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介紹:「80後社工」通過呈現當今中國80後社工人真實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期冀給更多社工人帶來正向的能量。這是本欄目第9篇文章,歡迎投稿。投稿郵箱:cncasw@163.com 諮詢微信號:swtimes
社工磁場
重慶仁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王麗萍
我生活在一個很美的城市,大自然的造物讓地理層次分明,山水的融合讓城市硬朗與柔和共生,火鍋的沸騰讓城市散發出火辣的味道,美女與耙耳朵的結合告訴你什麼叫絕配,夜景的絢麗讓人對這座城市著迷。我在重慶做社工!
經常有人問我,是什麼促使你一直做社工,還這麼賣命?正如題目所言——社工磁場!
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無形無質,但卻是客觀存在的。磁場具有吸引力,社工磁場也是這樣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具有吸引力的特殊物質。雖然看似虛無,但卻實實在在的凝聚著世界上的真善美!
來自求助者的吸引
一位母親打來電話:她的兒子是一位初三的學生,從初二開始變得不愛學習,不聽話,愛打遊戲,還有早戀的現象。名次從班級的十幾名滑到了三十多名,在年級已排到了兩百多名,能不能上縣重點高中已存在很大的疑問。家長給他找了輔導老師,但從來沒去過;媽媽苦口婆心地叫他好好複習,他卻嫌棄他們嘮叨。看,這時就是社工磁場把我吸引住了。雖然現在沒有從事大量的一線服務,但一遇到類似這樣需要社工的個體,我都會感到很興奮,有一種又可以練練「武功」的躍躍欲試。看到案主的需求,我就像是重慶人見到火鍋,恨不得把毛肚、鴨腸一股腦放進去一樣,恨不得把同理心、傾聽、真誠這些社工技巧一一施展開來。記得在柴靜的《看見》裡,有一篇叫《雙城的創傷》的文章讓我淚流滿面,無數次衝擊著我的內心。文章講了一個十三歲的女孩苗苗在5·19這天和她的同學一起服毒自殺,因為「我們六個是最要好的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她的同學經搶救挽回了生命,她卻永遠離開了大家。青少年的內心世界懵懂複雜又脆弱敏感,而社工所秉持的價值觀與專業技巧,就如同打開他們內心世界之門的鑰匙一樣;對於服務在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的我而言,用這把鑰匙為越多的青少年打開心門,就能防止越多悲劇的發生。這些存在各種需求的求助對象就是吸引我的社工磁場。
來自資源整合的視角吸引
我有一位高中同學過去在電視臺做編輯,專門做一些人物訪談及紀實性的欄目。突然有一天,在一次會議上我發現她去到了一家公益機構,成了我的「圈內人」。這時我心中首先想到的,這就是身邊的資源呀。於是我告訴她我們機構想拍一部微電影,希望藉此讓更多的人看到社工做的工作並不是簡單的提供物質幫助,而是提升受助者的能力,通過為受助者開展小組,社區活動,陪伴他們一起成長。在交流中,她發現的社工社會知曉度很低,於是看了我們很多項目報告,服務簡報,實地走訪了很多的項目點,與我們的多位社工聊天,真正了解了社工是做什麼的。更在此基礎上熬更守夜地寫出了《書包裡的秘密》這一微電影劇本,劇本獲得了首屆全國社工微電影大賽優秀劇本獎,而她也成為了我們機構一位長期的合作夥伴。作為一位母親,我的孩子現在快2歲了,當然我也希望他從小生長在一個和善的家庭,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為了能學習更多的教育方法,當一位合格的母親,只要和孩子成長有關的內容,我都有興趣去了解。在這過程中我看到了《用非暴力溝通化解衝突》這本書。近一步地,我發現裡面的內容是可以和社工的個案服務相結合,用在個案服務當中的,於是果斷推薦給同事。這種積極看待身邊資源,將它們整合併加以運用的視角,就是吸引我的社工磁場。
來自拓荒與荊棘的吸引
拓荒者不必埋怨荊棘遍布的前程,因為拓荒者與荊棘是共生體。作為一位社會工作者,也不必埋怨周遭橫生的無窮阻力;因為那只是在提醒你,你正在工作中。我想先高調地申明,我在2004年高考時是自願填報的社會工作專業。而當時的重慶對於社工專業來說,無異於一片荒漠。作為社工專業學生的我們除了在香港影視劇裡看到社工開展服務,通過青翼社工網、NGO發展交流網等少數幾家網站了解大陸社工發展的片羽驚鴻。社會工作更多的時候是存在於我們對未來的憧憬中。在大二的暑假,老師說,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接收社工,你們可以去實習。因此我去到了西安慧靈,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社工行業。2011年,我很榮幸在共青團重慶市委的支持下,由香港的督導帶領著開展社工服務。一路走來,我見證了重慶社工由一片空白到現在已註冊成立200餘家機構;由荊棘叢生的荒野到現在終於有那麼一小塊可供我們這些「拓荒者」耕種的沃土。雖然常常被荊棘刺得很痛,想哭,但每天拼命擠輕軌的時候,我都默默地告訴自己,要有責任感,要記住你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時那些執拗的誓言。記得我父親當年退伍轉業時,向組織申請「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結果去了新疆建設兵團拓荒。可能我因此生來就帶有「拓荒者」的遺傳基因,註定要選擇這為了實現社會公正的「新興」專業。對於專業的開拓和創造,就是吸引我的社工磁場。
來自漂亮 「轉機」的吸引
重慶仁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於2013年,是我和我的同工們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機構。機構主要以青少年服務為主體,有學校社工、留守兒童、市民學校、三區計劃等服務領域的共計15個項目。我們的項目點分布在重慶市的巴南區、南岸區、江北區、北部新區、渝中區、奉節縣。我們常常會給自己的項目打分。如果自己的服務不好,何談發展,何談品牌? 絕大多數的項目在購買方和居民看來是滿意的,當然也會有極少的項目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達到要求。記得有一次在項目初期,我們的社工去向社區書記匯報工作,社區書記坐在轉椅上,翹著腳,看也不看我們的說,「你們這些機構,哪個不曉得是來騙國家錢的,我看你們能做啥子嘛。」這讓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我,臉紅的發燙。為了證明他說的是錯的,我們竭盡所能的在社區開展服務,施展拳腳。終於,在一次社工帶領志願者清潔樓道時,這位書記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他還在領導調研時說,「仁懷社工的這群年輕人做事踏實,態度勤懇,專業紮實,我們的社區工作人員需要向他們學習。」儘管這只是一個人對我們機構和專業態度的轉變,但也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我們有理由期待,在市民政局社工處的帶領下,只要堅持不懈地踐行專業服務,堅守專業方法,弘揚專業價值,重慶社工終有一天會迎來華麗的蛻變。這種對於社工發展前景的憧憬與期盼,就是吸引我的社工磁場。
社工磁場還有很多東西吸引著我,比如個人成長的平臺、與人溝通的智慧、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
這些都值得我一生為之奮鬥。願社工這個大磁場,能夠吸引更多有志青年,一起為了共同的理想而奮進!
個人簡介:王麗萍,社會工作實務經驗9年,主要服務領域殘障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非營利組織。重慶市首個駐校社工服務站首位學校社工,學校社工的推動者,現目前已在重慶市開拓9所學校開展學校社工服務。重慶仁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發起人,中心主任,中級社工師,重慶精英社工培訓計劃導師。
徵稿:80後社工們,聊聊咱們做社工的那點事兒唄!
第1篇:趙小麗:80後女孩社工路上的點滴成長與反思
第2篇:簡元平:80後社工的自信
第3篇:李鵬飛:有一種選擇,值得用一生去堅持
第4篇:彭麗君:關於跳槽的那些無可奈何的事情
第5篇:王志明:懂得堅持,懂得感恩,懂得生命
第6篇:胡少良: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第7篇:劉君樂:從藝術生到社會服務生的轉變
第8篇:陳玉生:那些年,醫務社工上崗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