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似乎有很多「大師」,但其實最缺真正的大師。
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符合「大師」這個稱號?
1931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真正的大師,一定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為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9月8日,到訪裡格177的這位98歲高齡的老先生就是如此。
相信很多人已經在央視的《朗讀者》節目中認識了他。他就是中國翻譯界泰鬥、「詩譯英法唯一人 」許淵衝老先生。
01
要是李白活在當世
也必定和他是知己
許淵衝何許人也?
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師從錢鍾書、聞一多、馮友蘭、柳無忌、吳宓等學術大家。1944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後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
當今世界,在漢語、英語、法語之間靈活遊走的翻譯家,許淵衝乃第一人,他已出版譯著120餘本。
2010年,繼季羨林、楊憲益之後,許淵衝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他將中國的《論語》《詩經》《楚辭》《西廂記》等翻譯成英文、法文,還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譯成中文。
他的中譯英作品《楚辭》,被美國學者譽為「英美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西廂記》被英國智慧女神出版社評價為「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媲美」。
瑞典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華克維斯特院士稱他的翻譯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樣本」。
在節目《朗讀者》中,主持人董卿說:因為他,我們遇見了包法利夫人,遇見了於連,遇見了李爾王;也因為他,西方世界遇見了李白、杜甫,遇見了崔鶯鶯、杜麗娘。
1987年,許淵衝的英譯作品《李白詩選一百首》出版,一生狂傲的錢鍾書也由衷地評價道:「要是李白活到當世,也懂英文,必和許淵衝是知己。」
1999年,許淵衝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雖沒有得獎,許淵衝卻滿不在乎:「諾貝爾獎年年都有,而我們的唐詩宋詞卻已經流傳了千年。」
許淵衝此次到訪成都,極其難得。他帶著心願而來,既要在成都看一看自己所譯詩詞的源頭,如杜甫草堂;更重要的是,要將中國的詩歌帶給全世界,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探討翻譯家與譯著對城市國際化的影響——今日,在裡格177的這場活動,是許老成都之行的壓軸大戲。
在裡格177現場,許老精神抖擻、聲音洪亮,掌聲經久不息。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並把世界文化發揚光大。來參加這次會議,我很高興,也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
「我一生在鑽研文學,現在還沒完。我最近的工作是把英國的莎士比亞和王爾德的作品譯成中文,帶給更多中國讀者。現在我每天工作1000字,大概一頁左右。雖然還沒出版,但是來約稿的出版社已經絡繹不絕。」
98歲高齡,依舊每天堅持工作。正如成都翻譯協會會長曹明倫所言:「許老用一輩子的時間和心血,用翻譯連接中外世界,向全世界輸出中國幾千年的文化。」
每個時代都會有閃爍著大師光芒的人出現,但許淵衝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們,他們的家國情懷和純真,卻越來越難得。他們才真正擔得起得起「大師」這個稱號。
02
打造成都的「未來城市會客廳」
裡格177吸引許多「重量級人物」來此打卡
當下大多數人都在關注什麼?關注平面媒體的娛樂版面,關注微博熱搜,關注朋友圈裡刷不完的假消息。範冰冰的分手要管,林志玲的結婚也要管,一言不合就吵成一團,毫無營養的內容,還能獲得成千上萬點讚。
有時候會覺得很可悲,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只有兩條路,一是娛樂至死,一是娛樂至傻。
19世紀,尼採曾振臂高呼「上帝死了」。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是否也要質問:人文精神是否已經死了?
那些真正閃著智慧光芒的、代表人類精神理想的東西,覆上了厚厚的灰塵,逐漸被人遺忘。
一個浮躁的時代,尤其需要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正是裡格177一直倡導的理念。
正因為如此,裡格177仿佛有一種魔力——儘管我們的景觀改造工程還未完成,但已經吸引了許多名人大腕來此打卡。
包括「聯合國和平大使」、亞洲最知名的藝術家方力鈞,中國當代藝術代表人物何多苓、郭偉、俸正杰等等,以及今日到訪的許淵衝老先生。
此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品牌和企業家慕名而來,在這裡舉辦高雅的圈層活動。
正如名校四川校友促進會會長邱海明今日在活動現場所言:「人與人的交流,需要在同一個頻道,如果一個人不懂亞里斯多德,你怎麼跟他聊哲學?」
崇尚思想之富有,聚合同一個層級的人物,打造成都的「未來城市國際會客廳」。這是裡格177正在做的事情。
在成都朝向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文化,需要故事,更需要一個人影響另一個人,一個項目影響另一個項目。
如同許淵衝在翻譯時所追求的「三美」,音美、形美和意美。裡格177這個高價值的人文藝術地標,也有「三美」——理念美、地段美、往來者美。
許老說「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作美,發現美」,裡格177不亦是如此?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