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刻板印象——找到群體中的個體差異

2021-01-19 東子妙析心理學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女司機不都是「馬路殺」

東北人不都是爺們

心理學原理——

社會刻板印象也稱定型化效應,是指人們對社會環境中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固定、概括、籠統的看法,並以此作為判斷評價其人格的依據。在認知他人、形成有關他人印象的過程中,由於各種環境因素導致的認知偏差。

東子解析——

社會刻板印象是以偏概全的一種錯誤認知。因為即便群體中同一類別的人或事,也是有許多差別,就如我們常說的「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奶同胞都各有其別,何況是相同性別或同一地區、同一職業的人。

從地域上,人們會認為東北人真誠、豪爽,南方人精明、狡詐。其實,東北人也不是個個真誠、豪爽,虛偽、小氣的也是一抓一大把;南方人自然也不會人人精明、狡詐,愚鈍、戇直的也不乏其人。

這些年,東子先後旅居了國內的17個城市,在南北方都生活過,接觸的人群也繁多。經常有人問我:哪裡的人好相處?這真是讓我很難回到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實在是排不出名次。最終,我只好實話實說:「沒有什麼好相處不好相處的,只要自己真誠,以誠待人,哪裡人都挺好相處的。」

因為有了社會刻板印象的概念性認知,從性別上,人們會認為男性粗獷、堅強,女性細膩、柔弱。我並不否認,從心理特性來講,男性確實相對要粗獷、堅強些,女性則比較細膩、柔弱。但這並不是說男性個個都是男子漢,女性都是弱不禁風的嬌氣滿身。恰恰相反,如今弱男強女越來越多,所以女漢子滿天飛。

再比如被譽為「馬路殺手」的女司機。實事求是的說,女性比男性駕車肇事的比例確實要高。因為女性的方向感和臨機處事能力相對弱些,所以就有了「遠離女司機」之說。但不能由此就認定女性就都開不好車。其實,男性車技差的比比皆是,高手也只是鳳毛麟角,而女性車技好的也大有其人,我就見證過那麼幾位「女高手」。

社會刻板印象多半是缺乏直接接觸,從而對對方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知。所以,為了避免產生這樣的認知偏差,在人際交往或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我們要全方面接觸,多渠道了解,要在群體中找到個體差異。

相關焦點

  • 普勒講解公關心理學小知識:輿論中的刻板印象
    在這本經典著作中,李普曼論述了在輿論形成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固定的成見」,也即「刻板印象」,一種認知模式,人們把同類事物的認識納入了一種一成不變的認知模式之中,而人們往往在觀察某個事物之前就用頭腦中對這一類事物的認知模式來解釋了眼前的某個事物。這不僅簡化了我們的思維習慣,同時也簡化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會看到哪些事實以及從哪個角度來看待這些事實」。
  • 「青年學者」林之萱: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及其對社會互動的影響
    對於老年群體來說,積極元刻板印象有利於老年人的社會互動,不僅會讓他們更樂於接受外群體的自主跟依賴兩種定向的幫助,也會讓他們產生更良好的受助體驗,也會讓他們更主動地幫助外群體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而消極元刻板印象他們只願意接受自主定向幫助,並且在接受幫助之後也會有更多的消極體驗。
  • 別讓「刻板印象」遮擋了你的視線
    大海浪,你生活在海裡,海包圍著你,你和海息息系相關,不可分割的一體,類似的情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有時也會和小海浪一樣犯迷糊,明明深處大海,卻因他人的言語左右了自己的思想,因他人的看法遮擋了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其實這都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 心理學筆記十:控制個體行為?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影響和群體行為
    群體行為:在給定情境中,個體在群體中的行為和獨自一人時有很大差異,個體組成群體後出現的群體影響、群體心理氣氛、群體極化與群體思維等現象,是個體所不具有的現象。群體行為包括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去個體化與群體決策。
  • 我們來聊聊#性別刻板印象
    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性別刻板印象 (gender stereotype)是人們對女性或男性在行為、 人格特徵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籠統的看法。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都具有刻板的性質,是性別刻板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性別角色是在某一社會文化中眾所公認的男性或女性應該具有的行為模式。而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在性別角色上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人們總會不約而同的認為男性與女性的個性與行為有所不同。
  • 中國的星座性格刻板印象與歧視
    通過研究中國的星座文化,本研究巧妙地揭示了刻板印象即使沒有任何社會現實的基礎也可以形成,並影響社會現實。因此,本研究為刻板印象和歧視等領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理論貢獻。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某個社會群體的概括性認知,而社會現實是指這個社會群體的真實情況。對某個特定群體來說,到底是先有刻板印象,還是先有社會現實?
  • 程式設計師都是禿頭,女司機不會開車……為什麼生活裡這麼多刻板印象!
    原因就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裡都存在刻板印象,認為外科醫生一定是男性。我們常常會根據性別、職業、地域、民族、國家等把人劃分為一個個不同的群體,為他們貼上相應的標籤,比如美國人、男人、程式設計師、南方人、農村人、藝術家……同時我們也會賦予每個標籤下的群體固有的特徵。
  • 開什麼地圖炮你根本就不了解我——刻板印象
    那就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點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凡是給一個群體打上標籤的基本都算是刻板印象。你們東本人,河南人,上海人,北京人,湖北人……你們同性戀,異性戀,無性戀……這些都是典型的刻板印象,依據對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的認知對這一個地方就形成了刻板的印象,所以就形成了地域黑。再加上這些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本身就比較弱,就很容易被人帶跑偏。其實刻板印象不只是存在於負面的偏見之中,仔細回想生活中也存在著很多的無意識的刻板印象。
  • 2021福建教師資格證筆試:印象形成效應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心理學的知識點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其中印象形成效應中社會刻板效應與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知識點比較容易混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印象形成效應中的社會刻板效應、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以及投射效應。
  • 對中小學教師的隱喻,才是對教師最大的刻板印象!
    這些刻板印象由於眾口鑠金,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親其師信其言必然大打折扣,也影響了教師的教育效果,甚至改變了教育生態。這些誤解來源於我們的刻板印象,許多人習慣將群體進行分類,然後把個體看成是典型代表。這種刻板印象就好像我們覺得——北方人都很豪爽,南方人都很細緻。年輕人都很衝動,老年人都很守舊。
  • 刻板效應:一味保持刻板印象,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3招或能改善
    這就是刻板印象對人們的觀念產生影響,刻板印象會使我們忽視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妨礙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一、什麼是刻板效應?刻板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對一些人和事持有固定的看法。由於刻板印象往往不是針對於個人,而是針對於一類人,所以它存在有許多的弊端,大多數的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
  • 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印象形成效應常見的為五種,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雖然所佔分值並不高,但是出題頻率相對較高,並且考察非常靈活,需要大家重點去記憶關鍵信息,具體分析如下:首因效應:又稱為最初效應,指的是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 心理學的小知識,太有用啦,真後悔剛知道刻板效應!
    這個笑話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重慶女孩的潑辣,可以說是「盛名遠播」,因此,一提到重慶女孩,首先浮上腦海的就是「潑辣」二字,絲毫不顧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這就是所謂「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是我們在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刻板印象是對一個社會群體的一種普遍的、固定的觀念和看法。
  • 別讓「刻板印象」,耗盡了你的緣分
    從社會心理學來看,通過自己的認知,將信息進行一定的處理,從而進行歸納和分類,很容易將許多事情類別化。當再次接觸這些事物的時候,我們容易受到類別化的影響,從而形成刻板印象。 如果帶著「刻板印象」,去接觸愛情,很容易讓一個人在情感生活中,產生許多的誤解,從而消耗兩個人的感情。
  • 大學食堂飯菜分男女,背後是性別刻板印象作怪
    何不設置成不同價格的大、小、中份,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呢?不難看出,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實屬不妥。它除了是商家減少成本、增加收益的一種手段,也是不從學生角度來考慮的行為,背後更潛藏著亟待糾正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體現在外表形象、人格特徵、角色行為、職業等多方面。
  • 視域融合:差異文化個體日常交往的一種取向
    由於個體受所屬文化和傳統賦予的視域影響,常將「他者文化」置於「我之視角」的偏狹想像和蔭蔽中,文化誤讀現象便無可避免。藉助伽達默爾「視域融合」概念,差異文化個體在日常交往中超越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局限性,努力尋求融合性的新視角,將實現「跨」文化傳播的更大視域,從而促成文化融合。
  • 寶媽手撕性別刻板印象,太爽了
    文/秘籍君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總是天然地對男孩、女孩有固定的要求,類似男孩就應該剛強勇猛,女孩就應該溫柔體貼。所以,如果有一個孩子,表現出和他性別身份不同的特質,就容易受人調侃,甚至攻擊。性別刻板印象,忽略個體差異,具有消極的一面小小的一個場景,我們能看到紮根於人腦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有的人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文文弱弱,飯量就像小貓一樣,吃不多;男孩子才應該大碗吃飯,大口喝水,飲食方面不拘一格。如果女孩子吃得多一點,就會被不善意的議論。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傳統社會大多對男女兩性的氣質做出嚴格區分,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經常被認為是兩種對立的氣質,比如:男人應該陽剛,女人應該陰柔;男人應該瀟灑,女人應該婉約;男人負責在外徵戰,女人負責在家做飯…甚至對外表都有對應的不同要求,比如:男人應該高大威猛,女人應該嬌小柔弱……如果一一列舉,這個對比還可以無限延伸下去。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印象形成效應常見的為五種,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高頻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雖然所佔分值並不高,但是出題頻率相對較高,並且考察非常靈活,需要大家重點去記憶關鍵信息,具體分析如下:首因效應:又稱為最初效應,指的是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 被刻板印象所遺忘的女獵人們
    除了本研究以外,在美國肯塔基州發現的中全新世 Indian Knoll 遺址(約 5000~4000 年前),約 20% 的女性個體都陪葬了打獵用的投槍器;在南加州發現的 44 個晚全新世(約 2500 年前)墓葬中,約 30% 的女性墓穴中也發現了與狩獵相關的石器,其中就有上文說到的尖頭器,可以被捆綁在長矛的一端作為捕獵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