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主義男權社會,男女婚姻允許"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一夫多妻制",而那些家世顯赫的達官貴人更是三妻四妾。這裡的妻並不是專指正妻,包括嫡妻、偏妻、下妻等,而妾的地位比妻要低。
《陔餘叢考》記載:「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稱也。」清·李漁《風箏誤·逼婚》:「你做狀元的人,三妻四妾,任憑再娶。」這種體制下的婚姻是女人的不幸,她們成為婚姻的附屬品,在家庭中地位遠沒有現代女性這般強勢。
可即便如此,這些達官貴人們依然還要物色挑選女子充當丫環,丫環的地位更是地下,被主人呼來喚去,某種意義上就是府上隨時聽候使喚的道具。
這些丫環本就是苦命人家的孩子,在重男親女的封建社會,很多窮苦人家心裡覺得女兒就是賠錢貨,所以不願意生養女兒,甚至出現過將親生女兒丟掉或者送人的黑心父母。
古代紅樓的很多歌舞伎就是自幼被父母遺棄的苦命孩子。晚清時期,曾出現過「典妻」和「租妻」,女性在當時可隨意被買賣,甚至還出現了一個供窮人家丟棄嬰兒的塔,塔全名叫「棄嬰塔」,絕大多數被丟棄的都是女嬰。
清朝浙江巡撫阮元對此類現象深惡痛絕,他拿出自己的俸祿,補貼那些生出女嬰的家庭,並派人定期走訪看家中是否還有女嬰。這些父母養育女兒一個月之後,就再也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遺棄。
其實,這就是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的最好詮釋,那些為生活所迫的父母對女兒是存在感情的,只是因為生計原因犯下如此罪行,哪個為人父母的捨得丟棄自己的孩子呢?
這樣看來,大戶人家的那些丫環們還是蠻幸運的,雖然為奴為婢,受苦受累,但至少能夠活下去,吃穿不愁。
這些達官貴人妻妾從群,為何還要花錢養丫環,甚至家伎呢?其實是因為有些事情這些小妾是做不了的,只能由丫環和家伎來。
她們都是和主人家籤了賣身契的,父母早早地將她們賣給老爺主子換來一筆錢生活,這些苦命的女孩子從小就呆在主人家中,沒有人權和自由。主人家可以將她當成一個商品,隨意地送給別人。
古代那些權勢人家之間互相串門,舉辦宴會的時候,主人為了獻殷勤或者拉攏勢力,就會派出經過專門訓練的丫環出場,這些高級丫環頗有姿色,還通琴棋書畫,誰看上了就送給誰了,這不僅是主人送人情,還要她們去刺探情報,迷惑人心。
《虯髯客傳》中的紅拂女就是這樣一位天姿國色的高級間諜。林黛玉曾賦詩讚紅拂女:「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具眼識窮途;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紅拂女從小在楊素府長大後,成為楊素的侍妓,常執紅拂立於楊素身旁,因而被稱為「紅拂女」。幸虧,紅拂女非一般女子,在楊素怠慢李靖時,她慧眼識珠,看出李靖非等閒之輩,深夜前往傾訴愛慕之情,最後兩人私奔投奔李唐,成為一品夫人。
可惜,古代又有幾位紅拂女呢?那些苦命的女孩子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苦命書生還能通過讀書高登廟堂之上,而窮苦家庭的女子只能悲慘的度過為奴為婢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