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北京報導
2020年11月14日,由興業銀行主辦,《中國經營報》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學術指導的「菁英之路 寰宇打造」2020國際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是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出臺,展示了我國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的信心和決心。
談到如何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人才,北京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創始人兼執行理事盧振虎認為,簡單概括來說,要「既能走出去,還能回得來」:「走出去」需要具備對語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回得來」是指留學生如何與國內文化兼容。
能講好中國故事的留學生,最受國外學校歡迎。「國際情懷、國際視野到底是什麼?中國有一個詞叫格局,其實就是指人的膽識、胸懷,人對問題認知的高度,格局就是一個人的認知範圍。」盧振虎表示,「我們要培養國際視野和國際情懷,其實核心的問題是認知的範圍。」
在盧振虎看來,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站在地球村的高度來認知世界,發現自我。「培養國際視野和國際情懷,關鍵在於擴大認知的範圍。如何能站在一個更高點來讓孩子去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成為新時代下國家有用的人才,這是留學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談及留學趨勢的發展以及家長如何規劃留學的路徑,盧振虎表示,改革、開放、創新是主旋律,需要有新的思想的引領。他認為,創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需要「打井」;二是能夠「開荒」,持續深耕某一個領域同時具備橫向融合的能力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本次論壇上眾多知名學校負責人、國際教育踐行者、金融機構管理者、專家學者等針對國際教育新形勢、課程融合等國際教育熱點話題展開討論,解讀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探索國際教育求學模式和路徑。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