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抱怨豬肉價格太貴,其實現在的豬肉價格已經降了許多,人們也都知道,真正能讓豬肉價格下降的方法,就是擴大豬肉產能。但說起來簡單,做到還需要時間,現在又遇到了疫情,讓2020年年底前恢復生豬產能的任務變得嚴峻了不少。
人們吃不起豬肉的同時,對於禽類和水產等肉食的需求比常年多了許多,從專注於豬肉消費,到分散到雞鴨魚肉消費上,從某種意義上對穩定肉價也有一定積極作用。但是從春節期間到現在,疫情造成的農產品銷售難問題,也影響到了雞鴨魚肉上。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在過去的50多天裡,共有12萬隻雞倍挖坑掩埋掉,另外有21萬隻雞以每斤2元不到的價格賤賣,而這些雞的成本則是每斤4-5元。這是發生在湖北當陽一家禽類養殖合作社的真實情況,損失已經超過300萬元。
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秘書長宮桂芬介紹,到3月1日,黃羽肉雞、白羽肉雞、白羽肉鴨以及蛋雞等家禽類的主要品種,損失至少在149.76億元以上。折算到每一天,損失將近3億元。
不僅是在中國,受到衝擊的英國,3月21日以來,活禽的銷售量暴增,甚至有些英國人因為買不到雞蛋,乾脆改變策略開始養雞生蛋了。布里斯托的一家養殖場負責人感慨:自己賣雞12年了,「購雞熱潮」真是活久見。以前有些愛雞人士頂多也就是當寵物養,可當前的一些英國人則是,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雞,不管長成還是沒有長成,只要能生蛋,一概買空。甚至買雞的熱潮還帶動了雞舍的銷量。除了買雞,有些買不到雞的英國人還打起了羊羔的主意,甚至有人還電話詢問養殖場,能不能買只羊……
禽肉和禽蛋是生活的必需品,而禽肉和禽蛋的養殖也有自己的產業鏈,需要飼料、養殖、屠宰等各個環節相互配合,疫情期間活禽市場的關閉以及屠宰企業停產,拉低了家禽產品的消費數量,有些大型養殖企業的損失已經超過了1億元。
同樣,受到損失的還有水產品。水產品主要表現在羅非魚、對蝦、小龍蝦和大宗淡水魚的壓塘問題上,有水產運不出,運出的賣不掉,水產加工企業復工難,收購量較小,看著塘口裡的水產越來越多,越長越大,銷路和銷量成了不少養殖戶最頭疼的問題。
為此,3月25日,國家發布了《關於多措並舉促進禽肉水產品擴大生產保障供給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確要求實解決當前家禽水產業面臨的「賣難」、產品積壓等問題,加快相關企業復工復產。
目前,飼料企業以及屠宰企業的復工成都已經達到了8成以上。種禽企業的種蛋入孵量和雛雞的市場投放量也接近常年水平,活雞價格也在回升之中。水產品的加工和冷鏈物流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還擴大了壓塘魚的收儲力度。
在通知中,特別提到: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中低風險等級差異化管理要求,逐步開放活禽交易市場,同時要採取有力有效措施,通過集中屠宰、冷鏈運輸、產銷對接等方式,幫助養殖場戶協調解決肉禽屠宰上市問題。
這讓不少養殖戶看到了希望,相信隨著禽肉水產品臨時收儲的推進,隨著復工復產,以及複課和餐飲企業的復工,局部地區的禽肉和水產的「賣難」問題將會快速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