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觀翠:社工發展最大瓶頸是人才「不穩定」

2020-12-26 公益時報網

  近日,第十屆(2020)社工年會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十大社工人物。羅觀翠名列其中,成為獲此殊榮的又一廣州社工人物。

  在中國十大社工人物的介紹中,她被譽為「華南地區社會工作專業先導者」。2002年,羅觀翠從香港來到廣州,開始在中山大學擔任社會工作系主任等職,2008年創辦廣州首家專業社工機構。

  此後十年間,廣州社會工作行業發展迅猛。羅觀翠覺得既熟悉,又不太相同。41年前,她也見證了香港社工從無到有的過程,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同的是,內地社會工作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她說:「如今政府大力發展社工服務,但高校社工本科專業教育正在收縮,社工行業依舊沒有給到足夠的穩定感,怎麼留住人才並與機構以及項目一同成長,是如今社工行業必須面臨的問題。」

 啟創「毒一試毒一世」項目(受訪者供圖)

  「從頭開始,來廣州當志願者」

  1971年,羅觀翠剛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就在貧困社區開始了自己的社會工作實踐。多年後,羅觀翠時不時跟自己的學生聊起當年趣事——穿超短裙、拉上音箱,她直接去到木屋區給女性做性教育科普。

  「那時候的香港,社會工作同樣是剛剛起步。」羅觀翠還記得,有的社會邊緣青年見她就喊「羅姑娘」,而她總有辦法把這些人培養成社區志願者。也是那些年,香港社會工作得到大力支持和發展。

  後來,羅觀翠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擁有不錯的薪資和穩定的未來。1988年,北京大學舉辦了第一次國際社會工作研討會,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社工專業交流逐漸增加。但在與內地的一次次教學交流後,她作了個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的決定—辭去香港的一切工作,在廣州「從頭來過」。

  彼時,廣州社會工作教育剛起步,中山大學社會工作系僅有一名專業教師,而實務發展更是從零開始。辭去香港全職受薪工作的羅觀翠,在中大租了一間房子,開始「每周三天香港,四天廣州」的雙城生活。

  工資降了不少,未來無法預測,只為了助推廣州社會工作的事業?別人對此不太理解,羅觀翠卻很放鬆,「我就是來當志願者的」。她說,既然想在這裡撒播社會工作的種子,就得埋頭苦幹尋找本土化的可能性,想要一心二意或者照搬其他地方的經驗,絕對不可能成事。

  中大社工專業初創期,她投入大量精力摸索課程設置,初期無論做課程設計,還是採用教學方法都是小心翼翼。黎玉婷是中山大學首屆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她還記得,大學本科學習的後半段時間有大量的專業課,但中大社工專業只有羅觀翠和賀立平兩位老師,專業資源不夠,「當時羅老師從香港邀請了很多社工領域的資深人士來廣州訪學交流和上課,有的後來還成為中大社工系的主力老師」。

  此外,羅觀翠在邀請社工或相關專家給學生分享社會工作經歷外,還鼓勵大家多實習,要求學生要實習滿800小時。在她看來,社會工作注重研究解決個人、家庭、社區問題的方法,必須少空談、多實幹。

長者認知障礙症社區康復訓練服務

  「大家覺得效果很好,於是傳開去了」

  可問題來了:社會上還不了解社會工作,當時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實習機會。

  沒有機會,那就創造機會。2004年,羅觀翠在中大成立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中心,聘請本校社會工作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做全職工作人員,並爭取到香港林護紀念基金會的支持,由該基金會提供學生實習補貼等費用,學生自行設計項目,進入社區和校園探索社會工作。

  「當時大家對社會工作持有一份警戒心理,我們就用結果來『話事』。」羅觀翠回憶道,她和學生們爭取了一些學校接受他們的社會工作服務,黎玉婷等學生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輔導小組、親子活動等,以提升孩子的抗逆力,此外還去戒毒所、福利院等單位實習,由香港的社工擔任督導指導支持。也正是社工進入學校後,老師們明顯感覺到一些孩子狀態更好了,「於是項目也傳開去了」。

  2006年,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一年後,廣州市海珠區被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試點,海珠區政府委託海珠區團委開展「青年地帶」社工站的建設。

  「當政府要購買社工服務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來中大找我們。」羅觀翠說,藉此機會,她推動學生們成立「廣州市海珠區啟創社會工作發展協會」,而啟創最初之所以稱為協會,「是因為當時社會並不理解社工機構的概念,但是大家都知道協會是做什麼」。

  彼時,啟創是廣州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社工機構,辦公地點還是由之前服務的一所小學—前進路小學免費提供。學校希望支持社工們開展的相關社會工作服務。

  有了機構,才可以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當時,海珠區團委以招投標的形式引入啟創協會,開始試點開展「青年地帶」,主要為海珠區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無償社工服務。啟創開始運用個案輔導、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手法,以「社工+志願者」的模式為青少年提供生涯規劃、社會參與、青春期教育等支持。

  如今,啟創的資料庫記下了早期社工們介入的許多個案。有初一男生被老師和同學稱為「混世小魔王」,而社工與同學建立了專業關係,針對他的情況進行班級和家庭訪視,學會管理情緒以及培養自信,擺脫了「混世小魔王」的稱號;有時常被人排斥的輕度智力障礙初中生在社工的介入幫助下,學會通過遊戲與同齡人交朋友,參與社工機構志願服務小組,成為服務者,成長為陽光青年,後來還被一家四星級酒店錄用。

  在社工支持下,有著明顯變化的青少年並不在少數。中山大學對「青年地帶」的一項調查問卷顯示,青少年的平均滿意度得分為85分。據悉,「青年地帶」青少年服務項目,率先探索「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模式,即由政府資助、團海珠區委進行統籌和監督、啟創作為服務承接方,這在全國都是首創,為以後推進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奠定了基礎。

  也是從2009年開始,社會工作經費納入廣州公共財政預算範圍,頭一年,廣州統籌投入2344萬元開展社會工作試點項目33個,涉及養老、青少年、社會救助、殘障康復等領域,開啟項目化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序幕。

  「社工行業留不住人才」

  在社會工作的高速發展中,「青年地帶」項目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得以在海珠全區全面推廣,啟創在2012年更是以3年1650萬元繼續中標,成為當時全國範圍內最大的青少年單項社工購買服務項目。但對羅觀翠來說,推動啟創成立的最大動機,其實還是提供廣闊的平臺,讓社工專業的畢業生得以實踐和展現他們的專長。

  黎玉婷在畢業後,也成為了啟創的一員。她回憶道:「當時羅老師覺得我們學了4年,如果沒有社會工作的對應崗位,在社會工作領域有所展現,會浪費4年的培養,所以一直希望創立一個機構。」

  此前所學,都是為了發光發熱。她還記得,從實習開始,「我們的重點都不是標榜自己是社工,而是向大家介紹我們能做什麼」。後來在啟創,包括羅觀翠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是從基層服務開始,從零起步,大家一同制定服務水平標準,建立相關制度,「我們有時通過培訓、研討會進行員工培育,希望大家有更高的專業追求目標」。

  而在中大退休後,羅觀翠依舊沒閒下來,反倒將社會工作實務視作自己的主要工作,常常與社工站的社工一同走訪、評估、反思,尋找更適合的社工手法。黎玉婷說:「羅老師一方面是啟創的總監和督導;另一方面,也是很多社工的人生導師,一起面對遇到的困惑,尋找未來的方向。」此後,啟創不斷發展,在廣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汶川縣及綿陽市等地開展青少年服務、長者社區關懷、醫務與康復服務、社區戒毒康復服務、社區治理等社會工作服務。

  「我們一直希望放慢腳步發展,但現在啟創的團隊已經有三百多人,其實也反映了社會工作在內地的飛速發展。」但在羅觀翠看來,其實社會工作還有許多挑戰需要面對。她說,社工起碼需要3~5年經驗才能積累一定的問題處理能力。在香港的社工機構,一個社工需要十幾二十年時間成長才能晉升至高級職位,但內地往往沒有這樣的時間準備。

  「在這背後,其實是社工行業留不住人才。」羅觀翠說,「在香港,一個社工機構成熟的項目能獲得政府較為穩定的支持。而在內地則不太一樣。」她遇到過很多社工,一開始對投身社會工作領域很熱情,但一旦成家立業,或時間久了,就會覺得這個行業不穩定,「這導致了不少人才流失,整個行業軍心不穩」。

  社工機構如何獲取更穩定的社會支持,是行業進一步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此外,羅觀翠表示,社工行業還需要社工本科教育的大力支持。她說:「如今全國大力發展社工與社工相關服務,但高校人才輸出卻越來越弱,不被重視,這個也是亟須改變的。」

  (據《善城》雜誌)

相關焦點

  • 第十屆(2020)社工年會在京舉行
    中國社工年會是社會工作領域的年度盛事,見證並推動了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2019年,是中國社會工作飛速發展的一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到1萬多家,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人數達到53.3萬,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超過140萬,城鄉社區、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開發了38.3萬個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了5.1萬個社會工作服務站(室),廣布城鄉的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已初步建立。
  • 善德社工積極開展「社工+ 志願者」團建活動
    2020年12月14日,衡陽市善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攜手全市多家公益組織的志願者們,在南湖公園開展「社工+ 志願者」聯動服務模式團建活動。活動當天,朔風凜冽、冷雨霏霏,善德社工和志願者們的參與熱情卻沒受絲毫影響,大家在相互認識以後,善德社工和志願者們分享了各自的公益初心和自己參與社會公益服務的感悟。在KTV裡,大家紛紛施展各自的才藝,一展歌喉,縱情高歌。在和諧融洽的氛圍裡,大家從認識到熟悉,彼此的心慢慢地靠得越來越近。
  • 吳炳輝:屬於社工的春天要來了 | 80後社工
    我們看的香港電影裡面十年前就涉及著社工的相對完善的發展,在警匪片裡照顧著聯絡著犯人家屬,在北方上學和工作的人更多的聽到的是南方深圳廣州發展起步較早,一度感覺垂頭喪氣看不到光亮,卻有很多一些熱衷於服務,執著於夢想,紮根於基層的服務者三個兩個,慢慢聚集,瞄準了這一開始痛並快樂著的陽光領域。說實話還是很慶幸在社工事務所的工作,讓我親眼見證著一線社工的心酸與苦樂。
  • 香港社工工資 和 「臭不要臉」的社工註冊局規定 原創
    基本上內地的社工發展都是以香港為標杆;放眼望去,中國大陸的社工師資,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香港背景;但是,香港社工的發展模式會不會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呢?那麼再結合從事社工實務教學最低社工年資規定,就可以推出這些從事科研工作的教授們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的人有不少於五年以上的社工工作經驗。所以這樣的政策使得香港各大高校社工系在請教授的時候,更加傾向請有卓越研究能力並且有豐富實務經驗的人才。
  • 『社工名師面對面』社工向榮
    上世紀80年代,向榮從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後,到雲南大學任教3年,之後又先後赴美國、香港攻讀社會學碩士、社會工作專業博士。接觸了社會學及社會工作專業後,她對自己的事業有了新的規劃。 「社會學讓我明白了個體的命運和經歷是造成人困惑的原因,而社工專業的方法又幫助我解決了人們受困擾的問題。」
  • 社工行業情報社工夫妻搭配幹活:活動60餘場服務逾6000人次
    2011年加入坪環·馬巒社區服務中心社工隊伍的陳天裕,因為通曉客家話,便在社區服務中心承擔起了溝通的任務。「社區服務中心剛進駐坪山時,街坊對社工工作不理解,他們覺得社工就是來發紀念品的。」最初下社區開展工作時,陳天裕常遭受街坊的冷言冷語,「去探訪、去幫忙,街坊不領情,因為不信任。」陳天裕告訴記者,儘管開始街坊很冷漠,但他還是一腔熱情做好服務,「日久見人心。
  • 社工教育在社工專業化發展中的作用——基於一個整合的概念框架
    而Karger和Stoesz(2003)批判美國社會工作教育項目過度擴張將對教育質量、畢業生工資以及社會工作實踐和教育的整體未來產生不利影響,並尖銳指出不考慮能力和經濟前景的泡沫化擴張,將造就社會工作教育與社會工作機構共謀,即為社會工作機構提供穩定廉價勞動力來滿足社會服務項目快速增長,反過來又為支持社會工作教育擴張製造理由,這將是對這個專業創立之初致力於促進公共利益的一種侮辱,最終難以培養出訓練有素
  • 「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 穩定並優化社工隊伍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從昔日的無人問津到如今的爭相競崗,這樣的改變與我區建立的城市社區專職社工「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密不可分,待遇的大幅提升以及相應的晉升通道,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投身於社會基層治理事業。城廂街道休博園社區專職社工張園說:「主要當時聽說政府對社工的工資有所提升,有一個「三崗十八級」的制度,然後對比了一下當時的工資待遇,覺得還是社工工資比較高一點,後期對崗位的晉升,空間也比較大,所以選擇了這裡。」張園所說的「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來自於去年9月我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 樂動體育認為電競行業已經遭遇了人才缺乏的瓶頸
    電競行業逆風而行,頂住了體育行業在疫情期間的空缺,讓人再次感受到電競產業的發展前景。樂動體育認為電競行業已經遭遇了人才缺乏的瓶頸樂動體育認為,即便在電競行業呈指數式爆炸增長的時代 ,也很難掩蓋電競行業缺人的窘境。
  • 雙百簡報丨肇慶市汶朗鎮社工站2019-2020年度工作簡報
    這一年工作簡報內容包括一年來的「53111」工作推進情況(個案救助、社區發展、人才培養、協會運營) 、疫情防控工作和經驗教訓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簡報。 社工介入前無勞動力,家庭貧困,需要弟弟扶持,年輕那個人不願意參加工作,一直待在在家中,醫生診斷為疾病,頭髮和鬍鬚不修理。
  • 湖南:稅惠助力「禾計劃」社工服務發展
    紅網時刻9月17日訊(通訊員 羅舜愛 張璇)「有了稅務部門的精準輔導,全省111家『禾計劃』承接服務機構納稅人實現了稅惠享受全覆蓋,在減輕稅負的同時,增強了發展信心。」近日,湖南省民政廳「禾計劃」——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項目負責人姜波透露,稅收優惠的落實落細,為社工服務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堅實動力。據了解,「禾計劃」——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項目是湖南省民政廳於2018年為增加基層民政服務供給而啟動的特色項目,主要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向老弱殘疾、城鄉低保等對象提供養老、扶殘、救助等社工服務,以解決基層民政部門人手不足問題。
  • 工人日報 :借鑑成熟經驗,讓工會社工發揮更大能量
    活動圍繞「比工作態度、看溝通能力,比工作質量、看專業能力,比工作創新、看處理思路,比工作方法、看個人素質,比工作效率、看服務效果」,在工會社工中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此舉是上海市總加強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其履職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創新舉措。  工會社工是工會工作打破行政化、內循環運作模式,向職業化、群眾性和社會化發展的產物。
  • 湘潭大學社會工作研究生實習實訓基地落地種子社工
    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開展了湘潭大學社會工作碩士(MSW)「實習實訓基地」交流會。種子社工副總幹事李搬為到訪人員詳細講述了機構的發展歷程、項目承接概況、重大事項等。種子社工理事長苑芳樂對機構未來發展規劃作出補充,當談到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情況時,發現仍然存在專業對口率極低的現象。
  • 社工要加薪,心情波瀾起伏,被用人企業說的一句話給拒接了
    其他的都是烏雲,不值得一提,在社工和企業用人,這一塊的布局,似乎帶來更多的是自由職業,和大眾創業選擇問題。影響力企業生產的繼續,疫情的加長,時間節點不固定,如果不能加薪,就可能選擇跳槽,影響企業的生產。這兩者互相矛盾,又有互相的利益關係,社工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 陳宗委員:促進青少年事務社工成為「青年之家」標配
    促進「青年之家」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建設,是一個需要多部門合作的「大工程」,《提案》具體涉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等6個部門。對於未來的發展,《提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年底,全國「青年之家」實體平臺達到4.5萬個以上,每個「青年之家」配備至少1名青少年事務社工專業人才。
  • 海南舉行《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
    每年約實施數十個社會工作人才項目,支持各市縣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扶持社會工作機構發展,全省註冊成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83家,成為吸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發揮其作用的主要平臺。但目前我省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還存在發展基礎薄弱、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待遇不高、社會工作專業崗位不足等問題。為此,我們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了《實施意見》,旨在破解制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的瓶頸問題,保障社會工作事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 王麗萍:社工磁場 80後社工
    我在重慶做社工! 經常有人問我,是什麼促使你一直做社工,還這麼賣命?正如題目所言——社工磁場!  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無形無質,但卻是客觀存在的。磁場具有吸引力,社工磁場也是這樣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具有吸引力的特殊物質。雖然看似虛無,但卻實實在在的凝聚著世界上的真善美!
  • 陳宗委員:為每個「青年之家」至少配備1名青少年事務社工
    實踐證明,加強「青年之家」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建設,健全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是有效滿足青少年社會需求、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於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中央組織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民政部等18部委聯合制定下發《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大相關行政部門和群團組織使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力度。承擔社會服務職能的相關行政部門和群團組織要根據事業發展需要逐步使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提高社會服務管理能力」。
  • 第五屆上海青少年社工節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1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今天下午,以「人民城市·青春社工」為主題的第五屆上海青少年社工節在世博博物館WE劇場舉行。長三角青少年社工聯盟同時成立,並啟動了上海市青少年社會工作志願服務聯盟。
  • 2019年度廣州社工服務數據發布
    「通過發布的大數據,我們能更加直觀地看到哪些方面還存在著差距,比如在未民生兜底、黨建引領等方面是否做到很好的貫徹,能夠清晰看到過去一年,廣州社工工作的亮點和不足,以便在未來彌補短板。」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秘書長段鵬飛告訴記者,今後將繼續堅持公布廣州社會工作的總體情況,讓全市社會工作服務的發展得到社會各界更好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