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記還得胡適先生筆下的《差不多先生》這篇傳記呢?我記得文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這篇文章諷刺了那些做事處事不認真的人,很多人的一生就在「差不多」中荒廢了。我們現在讀來可能會不屑一笑,但是細想我們日常的工作與平時的生活,「差不多」依然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
雖然「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的道理大家都懂,雖然「細節決定成敗」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落到實處呢?工作與生活中的反面案例不勝枚舉,小到影響個人的形象,大到影響國家的聲譽,甚至產生無法挽回的損失。那麼,「差不多」現象在我們工作中又有哪些表現呢?
很多企業工作人員對市場變化不敏感,不懂得市場瞬息萬變的道理,工作中依然缺乏緊迫感,工作效率不高,這就是「差不多」現象在營銷人員意識中的體現。有些管理人員考慮問題片面,未充分評估採取某項措施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這就是「差不多」現象在管理環節中的表現。有些技術人員工作不細緻,技術資料的數據採集採取預估、封閉的方式進行,不是嚴格按照機器實際產生的數據進行採集,為技術原始數據的積累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這是「差不多」現象在技術層面的典型表現。凡此種種,似乎「差不多」現象在我們周圍很有市場。但是,其危害性不言而喻。那麼,我們該如何杜絕這種現象呢?
首先,思想意識上的重視永遠屬於第一位。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差不多」現象就是我們的思想意識上出了問題。記得著名作家諾曼·文森特·皮爾曾說過「改變你的思想,你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做任何事情,如果在思想意識層面就根本不當回事,試想結果能會好或者超出預期嗎?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在企業工作,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把自己定位為打工者,要用老闆的思維來對待你每天的工作。試想,還會有老闆希望自己的公司不好的嗎?
其次,不要給自己的無能找藉口。身處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知識的更新迭代正以我們無法預判的速度在推進。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唯有積極適應。但是,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當遇到一個比較棘手且我們以前沒有遇到的工作時,有這樣一部分人就會想辦法糊弄過去,或者乾脆推脫掉;他們不願意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些人會給自己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說自己以前沒碰到過這樣的問題」、「這個不屬於我的工作範疇」……。多麼蒼白的藉口,而這也恰恰是阻礙自己進步的絆腳石。
最後,腳踏實地,堅定地走穩每一步。工作是一件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事情,你對工作「差不多」,那麼,工作對你會怎麼樣,你應該心知肚明。在企業工作,我們唯有紮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走穩每一步,我們才能做好工作,也才能逐漸實現自我價值。
總之,新時代要有新擔當,不要讓「差不多」現象成為我們人生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剖析自我,把握當下,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做到無愧於工作,無悔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