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流朱與浣碧同是甄嬛的丫環,兩人有何不同呢?

2021-02-23 zdxh中文系學生會

《甄嬛傳》中,自甄嬛入宮以後,除了沈眉莊之外,與她最親近的便是同她一起進宮的兩個丫環,流朱與浣碧。三人自小一起長大,與其說是主子和婢女,不說是姐妹,入宮後更是在諸多場合為甄嬛給予幫助。

流朱對甄嬛可謂忠心耿耿,她將全心全意都侍奉給了自家小姐,最後甚至因為甄嬛被禁足得了重病,自己挺身而出死在侍衛的刀下,一個女子就這麼香消玉殞了。

可浣碧則完全不同,心高氣傲,處處都將自身的待遇與甄嬛比較,不僅使計勾搭皇上,更是對果郡王痴心妄想,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本飛上枝頭變成鳳凰的。那麼同為甄嬛身邊的丫環,流朱和浣碧兩人,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其一,身份使然。

浣碧與其說是甄嬛的丫環,不如說本是甄家的二小姐,因母親是罪臣之女的身份,不得以用丫環的身份在甄家長大。

與甄家有著血緣關係的小姐自然與丫環有著不同的待遇,浣碧在府中華的吃穿用度都要比丫環高出一截,甄嬛更是因她真實身份,對她不當的行為與言論,百般容忍。而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浣碧,不僅沒有養成感恩之心,反而內心充斥著嫉妒之情,在她的心中,憑什麼都是同樣的父親,甄嬛可以高高在上的做主子,而自己則要做伺候人的活,這也是為何她在宮中幾次三番的挑釁甄嬛的原因。

浣碧則與流朱完全不同,她本來是甄遠道害怕甄母發現自己把私生女帶回府中撫養長大,為了掩飾,而買來的丫環。至於流朱來說,她認為自己從小無依無靠,是老爺與小姐收留了自己,那未來自己必將用盡所有,去報答主子。

                                                                                                    

                                                                                                    

與浣碧不分嫡庶,不知身份的狂傲不同,流朱清楚自己身為婢女應做的事情,一個婢女本身性命何其卑微,但甄嬛卻視她如自己的親姐妹般,這樣的主子,更應該用真心去回報。於是,在她入宮以後,任何事情,她都百般為甄嬛著想,毫無私心,無論甄嬛被皇上寵愛抑或者失寵,她從未想過離開甄嬛身邊。甚至最終她的死亡,也是因失寵後的碎玉軒如同冷宮,甄嬛重病卻無人醫治,而流朱為了救治甄嬛,慘死於侍衛的刀刃之下,用生命保護了自己的主子。

其二,兩人的性情不同。

流朱看似每天都樂呵呵,不生氣的樣子,實則心中有著自己的溝壑。

當初杏花微雨之事,妙音娘子對甄嬛多加冒犯,甄嬛讓人教導餘答應規矩,當時流朱急忙跑過來,在甄嬛的面前下跪問安。因甄嬛與餘答應兩人位分相差無幾,所以即便是教導規矩,也是無需對甄嬛下跪。但流朱選擇的卻是下跪,口中還念叨著餘氏,這種情況下,實則是對餘答應的另一種嘲諷,而這種暗指意味上的辱罵讓人不得不接受,甚至無力反駁。

流朱本人是個知識文化水平較高的人,頌芝被封為答應,流朱與浣碧都對此事覺得很不公平。而甄嬛在此時用杜甫的詩去指代這件事,擒賊先擒王,這句話是流朱回答出來的,而浣碧不過是在旁安靜地笑笑。

果郡王與流朱因為擔心甄嬛的處境,於是用風箏去暗指甄嬛目前的狀態,意味著雖然高高在上但恐怕將搖搖欲墜,而這時浣碧的反應,居然是王爺對風箏喜愛,兩者完全沒有任何聯繫,想必果郡王當時的心情也非常尷尬。

凌雲峰之時,甄嬛與果郡王有書信來往,甄嬛與浣碧之間的交談,真正論證了,浣碧是真的知識淺薄,不愛在詩書上用心,卻還心高氣傲,一門心思嫁入高門,她追逐著成為一個小姐這樣的目標,卻從未思考過成為小姐之前自己要付出什麼。

浣碧這個人,看似心思縝密,實則做事魯莽又愚蠢。

浣碧在宮中兩次對皇上進行勾引,並非因自身對皇上傾心,而僅僅是想借這個機會,讓皇上對她看重,她能夠成為真正的甄家小姐,並將母親的名字寫入甄家的族譜。可實際上,她並不了解高位的男人,皇上見慣了各色美人,一個浣碧又算得了什麼。心高氣傲加上過分的目光短淺,培育出來的人向來是無知有狂傲,這種人向來不會有好的結局。

一次次對甄嬛的背叛,讓她早成為甄嬛手中的工具,最終雖然以玉隱之名成功嫁給了果郡王,可她永遠也得不到心愛男子的心,世間哪有兩全,擺脫低微身份的她,最終死在了果郡王的棺木旁。

其三,兩人的心氣不同。

以當時封建社會的背景來看,流朱的行為可謂是一等一的忠心耿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丫環,被主家買來陪伴小姐長大,遇到危險應該站在主子跟前,甚至可以為主子付出性命。她對於自己的人生從未考慮過太多,只要主子覺得高興,她便會去做。

流朱本質上是一個心中無我的人,她對事對人的考慮標準都是甄嬛,從未思考過自己的未來,也不曾想過不伺候小姐找個合適人選嫁了的日子是什麼樣的,最終她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甄嬛病重消息的傳出。

浣碧則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她的人生精神是一路抗爭到底,不服於自己的身世,不甘於自身的待遇。她擁有著野心,不滿意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婢女,於是她做出數件急於求成的事情,宮中的浮華迷了她的眼,當人被欲望驅使的時候,她所做出的一切反而成為理所應當。

浣碧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她因身份上的不認同感燃起野心,最終又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撐自己的野心,反而成為被野心驅使的動物。浣碧永遠的追求都是,為自己而活,無論是勾引皇上還是果郡王小像一事,她從未考慮過之後的後果,只是希望藉此機會能夠達成自己的目的。

一個對於命運抗爭的人,最後被命運玩弄。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的浣碧和流朱,同為丫環,如何看待她們的性格和命運
    一部《甄嬛傳》,看痴多少人,掉進劇情裡,就很難抽身。浣碧和流朱同為甄嬛入宮時的陪嫁丫環,雖不是主子,但角色筆墨不少,且兩人帶有其獨特的性格魅力,讓人印象深刻。01 「身為奴心為主」的浣碧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因母親是罪臣之女,對外不敢張揚,一直未得到正名,浣碧從小跟在甄嬛身邊,對外算是甄嬛的貼身丫環。但她知道自己的身世,心中未免心高氣傲,並不太把自己當丫環。甄嬛對這個妹妹,心中有很大的包容心 。
  • 《甄嬛傳》:流朱浣碧,一個丫頭,一個親妹妹對甄嬛有天壤之別
    《甄嬛傳》中,伺候甄嬛的丫頭有流朱浣碧。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親妹妹,但是浣碧時時都在跟甄嬛較勁。她為了得到皇上寵愛,不惜背叛自己的親姐姐,投靠了曹琴默和華妃,算計自己的姐姐。後來她又喜歡上果郡王,在甘露寺的時候,看著甄嬛與果郡王雙宿雙飛,不知道她得有多難受。她設計在皇上家宴時讓果郡王掉落甄嬛小像,嫁給了果郡王。明裡暗裡,都在算計甄嬛。因為浣碧的母親和甄嬛的母親,也是情敵,爭了一輩子,沒名沒分,安然離世。浣碧心有不甘,同樣是父親的女兒,為什麼甄嬛就可以為妃為嬪,自己就只能為奴為婢。
  • 甄嬛傳:甄遠道有私心,他並不想甄嬛爭寵,為何還讓浣碧也進宮?
    甄嬛、沈眉莊、安陵容在回宮的路上被夏冬春攔住刁難,恰好遇到了一直懷恨在心的華妃,於是夏冬春被賞「一丈紅」。驚慌逃脫後,甄嬛又不小心見到了井裡的福子,於是驚嚇過度後的甄嬛,開始思考人生……楊角風談《甄嬛傳》第5期:甄遠道有私心,他並不想甄嬛爭寵,為何還讓浣碧也進宮?
  • 甄嬛傳:浣碧屢次背叛甄嬛,甄嬛為什麼還一如既往地對浣碧好?
    浣碧這個角色在《甄嬛傳》中實在不算討喜,因為甄嬛喜歡誰她就想搶走誰,從前甄嬛與皇帝相愛的時候浣碧就想方設法地勾引皇帝,後來甄嬛與果郡王相許的時候浣碧又千方百計地勾搭果郡王,著實是讓許多觀眾惱火。可觀眾討厭浣碧,甄嬛卻不討厭她,浣碧明裡暗裡背叛了甄嬛許多次,甄嬛卻能夠待她一如往昔,為了成全浣碧嫁給果郡王的願望,甄嬛甚至用鈕祜祿家二小姐的身份為浣碧爭取了果郡王側福晉的位置,看得不少觀眾都氣得牙痒痒。那麼問題來了,浣碧屢次背叛甄嬛,甄嬛為什麼還一如既往地對浣碧好呢?
  • 《甄嬛傳》浣碧對皇上有心思,甄嬛為什麼不引薦反而扶持安陵容?
    甄嬛在沈眉莊失寵,自己孤獨無依靠下,選擇將安陵容推薦給皇上,互惠共贏,在後宮穩據一席之地。既然甄嬛已經看出浣碧對皇上的心思,兩人是親姐妹,為何她選擇將安陵容引薦給皇上,而非浣碧呢?01:浣碧的身世。浣碧是甄遠道的女兒,但因其生母為罪臣,甄遠道不敢承認浣碧的身份,害怕甄家因此事受到牽連。
  • 甄嬛傳:浣碧這麼作,幾次陷害甄嬛,為什麼還能得到原諒和信任?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36期:經歷了閒月閣事件後,甄嬛正式跟浣碧攤了牌,這時候的甄嬛其實是非常氣憤的。浣碧是自己的貼身丫環,又是自己的親妹妹,不僅對自己不忠心,關鍵還那麼蠢!劇情推到這裡的時候,凡是不忠心的宮女或太監,基本很少能活下來,比如花穗,比如小印子,比如茯苓。
  • 甄嬛傳:甄遠道執意要浣碧進宮的真相太噁心,甄嬛估計至死都不知
    甄嬛傳:甄遠道執意要浣碧進宮的真相太噁心,甄嬛估計至死都不知看過《甄嬛傳》的朋友都知道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浣碧雖然自小在甄府中是丫環
  • 甄嬛傳:浣碧和流朱的結局在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只是你沒發現而已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很多人的結局其實在前期都有暗示,像甄嬛入宮時所帶的兩個貼身丫鬟浣碧和流朱都是女主甄嬛的心腹,並且兩個人的結局在一開都已經暗示。
  • 皇上要封浣碧為常在時,為何浣碧慌了,然而甄嬛卻想到了流朱!
    皇上要封浣碧為常在時,為何浣碧慌了,然而甄嬛卻想到了流朱!甄嬛傳這部電視劇在後期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的精彩了,劇情也是跌宕起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我們今天不說別人就來說一下甄嬛吧!甄嬛到了後期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心狠,並且做事情非常的果斷了!
  • 甄嬛傳浣碧是誰 甄嬛傳浣碧第幾集死的
    甄嬛傳浣碧《甄嬛傳》浣碧的母親何綿綿,原名碧珠兒,是擺夷人。因是罪臣之女,甄遠道無法將其納入府中為妾侍。何綿綿原本不叫何綿綿,擺夷人,叫碧珠兒。之所以改名為何綿綿是取自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之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 甄嬛傳:浣碧死了,甄嬛扯斷佛珠,皇帝最後結局怎樣
    《甄嬛傳》是由孫儷、蔣欣、蔡少芬等領銜主演的清裝宮鬥劇,想必很多網友都很喜歡這部劇吧,這可是最經典的宮鬥劇呢。該劇講述了甄嬛從一個天真單純的少女,一步步成長為了善於權謀的太后的故事,經歷了很多磨難,甄嬛才走到最後的。甄嬛在進宮的時候,身邊可是有兩個陪嫁丫鬟呢。
  • 《甄嬛傳》——浣碧為什麼令人討厭?
    浣碧是甄家二小姐,但卻是甄遠道與罪臣之女所生,因此只能以丫環身份留在甄府。選秀之後,甄嬛將她帶在身邊也是圓父親的心願——為她找個好人家。別人都不知道,但浣碧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姐姐從小被當作公主養,吃穿用度、所受的教育、入宮後的恩寵都擺在眼前。同樣都是甄家女兒,為什麼姐姐可以,我就不可以?(2)餘氏、安陵容的得寵。
  • 甄嬛傳:甄嬛沒想到,皇上第一次來碎玉軒,浣碧蹲姿差點害了自己
    甄嬛傳:甄嬛沒想到,皇上第一次來碎玉軒,浣碧蹲姿差點害了自己 要說起甄嬛身邊的兩個丫鬟,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更喜歡流朱,畢竟她一心為主,從無二心,甚至為了甄嬛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光是這份忠心就足以為人稱道了,而比起她,浣碧則顯得更加的自私,她對甄嬛嫉妒心更強,當然了
  • 甄嬛傳:皇上第一次到碎玉軒,誰注意浣碧的蹲姿了?實在看不下去
    甄嬛傳:皇上第一次到碎玉軒,誰注意浣碧的蹲姿了?
  • 甄嬛傳:佩兒伺候避寵的甄嬛時,態度相當不好,為什麼她沒離開?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35期:劇情已經推到了浣碧背叛了甄嬛,又被甄嬛感化,從而回心轉意,一心一意跟隨,再無二心。
  • 《甄嬛傳》:浣碧昭然若揭的野心
    圖片來自網絡。浣碧原本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所以在一開始她就覺得自己跟流朱不同,不是純粹的丫環,她潛意識裡覺得,也許有一天自己也會有跟甄嬛一樣的命運,獲得皇上的寵愛。尤其是甄嬛受寵哪一集,皇上抱著甄嬛回宮,誇讚流朱聰明,浣碧好看時,她的自豪感尤然而生。因為心理上覺得她也應該是甄家的二小姐,所以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的姿態也放在了小姐的位置上。
  • 甄嬛與浣碧,小姐與丫環,姐姐與妹妹,關係的轉變感情的變化
    甄嬛已經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妹妹玉嬈,並不缺少什麼姐妹親情。 或許你會說,甄嬛待浣碧也算很好了,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她對浣碧的「好」,與對待流朱和玉嬈是有本質差別的。
  • 甄嬛傳:浣碧改了名也不算甄家人,奧秘就在名字裡,可憐還在做夢
    浣碧這個人,整天喪著臉下拉著嘴角,一副趾高氣昂迷之自信的樣子,說話做事也透著目光短淺的小家子氣。但是,仔細思索這個人,她的背景,她的經歷,就會有種莫名的心疼。母親是罪臣之女,五六歲的時候,被甄遠道帶入甄府為婢的,而且是做甄嬛的貼身丫環。對於甄遠道來說,看著自己女兒長大他是知足的,但是對於浣碧而言,她內心世界會是怎樣的?私生女,不僅與嫡出千差萬別,甚至地位還遠遠不如庶出,遠遠不如。私生女,就意味著她的媽媽是未婚生子,沒有名分,是要遭到道德譴責的。
  • 甄嬛傳:甄嬛扯斷佛珠,只因浣碧撞棺自盡?蘇培盛的眼神說明一切
    甄嬛傳中的主要劇情全部都是圍繞著這些後宮之間妃子們的爭鬥而進行的,其中最讓觀眾們關注的,一定則是主角甄嬛的一舉一動。皇帝一直都非常的寵愛甄嬛,必定也會讓甄嬛少不了被別的妃嬪陷害。如果提到都是誰有背叛過甄嬛,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最初的好朋友安陵。可即使安陵容十分可惡,浣碧的背叛更讓人感覺到惱火。浣碧是甄嬛父親的一個私生女,母親是一個朝廷當中有罪的大臣的女兒。
  • 甄嬛傳裡浣碧是真的愛果郡王麼?
    很多甄嬛傳的粉絲都會問,浣碧真的愛果郡王嗎?我覺得其實不然或者說不全是,為什麼吶?大家還記得這三個點嘛?那年正值暑熱之時,甄嬛在屋內和皇上閒聊,外面有知了在不停的叫,流朱在外面拿杆子把知了全部都粘走,避免蟬聲吵鬧小主和皇上聊天,讓兩位主子得到一絲清淨。流珠也知道當時皇上在寢宮裡,他不便去打擾,所以她自行找事情來做,然而當浣碧從外面回來打算回到甄嬛寢宮的時候,流朱特意告知了皇上在寢宮裡,不便打擾,但是浣碧聽也不聽直接就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