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作為陸地王者,自誕生之日起便被大規模應用於軍事,而且在實戰中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何其有著陸戰王者的美譽了。對於坦克,想必都很清楚,厚重的裝甲、寬大的履帶以及口徑粗大的火炮,可以說是機動、防護以及火力於一身的重型地面作戰裝備,是陸地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火力來源,對於陸軍來說其是一「重寶」。
就坦克的發展,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研製出來的,在現代軍事作戰中佔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地位,當然這也是與武器的發展變革有直接的關係。眾所周知,隨著熱武器時代的來臨,戰爭的烈度陡然增強,戰場的傷亡率也隨之攀升,為了能夠提高戰場的生存率,便想到了通過地下掩體的方式來阻隔火力,從而提高士兵的生存率,來保證戰鬥力。
要知道,槍械以及火炮多為直射炮,通過掩體將士兵的大部分身體隱藏起來,這樣一來便可以減少士兵身體在外暴露的面積,不容易被子彈擊中,逐漸便依託戰壕以及掩體進一步修建了防禦工事,甚至還會搭建鐵絲網亦或是布置雷區來防止地面部隊的衝鋒,也就是陣地的攻防戰,為了打破這一限制,從而出現了坦克。
最初坦克並不是這樣的稱呼,當時坦克的普及率不高,為了掩蓋戰術意圖,便為坦克命名了「水箱」的代號,而坦克則是水箱英文單詞的音譯。發展至今,坦克的性能逐漸增強,且在外形上也得到了改變,諸如現代坦克新增了反應裝甲,使得坦克的防護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說到坦克外形,最大的改觀還是在炮塔上,對於炮塔的造型有兩種,一種是採用了弧形,另一種則是方方正正、稜角分明的直角形狀,而這兩種外形設計分別來源於俄羅斯以及西方,對於採用直角炮塔外形設計時,多會採用斜面裝甲進行布局,其同弧形裝甲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便是具有跳彈的作用,減少炮彈同炮塔的接觸面積,在其擊中坦克時脫靶,便不會對坦克造成傷害,從而起到防護作用,這一點,中國在坦克的發展上面便繼承了蘇系坦克的特點,諸如59式,而在最新型的99式塔克上則採用了西方的直角炮塔設計,便不再採用弧形而是採用了斜面裝甲,在保持有高防護力的同時增強了坦克內部的空間,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