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糖友長期用藥路上的「絆腳石」

2020-12-17 騰訊網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中國糖尿病患者約1.16億。疾病的長期治療,尤其是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已經成為許多「糖友」及其家人的沉重負擔,而且越來越年輕。比如,你身邊有沒有越來越多的「重奶茶愛好者」?

「管住嘴」已成為糖尿病管理越來越難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糖友們能否真的「管住嘴」,按照醫生的指示按時吃藥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一旦診斷出糖尿病,是否應該使用藥物治療?

隨著體檢的普及和診斷精準化讓我們可以更早地診斷糖尿病,發現糖尿病前期人群。一旦發現糖尿病,患者第一反應往往是有一些牴觸,能不能逆轉擺脫糖尿病、能不能不吃藥,是病人非常關注的問題。魯梅花主任稱,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人體首先會出現代謝的紊亂、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逐漸發展到高胰島素血症,接著再出現空腹血糖的受損,糖耐量異常等等。疾病逐漸發展,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就達到了糖尿病診斷標準。

隨著體格檢查和準確診斷的普及,我們可以更早地診斷糖尿病,找到糖尿病前期人群。一旦發現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抵抗。能否逆轉和擺脫糖尿病,能否不吃藥,是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人體首先會出現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並逐漸發展為高胰島素血症,然後會出現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異常等。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均能滿足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無論是國外,還是我國的糖尿病防治指南,首要推薦的就是生活模式的幹預,包括飲食、運動等等。糖尿病並不是達到了「確診標準」才開始控制,出現肥胖等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症、糖耐量異常等症狀,或者本身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有嗜酒吸菸等不良習慣,就應該儘早進行生活方式的幹預。

所謂說來容易,做起來難,面對誘人的食物,薯片、餅乾等零食很難控制,尤其是各種節日期間「淨紅茶」越來越誘人的味道,幾乎不可能控制飲食,花時間鍛鍊身體。病人每次回來,都說注意飲食和運動,但體重和血糖的變化不會說謊。

為什麼「依從性」成了長期用藥的「絆腳石」

如果生活方式幹預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就需要藥物管理。近年來,許多降糖藥物的問世都是基於對人體葡萄糖代謝不同過程的有效幹預。可以說,只要制定並實施有效的藥物方案,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能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方案的制定取決於患者的個人情況和醫生的臨床能力,而實施水平則取決於患者的配合。與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相比,糖尿病的藥物治療非常複雜:胰島素需要根據其不同的製劑類型和療效在不同的時間和時間注射,磺脲類和格列類藥物需要在飯前服用,二甲雙胍需要常規劑型在飯前、餐中或飯後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需要隨餐服用等,一旦忘記服用、誤服、誤服,很可能引起體內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血糖波動,影響療效。在實際的長期管理過程中,由於複雜的用藥方法,很多人無所適從。老年人很容易忘記吃藥,中年人的日常生活也會打斷他們的飲食和用藥習慣。市面上有一些「藥箱」等小工具幫助吃藥,但應用效果並不理想。

還有一個副作用,胰島素需要注射,會引起疼痛、皮下硬結等,從主觀上會有一種「逃避感」。二甲雙胍等口服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可能導致噁心、反覆腹瀉、嘔吐等,吃了以後,不吃就很難避免不良反應。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很可能患者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地漏藥物。

如果長期不能正確吃藥,血糖一直超標,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可導致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高滲血症、高滲昏迷、低血糖昏迷等,危及生命;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即由於體內長期處於高糖狀態,可導致一系列大血管和微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動脈閉塞、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大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它還可導致自主神經病變、心率變異性降低、體位性低血壓、胃腸蠕動緩慢至胃輕癱、便秘,導致患者無法排尿神經源性膀胱。

是否按時服藥,治療效果非常明顯。有的患者病情非常嚴重,及時隨訪,用藥記錄詳細,已隨訪30多年,幾乎沒有糖尿病併發症。藥物不良的患者易出現併發症,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不理想。臨床資料顯示,7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死於心腦血管併發症。可以說糖尿病是他們死亡的最關鍵原因。

糖尿病長期管理的長期控釋方案

長期治療慢性病是一個重要突破。例如,一種需要一天服用三次的藥物改為一天一次,患者可以大大減少錯過藥物的可能性。

在糖尿病治療領域,國內有一種應用滲透泵控釋技術的二甲雙胍製劑。在滲透泵的作用下,藥物成分緩慢釋放,使血藥濃度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避免因血藥濃度過高或過低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

慢性病藥物製劑的長期發展是一種發展趨勢。但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只有降血壓、降血糖、抑制前列腺增生三個領域具有控釋技術的藥物。服藥方便,副作用小,病人的依從性自然會上來,願意長期服藥。此類藥物也有兩種前景。一是效果會更長,比如一周或一個月服用一次,會讓患者的生活更加方便。

「管住嘴」是為了阻止碳水?

當然,無論降糖藥的發展有多快,對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的「藥」還是生活方式的調整,即「張嘴、張開腿」。有些人在米飯和炒菜中討價還價,但似乎對含糖飲料視而不見。簡單計算一下,一瓶飲料已經滿足了一天攝入糖分的一半以上,尤其是一杯奶茶中的糖分和脂肪幾乎達到了全天的標準攝入量。這些帶來幸福和浪漫的飲料,需要我們的特別關注和糖尿病患者的克制。

也有人走極端,完全戒掉任何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食物,以蔬菜為生。我們需要了解碳水化合物為人體所有器官的正常運轉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如果我們根本不吃東西,低血糖會導致低血糖,包括心悸、心動過速甚至昏迷。如果碳水化合物不足,身體就會開始分解脂肪提供能量,然後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成分。嗯,有些人想通過嚴格的限制來減肥增肌,結果適得其反,肌肉能力越來越差。

合理的限制不是禁慾。如果把病人愛吃的東西全部抹去,他的生活就會失去幸福感和活力,更不會有治療的意願。呂美華主任建議,飲食要一步一步控制,讓吃得太多撐起來的胃慢慢收縮下來。湯友可以把米控制在兩到兩個以內。同時,你應該同時吃兩三道菜。肉和蔬菜最好搭配。一些肥肉豐富的菜餚,可以吃兩三口來嘗鮮,不多了。通過合理減量,使胃逐漸減少,飲食攝入控制在能量與支出平衡的狀態,是糖尿病長期治療最理想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有沒有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當你準備開始減肥的時候,莫名就會出現很多的「絆腳石」?當遇到阻礙你的「絆腳石」怎麼辦?會影響你嗎?看到很多的朋友因為 「絆腳石」的出現而使自己情緒低落,事事失敗。我也認真想過這個問題,舉個例子,就說說我瘦身路上遇到的「絆腳石「吧。第一,就是「聲音」。
  • 添加糖——你減脂路上的絆腳石
    今天我們來揪出食物中的添加糖!添加糖,又稱為精製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其中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日常用到的白砂糖、綿砂糖、冰糖、紅糖均屬於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而現在網絡上風靡的「戒糖」,也是戒添加糖,就是少吃或者不吃含有添加糖的食物。添加糖對於我們究竟有哪些壞處,甜甜蜜蜜的還可以使我們心情愉悅難道不好嗎?
  • 糖友提問:血糖管理的問與答
    答: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友當血糖≤3.9mmol/L時,就是低血糖了,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有:進餐不規律、過量運動、飲酒、降糖藥物使用不當,降糖藥物使用不當主要是過量使用降糖藥物和用藥與進餐時間不匹配。02低血糖發生,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 糖友不敢吃主食導致消瘦,該如何健康增重?
    如何增重是許多消瘦型糖友的大難題!糖尿病人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中,體重減少就是其中一項。 很多糖友在病情未控制時本身體重就會下降,而血糖控制後為了長期維持血糖平穩,不得不減少食物的攝入,導致體重進一步減少,身體機能也開始下降。
  • 糖友鍛鍊 光看微信步數沒用
    糖友鍛鍊需達到一定的強度。(圖@視覺中國)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範冠傑教授  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起病急、危害大、預後差。殊不知,約七成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糖友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是無糖尿病人群的2~4倍,約半數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那麼日常生活中糖友該如何及早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呢?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範冠傑教授提醒,糖友可從平衡飲食、適當運動、合理治療這三個方面來預防,需要重點提醒的是,一定要規範用藥,保健品絕不能代替降糖藥,兩者的關係只能是「一主一輔」的關係。
  • 如何高效解決問題?
    0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沒有分析問題,敵人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如何打仗呢?怎麼可能取勝呢?其次,不分析問題,意味著沒有針對性的方針,也就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問題則成了困境,而不是機遇。例如減肥。減肥路上,我有哪些絆腳石?我應該如何清除這些絆腳石?為什麼用這種方法清除?合理性在哪?減肥的我,需要克服哪些障礙?
  • 莫讓「差不多」現象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那麼,我們該如何杜絕這種現象呢?首先,思想意識上的重視永遠屬於第一位。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差不多」現象就是我們的思想意識上出了問題。記得著名作家諾曼·文森特·皮爾曾說過「改變你的思想,你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做任何事情,如果在思想意識層面就根本不當回事,試想結果能會好或者超出預期嗎?
  • 油條炸雙皮奶我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這就是我整個減肥路上的絆腳石,昨天晚上吃的,今天一整天感覺重了肚子又漲了。吃了一天清煮冬瓜。我忘記拍照了,不過清煮的冬瓜味道還不錯。下次我不敢吃油條,炸雙皮奶了。管住嘴邁開腿的路上要堅持啊!
  • 四種高熱量水果,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忍住就是硬道理
    適當吃水果能夠滿足人體營養物質的需求,但是如果僅靠吃水果想要瘦身真的比較困難,尤其是以下這幾類水果屬於熱量較高的食物,希望你趕緊管住嘴,不要讓他們成為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四種高熱量水果,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忍住就是硬道理第1名:椰子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空調房裡吃西瓜,而是選擇吃椰子椰子肉,雖然吃起來比較美味,但是含有的熱量也比較高。
  • 四種高熱量水果,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忍住就是硬道理
    適當吃水果能夠滿足人體營養物質的需求,但是如果僅靠吃水果想要瘦身真的比較困難,尤其是以下這幾類水果屬於熱量較高的食物,希望你趕緊管住嘴,不要讓他們成為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四種高熱量水果,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忍住就是硬道理
  • 控糖密碼: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如何準確測量?
    如果控制好了,恢復了,就是徹底好了,所以,在這裡要提醒其他糖友:糖友一生中寶貴的恢復期沒幾個,糖前期就是其中一個。並且,在糖前期是不用吃任何藥物,僅靠飲食運動就可以恢復的哦。二、空腹血糖代表什麼意義?空腹血糖除了用於診斷我們的疾病之外,空腹血糖還代表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反應我們胰島功能的情況。
  • 4種美食,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請管住嘴,體重也許悄悄降
    但是,多數女性往往由於管不住嘴,導致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這樣也會影響減肥的進程,出現越吃越胖的情況,特別是以下幾種常見的美食,也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勸女性還是趁早忌口為好。4種美食,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請管住嘴,體重也許悄悄降高糖食物。
  • 王曉玲:臨床研究是解決兒童用藥安全的必由之路
    在25日舉行的「關注兒童用藥安全 促進兒童健康成長」主題圓桌論壇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王曉玲表示,兒童用藥問題主要集中在兒童藥的研發、上市前評價、上市後再評價,和臨床使用等環節。臨床研究是解決兒童用藥安全問題的必由之路,必須加強兒童藥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和控制。
  • 做好交通「安全扶貧」,挪開脫貧路上的「絆腳石」
    交通安全事故成為脫貧路上的「絆腳石」2018年1月22日,吳某醉酒後駕駛拖拉機,搭載胡某,由硯山縣平遠鎮方向駛往開遠市中和營鎮方向。當日21時28分許,其所駕車輛剮撞行人王某、陳某,造成王某當場死亡,陳某受傷。事故發生後,吳某駕車駛離事故現場,又與對向陸某的貨車相撞,又造成胡某當場死亡,自己受傷。
  • 快來看看你減肥路上的絆腳石有沒有這些
    然而越來越多的不良習慣不僅加重了身體健康的負擔,也是導致我們變胖的罪魁禍首,如何減肥已經成了當下經久不衰的議題,同時減肥總是不成功也是人們所關注的。快來看看你減肥路上的絆腳石有沒有這些。現在高強度的工作和學習,讓很多人更沒有時間去鍛鍊,只想著回到家就趕緊躺下,而且上班族上班一坐就是一天,學生也被書本拴在椅子上一整天,長期坐著不運動,肉就會堆積在肚子上、腿上、臀上,讓你原本還看得過得去的身材漸漸肥胖。
  • 糖友去茶樓,這麼吃美味又控糖
    糖友飲茶,常見四大誤區有不少糖友反映,明明已經控制飲食了,在茶樓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為什麼血糖還是飆升呢?其實,茶點中存在很多「陷阱」,會造成血糖波動。石永英總結以下四個糖友在飲早茶時的常見誤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 日式燒肉,減肥路上絆腳石
    :一不小心又吃多了一點,烤肉真是減肥路上絆腳石,還是最大那塊,整個VIP套餐葷素搭配很合理,也很豐富,二人餐如果三個女孩子也是夠的,而且幫我們烤肉的「大頭」小姐姐服務也很貼心,需要什麼都不用自己動手,不僅出品升級,連服務也提升了不少。喜歡日式燒肉的小夥伴快去試試吧,很不錯呢
  • 成功路上的十大絆腳石,第一:自卑心理
    只有解決好這些困難,才能踏上成功之路。困難因素包括: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大類,這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三大因素,既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助力人們取得成功。也能產生消極的影響,成為人生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讓成功變得遙不可及,困難重重。
  • 三類水果,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勸你最好少碰
    相關調查顯示,有些水果含有的熱量堪比喝油,如果你經常吃只會導致身材越來越圓潤,成為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希望你能管住嘴。三類水果,或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勸你最好少碰牛油果有些人在減肥期間特別喜歡吃牛油果,牛油果的吃法非常多,有的人喜歡直接生吃,有的人喜歡塗在麵包上當成調味品單從牛油果的營養價值分析,其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是非常高的。
  • 減肥就要堅持控糖論,糖真如「洪水猛獸」嗎?一次性說清楚
    因為減肥和抗衰老,出現了「控糖論」這一理念,從各種各樣的無糖飲料橫空出世,再到無糖的零食,無糖的減脂麵包,就連喝個奶茶滿足自己的欲望,都要說個不加糖。每個愛美的女性對糖的了解就是,吃多了容易老。看到很多電視上的女明星,十年二十年的不吃糖,堅持不懈換來的自己紅潤有光澤,一點都不老的樣子,因此更加痴迷控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