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福州籍畫家黃以注畫集首發式在泉州舉行,莊晏成、王乃欽、沈巖等文化藝術界名家參加了首發式,並一起暢談書畫藝術。
據介紹,出生於1961年的黃以注,是福州永泰人,字雲石,號一軒主,夢硯齋主。先後師從何水法、湯立、吳悅石先生,擅長大寫意花鳥創作。是當代大寫意花鳥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曾任北京大學中國畫導師工作室助教、畫家,還是福州大學文化藝術顧問。
此次《畫集》由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大家吳悅石先生題籤,收錄了黃以注從藝以來不同時期創作的大寫意花鳥得意之作,不少作品是第一次公開面世。黃以注大膽精湛的大寫意畫作引得知名文人書畫家沈巖高度讚賞,稱其畫作「奉行黃賓虹』含剛健於婀娜』,及齊白石』半如兒女半風雲』的理念,體現厚、簡、趣。」
此次首發式在泉州市區寶洲路「香醇」文展空間內舉行,由知名文創人李恆元一手策劃執行。據悉,熱愛並堅持文化藝術策展事業的李恆元,多年前創立了泉州淳真文創基地。「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目前已經吸引了知名書畫家沈巖等多名書畫藝術家到此辦展,為文化歷史名城泉州再添墨彩。
吳日錦 林良標 文/圖
從黃以注的大寫意想到的
沈巖
黃以注大寫意花鳥畫結集出版,既展示其藝術成果,又讓大家有足夠空間與時間來檢驗和品評,豈不樂哉!
黃以注以畫大寫意花鳥見長。他的畫作奉行黃賓虹『含剛健於婀娜』及齊白石『半如兒女半風雲』的理念,體現厚、簡、趣,喜歡雄強酣暢和文人格調一路,呈率真而見本性,講格調而富雅趣,從容可嘉也。
大寫意在當代是式微了。這與國運密切相關。隨著西學東漸,美學教育崇尚西方模式,審美傾向也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被西洋的審美所替代。有的人把中華民族的審美和東洋的審美混同。然而,堅持中國畫傳統的還是大有人在,黃以注就是其中之孜孜以求者。美術界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堅持文化自信已然成為共識,中華民族的復興包括美學傳統和審美意趣的復興指日可待。
大寫意重寫不重描。寫意畫是寫出來的。因此,筆墨功夫就成為衡量畫家水準的重要依據。趙孟頫有『石如飛白木如籀』之詩,吳昌碩有金石味之稱,沈耀初有雕塑感之謂,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古人早就把篆法、隸法、行草法應用到繪畫上。大家熟悉的骨法用筆,就是評價中國畫的重要內容。書法對大寫意尤其要加分。漢代的蔡邕講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講的就是用筆。圓錐形毛筆比扁平形油畫筆的筆觸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關於用筆用墨用水,我有一段話:『縱觀丹青畫史,骨法用筆一以貫之。然賓虹老謂用墨不朽,何也?考畫史之論,用墨與用水者少矣,此為糾偏也,今人不知用筆不朽之道,在墨上大做文章,適得其反矣』。
大寫意重動不重靜。大寫意強調生動,富有動感,如生龍活虎一般。面對靜物要畫出動感來。生動是大寫意能取悅觀眾的地方。而要做到生動,取勢是不能不考慮的重要內容。關於動的趣味,各人有各人的風格,有的喜歡淡雅,有的喜歡濃烈,口味不同而已。黃以注喜歡厚重酣暢一路,觀其畫作,受其老師湯立的影響深刻。湯立的大寫意酣暢淋漓,黃以注加之以南方人的習性和自己的理解,偏向瑾嚴,在粗獷野逸方面做減法,在美觀多姿方面做加法。
大寫意重簡不重繁。大寫意寥寥數筆,卻構成一幅精美的畫圖。簡約,下筆肯定,落筆不改。簡約,重視筆跡的內涵,重視落筆的質量。傳統有句話叫計白當黑。大寫意要的就是計白當黑。白處讓欣賞者根據自己的體驗去聯想去充實。黑處見功力,一筆下去,優劣立判。對筆墨的要求很高,這也是很多人不愛學大寫意的原因。因為很多人熬到老也未必能成功,關鍵是書法筆道的情感抒發比如金石味、雕塑感之類沒解決好。現在是快節奏的時代,等不了了。黃以註明白此理,入手快,悟性好,下筆肯定,簡約有致。
大寫意重神不重形。顧愷之強調傳神,成為畫家共同遵照的畫理。大寫意同理,重在傳神。梅蘭竹菊『四君子』就是中國畫重神不重形的代表。千年畫不厭。雖然千個畫家有千種面目,甚至同一個畫家在不同時段、不同心境下有不同的作品出現。然寫意畫傑出的地方就在這裡。當然,『四君子』還有個這裡不加討論的意境和詩味問題。黃以注大寫意揮灑自如,講究傳神,延此走下去,會造詣很深的。
大寫意重意不重肖。寫意當然要重意。現在的審美第一就是像不像,然而,大寫意不重在像而重在意。徐渭的葡萄像不像,不可吃但很傳神,此為意也。重意,就要率真。率真,直抒胸臆,能見本性。要遊刃有餘就必須熟練掌握擅長的技法,明白其中的畫理。重意,就是畫要有靈魂、要有精神,要有文人畫的格調。沒有文人畫的格調談不上大寫意。黃以注深諳此理,直接拜師吳悅石。吳悅石的文人畫格調強烈,給他的影響深遠。觀其畫作,老師的文人畫氣息常常呈現之。
二○二○年四月於三師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