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7月15日,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7月14日,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病例14例。6月11日至7月14日,北京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5例,在院191例,治癒出院144例。尚在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8例。
發布會上,豐臺區疾控中心現場流調組組長楊霄星回顧了新發地疫情首例確診病例的流調過程,從接到西城區協查通知到對感染區域做出判斷,只用了16個小時。
大興區中高風險區清零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7月14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經評估,大興區青雲店鎮、西紅門鎮、興豐街道連續14天內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目前,大興區中高風險區已經清零。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中風險地區4個,為豐臺區花鄉(地區)鄉、盧溝橋街道、馬家堡街道、新村街道。豐臺區其餘街道為低風險地區。
流調最終確定新發地市場4家攤位
豐臺區疾控中心現場流調組組長楊霄星回顧了新發地疫情首例確診病例的流調過程,從接到西城區協查通知到對感染區域做出判斷,只用了16個小時。
據楊霄星介紹,6月11日10時許,豐臺區疾控中心接到西城區疾控中心協查通知,西城區發現1例新冠肺炎核酸檢測陽性者,該患者發病前14日內曾有在豐臺區活動史。
豐臺區疾控中心立即啟動新冠肺炎防控預案,經過認真研究西城區轉來的信息,初步確認該患者曾於5月31日和6月3日在豐臺區新發地批發市場等5個地點活動過。11時,該中心迅速派出15名流調隊員,分五組奔赴五個地點,同時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楊霄星回憶,在當時情況不清楚的環境下,隊員要做的就是分秒必爭,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和任何一個細節,在每個可疑暴露的地點,詢問有關聯的人員、調取監控錄像、核查相關記錄,做細緻的排查。
流調隊員分工配合,奔走查訪,根據患者提供的相關憑證,精準還原患者當天的活動軌跡,追溯患者在每個可疑暴露場所的精確活動時間,排查患者曾接觸的所有人員,最後確定了患者於6月3日8時許在新發地市場綜合交易大廳採購接觸的4家攤位。
兩名患者活動軌跡存在交叉
與此同時,6月11日晚,豐臺區疾控中心接到報告,轄區內一醫療機構內一名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區疾控中心立即開展標本實驗室覆核,並派出另一支流調隊伍赴現場開展調查處置。經過細緻調查,發現該患者6月5日也曾到訪過新發地批發市場綜合交易大廳,認真研究相關信息,顯示兩名患者活動軌跡存在交叉。憑藉疾控人員專業敏感性和流行病學調查經驗,初步判斷新發地批發市場為疫情的重要風險場所。
6月12日凌晨2時許,豐臺區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報告,由該中心採集的新發地批發市場綜合交易大廳環境樣本中發現陽性,轄區內醫療機構報告的患者新冠病毒核酸覆核檢測也為陽性。檢測結果驗證了先前的預判,感染區域有了清晰的指向。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及臨床診療結果,該中心研判新發地批發市場存在聚集性疫情發生及擴散的風險,並在第一時間將調查及檢測情況上報北京市疾控中心和豐臺區衛生健康委。
據統計,從接到西城區協查通知到對感染區域做出判斷,前後只用了16個小時。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