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考前,一名參加考試的服刑人員在看考試材料。
北京監獄設立高自考考場已連續31年,服刑人員獄中通過自學自考獲得學位
4月16日,是全國高等自學考試的日子。沒有動員的橫幅,沒有喧鬧的送考,在延慶監獄的高牆之內,3名服刑人員與高牆之外的考生一樣參加考試。
在這個看似特殊的考場中,法律的紅線將他們與外界相隔,但一場考試,又讓他們同為天下考生中的一員。
根據統計,截至2016年,在北京各監獄,共有29146人參加監所組織的高自考,13743名罪犯獲得了單科結業證書,89名罪犯獲得本專科畢業證書,圓了大學夢。
監獄考試的第31年
上午8點半,在延慶監獄一教室內,課桌椅按照考試規定被碼放得整整齊齊。講臺上,兩位監考教師已經提前到達。密封的試卷已經在講桌上擺好。黑板上張貼著考場紀律,考場人員用粉筆一筆一畫地寫下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和考生需要填寫的信息。只是考場內的民警和督察讓這個考場看起來與外界有所不同。
8點50分,3名考生先後到達考場。在接受了民警徒手搜身檢查之後,考生進入考場。與其他考試略有不同,他們的準考證已經提前在指定的課桌上擺好,考生進入考場直接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三名考生將參加企業管理諮詢、民事訴訟學和旅遊學概論三個學科的考試,考試時間兩個半小時。
8點55分,在聽完監考人員宣讀考場紀律後,兩名警務督察人員再次對考場秩序檢查確認,隨後退至考場外。儘管這裡是監獄,但根據考場紀律,除監考老師外,任何人不得看卷。
9點整,教師將考卷拆封,一場由三名服刑人員考生和兩名監考組成的高等自學考試在延慶監獄正式開考。這是自1986年以來,北京市獄內高自考延續的第31個年頭。
「刑期」變「學期」
1986年4月6日,經北京市監獄局與市教育部門協商,宣武區成人教育局在原北京市監獄設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特殊考場,80名服刑人員成為北京歷史上首批以罪犯身份參加高自考的特殊考生。
一位曾見證高牆「首考」的老民警至今還清晰記得當時的場面。「報考時,服刑人員各自拿著手寫報名表排了老長的隊伍。」老民警回憶說,當年,監獄鼓勵罪犯在獄內學習、參加考試。考試通過即可加分獲得減刑,因此這樣的鼓勵措施激勵了很多服刑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也變得空前。變「刑期」為「學期」的口號被實實在在的落實,並在此後的20多年得以延續。
北京市監獄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服刑人員組成的特殊考生隊伍中,選擇法律專業的最多,其次是心理學。 此外,在男性罪犯中,企業管理、會計等專業較熱門,幼教、新聞專業成女性罪犯專屬。
「監獄學霸」
許英是監獄有名的「學霸」。通過自學,她已經完成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本科全部考試,11個科目、畢業論文均已通過考核,回歸社會後只需本人到校辦理手續,就可領回學位證書。
11年前,許英犯貪汙罪接受了法律的審判。服刑後的首次與親屬探視會面,許英清楚地記得,身為公務員的父親老淚縱橫,好幾次跟女兒說起為父的失職。
入監6年後,許英在會見室告訴父親自己通過了新聞學的考試。在父親噙淚的臉上,許英看到驚喜和欣慰,那一刻,許英愧疚的心一下子放鬆了許多。
「學霸」當得並不容易,「逢考必過」只是傳說,許英記得,考新聞倫理與道德時,連考三次成績都在50多分遊蕩,那是她參加自考以來唯一一次想放棄。每次在會面時,父親聽完成績和抱怨,他就安慰許英「別急,不行就放放」。
與許英類似,周慶已經服刑8年,她也多次參加了監獄的高自考,她平時學習習慣給筆記編號,在她寫滿近6本的筆記中,最後一頁上的頁碼是3874頁。周慶說:「我們現在落後於社會,但儘可能要跟上一些,到回家時,知道這些年社會上有哪些變革,即便我們可能無法參與其中了,也都了解一下。」
時間和希望,是讓監獄中的許英和周慶堅持下去的理由,許英如今又在為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試準備著。「放棄學習無異於放棄自己。」許英說。
考試開考前警務督察人員巡視考場。
讓學習回歸初衷
監獄高自考推行之初,為鼓勵罪犯加入學習隊伍,只要罪犯在獄內無違紀,不限年齡、學歷、性別和報考科目,一律可享有參加考試的權利,凡通過高自考課程並取得單科結業證的,給予局級嘉獎,並與減刑等刑事獎勵掛鈎。
為了減刑,很多服刑人員開始在高自考上動了心思。「有的罪犯研究生學歷,同時報考本科或專科的學科,還有的罪犯報好幾個專業,專挑能過的科考。」北京市監獄局相關負責人說。
當考試被當作減刑的工具,鼓勵學習的初衷被添加功利色彩,監獄方面意識到,監獄報考規範應該進一步完善。
根據新規定,同一專業必須考過所有科目完成結業後才可報考下一科,依據自身學歷,不得同級或向下級報考。另外,一人只能報考一個專業,待所有報考專業課程考試合格之後,才能報考其他專業。
新規範推行後,「急功近利」的考生變少了。2014年,由於減刑門檻提高,參加監獄高自考的人數也因此下降。減刑難了,監獄方面希望讓服刑人員的學習改造回歸原來的初衷。
「出獄計劃」
就在監獄考場之外的操場上,一些服刑人員正在勞作,有的在晾曬棉被,有的在翻種土地,黃土綠樹讓春的氣息呼之欲出,陽光沒有吝嗇地灑在監室的每個角落。
中午11點剛過,在延慶監獄參加考試的三名考生先後交卷。整場考試無任何違紀行為。走出考場,三人表情輕鬆。一名考生走出考場發現自己的複習材料落在了教室,民警讓其先回監室然後幫其取回。
「再過一遍教材,沒準能考得更好。」走出考場,41歲的考生王東亮微笑著與民警簡單交流。他平頭、大眼、身型挺拔,幾年前,他為贏得商業競爭觸犯法律,被判處5年半有期徒刑,如今再有1年出頭,王東亮將回歸社會。
「讀了這麼多年書,學習不是難事,難在克服心態,讓自己靜下來。」在獄中複習、讀書、參加考試在碩士學歷的王東亮看來,這是漫長時光最好的歸宿。王東亮覺得,沒了功利的考試目的更純粹。「得分減刑在我看來,讓知識變成自己的本事更有動力。」王東亮說:「帶著在獄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術,出來踏踏實實找個工作重新開始。」
並非所有考生都有與王東亮一樣的「出獄計劃」。
已經通過多科考試的周慶告訴記者,她在這裡想過學生一樣的生活。爸媽看見她也接受了過去,如今二老終於也能開始過自己的生活了,這是她最開心的事。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禹潼
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