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中國糖尿病患者約1.16億。疾病的長期治療,尤其是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已經成為許多「糖友」及其家人的沉重負擔,而且越來越年輕。比如,你身邊有沒有越來越多的「重奶茶愛好者」?
「管住嘴」已成為糖尿病管理越來越難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糖友們能否真的「管住嘴」,按照醫生的指示按時吃藥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一旦診斷出糖尿病,是否應該使用藥物治療?
隨著體檢的普及和診斷精準化讓我們可以更早地診斷糖尿病,發現糖尿病前期人群。一旦發現糖尿病,患者第一反應往往是有一些牴觸,能不能逆轉擺脫糖尿病、能不能不吃藥,是病人非常關注的問題。魯梅花主任稱,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人體首先會出現代謝的紊亂、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逐漸發展到高胰島素血症,接著再出現空腹血糖的受損,糖耐量異常等等。疾病逐漸發展,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就達到了糖尿病診斷標準。
隨著體格檢查和準確診斷的普及,我們可以更早地診斷糖尿病,找到糖尿病前期人群。一旦發現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抵抗。能否逆轉和擺脫糖尿病,能否不吃藥,是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人體首先會出現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並逐漸發展為高胰島素血症,然後會出現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異常等。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均能滿足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無論是國外,還是我國的糖尿病防治指南,首要推薦的就是生活模式的幹預,包括飲食、運動等等。糖尿病並不是達到了「確診標準」才開始控制,出現肥胖等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症、糖耐量異常等症狀,或者本身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有嗜酒吸菸等不良習慣,就應該儘早進行生活方式的幹預。
所謂說來容易,做起來難,面對誘人的食物,薯片、餅乾等零食很難控制,尤其是各種節日期間「淨紅茶」越來越誘人的味道,幾乎不可能控制飲食,花時間鍛鍊身體。病人每次回來,都說注意飲食和運動,但體重和血糖的變化不會說謊。
為什麼「依從性」成了長期用藥的「絆腳石」
如果生活方式幹預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就需要藥物管理。近年來,許多降糖藥物的問世都是基於對人體葡萄糖代謝不同過程的有效幹預。可以說,只要制定並實施有效的藥物方案,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能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方案的制定取決於患者的個人情況和醫生的臨床能力,而實施水平則取決於患者的配合。與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相比,糖尿病的藥物治療非常複雜:胰島素需要根據其不同的製劑類型和療效在不同的時間和時間注射,磺脲類和格列類藥物需要在飯前服用,二甲雙胍需要常規劑型在飯前、餐中或飯後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需要隨餐服用等,一旦忘記服用、誤服、誤服,很可能引起體內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血糖波動,影響療效。在實際的長期管理過程中,由於複雜的用藥方法,很多人無所適從。老年人很容易忘記吃藥,中年人的日常生活也會打斷他們的飲食和用藥習慣。市面上有一些「藥箱」等小工具幫助吃藥,但應用效果並不理想。
還有一個副作用,胰島素需要注射,會引起疼痛、皮下硬結等,從主觀上會有一種「逃避感」。二甲雙胍等口服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可能導致噁心、反覆腹瀉、嘔吐等,吃了以後,不吃就很難避免不良反應。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很可能患者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地漏藥物。
如果長期不能正確吃藥,血糖一直超標,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可導致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高滲血症、高滲昏迷、低血糖昏迷等,危及生命;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即由於體內長期處於高糖狀態,可導致一系列大血管和微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動脈閉塞、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大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它還可導致自主神經病變、心率變異性降低、體位性低血壓、胃腸蠕動緩慢至胃輕癱、便秘,導致患者無法排尿神經源性膀胱。
是否按時服藥,治療效果非常明顯。有的患者病情非常嚴重,及時隨訪,用藥記錄詳細,已隨訪30多年,幾乎沒有糖尿病併發症。藥物不良的患者易出現併發症,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不理想。臨床資料顯示,7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死於心腦血管併發症。可以說糖尿病是他們死亡的最關鍵原因。
糖尿病長期管理的長期控釋方案
長期治療慢性病是一個重要突破。例如,一種需要一天服用三次的藥物改為一天一次,患者可以大大減少錯過藥物的可能性。
在糖尿病治療領域,國內有一種應用滲透泵控釋技術的二甲雙胍製劑。在滲透泵的作用下,藥物成分緩慢釋放,使血藥濃度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避免因血藥濃度過高或過低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
慢性病藥物製劑的長期發展是一種發展趨勢。但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只有降血壓、降血糖、抑制前列腺增生三個領域具有控釋技術的藥物。服藥方便,副作用小,病人的依從性自然會上來,願意長期服藥。此類藥物也有兩種前景。一是效果會更長,比如一周或一個月服用一次,會讓患者的生活更加方便。
「管住嘴」是為了阻止碳水?
當然,無論降糖藥的發展有多快,對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的「藥」還是生活方式的調整,即「張嘴、張開腿」。有些人在米飯和炒菜中討價還價,但似乎對含糖飲料視而不見。簡單計算一下,一瓶飲料已經滿足了一天攝入糖分的一半以上,尤其是一杯奶茶中的糖分和脂肪幾乎達到了全天的標準攝入量。這些帶來幸福和浪漫的飲料,需要我們的特別關注和糖尿病患者的克制。
也有人走極端,完全戒掉任何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食物,以蔬菜為生。我們需要了解碳水化合物為人體所有器官的正常運轉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如果我們根本不吃東西,低血糖會導致低血糖,包括心悸、心動過速甚至昏迷。如果碳水化合物不足,身體就會開始分解脂肪提供能量,然後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成分。嗯,有些人想通過嚴格的限制來減肥增肌,結果適得其反,肌肉能力越來越差。
合理的限制不是禁慾。如果把病人愛吃的東西全部抹去,他的生活就會失去幸福感和活力,更不會有治療的意願。呂美華主任建議,飲食要一步一步控制,讓吃得太多撐起來的胃慢慢收縮下來。湯友可以把米控制在兩到兩個以內。同時,你應該同時吃兩三道菜。肉和蔬菜最好搭配。一些肥肉豐富的菜餚,可以吃兩三口來嘗鮮,不多了。通過合理減量,使胃逐漸減少,飲食攝入控制在能量與支出平衡的狀態,是糖尿病長期治療最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