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1998年的NBA選秀大會,達拉斯小牛隊與密爾沃基雄鹿隊達成共識,前者先用六號籤選到換來在大前位置上堪稱巨無霸級別的熱門新人羅波特-特雷勒,後者則是用九號籤選到了來自歐洲的投射型大前鋒諾維茨基外加配平用的添頭球員帕特·格萊蒂,隨後兩隊進行同位置新秀互換。
在得到諾維茨基的同年,老尼爾森再從太陽隊搞來了納什,一切盡在他的掌控之中,而小牛亦再同年開啟了歐陸雙子星的配置傳統。從當時來看,拿到由【推土機】之稱的羅波特-特雷勒或許是更為保險的選擇。
無可挑剔的靜態天賦、平均但不算勁爆的動態天賦、夠用但不出色的護框能力、出眾無比的投籃射程以及出手柔和度、沒有強烈的肉搏意願卻有司令塔一般的球商,如果不開上帝之眼的話,放在當時,諾維茨基完全就是兩極化的年輕球員,沒有人會確切知道他的天花板。
從當時來看,雄鹿拿【推土機】之稱的羅波特-特雷勒或許是更為保險的選擇。只是,後來的事實證明,當年那一筆選秀交易足以讓密爾沃基雄鹿隊管理層悔青腸子。因為,諾維茨基可完全不是那一種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內線球員,而是一位在大前位置上的風格革新者,開啟了一種以自己為名的選秀模板。
在諾維茨基崛起之後,球壇以及經理們在工作中自然亦不忘多加留意這種潛質類型的長人球員。不過,從目前來看,能比肩諾維茨基的同類型佼佼者暫時還沒有出現。在本文之中,筆者將悉數簡要回顧一下曾經被譽為諾維茨基接班人的後輩球員。如有遺珠之選,自然亦歡迎諸位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一、尼克洛茲·斯基蒂什維利 (2002年五號秀)
從姚明參選時代一路追隨過來的NBA球迷,應該還會對這一位來自喬治亞的七尺水貨大前有所印象。從身材條件來說,新秀斯基蒂什維利與諾維茨基比較接近,最大賣點同樣是射程與柔軟的手感。
在01-02賽季,諾維茨基將自己的數據提升到23.4分9.9籃板2.4助攻1.1搶斷的水準,首次殺入全明星賽以及最佳陣容,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丹佛掘金對斯基蒂什維利的信心,儘管後者在加入NBA之前留下的歐洲聯賽數據分析樣本不足。在2002年選秀大會上,掘金跳過了小斯、內內兩位優質大前新人,將寶壓在有可能成為下一位諾維茨基的斯基蒂什維利身上,最後的結果則是事與願違。
在聯盟混跡的四個賽季中,斯基蒂什維利數據最出色的一年是場均3.9分2.2籃板的新秀年,而他那一年的投射命中率為29.3%,三分命中率則是24.3%,堪稱史上最不準的內線樂透秀。不提對抗差勁、球商不足,在暴露出NBA級別對抗之下嚴重失準星的問題,掘金馬上就放棄了對此人的培養。在新秀合同結束後,森林狼用一年底薪賭一把,把斯基蒂什維利羅致隊中。歷經三年的洗禮,斯基蒂什維利在森林狼期間將自己的投射命中率從35%左右的水平改寫到25%的地獄水平,再度自證水貨無誤。
二、安德裡亞·巴格納尼 (2006年狀元)
到了2006年選秀大會,又有一位投籃水準極高的歐陸新人出現。在選秀大會開始之前的賽季,諾維茨基入選了第一陣容,成為了NBA最具分量的內線球員之一,而巴格納尼當選過義大利的U22球員,幫助過未來之星俱樂部奪下過聯賽冠軍,有足夠的職業賽場數據證明他的戰力。
來到2007年選秀大會,巴格納尼當選狀元,創造了歐洲球員的歷史。在加入猛龍之後,主隊給予了足夠的養成空間,為的就是希望把他養成為諾維茨基級別的球員。從後續的表現來看,巴格納尼在進攻端的表現真不差,他的移動在巨人裡算快的,射速也很出色。在三年級的時候成長為場均15.4分5.3籃板的內線,投射命中率為45.0%,三分命中率為40.9%。
只不過,糟糕的籃板能力以及防守水準限制了他的發展。在波什走後,蓋伊以及德羅贊在猛龍奪位之前,巴格納尼曾獨挑大梁兩個賽季,平均起來在20分5籃板1蓋帽左右的數據不錯。只是,球隊兩年加起來只贏了45場的表現,足以說明巴格納尼不具備當基石的潛質,上限不過是隊伍先發級別的投手大前而已。在離開猛龍之後,巴格納尼在尼克斯打了兩個斷斷續續的尚可賽季,隨後便因傷快速下滑,在三十歲之年,即15-16賽季後便在NBA聯盟消失了。回到義大利之後,巴格納尼則是打到了2018年才退役。對不起狀元的順位是事實,不過如果放在強調大前鋒射程與機動性的小球時代,他的風評無疑會更好一些。
三、易建聯(2007年6號秀)
多年前為了向上得到六號秀天賦級別的球員,雄鹿吃了放走諾維茨基的虧。後來,雄鹿隊把握住了機會,在2007年選秀以6號秀的籤位截胡了中國球員易建聯。
雖然手感以及準星未必有同期的諾維茨基出色,但是易建聯在跑跳能力方面是穩穩地壓過了諾維茨基的。出於極高的期待值,在進入聯盟之後,部分中國球迷甚至開始以【中國諾維茨基】來稱呼易建聯,甚至已經膨脹到以【德國易建聯】的半開玩笑稱呼來叫喚諾維茨基。
從新秀賽季的表現看的話,易建聯不比司機差。不過,在第二個賽季開始,諾維茨基就完成了質變,無論是命中率還是籃板表現都躍升了一個臺階。比起易建聯,司機在內線其實還是硬得多、進攻手段也開發得很早,更有性格以及語言上的適應優勢,亦是兩人NBA生涯軌跡大不相同的原因。不過,雖然沒能在NBA賽場上取得成功,但是易建聯還是將強烈的求勝心帶到了國際賽場上。與此同時,他亦找準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最終成為FIBA賽場上完全不輸於世界一流內線的易建聯。
四、萊恩·安德森 (2008年21號秀)
在參加選秀之時,不少球評家都認為萊恩·安德森的發展模板會是諾維茨基。在籃網選中萊恩·安德森之後,易建聯與他形成了直接的競爭,後者稍佔上風。
在轉投魔術之後,歷經兩年的磨練,萊恩·安德森突破了從替補到首發級別的瓶頸,將自己的數據提升到16.1分7.7籃板的水準,三分的產量以及質量更是急劇上升。來到這個時間段,易建聯已經因為在不及時傷勢後的低效表現喪失了NBA球隊們的信任,從樂透秀淪為了標準飲水機球員。
在11-12賽季,安德森拿下最快進步球員,一舉躍升為聯盟一流的內線投手,亦拿下了大額合同。當然,持球單打上的巨大差距讓其無法在追趕司機的道路上再進一步。此外,歷經越來越多的射手大前樣本之後,人們亦越加發現,其實被詬病「軟」的諾維茨基在護筐的能力上其實真的也已經是非常不錯的。
五、克裡斯塔普斯·波爾津吉斯 (2015年4號秀)
在好幾位以諾維茨基為發展模板的樂透秀都沒有達到預期高度之後,NBA總經理們對於這類型的球員又重新謹慎起來。直到2015年,走馬上任尼克斯總裁的菲爾·傑克遜意外地用四號籤籤下了當時體重僅僅只有105公斤左右的220CM開外的新人波爾津吉斯。
進入聯盟之後,波爾津吉斯馬上就兌現了自己的天賦。隨著賽事的推進,波爾津吉斯展現出了極高的機動性、柔和的投籃手感,以及優於菜鳥諾維茨基的單防以及協防能力。新秀年打完,此子以14.3分7.3籃板1.9蓋帽,43.3%投射命中率,35.7%的三分命中率收官,贏下了【波神】的名號。目睹了波神的表現之後,諾天王更是鬆口認可示媒體對波神接班人言論的認可,更在休賽期找時間教波神自己的獨門跳投技術。值得一提,除了諾維茨基的技術之外,在尼克斯效力期間,其實波神亦偷師了不少甜瓜的面框技巧,使其看起來逐漸有了自成一派的風格,不再是司機風格的附屬品。
無奈,提前到來的重傷讓波神喪失了一部分的活力,錯過了在新秀階段結束再度蛻變的可能。不過,即使在左膝前交叉韌帶撕裂之後,庫班還是對這一位球員展現出了莫大的信心與喜愛程度,在交易到隊伍之後更以1.58億美元的頂格待遇續約五年。我不是說國王不合理,但參考一下國王是怎麼給重傷之後的考辛斯開折價合同,就知道波神是真的很幸運了。在未來歲月,他與東契奇能將獨行者帶到什麼高度,拭目以待吧。
六、勞裡·馬爾卡寧 (2017年7號秀)
2017年選秀大會上,來自芬蘭的新人大前鋒勞裡·馬爾卡寧在首輪第七位被芝加哥公牛摘走。彼時的公牛正處於巴特勒離開後的重建階段,馬爾卡寧得到了很多上場鍛鍊的機會。整個菜鳥季下來,馬爾卡寧場均出戰29.7分鐘,可以貢獻15.2分7.5籃板的數據,命中率為43.4%,三分命中率有36.2%。
比起前面提及到的人選,馬爾卡寧背框或者側身進攻的技巧更好,從而更加像諾維茨基,尤其是他在使用出面框擺脫組合技能以及背筐進攻後半轉身跳投的瞬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位來自芬蘭的年輕人就是一路看著德克的錄像來作為參考,磨練自我、提高技術。
來到二年級,馬爾卡寧在防守端的進步雖然不明顯,但好歹沒有在進攻上完全沒被新秀牆框住。在維持住上一年投射水準的同時,打出了場均18.7分9.0籃板的進步數據。自18-19賽季之後,【司機二世】或者是【芬蘭司機】的名號開始不脛而走。
不過,來到本賽季之後,馬爾卡寧的表現有所下滑。一方面是因為受盆骨傷勢的持續影響,馬爾卡寧的狀態起伏變大;另外一方面,公牛已經明確樹扎克-拉文為首席核心,又選到了科比-懷特瓜分球權;此外,還擁有不俗戰力的大前老將進入公牛隊,馬爾卡寧的出手次數以及戰術地位下滑。在未來,勞裡·馬爾卡寧的發展如何,還需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