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985工程」、「211工程」;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後歷經方言學堂、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等時期,於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2000年,學校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武漢大學的實力毋庸置疑,是中國最頂尖的學府。今天我們來回顧歷史了解下武漢大學最知名的八大校長,他們是武漢大學的見證者,創造者,繼承者,為武漢大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你知道哪幾位呢?
01張之洞(1890年 創辦人)
浪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隸南皮,出生於貴州興義府(今安龍縣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02李四光(1928年7月--1938年4月 建築籌備委員長)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1969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03王世傑(1929年2月--1933年4月)
王世傑 (1891.3.10—1981.4.21),1891年3月10日生,湖北省崇陽人。字雪艇。武漢大學首任校長。早年就讀於湖北優級師範理化專科學校,1911年肄業於天津北洋大學(今 天津大學)採礦冶金科,後留學英、法,1917年獲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士,1920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研究所法學博士。回國後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與胡適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
04李達(1952年11月--1966年8月)
李達(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名庭芳,字永錫,號鶴鳴,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宣傳家和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和早期領導人之一。1920年,李達從日本留學歸國,隨即與陳獨秀、李漢俊等人組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籌備和組織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在「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1922年至1923年,應毛澤東之邀任湖南自修大學學長。1927年至1941年,先後在武昌中山大學、上海法政學院、上海暨南大學、北平大學、中國大學、朝陽大學、廣西大學、廣東中山大學等地任教。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副校長、湖南大學校長和武漢大學校長,並擔任中國哲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及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委、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籌委會主任及院長等職。
05劉道玉 (1981年7月--1988年4月)
劉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棗陽蔡陽劉坡村人,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為高教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和恢復統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至1988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1988年3月6日,劉道玉被國家教委幹部局負責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漢大學校長職務。現任劉道玉教育基金會會長。
06陶德麟 (1992年10月--1996年10月)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武漢。1949年,考取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等校,入武漢大學經濟系學習。1953年畢業留校任李達教授科研助手,專治哲學。1956年武漢大學重建哲學系,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年在《哲學研究》雜誌上發表論文,批評前蘇聯《簡明哲學詞典》受到國際學術界重視。著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中國當代哲學問題探索》、《哲學的現實與現實的哲學》、《陶德麟文集》等。2020年5月24日下午,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漢逝世,享年89歲。
07李曉紅 (2010年12月--2016年11月)
李曉紅,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9年6月生,重慶合川人。1978年考入重慶大學採礦系,1993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並做研究助理,1996年3月至8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做訪問學者。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重慶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院長,副校長、校長,兼任重慶市科協主席。
08竇賢康 (2016年12月——至今)
竇賢康,男,博士,漢族,1966年1月生,安徽泗縣人,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補充說明!武漢大學的歷任校長完整名單!
1、自強學堂時期,創辦人,張之洞,1890年 2、自強學堂時期,總辦,蔡錫勇,1893年--1897年3、自強學堂時期,總辦,張斯枸,1897年冬--1899年5月4、自強學堂時期,提調,錢恂,1893年--1898年9月5、自強學堂時期,提調,汪鳳瀛,1898年--1899年4月6、自強學堂時期,提調,程頌萬,1899年4月--1902年10月7、方言學堂時期,提調,程頌萬,1902年10月--1905年春 8、方言學堂時期,監督,馨齡,1905年春--1911年9、方言學堂時期,監督,曾廣熔,1905年春--1911年10、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校長,賀孝齊,1913年7月--1914年11月11、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校長,張渲,1914年11月--1919年9月12、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校長,談錫恩,1919年9月--1922年1月13、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校長,張繼煦,1922年6月--1923年8月14、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時期,校長,張繼煦,1923年9月--1924年9月15、國立武昌大學時期,校長,石瑛,1924年12月--1925年12月16、國立武昌大學時期,校長(代),張廷,1926年2月--1926年5月17、國立武昌大學時期,校務維持會主任,李漢俊,1926年5月--1926年10月18、 國立武昌大學時期,校務維持會主任,黃侃,1926年5月--1926年10月19、國立武昌大學時期,校務委員會主任,徐謙,1927年2月--1927年12月20、國立武漢大學時期,校長(代),劉樹杞,1928年7月--1929年春21、國立武漢大學時期,建築籌備委員長,李四光,1928年7月--1938年4月22、國立武漢大學時期,校長,王世傑,1929年2月--1933年4月 23、國立武漢大學時期,校長,王星拱,1933年5月--1945年6月24、國立武漢大學時期,校長, 周鯁生,1945年7月--1949年8月25、武漢大學時期,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鄔保良,1949年8月--1952年11月 26、武漢大學時期,校長,李達,1952年11月--1966年8月27、武漢大學時期,校長,莊果,1980年6月--1981年6月28、武漢大學時期,校長,劉道玉,1981年7月--1988年4月 29、武漢大學時期,校長,齊民友,1988年4月--1992年10月30、武漢大學時期,校長,陶德麟,1992年10月--1996年10月31、武漢大學時期,校長,侯傑昌,1996年10月--2003年7月32、武漢大學時期,校長,劉經南,2003年7月--2008年11月 33、武漢大學時期,校長,顧海良,2008年11月--2010年12月34、武漢大學時期,校長,李曉紅,2010年12月--2016年11月 35、武漢大學時期,校長,竇賢康,2016年12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