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清新脫俗的小詩,王維的《竹裡館》其實在寫什麼?

2020-12-14 魚兒讀書會擺尾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的這首《竹裡館》,歷來膾炙人口,自古及今,都認為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抒發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與高潔人品。

的確,王維的山水詩,有佛教的禪趣,詩人特別愛描寫那清靜空靈的山水田園,刻畫恬靜安寧的心境,這同他所信奉的佛教思想有一定的聯繫。但仔細考究《竹裡館》一詩,卻會發現: 此詩所表現的並不是隱者悠然自得的閒適生活,而是王維以「獨坐」竹林「長嘯」「彈琴」的阮籍自況,表達的是詩人的一種潛隱心底的沉鬱與孤憤。

詩中既無描寫,又無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處卻是四句詩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一種境界:「幽篁」。而一個「獨」字,有意給人特別冷清的感覺,仿佛由此要發出寂寞悽苦的嗟嘆來。詩人獨自坐在竹裡館深密的竹林裡,是如此的孤獨。不僅如此,他又是彈琴又是長嘯,一個「復」字,將詩人那種深夜難眠,內心幽憤難平,甚至坐臥不寧的情狀透露給了讀者。

琴在中國古代不是一般的樂器,它可以傳達人的心聲,表現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當心中的意志情緒連音樂也不可以抒發,則需藉助單調舒長的嘯聲。如此說來,詩人內心的生命意志是強烈的,正是這強烈的生命意志,表現出詩人鮮明真實的性格特徵。「嘯」和「琴」一樣,可借音律抒發內心深處鬱積的情感。王維善音律,他獨自一人在月光下彈琴復長嘯,內心深處已不是一般的孤獨,而是有著難以言說的感慨不平在內。詩人已處在「人不知」的深林了,卻又被明月發現了早已被人遺忘了的「我」,並且和「我」結成了肝膽相照的朋友。「明月」的陰晴圓缺既可以指代人類社會的人我是非,又因為用它以紀年紀月而可指代歲月,伴隨著悠長的歲月一逝而過,時間意義裡的世事可以面目全非,而月亮依然是新的。這個意義上,「明月」便成為突出怨意的意象了。接下來又一「來」字,以明月之多情,正好反襯出人間之無情,傳達出一種強烈的孤獨感。

就本詩的景色、動態及其結合後構成的意境來尋繹、體味時,很容易想起阮籍的《詠懷詩》( 第一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幃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山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月色如水,寒風拂衣,孤鴻悲鳴,宿鳥驚飛,在這一片冷漠枯索的氣氛中,詩人深夜難眠,於是起床彈琴,徘徊憂思。這裡所描摹的並非實有的場景,也未必隱喻著什麼具體的事件,而只是借詩的意象和意境,用隱約曲折的方式,寄託一種絕對的孤獨感,一種幽深而難以名狀的愁緒。

阮籍並不是什麼真正逍遙自得的世外高人或隱士,而表現出明顯的「佯狂形態與叛逆精神」,「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爭,遂酣飲為常。」阮籍並不是無志之士,只因為環境過於惡劣,只好縱酒取樂,而歸於放達一途了,那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明哲保身的方法,他的心情自然是痛苦的。因而他的作品往往「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頗多感慨之辭,厥旨淵放,歸趨難求。」外表輕視世事,灑脫不凡,內心卻非常痛苦。這便是表面上疏狂放誕的竹林名士的真實寫照。王維的《竹裡館》顯然沿用了這一月下彈琴的意象。

同盛唐大部分詩人一樣,王維早年也有強烈的建功立業、大濟蒼生的宏偉抱負:「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說君應知。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他擁護張九齡的「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的開明政治,曾受到張九齡的賞識和提拔,被擢為右拾遺。可是正當他振奮精神,積極進取時張九齡罷相失勢,李林甫當政,標誌著李唐王朝開明政治的結束。由此,王維內心十分的失望、痛苦。但由於種種原因,他並沒有棄官歸隱,而是懷著難言的隱憂在宦海中沉浮,既無法實現平素的政治抱負,又不能不顧一切地決然離去,不得不與朝中的權貴們周旋,這種政治遭際和心情正與阮籍相似。正因為如此,王維才對阮籍有強烈的認同和深深地理解。《竹裡館》所表達的正是這種由政治生活而引發的「舉世無相識」的強烈的孤獨與感慨。

相關焦點

  • 王維的《竹裡館》,實在不一般,不簡單
    唐著名詩人王維有一首五絕詩,題目叫《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很多讀者讀後,感覺,這首小詩,絕對屬於小清新詩,絕對屬於小鮮肉詩。確實,稍微品讀,人們一定感覺到,這首詩中,確實洋溢、氤氳著濃鬱的小清新、小情調、小情致。詩人能夠於「深林」「篁叢」中的「竹裡館」「獨坐」,而且還可以「彈琴復長嘯」,而且「深林人不知」,沒有閒雜庸俗人等攪擾,確實有非常濃鬱的小資情調。
  • 未來講堂|王維《竹裡館》誦讀:於芳
    今天,由著名播音員於芳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竹裡館》。《竹裡館》(精通詩、書、畫、音樂,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並有「詩佛」之稱。《竹裡館》寫於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期。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致,文字簡樸清麗,充滿禪意,表現了清幽絕俗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一邊彈琴,一邊悠然高唱詩歌。
  • 王維名作《竹裡館》中,最有意境的是哪一句?
    是故一首詩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而不論好壞基本上都自帶了詩人的態度、情感。就好比一位小說家,一般第一篇小說都是自傳,因為寫自己的故事、寫自己身邊的人物、代入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是一個初級作者都具備的能力。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竹裡館》
    竹裡館 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之前,我們先後賞析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這一回,我們繼續賞析王維的另外一首詩《竹裡館》。再上一篇《鹿柴》的賞析中,我們知道,天寶三載(744年)後,王維隱居於藍田輞川。
  • 王維這首詩寫得很唯美,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晚年王維看透了人世,於是去到長安郊外的終南山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更加接地氣,創作出來的作品風格也更為多樣,我們所熟悉的《山居秋暝》、《竹裡館》、《鳥鳴澗》、《山中》、《鹿柴》等等,那都是寫於後期,這些詩風格簡練,但是卻美得令人心醉。
  • 七年級古詩《竹裡館》賞析、譯文、試題
    蘇東坡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這首《竹裡館》中,可見一斑。【解讀】唐代的知名詩人,大多是苦逼的一生,王維算是少數例外之一。雖然在政治上也屬於「不得志」的那一類人,但基本上還都一直在體制內,並且衣食無憂。
  • 《竹裡館》一直想隱居的王維寫下這麼有趣的詩,真如詩般愜意麼
    竹裡館 [1]獨坐幽篁裡 [2] ,彈琴復長嘯 [3]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注釋】[1]竹裡館:是王維隱居處輞川別業中二十處景點之一。輞川在今陝西藍田。詩人把描寫輞川各處景色的五絕二十首編成《輞川集》,本詩為其中第十七首。[2]幽篁:深密的竹林。幽:深。篁:竹叢。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十首唯美詩歌,清新脫俗,讀而忘憂
    唐朝詩人王維,不但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畫家,蘇軾評價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也是高度的評價了王維的詩歌的特點是「詩畫相融」的深遠意境。王維,字摩詰,後人稱其為「詩佛」,是評價他詩歌融入了哲理、禪思在裡面,意境深遠,令人聞而清心,讀而忘憂。
  • 王維《竹裡館》
    王維《竹裡館》。「竹裡館」顧名思義是一座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起句寫詩人活動的環境非常幽靜。開頭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詩人獨自坐在裡面「彈琴復長嘯」顯然不是供人欣賞的,而是抒發自己的懷抱——我們學書法豈不也應如此? 詩人希望有人能夠理解自己,可遺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輪明月。
  • 王維《渭川田家》與《竹裡館》寫作背景有何不同?明月來相照
    (二)藝術特點(白描手法及表達效果)①此詩對田園生活的展示,純用白描,毫不雕琢,風格自然清新。②詩中的人物和景物融於和諧的畫面中,詩人不僅勾勒出田園的美好風光,也表現了田家人情的真摯和淳樸,具有愉悅性情的審美作用。
  • 王維最美的十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天地
    王維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詩中有畫,自然清新。他喜歡寫山,他詩中的山,總有一種遠離塵世、寂靜悠遠的感覺。每每讀他的詩詞,都會沉浸在那份自然脫俗的意境中。所以,我們在讀他的詩的時候,總是很有畫面感,覺得傳神而立體。最喜歡的要數那首《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能聽見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色光芒直射如深林中,照在那幽暗的青苔上。這描繪了一幅多麼美妙的意境啊!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在終南山下居住,所以,我在想這裡的空山,應該就是指終南山。
  • 王維晚年的這首五言絕句,短短20字,看似平淡但卻被評為千古佳作
    其中最喜歡竹子的怕要屬王維了。王維,字摩詰,一心學佛,淡泊名利,被後人尊稱為「詩佛」,因為他的詩中常常蘊含著一種佛系的哲理,那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描繪了多麼美麗的畫境,蘇軾對於王維就有過極高的評價「詩中有畫,畫中還有詩」,讀王維的詩就像是在品鑑、欣賞一幅沁人心脾的山水畫。
  • 詩詞鑑賞寧靜淡泊築意境讀王維《竹裡館》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很多,尤其是五律,五絕詩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鳥鳴澗》、《鹿柴》、《使至塞上》等。今天鑑賞王維的一篇五絕《竹裡館》。王維-竹裡館王維早年因狀元及第,頗有一番為朝廷效力的雄心壯志。怎料安史之亂後,仕途屢遇坎坷。後因參悟佛法,逐漸消極,過起半隱居半仕途的生活。
  • 六首王維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隨意揮寫,得大自在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時清興,適與景會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山中唐: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王維詩短小意深,以景寫情。
  • 王維的生死之交!王維寫他的詩很多,他從王維輞川別業回家作此詩
    而且他所成存詩就有20首寫得輞川20景。輞川集二十首·竹裡館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裴迪今存詩二十八首,都是同王維的贈答、同詠之作及輞川20景他也全寫了。
  • 王維最治癒的一首詩,讀懂了最後10個字,再也不怕孤獨
    這首詩,就是王維的《竹裡館》。《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孤獨的小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有人說,《竹裡館》和前期春風得意的王維實在不相襯。作為盛唐詩人,王維無疑是非常幸運的,他生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
  • 王維晚年隱居在終南山,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
    王維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又風格多樣,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超越了早期的作品;每一首詩都別具一格,還充滿了詩情畫意。儘管他的詩看似很普通,寫得極為簡練,不會去刻意引用典故,或者是使用一些生僻的字,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 王維這首詩正如蘇軾評價的那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王維是盛唐詩人中唯一可與李杜平起平坐的詩人,而且他的詩也是自成一派,寫得清新脫俗;我個人是比較偏愛王維,他不僅詩歌寫得好,另外在繪畫和音樂方面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讀王維的詩最是令人感動,往往可能只是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風景,但是到了他的筆下卻是美不勝收,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簡練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寫得很唯美
    王維穩坐大唐第三把交椅,也是公認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用詞極為簡練,但是又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美,這其實是與他的性格有關;他不像李白鋒芒畢露,又不像杜甫孤苦無依。大唐有無數的詩人,王維是為數不多中了狀元,一度連玉真公主都為之傾倒。
  • 美的詩王維,整首美真是太棒了,且他每年都被列入小學課本
    王維是盛唐著名詩人,後人又稱「詩佛」,他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魅力,一些經典作品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如《相思》、《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竹裡館》、《送元二使安西》等,他們都是經典之作,每一個首都都是獨特而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