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唐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次北固山下》由王灣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愁。開頭以對偶句發端,寫神馳故裡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不失詩苑奇葩,豔麗千秋。
次:旅途中暫時停宿,這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長江。
客路:旅途。
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
風正:順風。
懸:掛。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殘夜:夜將盡之時。
江春:江南的春天。
歸雁:北歸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青山:指北固山。
鄉書:家信。
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湛藍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漲兩岸江面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紅日衝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風拂面。
寄去的家書不知何時到達,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次北固山下》又題《江南意》這首詩旨在抒寫詩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時,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觸發的思鄉之情。
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意思是遍布異鄉遊子足跡的驛路,從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馳的小船,也飛到綠水前面去了。
次聯「潮平江岸闊,風正一帆懸」,具體寫江面的景色。在天將亮時,詩人遠望江面,因為潮滿而覺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寬了;這時有一隻帆船,順風東下,使沉寂了一夜的長江頓添生氣。「闊」字寫出了詩人視覺的特殊感受 ;「一」字顯示了江面的平靜被打破 ,點出旅客思鄉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進發了;「懸」字表示帆的醒目高張 ,這一聯寫得明快雄奇,將長江下遊潮漲江闊、煙波浩渺的壯美景色生動地展現出來 ,傳達出詩人心靈中要「乘長風以破萬裡浪」的豪邁感。
第三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將大江日出的壯景給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了。北固山下江面開闊,舉目遠望,仿佛一眼即能望盡東方地平線。在這殘夜將盡的曉色中,一輪紅日從東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萬物復甦,詩人突然覺得江南的春天來得特別早,春之命脈,仿佛是伸入了舊年年底一樣。這一聯詩人無意於說理,然而卻於景物描寫中形象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須從陳舊的母體中脫胎而出的客觀辯證法。
末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既承接上聯的「殘夜」、「舊年」,又照應首聯的「客路」,寫詩人在眼前景物觸發下內心勃然而生的思鄉之情。舊的一天消逝了,舊的一年也過去了,而詩人卻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麼時候能重返故鄉,連泊舟中的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於春光中北歸的大雁為自己傳書了。
《次北固山下》一詩很受歷代選家的重視。特別是中間兩聯「潮平江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更是壯麗,富於哲理,成為律詩句法技巧上成熟的標誌,因此,在唐代就被殷璠譽為「詩人以來,少有此句 」(《河嶽英靈集》卷下)。時稱「燕許大手筆」的著名文學家張說任宰相時,曾親筆將「海日」一聯題於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為楷式。這些都足以說明《次北固山下》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了。
從《田家元日》、《除夜》、《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新年作》、《迎春》、《拜年》、《除夜作》、《除夜雪》、《癸己除夕偶成》、《次北固山下》等春節詩詞中選擇公眾號未推送作品,要求吐字清晰,精神飽滿,富有感情。音頻格式為mp3,視頻為mp4,配背景音樂更佳。
大家好!我是碩放實驗小學***班的***,我給大家朗誦*代詩人***的作品《***》。
將音頻、視頻作品發送至郵箱642745625@qq.com。 學生請註明班級、姓名、誦讀作品名稱,聯繫人電話。優秀稿件將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