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天下|貴州 丹砂採冶三千年 遺址存世遍成群

2021-01-19 天眼新聞

近日,貴州省文物局上報國家文物局的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16處正式名單中,中國最著名的三大丹砂採冶遺址也在申報之列,即早期務川大坪硃砂採冶遺址、中期開陽丹砂採冶遺址之寶王廟、晚期萬山汞礦遺址之近現代工業建築群。這三大丹砂採冶遺址共同見證了中華三千年丹砂採冶的輝煌歷史,具有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價值。

務川漢墓發掘現場 阿門攝

貴州丹砂採冶歷史

貴州三大丹砂採冶遺址對研究中國礦業史,特別是中華丹砂文化史意義非凡。

中華丹砂文化有六千多年悠久歷史,其中前三千年基本是被動運用天然丹砂的歷史;自春秋以來的後三千年則是中華民族有計劃不斷開採丹砂煉丹、養生、治病、鍊汞,並逐步形成獨特的丹砂神寶王崇拜的輝煌歷史。

在中華三千年深厚的丹砂文化史上,丹砂採冶中心大部分時間集中在貴州境內,其中,早期戰國至元代主要集中於今貴州務川,《史記》有寡婦清家族幾代人在巴國(今重慶及務川一帶)採冶丹砂致富的記載,隋代有黔州太守土宗顯開採硃砂冶煉水銀進貢;唐代中國硃砂採冶中心在湖南溪州(今湖南永順、保靖一帶,包括貴州銅仁部分地方),思州(今貴州務川)也進貢硃砂;宋代中國硃砂採冶中心在廣西宜州(今廣西南丹與貴州平塘交界處一帶);元代思州(務川)和五寨(湖南鳳凰及貴州萬山)是中國兩大硃砂採冶中心,明清逐步衰落,直到2003年徹底關閉。

中期元明清時期主要在開陽一帶開採,開陽丹砂採冶始於唐代,公元782年有蠻州(今貴州開陽)刺史宋鼎貢硃砂500兩,五代時清鎮(今貴州清鎮、平壩)刺史宋朝化進貢硃砂500兩也出自開陽;元代開陽白馬一帶硃砂礦渣堆積如山,明代萬曆到明末規模進一步擴大;清代由於萬山、務川禁採,開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丹砂採冶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丹砂採冶中心,水銀年產量達400噸(187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估算,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經過幾次礦業調查確認李希霍芬的估算並寫入地理教材《鐘山本國地理》),居世界第一,為中國乃至世界礦業史貢獻了獨特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到2000年徹底關閉。

晚期清末到20世紀80年代主要集中在銅仁萬山開採,萬山丹砂採冶也始於唐代,唐代湖南辰州(含萬山等地)進貢硃砂,南宋1225年《輿地紀勝》確載萬山有硃砂井;元代五寨長官司(含萬山)包繳硃砂1500兩、水銀2240兩;明初永樂帝朱棣派太監督採20年後到1438年關閉;清代嚴禁開採,清末1899年英法水銀公司恢復開採,是中國工業化採礦業開始的標誌;民國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成立貴州汞業管理處壟斷開採;新中國成立後1961年水銀年產量最高達1262噸,逼近世界汞業老大西班牙的年產量,居世界第二,20世紀70年代蘇聯汞業迅速崛起超過西班牙,萬山水銀年產量居世界第三,直到2001年關閉。

唐代蠻州刺史宋鼎入朝貢硃砂500兩(開陽明德廣場雕塑)

採冶遺址的文化價值

貴州務川、開陽、萬山三大丹砂採冶遺址是中國三千年丹砂文化輝煌史的典型代表遺存。其中,務川大坪硃砂採冶遺址位於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坪鎮,分布面積約10平方公裡,以大坪鎮板場、巖峰腳、木悠廠等地最為集中。遺址的重要價值在於大坪漢墓群出土許多硃砂顆粒,經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科技考古中心科學檢測後確認,已發掘的16座漢墓出土的硃砂都出自當地,其中最早的墓葬為西漢初期;因此,早在秦漢時期務川就已大規模採冶硃砂用於陪葬等。

據《史記》所載巴寡婦清幾代人開採硃砂冶煉水銀致富並進貢了秦始皇陵陪葬所需大部分水銀的歷史記載,戰國秦漢時期務川一帶隸屬巴國,重慶及其附近根本找不到明代以前開採丹砂的記載和遺址,由此可知務川大坪應當就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規模化丹砂採冶遺址,寡婦清還因為進貢水銀一度被秦始皇請到都城鹹陽奉為上賓。

大坪硃砂採冶遺址遺蹟豐富,主要包括大坪漢墓群,明清甕溪橋、板場水銀場稅課局遺址、紅夜壺洞,現代務川國營汞礦工業遺址等。務川大坪漢墓群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務川硃砂採冶遺址2019年3月推薦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95年法國裡昂商會考察團繪製的貴州白馬洞汞礦圖

開陽丹砂採冶遺址主要分布在雙流鎮、金鐘鎮、永溫鎮一帶,分布面積200多平方公裡,是目前已調查發現的世界規模最大的丹砂採冶遺址群。核心區包括開陽縣雙流鎮涼水井村和白馬村以寶王廟位為中心的0.5平方公裡,其中寶王廟是目前已調查發現的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丹砂神廟,始建於明末開陽丹砂採冶開始興旺時,乾隆時1782年重建,道光鹹豐時1848~1857年開陽丹砂採冶鼎盛時期再次重建,清末鹹同戰亂時損毀大半,僅存戲樓、關聖殿和觀音殿。加上1918年最後重建的寶王殿,現存建築佔地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80多平方米,三殿和戲樓形成不規則三合院,與中國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多重院落相比別具一格;戲樓歇山頂在貴陽地區獨樹一幟;三殿木雕、石雕和浮雕精美絕倫。

寶王廟是仡佬族西周以來三千年丹砂神寶王崇拜的重要物證,也是新中國早期核工業基地之一核工業部761礦舊址,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了合格原料鈾,同時為新中國早期核工業提供了約25%的合格原料鈾。

寶王廟周圍還有明清至當代丹砂洞穴400多個、寶王廟僧人墓三座,當代汞礦烈士墓三座、軍隊鍊汞遺址一處、761礦影劇院等工業建築等。開陽丹砂採冶始於唐代,元代始成規模,明代為了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貴州採取分區限制開採政策:明初主要集中在萬山開採,務川和開陽基本禁採;萬曆時貴州官員為保護民生、抵制太監監礦而嚴禁全省開採,強令水西安氏土司專門建立一支50人的護礦土軍(土司軍隊)駐守開陽白馬附近馬鞍山,在內閣首輔沈一貫等全力支持下數次迫萬曆皇帝收回派太監到貴州任礦監的成命,貴州因此成為明代中國基本未受太監礦監殘害的唯一礦業產區。

清代萬山、務川等地先後禁採,同時新開修文、興仁、丹寨等水銀廠,開陽集中了中國最先進的丹砂採冶技術人才和技術力量,康雍乾嘉時期清朝戶部先後批准建立了11個官辦水銀廠:開陽白馬洞、用沙壩和鬥甫,修文紅巖和白巖,務川板廠(1779年關閉),普安(今興仁)爛木橋和回龍,八寨(今丹寨)羊伍和加河,四川西昌西流山,除後面三廠外,其餘八大水銀廠全部成為開州(今開陽)白馬洞水銀廠全額控股的官辦企業,形成了貴州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特大規模水銀集團,開陽丹砂採冶面積已達50多平方公裡,水銀年產量達400噸,每年上繳稅銀2000多兩,年產量超過同期西方最大產汞國西班牙(年產300噸),代表了世界傳統丹砂採冶技術的最高水平,開陽因此成為清代世界規模最大的丹砂採冶中心,形成了中國最大的丹砂水銀交易集市永興場(雙流鎮),以及白馬洞、用沙壩、狗場(今永溫鎮)、白楊林等其他四個丹砂水銀集市,永興場的八大丹墏主分別成立了貴州最早的三合號等八大商號,為促進古代貴州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世紀50年代貴州省公安廳鍊汞遺址

中國丹砂自古用於養生、治病,主要功效是安神定驚、明目解毒,《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唐代思州(今貴州岑鞏)鰲山寺通慧法師以硃砂藥方治癒唐玄宗瘧疾聞名遐邇;同時硃砂用於治療小兒驚病,寶王廟通順法師任住持30多年(1810~1843),長期堅持以丹砂等藥方為民治病,當地丹砂採冶戶蕭時馨自幼患小兒驚病無法治癒,通順法師以丹砂藥方治癒後,蕭時馨過繼給他為義子,蕭時馨中進士為官後不僅親自為義父撰、書碑文,而且捐銀建佛塔於墓碑文上以報恩;丹砂在中國從古至今的方劑和中成藥中用藥比例都在10%左右,僅1985年全國藥用硃砂就達150噸。

開陽寶王廟也是中國兩千多年丹砂治病養生史的歷史見證。寶王廟2006年公布為貴州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推薦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山汞礦遺址包括古代採冶遺址和近現代工業建築群兩大部分,位於萬山鎮土坪、三角巖、張家灣、杉木董等村。汞礦遺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雲南梯洞子三個部分,地表面積2.5平方公裡,採掘面積約3.2萬平方米,地下洞穴長900多公裡。近現代工業建築群佔地面積6.35平方千米,是萬山汞礦自1899年英法水銀公司採冶丹砂直到2001年關閉為止中國工業化礦業和冶金史的重要物證。包括機選廠、冶煉廠、科研所、蘇聯專家樓、科學文化中心、大禮堂、勞動服務公司、湘黔汞礦公司舊址、醫院、糧店、商店、公安科舊址、小學、技工學校、炸藥庫及汞礦銷售經營部、生活服務公司、職工食堂大摟、職工宿舍樓等,還新建了萬山汞礦工業遺產博物館。

建築群及博物館保存有勘、採、選、冶的技術資料、設施、設備及生活設施,是研究中國礦業近現代,特別是近代汞礦業逐步實現工業化的歷史物證和重要資料。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萬山汞是我國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尤其作為償還前蘇聯債務的主要物資,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萬山汞礦遺址2006年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山汞礦近現代工業建築群2019年3月推薦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省有關部門考察開陽丹砂神廟寶王廟,了解申遺情況。

丹砂文化遺產的獨特智慧

貴州三大丹砂採冶遺址作為丹砂文化系列遺產,由「丹砂文化」這一共同主題串聯而成,分別作為中國,也是世界三千年丹砂文化史上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丹砂文化遺存典型代表,向世界貢獻了中華先民在採冶、技術、管理、養身、治病、信仰、煉丹等諸方面的獨特智慧,與2012年以工業冶煉水銀規模最大和促進洲際貿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西班牙阿爾馬登汞礦和斯洛維尼亞伊德裡亞汞礦形成鮮明對照。其中,作為仡佬族丹砂信仰的寶王廟、與古老的煉丹術密切相關的丹砂養生、治病和煉丹等有關遺存最具中國特色,是丹砂文化遺存的最基本要素,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由一系列代表性丹砂信仰、養生、治病、煉丹等的遺存組合,以其在歷史時段、地理環境、族群屬性、功能構成、鍊汞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共性特徵和組合關係,共同體現出丹砂文化系列遺產的整體價值特徵,以及中華先民獨特的採冶、環保和管理智慧。

務川—處漢墓群發掘現場,墓葬中的硃砂清晰可見。

丹砂文化遺產在傳統煉丹、治病、養生與信仰等方面體現出兼具西南仡佬族聚居區族群文化特色及維護中央帝國大統一的特徵,其所記錄的中國西南仡佬族等族群聚居地區的特定發展階段和文化特徵,見證了古代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南方仡佬族等族群獨特的「丹砂信仰」及其「丹砂養生、寶王祈福」的人生智慧,展現了在丹砂經濟基礎上,中央政權與南方族群間在經濟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同方面的思想和文化交流,以及因此而實現的社會整體發展、國家長期統一和族群文化獨特性傳承。

貴州三大丹砂採冶遺址中,萬山汞礦遺址和和務川大坪漢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次務川硃砂採冶遺址、開陽寶王廟和萬山近現代工業建築群同時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上筆者即將公開出版的丹砂文化專著《丹砂·煉丹·養生·信仰——中華丹砂文化探索》,無疑為貴州三大丹砂採冶遺址打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下了牢固基礎。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5期《藏天下》雜誌)

文何先龍

編輯袁澤友

視覺胡蕊

編審黃蔚

相關焦點

  • 藏天下|丹砂史回眸
    圖1丹砂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如距今7000年左右的甘肅秦安大地灣就有多處發現彩繪灰陶甕口部的紅色,經研究確定是丹砂;距今6600年左右的河姆渡村遺址發現的漆碗,器壁外均有一層薄薄的紅色塗料,是丹砂;距今4000年左右的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中,不僅有丹砂繪製的彩陶片,而且玉器、銅器都裹在丹砂裡;距今約3000年左右的廣西花山巖巖畫(圖1),所用紅色為丹砂;殷墟五號墓出土了研磨丹砂的工具及用丹砂塗抹過的甲骨文刻字
  • 藏天下|硃砂收藏熱下探硃砂王國——萬山
    萬山汞礦遺址每年嘉德拍賣公司舉辦的春秋兩場拍賣會,都會在收藏界引起極大關注。說起2015年11月的嘉德秋季拍賣會,至今仍有藏家記憶猶新,一幅3.1平尺中國畫《萬山紅遍》從5800萬元起拍,經過數十輪的競奪,最終被場外神秘買家以1.84億元的天價成交,成為當年中國秋拍首件過億的拍品。
  • 巴寡婦清:壟斷秦國的丹砂,建立私人武裝,秦始皇也對她禮讓三分
    根據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兼併天下後,立即收繳了天下的兵器,運到鹹陽加以熔化,鑄造成編鐘,又鑄造了十二個「金人」(銅人),放在了宮廷裡。」這也充分的表明,秦始皇對於民間武裝的忌諱程度非常之深。而在《秦律》中也有明文規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但是,在以專權制度著稱的秦朝,巴寡婦清卻是個例外。
  • 多彩貴州賦
    風骨傲於九域,山川分與天下。美哉貴州!屹大山之脊梁,開生態之文化。壯哉貴州!舞多彩於世界,興偉業於中華。 注  釋:(1)《漢書·地理志》:秦地,於天官東井、輿鬼之分野也。又西南有牂牁、越巂、益州皆宜屬焉。(2)《幼學》云:「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此指廣西。
  • 《碧血丹砂》電影播放在哪裡看 碧血丹砂在哪裡拍攝的
    《碧血丹砂》電影播放在哪裡看 碧血丹砂在哪裡拍攝的  電影《碧血丹砂》將於4月14日晚20:15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該片根據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得者、貴州著名作家肖勤小說《丹砂》和劇本《天賜丹砂》改編,影片在愛情、武俠、奇幻故事的基礎上加入了仡佬族當地獨特的人文、地理、文化、傳說和自然風光等元素,創國內仡佬族題材電影之首。
  • 黔西北記憶(136)威寧中水遺址:填補貴州史前考古的多項空白
    2006年5月上旬,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國家文物局內,中國文物報和中國考古協會的專家們炯炯有神的目光,越過長江黃河、穿越千山萬水,正熱切而又莊重地注視著貴州威寧最西端這個極不起眼的小鎮——中水鎮。此時,國內考古學界最權威的專家們,面對「中國2005年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一命題,不約而同地寫下了「中水遺址」。
  • 一座城市三千年不熄的爐火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夢想
    這座三千多年前的遺址,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採掘年代最長、冶煉工藝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銅礦遺址,推翻了「青銅文化西來說」。秋冬時節,遊客們一路欣賞著褐紫色的銅草花,走近銅綠山古礦遺址博物館。「銅草花形如牙刷,又稱牙刷花,其神奇之處在於,它的盛開就昭示著地下有銅礦。」博物館講解員張燕說。 拾級而上,遺址博物館內,一處三千多年前的古採礦遺址令人倍感震撼。
  • 泉州市舶司:跨越千年 續存385年的古海關遺址
    泉州市舶司則設立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作為古代的「海關」,見證了泉州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貿易之繁榮。這處看似其貌不揚的遺址,是我國現存的唯一的一處古海關遺址。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歷經三個朝代續存385年儘管歷史已成昨日,但這段輝煌的歷史如今在泉州這片沃土上依舊有跡可循。水關、鵲鳥橋、舶司庫巷……圍繞市舶司的背後,當年的各種「配套」應運而生。位於市舶司附近的水關後有石閘門,其長石槽尚存。
  • 密教部——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  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品第一
  • 《每日讀一卷經》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秘密藏神咒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伽慄斯山。與大菩薩眾俱。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整衣服。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陀羅尼法。名摩訶波頭摩栴檀摩尼心輪。能於一切事所求皆得成就。若如來大慈悲許我說者。我當承佛神力。
  • 【原創】唐太極宮玄武門遺址
    太極宮始建於隋,原名大興宮,睿宗時期改名太極宮,今已無存,其遺址範圍大致在今西安明清古城牆的西北部【太極宮大致位置】2018年5月尋找玄武門,幾經打聽,終於在西安自強北路寧西賓館的後院找到了遺址【停車場後面的樹叢就是玄武門遺址】玄武門遺址今還存有四米左右高的夯土臺,這裡位於停車場的角落,周邊環境汙穢,不僅感慨一千多年的滄海桑田。
  • 傳說中可以闢邪的丹砂: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丹砂石02丹砂: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葛洪 (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和醫藥學家,283—363),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所著《抱樸子》繼承和發展了東漢以來的煉丹法術,對之後道教煉丹術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為研究中國煉丹史以及古代化學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 我愛你三千遍什麼梗含義介紹 我愛你三千遍出自哪裡
    最近,《復仇者聯盟4》火熱上映,「我愛你三千遍」這個梗也在網上走紅,我愛你三千遍是什麼意思?我愛你三千遍是個什麼梗呢?我愛你三千遍是誰說的?我愛你三千遍什麼意思我愛你三千遍,英文版是「i love u three thousand times」,三千意味著是十年,我愛你十年,也有表達對復聯四全部的熱愛的意思。  《復仇者聯盟4》中,鋼鐵俠在他女兒睡覺之前和她說:「我愛你一千遍。」, 女兒回復他說:「我愛你三千遍。
  • 黔茶第一春 首採在普安 ||「貴州綠茶」2021年第一採活動側記
    1月14日,「貴州綠茶」2021年第一採活動在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茶神谷正式開採,活動現場還舉辦了普安縣第六屆「普安紅」杯採茶制茶大賽。「普安縣地處寒帶與溫帶分水嶺之間,由於氣流影響,春天會提前到來,並且固定了每年1月中旬可以開採,所以就有了『貴州第一採,黔茶第一春』的美譽。」觀摩採茶比賽的普安布依人家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岑開文樂呵呵地說,「春天是從這裡開始的!」針對普安茶為什麼這麼「早」,省農科院副院長周維佳作出了回答:「天幫忙、人努力,造就了普安茶的『早』。」
  • 丹砂街道一周一動態(11.26—12.2)
    不知不覺「丹砂街道一周一動態」現已是第二十期了咯!這就意味著您已陪伴丹砂戰區已有一百四十天多天了,您見證了丹砂戰區這一百四十多天的點滴,感謝有您的陪伴、有您的鼓勵,讓丹砂戰區全體作戰員在這場輸不起的人民戰爭中,大力發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以實際行動奮力譜寫脫貧攻堅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丹砂新篇章。
  • 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河南,八千年看甘肅!
    其中,考古證據顯示,最早的伏羲時代距今約6000-8000年,其代表性遺址是甘肅天水大地灣遺址。據考證,大地灣遺址大致可分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其歷史年代從距今8000年一直延續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約8000年,是中國西北地區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所以這正是伏羲那個時代。
  • 遊遍陝西——西安市(34):半坡遺址
    六千年前的半坡先民在這塊山川秀麗的土地上,披荊斬棘,繁衍生息,從蠻荒走向文明,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化。半坡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的典型文化遺址之一,距今為6800年左右,它生動地展現了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先民的生產、生活圖景。
  • 大足石刻特展將在金沙遺址開幕
    新華網重慶8月3日電 8月16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將通過大足石刻研究院藏60餘件(套)宋代至明清石刻藝術精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楊家將歷史文化遺址遺蹟概述
    一、有據可考的遺址、遺蹟舉例 1、陝西省神木縣楊家城遺址。縣城東約20公裡山崗上,即古麟州城,楊家將始祖楊信在此鎮守。今遺址尚存,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末五代,出現了五代更替、十國混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