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時代微刊·總第5309期
歡迎關注·文學時代微刊·
在父親的墓碑前(散文)
文/張海利(河北)
清明將至,春風徐徐,草長鶯飛,我來到了父親墳前祭奠。
一座刻有「人民功臣張健之墓」的墓碑矗立於墳前。
聖潔的墓碑,截取於信念的一面脊梁,它不斜直立而昂首於青天。
墳墓兩側的兩棵垂柳枝條恰似花圈緞帶,任由風兒吹拂著飄逸;兩棵老榆樹的榆莢也紛紛揚地落在墳上,像是撒著紙錢。
高高的白楊樹披上了綠裝,搖曳的葉子間或地發著聲響。這聲響如同哀樂,它時而低回,時而莊重,時而悽婉,時而激昂,在空曠的田野久久迴蕩。
我燃一疊紙錢,捎去了我對父親的牽掛;灑一杯酒水,送去了我對父親的祝福;燃一株長香,聊表了我對父親的寸心。
這株燃燒的香多像一個人的人生啊!
起初是火苗在跳動,這預示著一個旺盛的嬰兒滿懷激情地來到了人間,然後火苗熄滅,由此產生了一股兒細煙,而這股兒煙顯得竟是如此的渺小,但它不會被風吹滅,反而一味地向上嫋嫋地升騰著,最後消失在了空中,這不正表明了人生道路的曲折與漫長嗎?最後香被燃盡,只剩一小堆的灰燼,這不正象徵著一個人的生命終止,由此再經過若干年腐爛而成為了一堆枯骨而已嗎?
我在父親的墓碑前佇立良久,春風吹拂著我的面頰,撩開了我記憶的布幔,呈現出一幅幅永不摺疊的畫面:
我勇敢的父親啊!您的光輝戰鬥經歷,怎能使我忘懷?
太原城頭您躍馬馳騁,用一空手槍套活捉了七名敵人。
川西剿匪您不為美色、金錢所誘惑,擒獲了兩名女匪。
下部隊演出遭遇土匪,您身先士卒,打退了匪徒的猖狂進攻。
抗美援朝您身陷重圍,但您無所畏懼,硬是嚼著一把把樹葉渡過了北漢江。
我尊敬的父親啊!您的艱難度日,又怎能從我的記憶中抹去?
大軍凱旋,人們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享受著幸福的生活。
情人們牽著手兒在公園裡徜徉,不必再為親人送行而落下淚滴。
戰爭結束了,可您卻說為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便義無反顧地強烈要求解甲歸田。
您捧起家鄉的泥土貼在了臉頰,然後像呵護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著這片土地。
戰爭留給您的腰傷,使您隱隱作痛,而您卻背朝蒼天,面向黃土勞作著。
艱難歲月的熬煎,使您華發早生,而您卻默默無聞的任勞任怨。
您只求奉獻而別無所求,不辭辛苦地養育著我們兒女。
我可愛的父親啊!您的行動和諄諄教誨,我始終銘記。
即便生活是如此的困苦,但您從不向國家伸手。
即便是您在患病期間,甚至到了生命垂危的時刻,您都不願給國家添麻煩。
您常說您比起您犧牲在異國他鄉的戰友們,已經夠滿足的了,您說您比他們多活了幾十年!
我善良的父親啊!儘管我們的生活如此拮据,但您每每見到比我們還困難的人,還施以援手。
還是您在南京軍營的時候,一日您看見一名餓得吃麥苗的人,您立即把身上的錢全部掏給了他,並將自己的軍內衣和雨鞋一併給了這個素不相識的人。回家後母親嗔怪地說:「您怎麼不光著身子回來?」
當我把一名乞討的志願軍戰俘的消息告訴您的時候,您馬上把他請到家裡來,像是招待客人似的給他端水、盛飯……
您說您比他強多了,他們這些戰俘被開除了黨籍和軍籍,甚至妻離子散,而我則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團圓。
我一身正氣的父親啊!您剛直不阿,從不會阿諛奉承。為了揭發袞袞諸公的瀆職,您不逢君之惡,而是仗義執言,不懼打棍子和扣帽子。
在您任職村革委會主任的時候,您為了保護老幹部,為了維護正義,您敢於挺身而出的「大逆不道」犯上,因此被「造反派」摁倒在地,跪在冰涼的石板……
您英年早逝,僅有四十五歲就走了,走得是那樣坦然。
戰功的光環,沒有使您在貧瘠的土地上遜色。
——您看您親手栽種的樹木已成綠蔭。
——您看您親手開墾的荒地已經結果。
我佇立在父親的墓碑前,思緒難譴。
我曾為父親的所為不理解過,我也曾多次抱怨過您:
戰爭結束了,您為什麼該享受了而不享受?
您為什麼把我們也拖累在這苦海裡?
白楊樹的葉子依舊譁啦啦響著。
我仿佛聽見您對我說:孩子,你回去吧,我在這裡挺好的,不必掛牽著我。只要你不再抱怨我,只要你不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心裡默默禱告:請父親放心,您看由您衍生出來的兒孫已經長大成人,而我們正踐行著您生前的諾言。
「哀樂」依舊在演奏。
我仿佛聽見您對我說:我們180師的好多戰友犧牲在了朝鮮,有的連個墳都沒有,有誰給他們敬上一杯酒?有誰給他們燒上一炷香?我的孩子,你千萬不要忘了他們!
我心裡暗暗祈禱:請父親放心,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哪裡會有我們幸福的今天?我一定會像記住黃繼光一樣的記住他們!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心中隱隱作痛的懺悔。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心中一首不朽的詩篇。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心中一座仰止的高山。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兒子人生長河的中流砥柱。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引領兒子前進的一面旗幟。
我知道父親的墓碑是照耀兒子前行的一盞明燈。
我注視著父親腳下的一方土,心裡在想:這裡便是我的歸宿,我終究會在這裡永遠地陪伴著您,一直到地老天荒。
垂柳的枝條依舊搖曳,榆莢依舊紛紛揚地落在墳上。
(張健之子張海利於雄安新區)
版權和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部分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即刪除。
特約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張海利,男,河北省安新縣人。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會員,世界作家協會會員,《小說閱讀網》籤約作家。有原創文學作品在《文學時代微刊》《作家新時代》等媒體發表。
【友情提醒】
紙刊《天賦文學》報第二期現已出刊。全國各地文友,如有需要紙刊者,只需加主編微信提出申領、提供詳細收貨地址和收貨人及聯繫電話、支付郵資,即可在三日內免費領到紙刊兩份。
【溫馨提示(投稿指南)】
本刊紙刊所用稿件均從天賦文學社旗下四個公眾平臺(文學時代微刊、作家新時代、天賦文學、金道文學)所刊發作品中選用。關於稿費及本刊微刊和紙刊用稿的說明請點擊並閱讀下面內容:2020年最新投稿指南和稿酬規定及(最新)紙刊《天賦文學》報創刊號大揭秘。
《文學時代微刊》編輯部
主編:鄭清風
執行編輯:早春麗日
編輯:花想容兮 尚斌 魯捷 師法自然
文學時代微刊公眾平臺微信號:wxsd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