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道雞篤麵筋,引來一眾小夥伴感慨。留存在童年記憶中的美食,果然是長大了一生都難忘的經典。有小夥伴對我說:小時候媽媽汏的麵筋可不止一種,吃法更是花樣百出。那時候家家都窮,白面麵筋很少汏,常吃的是麩皮麵筋。而且白面麵筋基本是不包餡的,下在雞湯、黃鱔湯、魚湯裡,已經好吃到飛起。麩皮麵筋因為吃口粗,一般不燒湯,包了餡再油煎。特別重點說明:可沒有肉餡來包啊!包的是醃菜心,就是現在身價百倍的阿婆菜,切得細碎當作餡料包入麵筋中。菜油一煎,加水一燒,一咬一包鮮湯,照樣好吃得不得了!
果然吃貨都是意氣相投心靈相通的。下一道菜就上油煎麵筋啊!
只不過我做的是升級版,還是白面汏麵筋,包的是豬肉餡。
生活條件好了,口味上可以不忘初心,配料上卻要與時俱進麼!
洗麵筋的步驟,這次就不重複啦!洗好的麵筋非常有黏性,要養在清水裡,小時候我們用這個粘知了玩。
豬肉剁碎,加蔥、姜、鹽、黃酒拌勻,這個過程就不勞複述了。像餛飩餡一樣,按各人口味加自己喜歡的「料」,我就喜歡加點榨菜末。
入油鍋煎到兩面金黃
加水燒煮十分鐘,出鍋前加鹽和雞精調味,香蔥和白胡椒粉不可少!
一口咬下去也有一包滾熱的鮮湯,感覺比湯麵筋的吃口更為鮮美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