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這些不一定能追溯的創作者,但必定廣為流傳。它們常常靠一傳十,十傳百的口頭傳播形式,一代接著一代。因此,民歌是最能代表地域特色的標籤,有時一首歌就能洞悉一個民族的生活狀態,非常神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那些年,我們聽過的外國民歌。
《小路》
《小路》誕生於前蘇聯衛國戰爭的烽火中,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一首著名軍事歌曲。這首歌曲描寫了年輕的姑娘追隨心上人,一起上戰場抗擊敵人的場景。全曲旋律優美而不柔弱,情深而不繾綣,歌聲中透著堅強和勇敢,給人一種嚮往美好戰勝困難的勇氣。
《共青團員之歌》
《共青團員之歌》被很多人認為是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團歌,由伽裡契作詞、謝多伊作曲,創作於1947年。該歌曲是話劇《路途的起點》插曲,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蘇聯歌曲之一。《共青團員之歌》把人們帶入艱苦卓絕的蘇聯衛國戰爭中,道出了蘇聯人民憎恨侵略戰爭、絕不向敵人屈服,保衛家園、熱愛和平的心聲。
《喀秋莎》
《喀秋莎》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1939年諾門坎戰役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初夏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蘇聯著名作曲家勃朗特爾看到這首詩歌后,馬上便把它譜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蘇聯,在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中頓時掀起了一次愛國主義的熱潮。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當然,前蘇聯歌曲並不都是激情高昂的戰鬥歌曲,也有描寫浪漫生活與愛情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把和平年代的城市夜晚描寫的如此浪漫。此歌是為1956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在運動大會的日子裡》而作。1957年在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奪得了金獎,成為蘇聯經典歌曲。這首歌於1957年9月年經歌曲譯配家薛範中文譯配後介紹到中國,為中國大眾知曉。
《紅莓花兒開》
《紅梅花兒開》表達了情竇初開的少女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這首歌也是電影《幸福生活》的插曲。當時我們三男三女都沒結婚甚至還未談戀愛,我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蘇聯歌曲《紅梅花兒開》唱出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山楂樹》
歌曲《山楂樹》,原名《烏拉爾的山楂樹》。它誕生於1953年的蘇聯。這首愛情歌曲,描寫工廠青年生產生活和愛情,曲調悠揚潺潺,詞語意境深綿。世界歌壇愛情歌曲層出不窮,但描寫「三角」戀愛的並不多見。這首歌尤為惟妙惟肖。韻律起起伏伏間,流轉著濃鬱的烏拉爾風情——純真、優美、浪漫。
《寶貝》
除了前蘇聯歌曲,有一批印尼歌曲也很好聽。記得每個假期,我與高中女同學常聚在家裡聽「老唱片」,邊聽邊唱。著名歌唱家劉淑芳演唱的《寶貝》委婉悠揚。當時劉淑芳到印尼文化交流,當她用馬達語歌詞演唱時,臺下轟動,因為太受歡迎,後來不得不加場。事後蘇加諾訪華,在北京還念念不忘劉淑芳,他對周總理說:「你們劉淑芳唱的《寶貝》比印尼人還好!」
《星星索·船歌》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蘇門答臘中部地區巴達克人的船歌,旋律優美,節奏輕快。我一直很喜歡聽,可以當作入夜曲,慢慢地睡入夢鄉。
上世紀50、60年代在中國很有一些影響力,但是中國人聽的基本是中國改良版,原汁原味的版本恐怕聽過的不多。樂聲具有明顯的南洋風味。由鄧麗君演唱的《船歌》,節奏徐緩悠揚,旋律流暢優美, 感情真摯豐富,表達了印尼人民對家鄉的無限熱愛。
《划船曲》
《划船曲》是一首很古老的印尼民歌,80年代初,翻譯家林蔡冰即把它譯成中文,朱逢博又在此基礎上唱了馬來-中文版,此後翻唱不斷。然而其中最優美、最令人懷念的版本當屬著名歸僑歌唱家陳蓉蓉女士演唱的馬來語版。
《哎喲媽媽》
上世紀60年代,印尼歌曲《哎喲媽媽》在國內非常流行,這是一首印尼安汶島的民歌。然而,誰也不知道《哎喲媽媽》的譯者林蔡冰一直是以修鎖謀生,他每天在為生活奔波。在福建漳州街頭,經常會有一個瘦瘦的老頭,騎著一輛「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的自行車,吆喝著「修鎖換鎖」。熟悉他的市民都知道,他就是家喻戶曉的印尼民歌《哎喲媽媽》的翻譯者 林蔡冰。
《鴿子》
古巴歌曲《鴿子》讓我們陶醉在懷舊的浪漫情調裡。《鴿子》誕生於十九世紀,至今仍然被當成民歌,在世界各地廣為傳唱。它是西班牙民間作曲家依拉蒂爾(Sebastien Yradier)譜寫於古巴,被古巴、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四個國家所爭執,各自皆引以為自己的民歌。此歌最初為西班牙情歌王子胡裡奧·依格萊西亞斯(Julio lglesias)演唱,他用富有磁性的音色演繹了一則美麗的愛情傳說。
《紅河谷》
《紅河谷》是一首在我國廣為流傳的加拿大民歌,1961年版的《外國名歌200首》,裡面就收錄了這首歌。
然而這首已流傳了一個世紀的歌曲,人們對於它的誕生地依舊頗多爭議。有人認為歌中唱的「紅河」是指德克薩斯州的紅河,也有人認為「紅河」是指紐約州的莫哈河,還有人認為,紅河是指由加拿大西部流入溫尼佩格湖的那條河流…但通常人們總把這首歌視為「加拿大民歌」。
《郵遞馬車》
最後,我永遠忘不了老大帶給我們的日本民歌《郵遞馬車》,1952年由日本歌手岡本敦郎演唱,1953年,他獲得了日本廣播協會頒發的「廣播文化獎」。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逐漸傳播開來。老大的女朋友在中央樂團,我的高中女同學在上海讀大學,當時的信件是傳遞彼此情感的橋梁。
從那南邊山坡上,遠遠傳來了,郵遞馬車陣陣聲響,馬車將要帶來快樂信息, ---聽啊…聽啊…聽啊… 越來越近了,我們邊唱邊期待遠方朋友的來信。
《友誼地久天長》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歌,直譯為逝去已久的日子。是由十八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後來被譜了樂曲,這首歌亦被許多國家譜上了當地語言,特別是電影《魂斷藍橋》中出現這首歌,可以說更加流傳廣泛,婦孺皆知,絕對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世界經典名曲。在中國各地普遍稱為《友誼地久天長》。
來源:民歌中國
版權聲明:
文中文字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還想聽哪位歌手的音樂,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讓我們不斷帶來更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