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炮塔採用弧面還是斜面,哪個更好?答案很意外

2021-01-09 鼎盛講武堂

坦克作為陸地王者,自誕生之日起便被大規模應用於軍事,而且在實戰中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何其有著陸戰王者的美譽了。對於坦克,想必都很清楚,厚重的裝甲、寬大的履帶以及口徑粗大的火炮,可以說是機動、防護以及火力於一身的重型地面作戰裝備,是陸地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火力來源,對於陸軍來說其是一「重寶」。

就坦克的發展,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研製出來的,在現代軍事作戰中佔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地位,當然這也是與武器的發展變革有直接的關係。眾所周知,隨著熱武器時代的來臨,戰爭的烈度陡然增強,戰場的傷亡率也隨之攀升,為了能夠提高戰場的生存率,便想到了通過地下掩體的方式來阻隔火力,從而提高士兵的生存率,來保證戰鬥力。

要知道,槍械以及火炮多為直射炮,通過掩體將士兵的大部分身體隱藏起來,這樣一來便可以減少士兵身體在外暴露的面積,不容易被子彈擊中,逐漸便依託戰壕以及掩體進一步修建了防禦工事,甚至還會搭建鐵絲網亦或是布置雷區來防止地面部隊的衝鋒,也就是陣地的攻防戰,為了打破這一限制,從而出現了坦克。

最初坦克並不是這樣的稱呼,當時坦克的普及率不高,為了掩蓋戰術意圖,便為坦克命名了「水箱」的代號,而坦克則是水箱英文單詞的音譯。發展至今,坦克的性能逐漸增強,且在外形上也得到了改變,諸如現代坦克新增了反應裝甲,使得坦克的防護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說到坦克外形,最大的改觀還是在炮塔上,對於炮塔的造型有兩種,一種是採用了弧形,另一種則是方方正正、稜角分明的直角形狀,而這兩種外形設計分別來源於俄羅斯以及西方,對於採用直角炮塔外形設計時,多會採用斜面裝甲進行布局,其同弧形裝甲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便是具有跳彈的作用,減少炮彈同炮塔的接觸面積,在其擊中坦克時脫靶,便不會對坦克造成傷害,從而起到防護作用,這一點,中國在坦克的發展上面便繼承了蘇系坦克的特點,諸如59式,而在最新型的99式塔克上則採用了西方的直角炮塔設計,便不再採用弧形而是採用了斜面裝甲,在保持有高防護力的同時增強了坦克內部的空間,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期,坦克為何採用固定而不是旋轉炮塔?幾個原因告訴你
    早期的熱武器主要是以槍械、火炮為主,事實上都是採用了同一原理,只不過是在發射的裝藥大小上有著區別,從而使產生的威力也有著大小的區別。為了打破這樣的僵局便提出了坦克的設計構想,之所以採用履帶式底盤,其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跨越壕溝,而擁有防護能力則是為了更好的掩護步兵衝鋒,對於大口徑的火炮就不需要解釋了吧,肯定是為了增強進攻威力。關於坦克的名稱,最初也是很有戲劇化的。
  • 15式主戰坦克炮塔用特種裝甲鋼,機器人焊接,方便布置複合裝甲
    那麼媒體這次也公開報導了走進內蒙一機的主戰坦克生產車間,其中關於15式主戰坦克炮塔的焊接和吊裝部分,也是不多見的坦克製造詳細流程。 其中15式主戰坦克的炮塔複雜的楔形幾何形狀,採用的就是特種裝甲鋼。
  • 二戰美國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為何採用怪異的雙炮塔結構?
    多炮塔坦克為二戰前重要的坦克發展線路之一,在二戰初期仍有T-28等坦克型號投入實戰,與這些傳統多炮塔坦克相比,美國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的多炮塔結構卻獨樹一幟,顯得十分怪異,那麼它的設計思路是怎麼回事呢?
  • 本應替代虎式的7號坦克,就算被量產,它真的能力挽狂瀾嗎?
    輕型獅式的車體結構採用了中置炮塔的設計,正面裝甲的厚度和虎式一樣都是100mm,但採用了傾斜的設計,防禦力大幅度提升。炮塔類似一種卵形設計,不過還是能看出很明顯的德國血統,炮盾包裹炮管的部分較大,形成了一個很完美的跳單斜面。
  • 3D坦克爭霸坦克炮塔怎麼升級 炮塔升級解析
    在3D坦克爭霸這款遊戲中並不坦克的攻擊力高就可以了,玩家在強化坦克部位的時候除了增加坦克的攻擊力外還需要增加生命值等方面的屬性,而想要提高生命值就需要升級炮塔,那麼3D坦克爭霸坦克炮塔怎麼升級呢?今天小編就給玩家們解析一下炮塔升級。
  • 為什麼德國二戰坦克殲擊車等是固定炮塔,而不是可旋轉炮塔?
    發展這種無炮塔車輛的原因,則是為了儘可能的利用到當前相對老舊的車體,做出能夠威脅敵方坦克的戰鬥車輛,如德國在二戰早期使用的38(t)坦克,在二戰中期它的防禦能力和火力就已經落後了,所以德國人取想辦法把一門更大的炮搬上了38(t)的底盤,火炮增大了原有的小炮塔裝不下就只能取消,這就誕生了將火炮直接裝在地盤上的坦克殲擊車
  • 別被坦克世界忽悠了,現實中T57坦克和50B坦克哪個更厲害?
    李三萬 摘要:如果沒有《坦克世界》這款網遊,上世紀50年代西方國家的兩款重型坦克,美國的T57坦克和法國的50B坦克,恐怕很少為世人所知,那麼在現實中,這兩款坦克到底哪個更厲害?
  • 歷史上坦克炮塔位置變化的原因,前置與後置炮塔都有不小的弊端
    為了保證防禦力,坦克車體前面是一個較為密封的空間,這就意味著發動機如果出現故障將很難對其進行修理,同時過厚的裝甲也難以得到有效的散熱。至於發動機前置嚴重影響俯角這一點還是有的,但並不是一個主要原因,俯射的角度還是多取決於炮塔內部的結構。而受過訓練的士兵都清楚,坦克的後部裝甲薄弱,攜帶反坦克武器的時候也會主要針對後部,這使得後置炮塔坦克的優勢變得很不明顯。
  • 125毫米滑膛炮配無人炮塔,15式坦克這樣改能否取代96A?
    有錢人都買更好的)。因此15式的內部空間要大於96A,不僅可以裝載更多的彈藥和燃料,而且留給乘員的空間也更大,人體工學更好,持續作戰能力更強。 無人炮塔+125毫米主炮的15改 顯然,要能真正徹底打敗印度的T90S甚至是T90SM,15式輕型坦克需要在火力和防護上有一個大的提升。首先15改可以採用無人炮塔設計,我國的無人炮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多款裝備無人炮塔的裝甲車輛甚至實現了大批量出口,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採用無人炮塔,對於15式來說有以下幾個好處。
  • 二戰無人注意的細節:戰爭期間,蘇聯坦克為何會給炮塔畫白線?
    駛過德國城市的史達林-2重型坦克 不知道大家在觀看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德戰場影視資料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些蘇聯坦克的炮塔上時常會有一道非常醒目的白色劃線,而這種白色劃線其實並不是在每一輛蘇聯坦克上都有
  • 擁有5個炮塔、堪稱陸地巡洋艦的蘇聯坦克——T-35重型坦克
    無論是出於實際戰場需要,還是應對未來的威脅,蘇聯認為自己也需要一款擁有多炮塔和強大突擊能力的重型坦克。在德國坦克專家的協助下,TG中型坦克非常優秀,無論是火力、防護力還是機動能力哪怕是製造工藝都要遠超蘇聯當時的產品。但TG坦克因為造價過高,加上德國專家組的撤離最終流產,不過還是幫助蘇聯坦克工廠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 法國首創多炮塔坦克,配備90mm主炮達139噸,5炮塔T35被蘇軍棄用
    除Char FCM2C外,二戰前法國還研製了一款編號為FCM-F1的重型坦克。FCM-F1依舊採用雙炮塔設計。其中,主炮塔配備90毫米炮,而副炮塔則配備47毫米炮。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戰場偵查專業戶」九五式輕型坦克
    在坦克世界閃擊戰中,輕型坦克一般執行戰場偵查任務,從而確定對方各種坦克的位置,從而為我方坦克順利展開攻擊提供保障。但是在大多數的偵查任務中,由於輕型坦克裝甲防護力弱,火力不夠強大,特別容易受到攻擊,戰損率是非常高。但有一款坦克由於它的車身小巧,機動性能高,即便在偵查任務中被對方發現,也很難被擊中。
  • 加工中的99A主戰坦克是啥樣子的?廠家公開新照,這炮塔有猛料
    99A主戰坦克,是我國目前裝備的最先進、最強大的陸戰重型突擊武器,它的綜合作戰實力已躋身世界坦克排行榜最前列。雖然99A主戰坦克已服役了數年,但是它仍然有很多秘密沒有解開。畫面上,是99A主戰坦克生產廠家---內蒙一機首次公開的99A主戰坦克加工炮塔內部的場景。
  • 坦克世界中的瘋狂小強,搖擺式炮塔的AMX-13坦克為何被法國偏愛?
    於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剛剛獲得解放的法國,雖然千瘡百孔,經濟已經崩潰,但還是開始著手研製此類成本低廉,製造簡單便於大量生產,帶有搖擺式炮塔的輕型坦克。後來甚至還想在這種小坦克上安裝105毫米火炮,但是火炮的重量實在太大,小小的車體難以支撐105火炮的後座力,所以這種105毫米火炮的車輛生產數量並不多,主流的還是AMX-13-90這種型號的坦克。
  • 140毫米主炮加無人炮塔!中國新坦克初見雛形,力壓美軍確保優勢
    第一種方案採用了最多的新式設計,包括無人炮塔和一門小口徑、高膛壓的新式主炮,在主炮的選擇問題上,極有可能採用美軍目前尚在開發當中的下一代車載電熱化學炮或是電磁炮,其54.9噸的戰鬥全重是三個方案當中最輕的一款。
  • 西班牙在二戰時也有坦克,除了武裝拖拉機,還有雙層炮塔的A-4
    另外弗朗哥還受到了義大利援助的150輛L3超輕型坦克,就是沒有炮塔的那一種,內置成員兩人,主武器也是機槍。 當然僅造出了輛拖拉機實在是有點太掉面了,西班牙在這期間還是造出了頗具特色的坦克。
  • 鑽進BA-6重型輪式裝甲車 配備T-26坦克炮塔 已恢復到服役狀態
    由於這輛BA-6裝甲車炮塔內配備有無線電臺,所以主彈藥架從炮塔改裝到車體後方戰鬥室的地板上,這個布置方式與BA-3裝甲車相同。注意後輪擋泥板上放置的履帶。1936年,蘇聯開始批量生產BA-6裝甲車,與1933年投產、1935年停產的BA-3都是以BA-I裝甲車為基礎改進而來,只不過它們都採用了與1933年投產的T-26M和BT-5坦克相同的炮塔,這種炮塔的主要武器是一門45mm火炮,以及一挺DT型7.62×54mmR坦克機槍。
  • 飄動的戰場小精靈,從M3到「霞飛」,二戰美國輕型坦克的發展之路
    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二戰時美軍的輕型坦克有更好的了解,本文將以M3系列、M5系列和M24系列作為主線,向各位讀者進行相關的介紹。新車在1940年下半年通過了測試驗收,並獲得了M3的裝備編號,M3輕型坦克正式誕生。早期型的M3輕型坦克因為直接使用了M2A4輕型坦克的生產線,所以使用的還是鉚接炮塔。不過,隨著前線部隊對鉚接炮塔防護力不佳的抱怨反饋到美國軍械局,美國軍械局馬上為正在量產中的M3輕型坦克安裝了全新的焊接多邊形炮塔。
  • 買武器,送坦克:全冠積木虎王坦克評測
    車體和炮塔側面的線條基本能夠看出作為設計原型的亨舍爾炮塔虎王的造型,9對交錯輪和側裙板的還原到位,車體比例還算比較勻稱,履帶的推動手感也非常順滑,把玩體驗在全冠的全系列產品中是相當不錯的。但是炮塔上還是存在全冠祖傳的車身過大而炮塔偏小的問題,車身上的斜腰線也沒有得到還原,深究造型還原度的話也只能說馬馬虎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