擊。最後的一站一般是留給總排名冠軍在路上慶祝的,哪怕他一邊騎一邊抽菸喝酒,其次幾名也不應該試圖贏這一段。 要是有誰不遵守這些規矩,不僅在比賽時會惹起賽手公憤,賽後還要被媒體指指點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榮譽騎行賽段是衝刺手爭奪賽段第一的關鍵賽段。

 


雖然以上情形可能像消極比賽及足球界的踢假球等「放水」行為,但會因為會發生在山地或觀眾較少的路段,且該活動是非常耗體力的比賽,不易發覺。

 


因為幾乎所有賽段都是單向的野外路線,觀眾們往往要在日曬雨淋裡等好幾個小時(在關鍵賽段上,可能要等得更長),而車隊往往是一閃而過。即便如此,環法自行車賽仍是觀眾最多的賽事。實際上,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之外,更多的觀眾是來體驗一種獨到的社區生活。

 


在賽段起始站的城鎮裡,一早當地的觀眾就陸陸續續地加入隔夜就來排隊的遊客。所有的賽手都要在起始站排隊籤到,整個過程有時要拖幾個小時。這給車迷和小孩們一個機會和賽手們聊天籤名。有許多城鎮也趁此安排一些節目,比如載歌載舞的彩車遊行等。頭天贏過的賽手有時會莫名其妙被叫到臺上領獎,獎品不一,從與自己等重的香檳到一隻小牛犢。比賽正式開始後,整個車隊往往沿城集體緩行10分鐘,以示告別。

 


環法自行車賽不僅是一個體能的較量,賽手還需要掌握相當的技巧,並在比賽時保持高度集中,才能安全地賽完全程。為取得成績,賽手們往往還做一些專門的訓練,比如在盤山公路上高速下坡。而下雨後的路面和衝刺搶位時更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環法自行車賽是一個極為艱苦的多日賽事,只有少數優秀選手能脫穎而出,而他們中也只有一些能取得商業成功。這些和其他的原因使得自行車賽,特別是環法自行車賽一直為禁藥的問題所擾。

 


最開始時,賽手們用各種辦法來止疼(而不是興奮),包括飲用酒精和醚。1924年一個賽手第一次公開坦白用藥的時候,他提到的藥包括番木鱉鹼, 古柯鹼, 氯仿, 阿司匹林等。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賽手不再通過用藥來止疼,而是來提高成績。當前最常見的禁藥是提高肺功能的興奮劑,像紅血球生成激素(簡稱EPO)。但其他睪酮,苯丙胺也屢見不鮮。1967年英國選手Tom Simpson曾因服用苯丙胺死在賽途中。

 


環法自行車賽和歐洲警察機構一直在查賽手使用禁藥的問題。1998年,一個賽手(Festina車隊的Willy Voet)的因為被查出攜帶多種興奮劑而被捕,法國警方之後突襲數個車隊的下榻之處,又抓到了另一個車隊(TVM)的證據。在比賽至第17賽段時,所有選手靜坐抗議警方的手法。雖然經過調停比賽得以繼續,但一個快二百人的比賽到結束是只剩96個賽手了。

 


此後環法自行車賽和UCI加強了內部禁藥的檢查,比如增加藥檢次數和做針對EPO的新藥檢。同時還成立了一個獨立的藥檢機構,國際反興奮劑組織(WADA)。但此後仍然事故不斷。年年都有賽手被踢出環法和被UCI停賽幾年,而且其中有不少是頂尖的高手,包括一個總排名冠軍(Floyd Landis, 2006),以及蘭斯·阿姆斯特朗。

 


蘭斯·阿姆斯特朗事件之後,規則大規模翻新,鼓勵車手在有證據的前提下,檢舉及指控他人使用禁藥,之後就幾乎無嚴重的禁藥事件。

 

環法自行車賽組織者認為,比起其他的體育項目,環法並不是用藥最多的賽事(最嚴重的可能是田徑,2001至2013年間可能一共800多人用藥卻沒被抓到)。之所以醜聞接連不斷,是因為是監察嚴格和結果透明的緣故。

 


2007年,1996年冠軍承認當時使用禁藥,但因為超過8年的追溯期未收回。2012年,美國反禁藥組織稱阿姆斯壯七屆環法都用禁藥,取消1998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25日的成績,但是長達14年為少數例外,通常禁藥事件的追溯期為8年,而且報告指出指控他7年間用禁藥的15名隊友在7年間也使用禁藥,而阿姆斯壯次年1月14日向歐普拉坦承七屆環法都用禁藥。

 


2013年,世界報(Le Monde)當年7月24日引述法國國會委員會的1份報告,內容指示1998年冠亞軍使用禁藥,可見經過了Festina醜聞還是有人使用禁藥,但也和1996年冠軍一樣超過追溯期未收回。

 


Jumbo Huang Notes:The Tour de France (French pronunciation: ) is an annual men's multiple stage bicycle race primarily held in France, while also occasionally passing through nearby countries. Like the other Grand Tours (the Giro d'Italia and the Vuelta a España), it consists of 21 day-long stages over the course of 23 days. It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and most difficult bicycle race."

 

The race was first organized in 1903 to increase sales for the newspaper L'Auto and is currently run by the Amaury Sport Organisation. The race has been held annually since its first edition in 1903 except when it was stopped for the two World Wars. As the Tour gained prominence and popularity, the race was lengthened and its reach began to extend around the globe. Participation expanded from a primarily French field, as rid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egan to participate in the race each year. The Tour is a UCI World Tour event, which means that the teams that compete in the race are mostly UCI WorldTeam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teams that the organizers invite. It has become "the world's biggest annual sporting event." A women's Tour de France was held under different names between 1984 and 2009. Since 2014, the La Course by Le Tour de France is held for women in a one- or two-day format during the men's race.

 

Traditionally, the race is held primarily in the month of July. While the route changes each year, the format of the race stays the same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ime trials, the passage through the mountain chains of the Pyrenees and the Alps, and the finish on the Champs-Élysées in Paris. The modern editions of the Tour de France consist of 21 day-long segments (stages) over a 23-day period and cover around 3,500 kilometres (2,200 mi). The race alternates between clockwise and counterclockwise circuits of France.

 

There are usually between 20 and 22 teams, with eight riders in each. All of the stages are timed to the finish; the riders' times are compounded with their previous stage times. The rider with the lowest cumulative finishing times is the leader of the race and wears the yellow jersey. While the general classification garners the most attention, there are other contests held within the Tour: the points classification for the sprinters, the mountains classification for the climbers, young rider classification for riders under the age of 26, and the team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first three finishers from each team on each stage. Achieving a stage win also provides prestige, often accomplished by a team's sprint specialist or a rider taking part in a breakaway.

相關焦點

  • 第4184回: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食人魔登山王稱霸
    回: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食人魔登山王稱霸《採風追影文化傳播》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他曾經奪得所有三大環賽和五大古典賽的冠軍,其中包括五次環法自行車賽冠軍。被稱作「食人魔」,是史上最偉大的自行車選手。 莫克斯活躍於環法的時間不長,但車手生涯在三大賽以及古典賽都有奪冠紀錄,且五度奪得環法冠軍,功績之外,烙印在車迷心中的,是他對勝利的執著,因而有「食人魔」的封號。
  • 環法自行車賽2020年出百年最年輕冠軍!
    巴黎時間2020年9月20日晚,第107屆環法自行車賽(環法自行車賽2020)在巴黎市中心的香榭麗舍大街大街落下了帷幕
  • 2013臺灣自行車節登山王挑戰賽伊朗車手稱霸
    Marketwired 2013年11月11日臺灣臺北消息--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簡稱臺旅會)主辦的「2013臺灣自行車節」,由主軸活動「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揭開序幕!從海拔接近0米的花蓮太平洋七星潭海濱,至臺灣公路最高點、海拔3275米武嶺,由伊朗車手Rahim Emami (RTS-SANTIC Racing Team),以3小時26分59秒的佳績勇奪冠軍寶座。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得獎選手合影清晨6時30分鳴槍啟動,來自全球28國的440位車手立即以轉動的車輪,踏上挑戰自我的魔鬼路。
  • 自行車——環法第18賽段賽況
    當日,2020年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18賽段的比賽。當天的比賽從梅裡貝勒出發,終點為福龍河畔拉羅什,賽段全長175公裡。英力士車隊的波蘭選手克維亞特科夫斯基獲得本站冠軍,珍寶車隊斯洛維尼亞選手羅格利奇繼續保有象徵總成績榜第一的黃色領騎衫。
  • 自行車——環法第19賽段賽況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9月19日(外代二線)(6)自行車——環法第19賽段賽況9月18日,太陽網車隊的丹麥選手安德森慶祝獲得賽段冠軍。當日,2020年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19賽段的比賽。
  • 環法自行車賽落幕 波加卡爾成史上第二年輕冠軍
    2020年環法自行車賽9月21日落幕,今天將迎來22歲生日的斯洛維尼亞選手波加卡爾以總成績87小時20分5秒奪冠,這是他提前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生日禮物。波加卡爾成為自1904年以來最年輕的環法冠軍,環法自行車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仍是法國人科內,他1904年奪冠時只有19歲。
  • 自行車——環法第12賽段賽況
    當日,2020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12賽段的比賽,起點為肖維尼,終點為薩朗,全程218公裡。太陽網車隊的瑞士車手伊爾希獲得本站冠軍,珍寶車隊斯洛維尼亞選手羅格利奇繼續保有象徵總成績榜第一的黃色領騎衫。當日,2020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12賽段的比賽,起點為肖維尼,終點為薩朗,全程218公裡。太陽網車隊的瑞士車手伊爾希獲得本站冠軍,珍寶車隊斯洛維尼亞選手羅格利奇繼續保有象徵總成績榜第一的黃色領騎衫。
  • 2019環法自行車賽來了!觀看比賽前你必須知道的事!
    相信很多小夥伴和時代菌一樣,雖然知道環法騎行是個了不得的比賽,但實際上對於它其實一無所知.環法騎行其實也是了解法國地貌的一種別樣的方式吧~現在就讓時代菌來科普一下大家,並看看今年環法自行車賽有什麼看點吧!環法自行車大賽是世界三大騎行賽之一,性質上是多賽段公路自行車賽。環法自行車大賽其實1903年就開始進行了!但從1919年開始,才出現了「黃色領騎衫」這一榮譽衫。
  • 環法紀錄:當阿姆斯特朗走下神壇,誰是環法總冠王?
    在經過漫長的等待與延期後,第107屆環法自行車賽終於要在8月29日開幕。為此,美騎網為大家找尋、統計、並整理了近年來環法的榮譽榜來作為環法開幕前的預熱。本篇要介紹的是環法歷史上拿下總冠軍榮譽次數最多的車手。
  • 自行車——環法自行車賽第七賽段賽況
    當日,2020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七賽段從阿韋龍省米約到塔恩省拉沃爾的比賽。最終,珍寶車隊比利時車手範阿爾特獲得賽段冠軍,米切爾頓-斯科特車隊英國車手亞當·耶茨繼續保有黃色領騎衫。當日,2020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七賽段從阿韋龍省米約到塔恩省拉沃爾的比賽。最終,珍寶車隊比利時車手範阿爾特獲得賽段冠軍,米切爾頓-斯科特車隊英國車手亞當·耶茨繼續保有黃色領騎衫。
  • 蘭帕達選手閃耀KOM武嶺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
    2017年臺灣KOM武嶺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於10月20日盛大舉行,本次比賽可謂是星光熠熠,不僅邀請到前環法總冠軍卡代爾·埃文斯作為比賽的形象大使
  • 自行車——環法自行車賽第五賽段賽況
    最終,珍寶車隊比利時車手範阿爾特獲得賽段冠軍,米切爾頓-斯科特車隊英國車手亞當·耶茨穿上黃色領騎衫。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9月3日 (外代二線)(2)自行車——環法自行車賽第五賽段賽況 9月2日,珍寶車隊比利時車手範阿爾特(中)慶祝奪得賽段冠軍。 當日,2020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五賽段從上阿爾卑斯省首府加普到阿爾代什省首府普裡瓦的比賽。
  • 自行車——環法第12賽段賽況(2)
    太陽網車隊瑞士車手伊爾希獲得本站冠軍,珍寶車隊斯洛維尼亞選手羅格利奇繼續保有象徵總成績榜第一的黃色領騎衫。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法新,2020年9月11日 (體育)(3)自行車——環法第12賽段賽況 9月10日,暫列總成績榜第一的珍寶車隊斯洛維尼亞車手羅格利奇在頒獎儀式上慶祝。 當日,2020年環法自行車賽進行了第12賽段的比賽。
  • 2020環法自行車賽
    2020年環法自行車賽,對於騎行愛好者又是一場狂歡!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7賽段,但很多騎友是不是僅僅看了個熱鬧呢?22支車隊,第107屆賽事,3470公裡的徵途將在8月29日-9月20日,展開終極對決,8個山地賽段,3個丘陵賽段,其中包括29個有等級的爬坡
  • 2017環法自行車賽:「黃」者榮耀的速度與激情!
    據悉,2017年環法自行車賽的獎金高達2 280 950歐元(折合人民幣約 1 771萬元)。環法自行車賽被譽為世界體育界第三大賽事,僅次於世界盃和奧運會。環法自行車賽自1903年創立以來,每年舉行一次,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中斷過。每次賽期23天,共21個賽段,平均賽程超過3500公裡。
  • 馬卡報:2020環法自行車賽收入最高的10位車手
    屆環法自行車賽將調整至8月29日-9月20日舉行,賽道路線不變。眼下2020年環法自行車賽即將決出冠軍車手,作為法國本土享譽全球的體育賽事,環法自行車賽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吸引到了全球至少數億萬的自行車迷關注
  • 環法自行車賽的「愛國史」:源自對德仇恨,三名冠軍曾被德國打死
    1903年7月1日下午,首屆環法自行車賽從巴黎南郊開始,最後只有26人完成全程,莫裡斯·蓋利成為第一位環法冠軍,但他沒有絲毫奪冠的喜悅,並聲稱這項比賽是「能想像得到的最令人厭惡的艱難」。但是,《汽車報》獲得了預想的效果,發行量翻倍,一舉擊垮了《自行車報》,後者於次年停刊。■1903年7月《汽車報》對首屆環法自行車賽的頭版報導,刊登了比賽路線圖。
  • 環法自行車賽重啟 第一賽段雨中發車摔車頻繁
    中新網8月30日電 推遲了兩個月開賽的第107屆環法自行車賽,在北京時間8月29日晚迎來了揭幕時刻。而在第一賽段,挪威衝刺手亞歷山大-克里斯多福在尼斯城用一次完美的衝刺率先撞線,奪下第一賽段冠軍的同時並穿上黃色領騎衫。
  • 2020環法自行車賽波加查奪冠成史上第二年輕環法總冠軍
    2020環法自行車賽波加查奪冠成史上第二年輕環法總冠軍新華社巴黎9月20日電 為期三周的2020環法自行車賽20日收車,身著黃色領騎衫的斯洛維尼亞車手波加查隨著大部隊到達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終點,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年輕的環法總冠軍,也是首位在該項賽事中奪冠的斯洛維尼亞車手
  • 馬卡報:2020環法自行車賽收入最高的10位車手
    由於冠狀病毒的影響,國際自行車聯盟宣布在今年4月宣布:原定於6月27日-7月19日進行的第107屆環法自行車賽將調整至8月29日-9月20日舉行,賽道路線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