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的墓碑前

2020-12-09 騰訊網

文學時代微刊·總第5309期

歡迎關注·文學時代微刊·

在父親的墓碑前(散文)

文/張海利(河北)

清明將至,春風徐徐,草長鶯飛,我來到了父親墳前祭奠。

一座刻有「人民功臣張健之墓」的墓碑矗立於墳前。

聖潔的墓碑,截取於信念的一面脊梁,它不斜直立而昂首於青天。

墳墓兩側的兩棵垂柳枝條恰似花圈緞帶,任由風兒吹拂著飄逸;兩棵老榆樹的榆莢也紛紛揚地落在墳上,像是撒著紙錢。

高高的白楊樹披上了綠裝,搖曳的葉子間或地發著聲響。這聲響如同哀樂,它時而低回,時而莊重,時而悽婉,時而激昂,在空曠的田野久久迴蕩。

我燃一疊紙錢,捎去了我對父親的牽掛;灑一杯酒水,送去了我對父親的祝福;燃一株長香,聊表了我對父親的寸心。

這株燃燒的香多像一個人的人生啊!

起初是火苗在跳動,這預示著一個旺盛的嬰兒滿懷激情地來到了人間,然後火苗熄滅,由此產生了一股兒細煙,而這股兒煙顯得竟是如此的渺小,但它不會被風吹滅,反而一味地向上嫋嫋地升騰著,最後消失在了空中,這不正表明了人生道路的曲折與漫長嗎?最後香被燃盡,只剩一小堆的灰燼,這不正象徵著一個人的生命終止,由此再經過若干年腐爛而成為了一堆枯骨而已嗎?

我在父親的墓碑前佇立良久,春風吹拂著我的面頰,撩開了我記憶的布幔,呈現出一幅幅永不摺疊的畫面:

我勇敢的父親啊!您的光輝戰鬥經歷,怎能使我忘懷?

太原城頭您躍馬馳騁,用一空手槍套活捉了七名敵人。

川西剿匪您不為美色、金錢所誘惑,擒獲了兩名女匪。

下部隊演出遭遇土匪,您身先士卒,打退了匪徒的猖狂進攻。

抗美援朝您身陷重圍,但您無所畏懼,硬是嚼著一把把樹葉渡過了北漢江。

我尊敬的父親啊!您的艱難度日,又怎能從我的記憶中抹去?

大軍凱旋,人們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享受著幸福的生活。

情人們牽著手兒在公園裡徜徉,不必再為親人送行而落下淚滴。

戰爭結束了,可您卻說為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便義無反顧地強烈要求解甲歸田。

您捧起家鄉的泥土貼在了臉頰,然後像呵護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著這片土地。

戰爭留給您的腰傷,使您隱隱作痛,而您卻背朝蒼天,面向黃土勞作著。

艱難歲月的熬煎,使您華發早生,而您卻默默無聞的任勞任怨。

您只求奉獻而別無所求,不辭辛苦地養育著我們兒女。

我可愛的父親啊!您的行動和諄諄教誨,我始終銘記。

即便生活是如此的困苦,但您從不向國家伸手。

即便是您在患病期間,甚至到了生命垂危的時刻,您都不願給國家添麻煩。

您常說您比起您犧牲在異國他鄉的戰友們,已經夠滿足的了,您說您比他們多活了幾十年!

我善良的父親啊!儘管我們的生活如此拮据,但您每每見到比我們還困難的人,還施以援手。

還是您在南京軍營的時候,一日您看見一名餓得吃麥苗的人,您立即把身上的錢全部掏給了他,並將自己的軍內衣和雨鞋一併給了這個素不相識的人。回家後母親嗔怪地說:「您怎麼不光著身子回來?」

當我把一名乞討的志願軍戰俘的消息告訴您的時候,您馬上把他請到家裡來,像是招待客人似的給他端水、盛飯……

您說您比他強多了,他們這些戰俘被開除了黨籍和軍籍,甚至妻離子散,而我則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團圓。

我一身正氣的父親啊!您剛直不阿,從不會阿諛奉承。為了揭發袞袞諸公的瀆職,您不逢君之惡,而是仗義執言,不懼打棍子和扣帽子。

在您任職村革委會主任的時候,您為了保護老幹部,為了維護正義,您敢於挺身而出的「大逆不道」犯上,因此被「造反派」摁倒在地,跪在冰涼的石板……

您英年早逝,僅有四十五歲就走了,走得是那樣坦然。

戰功的光環,沒有使您在貧瘠的土地上遜色。

——您看您親手栽種的樹木已成綠蔭。

——您看您親手開墾的荒地已經結果。

我佇立在父親的墓碑前,思緒難譴。

我曾為父親的所為不理解過,我也曾多次抱怨過您:

戰爭結束了,您為什麼該享受了而不享受?

您為什麼把我們也拖累在這苦海裡?

白楊樹的葉子依舊譁啦啦響著。

我仿佛聽見您對我說:孩子,你回去吧,我在這裡挺好的,不必掛牽著我。只要你不再抱怨我,只要你不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心裡默默禱告:請父親放心,您看由您衍生出來的兒孫已經長大成人,而我們正踐行著您生前的諾言。

「哀樂」依舊在演奏。

我仿佛聽見您對我說:我們180師的好多戰友犧牲在了朝鮮,有的連個墳都沒有,有誰給他們敬上一杯酒?有誰給他們燒上一炷香?我的孩子,你千萬不要忘了他們!

我心裡暗暗祈禱:請父親放心,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哪裡會有我們幸福的今天?我一定會像記住黃繼光一樣的記住他們!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心中隱隱作痛的懺悔。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心中一首不朽的詩篇。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心中一座仰止的高山。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人生長河的中流砥柱。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引領兒子前進的一面旗幟。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照耀兒子前行的一盞明燈。

我注視著父親腳下的一方土,心裡在想:這裡便是我的歸宿,我終究會在這裡永遠地陪伴著您,一直到地老天荒。

垂柳的枝條依舊搖曳,榆莢依舊紛紛揚地落在墳上。

(張健之子張海利於雄安新區)

版權和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部分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即刪除。

特約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張海利,男,河北省安新縣人。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會員,世界作家協會會員,《小說閱讀網》籤約作家。有原創文學作品在《文學時代微刊》《作家新時代》等媒體發表。

【友情提醒】

紙刊《天賦文學》報第二期現已出刊。全國各地文友,如有需要紙刊者,只需加主編微信提出申領、提供詳細收貨地址和收貨人及聯繫電話、支付郵資,即可在三日內免費領到紙刊兩份。

【溫馨提示(投稿指南)】

本刊紙刊所用稿件均從天賦文學社旗下四個公眾平臺(文學時代微刊、作家新時代、天賦文學、金道文學)所刊發作品中選用。關於稿費及本刊微刊和紙刊用稿的說明請點擊並閱讀下面內容:2020年最新投稿指南和稿酬規定及(最新)紙刊《天賦文學》報創刊號大揭秘

《文學時代微刊》編輯部

主編:鄭清風

執行編輯:早春麗日

編輯:花想容兮 尚斌 魯捷 師法自然

文學時代微刊公眾平臺微信號:wxsdwk

相關焦點

  • 英國女子在父親去世後首次去墓地祭奠,卻發現墓碑名字寫錯了
    據英國《太陽報》2020年7月30日報導,來自英國現年48歲的米歇爾·麥克帕特蘭於2019年8月失去了父親愛德華,她原本打算在2020年2月安放父親的墓碑,但是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遲遲沒能完成這件事。她要求殯葬公司Co-op Funeralcare在6月21日父親節之前完成墓碑的製作工作,但是依舊沒能實現,最終墓碑是在愛德華的生日7月1日當天才安放好。然而,當米歇爾7月28日第一次到父親的墓碑前祭奠的時候,卻發現墓碑上父親的名字被刻錯了,這讓她非常崩潰當場在父親的墳前大哭起來。
  • 淺談墓碑
    還有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從堂兄那裡承襲帝位後,為了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與群臣掀起了一場長達十幾年的大禮之爭。正所謂上行下效,皇帝如此重視先祖逝世之後的名聲,民間同樣如此。不過平民沒有資格和條件進行聲勢浩大的追封,也無法將先祖載入史冊。因此,人們對先祖的喪葬儀式是特別重視的,由此也衍生出了種種墓葬習俗,以及關於墓葬的獨特文化。
  • 墓碑也是一種文化 墓碑碑文的寫法
    原則上庶民墓前不許立碑碣。但社會風氣是禁不住的,只是庶民所立的碑體小一些,無趺座,而且墓碑上只寫姓名及生卒年、立碑人,不寫傳略及墓志銘。  歷代帝王陵的神道碑,沒有尺度的限制,其碑高大雄偉。而且設有十分壯觀的碑樓,僅以清代的康熙大帝的景陵為例。神道上設有聖德神功碑樓,俗稱大碑樓,其中設有龍首龜趺碑。
  • 朱載堉墓碑 未解之謎
    朱載堉的二兒子朱翊鈦不知為什麼忽然想起要為父親立墓碑,還特地到孟津找到探親在家的大書法家王鐸(時任翰林院檢討),請王鐸為其父撰寫墓碑文。王鐸非常崇敬朱載堉,便欣然同意,親自撰文並書寫了碑文。  《懷慶府志》和《河內縣誌》收錄了這篇碑文。碑文的標題是「鄭端清世子賜葬神道碑」。現代人讀起來很容易誤解為是一位姓鄭名端清的墓碑。其實這是古代一種講禮數的稱法。
  • 墓碑之碑文寫法
    墓碑一般用青石製作,以便長期使用。其規格4.8尺,寬1.2尺,厚0.2尺(用雙數不用單數,圖吉利)。墓碑下端為基石糟以放進墓碑為準。碑文有兩種:一種是標名碑,一種是銘名碑,也稱「墓民間碑一般為標名碑,也有在墓碑背面記述主人簡歷和功績的,這樣的碑
  • 牌位、神主、墓碑書寫必知
    例如父親在世時,他供奉的高祖,到父親去逝,父親的神主入祠後,原來的高祖就上升為「我」的天祖,就可以把天祖神主「祧」出祠堂,不在供奉。相對始祖而言,要永久供奉,稱為「萬世不祧之祖」。歲前寫「得年」。但這些東西都容易損壞,人們便另想辦法,後來用石柱代替木樁,由此,在墳前豎石碑的做法開始流行。現在我們看到的墓碑有兩種:一種是標名碑,即墓碑的正面標明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的時間,碑的背面留空;另一種墓碑的前面與第一種相同,背面,即「碑陰」再刻有更詳細介紹死者生平的碑文,稱「墓志銘」。
  • 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你可知這些字是什麼意思?
    而「顯」這個字,代表的就是顯赫的意思了,這是一種對於墓中主人的一種尊稱,稱讚他生前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一些德高望重,或者是在家裡面輩分最高,且後繼有人的情況下,才會有人在墓碑上用「顯」這個字。而其餘的普通人,用的則是「先」這個字,那麼這個「先」字,代表的又是什麼呢?其實這個字也不難推斷,就是先人的意思。
  • 論墓碑斷風水的方法
    因之,保持墓碑和墳墓之完整清幽,是相當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每逢清明節要到祖先墳墓去祭拜和掃墓的原因。清明節掃墓傳統,除了展現中國人慎終追遠、勉懷祖德外,另一作用,即在保持祖先墳墓不被破壞、踐踏或自然損陷.等。
  • 李健:我在父親的墓碑上寫下冬夏恆久,一世溫良
    花花在一次採訪中,談及和父親的關係:「兩人不怎麼交談,父親也很少表揚自己,甚至有點時候打電話給父親都會有點害怕。」雖然在情感上花花或許是缺失的,可是幸好爸爸無條件地支持兒子做喜歡的事情。例如花花喜歡音樂,爸爸就讓他去學,明明不愛「拋頭露面」,可是為了給孩子加油打氣,依然出現在了比賽的現場。
  • 墓碑上的線索
    墓碑·轉機 2019年8月,辦案民警再次來到姚某父母所在的村寨走訪調查,有了意外收穫—— 姚某的父親去世後,墓碑上書寫有姚某的名字。按當地習俗,如孝子已死亡,碑文上書寫其姓名時會用框線標識。但姚父的墓碑上,姚某的名字並未被框上。這說明姚某非但沒有死亡,還極有可能與家人有聯繫。
  • 農村立傳統墓碑,墓碑石材、尺寸、刻字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作為每一個人留在世間最後的載體,墓碑一直承擔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農村,由於受到傳統殯葬風俗的深刻影響,人們講究逝者為大,認為一座好的墓碑關乎子孫後代的未來和命運。因此,在農村人們對於立一座傳統墓碑非常重視,對墓碑石材、尺寸以及碑上刻字也非常講究。
  • 風俗文化,墓碑上「先考,先妣,顯考,顯妣」,知道嗎?
    今天介紹四個風俗文化中的詞語,在先人逝去的墓碑上經常看到,但我們有時很少去研究。這幾個漢字分別是:「先考,先妣,顯考,顯妣」。你了解它們嗎? 墓碑上的漢字代表什麼意思? 墓碑上刻字,講究男左女右 那先人的名字刻在什麼地方?是應該在墓碑中心部位,這裡稱「中榜」。
  • 神牌、神主、墓碑的書寫原來是這樣
    乙、貴格牌如前所言,「顯」字本與「先」同義,兩者可互換通用,但用之久矣,便有了其它引伸義,並約定俗成:有功名者用「顯」字,士庶百姓用「先」。更多時候,顯考、顯妣特指亡者為家中最年長者,且已子孫滿堂。一家之主人,或有官爵之男人神主和墓碑上題稱為「府君」。 「太君」、「孺人」都是舊時對官員母親或有封誥的命婦稱謂,後演變為對一般老年婦人的尊稱。
  • 牌位、神主、墓碑的形制與書寫必知 ||技術貼
    例如父親在世時,他供奉的高祖,到父親去逝,父親的神主入祠後,原來的高祖就上升為「我」的天祖,就可以把天祖神主「祧」出祠堂,不在供奉。相對始祖而言,要永久供奉,稱為「萬世不祧之祖」。歲前寫「得年」。但這些東西都容易損壞,人們便另想辦法,後來用石柱代替木樁,由此,在墳前豎石碑的做法開始流行。現在我們看到的墓碑有兩種:一種是標名碑,即墓碑的正面標明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的時間,碑的背面留空;另一種墓碑的前面與第一種相同,背面,即「碑陰」再刻有更詳細介紹死者生平的碑文,稱「墓志銘」。
  • 墓碑的書寫和文化
    原則上庶民墓前不許立碑碣。但社會風氣是禁不住的,只是庶民所立的碑體小一些,無趺座,而且墓碑上只寫姓名及生卒年、立碑人,不寫傳略及墓誌銘。歷代帝王陵的神道碑,沒有尺度的限制,其碑高大雄偉。而且設有十分壯觀的碑樓,僅以清代的康熙大帝的景陵為例。神道上設有聖德神功碑樓,俗稱大碑樓,其中設有龍首龜趺碑。
  • 民間墓碑常用的4個字,除了「故」字家喻戶曉,其餘的字是何意?
    在影視劇裡,我們時常看到這樣的一個鏡頭:人故去不久,就被安葬後,而後有了墳丘和墓碑。並且墓碑上刻著一定的碑文。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地區的習俗差距很大,人死後也並不是立刻就樹立墓碑,而且,墓碑上的文字也存在一定的講究。一般來說,在中國,墓碑上都存在這樣的一些字樣:故、顯、考、妣。
  • 說文解字: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啥意思?
    今天我們探討一下墓碑文化,這些墓碑上的刻字講究很多,格式相對固定,茲事體大,千萬馬虎不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 「故」、「先」兩字釋義「故」字就是對死亡的委婉表達,這裡與歿、終、逝以及圓寂、涅槃、仙遊等一個意思,就是含蓄婉轉一些,這個字的表達並不是十分重要,現代很多墓碑已經忽略。
  • 農村墓碑上常見的那「四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而當農村的老人去世之時,其子女為了懷念父母,也為了表達自己的孝義,便都會給去世的老人豎一塊墓碑,給他們立碑是必不可少的習俗。中國的墓碑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在墓碑上除了雕鏤的花紋之外,還有很多的文字。但是,這些墓碑上面所刻的字是非常有講究的,並非隨意加上。
  • 墓碑上的「故、先、顯、考、妣」都是啥意思?炎黃子孫要知道
    我們在鄉間的墓碑上經常能看到,故、先、顯、考、妣等詞語,那麼這些詞語是什麼意思呢?大家一定要看看,不然不懂那可就鬧笑話了。這些詞語通常放在死者的姓名前,例如「故先考陸氏諱大牛之墓」其中先考是先父的意思,陸氏諱大牛,就是說墓主人叫陸大牛。大家想不到吧,一個墓碑還能這麼講究,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立碑起源於東漢時期,在墳前立下石碑,刻下已死者生前的履歷,不僅是為了緬懷、歌頌,同時也讓自己的後代了解墳內之人,在農村地區有些墳,就是因為沒有立石碑,所以很多後人去掃墓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墳內的人是誰,還鬧出很多的烏龍,有的人掃墓竟然跑去幫別人家墳掃墓。墓碑上故、先、顯、考、妣的含義。第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