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蒙曼講解丨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021-02-28 國學雨滴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唐朝有很多詩都是後來才有的名氣,比方說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今算是李白知名度最高的詩了,但是當時卻認為不及「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那還有很多詩人,也是後來才得到歷史認可,比方說杜甫,當時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等到中唐以後才贏得「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名聲,但是王灣和他這首《次北固山下》不一樣,王灣在他生活的年代就詞翰早著,當過昭文館學士,負責整理歷朝歷代的圖書,是一個得意之人。那這首《次北固山下》更是大名鼎鼎,尤其是其中的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時就被當朝宰相,也是文壇領袖張說懸掛在了宰相辦公室——政事堂上,成為天下文章的楷模。那我們之前講唐朝才子受之於權貴,一般都愛講賀知章誇李白為「謫仙人」的故事。其實呢,若論官品,賀知章當然不如張說,若論誇讚的場合,那賀知章是屬於私下誇,而張說呢,卻是明公正道、大張旗鼓,兩相比較其實是王灣的風頭更勝了一籌。那這首詩為什麼如此受人推崇呢?因為它天然地代表了盛唐氣象,讓人一吟之下,口角生風,自有一種雄渾壯闊而又開朗明媚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看題目,《次北固山下》,「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鎮江東側,橫枕長江,是當年三國時期孫吳故地,上演過很多英雄美人的傳奇故事,號稱「天下第一江山」。那說到這兒,可能有人立刻會想,這是懷古詠史詩的好由頭啊,辛棄疾那首著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不就是在這兒寫的嗎?沒錯,不光辛棄疾呀,一般有點文化的人停靠北固山,都免不了要懷懷古,抒發一下興亡之嘆,可王灣呢,根本沒理這回事兒,那他寫什麼呀?看首聯: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我們之前借香菱學詩講過,所謂律詩,中間的頷聯、頸聯是兩副對子,首聯和尾聯其實不必對仗,但這首詩不然,「客路」對「行舟」、「青山」對「綠水」、「外」對「前」,首聯就是一幅工整而秀麗的對聯。那所謂「客路」當然是詩人要去的路,「青山」呢,則是題目中的北固山哪。詩人乘的小船兒正沿著眼前的綠水前進,眼睛就盯著前面的青山,而他要去的地方毫無疑問還在青山之外的更遠處,這就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不算特別新奇,但對於行旅詩而言卻是難得的歡快,為什麼呀?因為青山、綠水兩個詞啊太有美感了,走在這樣的地方,和走在「黃沙萬裏白草枯」的地方,心情豈能一樣?眼看著青山綠水迎面而來,雖然是羈旅在外,但詩人心情卻是非常明媚的,這是一個大全景,也是整首詩的一個大基調。那頷聯寫什麼呢?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詩人是走水路嘛,所以目光專注於水上,江水浩淼,仿佛和江岸齊平,看起來格外開闊,這是橫向的景色;那風和日麗,一葉船帆高高掛起,和江面垂直,這又是縱向的景色,這一橫一縱的景象真開闊、真寧靜吧?這已經非常美了,但是還不夠,還有更耐人尋味的地方,什麼呢?潮平的「平」和風正的「正」,詩人走的是長江啊,長江之上也有長風大浪、急流險灘哪,李白《橫江詞》說得好:「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絕無可能看到「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景象,但是王灣走的這段江面不一樣,這裡已經是長江下遊了,本來水面就寬,再加上水平如鏡、波瀾不驚,才更顯得江面開闊,視野寬廣,這就是「潮平兩岸闊」。寫得恢弘大氣,突出了一個平字。

那「風正一帆懸」,又怎麼理解呢?我們今天給人送行,常常會說一路順風,既然如此,「風正」是不是就意味著風順呢?又不全是。所謂「風正」不僅僅意味著風順,更意味著風和呀。為什麼呀?因為風如果只順而不柔,那麼船帆就會吹成一張弓,顯得劍拔弩張,但是如果風順而風柔呢,那麼船帆就不必張開,只需靜靜地垂在哪裡,這才是「風正一帆懸」,顯得從容不迫。這裡頭有一個「正」字,恢宏大氣也罷,從容不迫也罷,不都是拜「潮平」、「風正」所賜嘛,這是從自然的角度理解,那問題是這一聯詩真的只是在講自然景色嗎?又不盡然,它也可以暗示著唐玄宗統治之下的社會局面吧?如果我們這樣理解的話,那麼所謂「潮平」、「風正」,又何嘗不可以暗示當時政通人和的政治氣氛和政治風貌呢?王夫之的《姜齋詩話》裡說,這句詩的妙處是「以小景傳大景之神」。仔細想想,誠哉斯言!那頷聯寫得如此精彩了,頸聯怎麼接呀?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殘夜未消,一輪紅日已經從海面冉冉升起,舊年未盡,春意已然姍姍來到江邊。這一聯啊,真不愧是千古佳句。好在哪裡?第一,時序感真強。我們之前看青山綠水,看潮平風正,總覺得這是白天,這是春天吧,但是看到這一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我們才意識到,這不是白天,這是黎明,這也不是春天,而是歲末呀,可是在我們一般的印象裡,歲末的清晨,不是應該既陰冷且肅殺嗎?怎麼詩人會寫得如此明媚呢?因為王灣雖然是洛陽人,但他當時並未在洛陽,並未在北方,而是漫遊在吳越之間,他看到的是唐代的江南哪!江南春早,少年心熱,這兩個因素湊到一起,才會讓詩人夜不能寐,天不亮就開始了新的航程,這才能看到「海日生殘夜」,也就是在這越走越亮的過程中,他感覺到溼漉漉的江風吹在臉上,看到江岸的垂柳已經露出了鵝黃,明明還是歲末,但春天已在萌動之中,這就是「江春入舊年」哪。我們一般很少這樣形容歲末吧,所以這一聯是意料之外,但是仔細想想,江南春曉,恐怕還真就是這個樣子,這又叫情理之中。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就讓這個季節轉換的時令感顯得特別動人,這是我們說的第一個好處——時序感。

那光有時序感還不夠,這一聯詩,更妙的地方在哪?在意象好。此刻已經是一年之末了,王灣卻還在長江之上漂泊,一般人到這個時候都難免生出一番哀愁。比方說同樣是唐朝人崔塗的《除夜》:「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或者是戴叔倫的:「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哪,本來也是人生常態,可是王灣不一樣,王灣一反此道,並沒有沉浸在漂泊的情緒之中,而是看到了一種偉大的自然力量——夜去明來、冬盡春回,這是多麼令人喜悅、令人鼓舞啊!正是因為這種振奮的基調,他就把讓他感覺到震撼的偉大力量做成了主語,放到了句子的最前頭,把它突出出來了。這偉大的力量是什麼呢?是海日和江春哪。在遼闊的海天之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勢不可擋,它生於暗夜,卻又即將驅散黑暗。在浩蕩的江水兩岸,春意正如春水般暗暗湧動,一發不收,它闖入舊年,又即將取代舊年。這一個「生」字,一個「入」字,歷代都說好,這是擬人化的寫法嘛,它顯得有點粗暴,但卻那麼有力量。這真的只是在寫太陽和春天嗎?也不是吧?這還是虎虎有生氣的少年之心,更是呼之欲出的大唐盛世啊!它如此高明,卻又如此自然、如此渾厚、如此鮮活,難怪一代文宗、一代賢相張說會把它掛在政事堂上,還有什麼比它更能代表盛唐氣象的呢?

那首聯明麗工整,頷聯開闊寧靜,頸聯雄壯生動、理趣盎然,每一聯都無可挑剔。怎麼結尾呢?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本來詩人放舟於青山綠水之間,沉醉於壯麗的江南春曉,他的內心是開朗而明快的。可是呢,正在這個時候,一排大雁掠過晴空,春天到了,大雁都北歸了呀,那自己這個不安分的遊子,是不是也該回家了呢?一縷淡淡的鄉愁,就這樣隨著大雁一塊掠過了少年詩人的心。北歸的大雁,一定會經過他的家鄉洛陽吧?他想到了鴻雁傳書的故事,於是尾聯也就脫口而出了——「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我在這大江之上啊,怎樣才能把家書捎給親人呢?北歸的大雁哪,就請你們在路過我家鄉洛陽的時候,替我報一聲平安吧!一派抒情,讓尾聯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鄉愁,同時還呼應了首聯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很漂亮!這鄉愁是真實存在的,卻並不沉重,他帶著少年的輕快、帶著江南的春意,更帶著時代的蓬勃,讓人忍不住會想,假使王灣身在洛陽的親人真的收到了這封信,收到了他這首詩會怎樣呢?會不會也豪性大發,乃至追隨他的腳步,「煙花三月下揚州」呢?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國學雨滴

往期回顧

蒙曼:81杜甫《玉露凋傷楓樹林》

蒙曼:82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蒙曼:83李白《玉階怨》

蒙曼:84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蒙曼:85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蒙曼:86盧綸《塞下曲》

蒙曼:87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蒙曼:88杜牧《七夕》

相關焦點

  • 宅在家裡學古詩——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王灣,對於王灣這個詩人,我們並不是太熟悉,他最為出名的也就只有《次北固山下》這一首詩。但是全唐詩中一共收錄了10首他的詩,所以他也算是一位比較有點成就的詩人吧。
  • 《次北固山下》的翻譯、賞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作品,寫於一年冬末春初時,當時詩人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次北固山下》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鑑賞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注釋】⑴次:旅途中暫時停宿,這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水,倚長江而立。⑵客路:行客前進的路。青山:指北固山。⑶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
  • 王灣《次北固山下》賞讀與新唱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在名家輩出的唐代詩壇上,王灣算不上多麼耀眼,然而他的《次北固山下》卻是享有盛名的作品。歷來的唐詩選本,幾乎都不會落下它,並且認為它承載著一種盛唐氣象。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次北固山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次北固山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經典|春節詩詞誦讀展播02《次北固山下》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由王灣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愁。開頭以對偶句發端,寫神馳故裡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 背一首 | 次北固山下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譯文鬱鬱蔥蔥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蕩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 回味經典:次北固山下
    (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於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 只寫了一首牛詩就名傳千古的王灣,《次北固山下》賞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人王灣的詩。王灣,不是朝廷大佬,也不是高產詩人,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僅有十首,但他確是著名詩人。他只寫了一首著名的詩,就是《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有一句有名的句子,叫作「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很多不熱愛唐詩的人都知道。
  • -《次北固山下》
    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題目解釋:次,停宿。圖片展示:文體常識「律詩」二、作者簡介: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唐代詩人。現存詩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終南山》《奉和賀監林月清酌》等。
  •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 王灣寫的這首詩頗有大唐盛世氣象,難怪當年宰相張說都愛不釋手
    當年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曾經多次登上北固山,眺望北方,寫下了著名的《登京口北固山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經典詞作。清代文學家孔尚任也曾登上北固山,寫下經典的《北固山看大江》。 今天,我們欣賞唐代詩人王灣寫的《次北固山下》,感受詩中充滿大唐盛世的氣象。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 與楠共美 No.14丨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古詩詞探美(六)
    遠眺地平線上的一輪夕陽,崔顥會感傷:「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馬致遠更是痛苦不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洛陽顯出了北方清秋的肅殺之氣。在洛陽做官的唐代詩人張籍,家鄉在江南,此時起了思鄉之愁,想寫一封家信來排解。「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頗可玩味。詩人鋪紙握筆,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是些什麼情思呢?欲歸不得的悵惘,久居他鄉的孤苦,宦海沉浮的艱難,家庭生活的變故,社會人情的複雜?
  • 從《次北固山下》,看詩詞中海的意向
    這個詩句肯定大家都知道,出自唐朝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這個詩人也是因為這首詩得以出名。這道題大家肯定都覺得應該選擇海上,不光大家這麼想,在詩詞大會上很多的人也是這麼選擇的。但是可能你不會信,這個答案應該是江上。詩詞大會組委的決定是認為這裡描寫的是江上的景色。但是在我們學的一些教材裡,這裡的解釋應該是夜色將盡之時,海上旭日東升。這就產生問題了,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
  • 楊說詩詞 詩詞地圖北固山上三國事,金山寺中神話傳
    對於鎮江的了解,第一,是來自於白蛇傳中水漫金山白蛇被困的橋段,我知道了金山寺就在鎮江;第二,是來自王安石詩中的千古名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瓜洲就是現在的鎮江。但真正引起對鎮江這座城市濃厚興趣的,卻是因為來自於辛棄疾詞中的那一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