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遠道執意要浣碧進宮的真相太噁心,甄嬛估計至死都不知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都知道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浣碧雖然自小在甄府中是丫環,但她享受的待遇卻遠高於其他丫環。甄嬛同時帶進宮的另一個丫鬟流朱,就遠遠不如浣碧的待遇,從衣著上就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有的朋友就好奇問了,按照清朝選秀制度,每家派一個「代表」就行了,為什麼甄遠道要同時搭進去兩個女兒呢?
在整個劇情中浣碧的表現並不討喜,她自恃甄嬛的寵愛,便難免有些自負,尤其在甄嬛得寵之後,更產生了飛上枝上當鳳凰的想法,便開始用心打扮起來,想以此吸引雍正的注意。然而浣碧畢竟是丫鬟出身,與甄嬛所接受的教訓自然不一樣,認識比較膚淺,自以為打扮得花枝招展會討得雍正喜歡,但恰恰相反,浣碧的精心打扮卻換來雍正的一番嘲諷,大大打擊了浣碧的自尊心。
就在浣碧感覺受辱難過的時候,果郡王出現了,人都說受挫的時候遇到的關愛會讓人感覺格外暖心,更何況是英俊瀟灑的果郡王呢?浣碧的心自然就撲在了果郡王身上,要知道果郡王不僅顏值高,他的才華也與雍正不相伯仲,他的身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然而,別以為浣碧遇到果郡王全是她的運氣好,其實都在甄遠道的安排之中,這也是甄遠道為何當初執意要浣碧進宮的原因,事實的真相實在太噁心,甄嬛估計至死都不知道。那麼甄遠道到底是何居心呢?
我們都知道浣碧是罪臣之女,永遠見不得世面的,甄遠道不忍拋棄,又不敢公開,只能安排在府中當作丫環。但畢竟是甄遠道的親生女兒,他不願意看到浣碧永遠屈居於人下,於是便趁著甄嬛入宮的機會,把浣碧帶出去,找更好的發展機會。甄嬛當然不懂得父親的打算,只是才知道,原來浣碧是自己的親妹妹。
而事實證明甄嬛是後知道浣碧是自己的親妹妹的,而浣碧則早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只不過是受了甄遠道的告誡不便於公開而已。這也是浣碧為什麼在得到較高待遇時,卻仍舊心安理得的原因。比如甄嬛得到了一件極為精美的衣服時,眼都不眨賞給了浣碧,當浣碧接受別人羨慕的眼光時,儼然把自己真的當作了「主子」。
所以,浣碧的眼光是非常高的,別看她在甄府時一直是丫環,只不過是在隱忍罷了。在府中時,甄遠道不想自己的親生女兒就這樣一直在府中當丫環,早晚要嫁人,以丫鬟的身份去嫁人,肯定嫁得不好,他就想通過甄嬛讓浣碧能夠攀龍附鳳,而這一切他都「薰染」給了浣碧,這也就可以解釋浣碧最初想得皇帝寵幸的動機了。
後來浣碧也是用計嫁給了果郡王,雖然沒有得到皇帝寵幸,但嫁給了王爺也是不錯的人選。只可惜她始終代替不了甄嬛在果郡王心中的地位,最後隨著果郡王的慘死,她也以殉情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讓人感嘆。不知道朋友們看到了甄遠道這樣令人噁心的心機,連自己的女兒都算計,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參考資料:《甄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