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開非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門

2021-01-13 中國僑網

  把非遺從博物館中喚醒

  廣州以包容創新共建人文灣區,打開非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門

  廣州和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舉辦非遺主題展、兩個國家級非遺中心在穗設立分基地、羊城首場非遺傳承人培訓開講……近日來,廣州非遺工作領域喜訊頻傳。

  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城市,廣州是嶺南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陣地,也是嶺南文化對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讓潮州非遺走進廣州塔共同展覽,邀請京劇名家同臺出演,廣州的開放包容讓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裡碰撞交流、融合創新,以資源共享、合作互通的方式,共促非遺文化的繁榮發展。

  非遺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人,也離不開創新。當下,廣州非遺傳承人以市場化的方式,打開了非遺通向人們日常生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門。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書寫在古籍裡的非遺,正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逐漸活過來。

  南方日報記者 鄭慧梓

  匯聚

  開放包容共繁榮

  金色絲線隨巧手翻飛,國家級非遺潮繡技法省級傳承人卓桂芳的手下,一幅寓意吉祥的潮繡作品漸漸成形;在另一個攤位,廣式家具省級非遺傳承人胡敏強正在展示廣作技藝。

  11月的第一個周末,「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塔一樓環形展廊精彩亮相,「嶺南之窗」活動迎來首個跨市展,潮州非遺走進了廣州的城市地標。當晚,依託「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品牌,粵劇和潮劇名家同臺獻藝。

  開放包容的文化才有生命力。作為嶺南文化中心的廣州,選擇敞開大門,接納和擁抱文化的豐富和多樣。

  廣州和潮州,一個是嶺南文化中心地,一個是嶺南文化重地,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都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遺精品展中,「彩」「繡」「雕」三大板塊對比展示的方式,直觀呈現出兩地各自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穿行其間,嶺南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言而喻。

  廣繡精工細作、潮繡立體豐滿,廣作繁複厚重、潮州木雕五彩裝金;廣彩萬縷金絲織白玉,潮彩或通花鏤空或國畫入瓷……在碰撞中,嶺南文化交融發展,更進一步推動廣州、潮州兩地的非遺保護和傳承。

  「作為最具歷史底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最具現代表現力的廣州塔展出,有力地詮釋了廣州乃至廣東的現代化進程是建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在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春雷看來,這樣的設展方式能為廣大市民和參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衝擊和更加豐富的文化思考。

  來到廣州塔的不只是潮州非遺。10月下旬,粵劇潮劇同臺出演的名家大舞臺,迎來了「京腔粵韻 唱響灣區」京粵戲曲合作交流活動。國家京劇院國寶級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加盟演出,南北兩大世界級非遺專場同臺展現魅力和風採,人類非遺之美與現代都市文化交融相織。

  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交流門戶,廣州肩負著傳播傳承嶺南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在城市地標廣州塔舉辦的「嶺南之窗」系列活動已經成為集嶺南非遺對外展示、優秀傳統文化交流、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等功能於一體的平臺和載體。非遺在這裡綻放出更迷人的光彩。

  傳承

  機構機制雙護航

  非遺需要保護,也需要傳承,傳承做得好,非遺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上周,兩個國字號的非遺中心分基地花落羊城。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與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合作共建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華南展示基地)」和「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廣州)協同創新中心」在廣州成立。

  這意味著廣州非遺保護工作再邁上了新臺階。在推進跨地域展示、非遺傳統技藝衍生品研發等方面,廣州將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強有力的支持。以廣州四大文化品牌之一的海絲文化為例,在此次合作雙方擬定的計劃中,「海上絲綢之路非遺展」未來將作為重點打造的品牌之一,並利用雙方優勢資源,推動北京、廣州跨地域展示工作,助力廣州非遺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

  廣州將承擔起嶺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推動著嶺南文化的對外展示與交流。在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原巡視員、國家非遺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馬盛德看來,「廣州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非遺資源豐富且特色鮮明,兩個分基地的設立,將充分帶動華南地區非遺保護與傳承實踐。」

  廣州的非遺保護工作也正走向制度化和科學化。11月10日剛剛實施的《廣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為市級傳承人的傳承工作加以有效規範和引導,規定了市級傳承人的認定條件、申報方法、權利和義務、評估考核機制和退出機制等,鼓勵和支持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廣州歷史文脈提供基礎性保障。

  近年來,廣州在傳承人隊伍建設上的努力取得了成效。不久前,在廣州首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集中培訓上,31名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領取了證書,他們的平均年齡51歲,至此,廣州已擁有208名市級傳承人。

  「隨著第七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的加入,廣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大家庭正朝青壯化、活力化方向發展。」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道,「同時,一些市級項目長期缺失代表性傳承人的情況也得以改善,呈現出非遺傳承後繼有人、欣欣向榮的傳承面貌。」

  創新

  讓「遺產」變「財產」

  「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開展的,其本質是文化傳承如何應對自然和社會環境變化的挑戰。」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項兆倫在非遺傳承人培訓班授課時提到。應對變化與挑戰,非遺也需要與時俱進,更離不開創新。

  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推進,廣州非遺傳承人的創新實踐日益活躍。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開辦網店……線上,非遺傳承人把非遺搬上新的傳播媒介和平臺;刺繡掛件、廣彩杯墊、特色美食……線下,「潮墟」集市售賣的非遺文創產品在注入嶺南元素的同時,更努力貼近年輕消費者的喜好。

  創新激活了非遺的生命力,「遺產」正逐漸轉變為「財產」。今年6月,廣州非遺購物節期間,30多位傳承人開通短視頻帳號,發布180餘條短視頻,獲得超過80萬次播放,非遺正被更多人認識和喜愛。「潮墟」自今年8月8日開幕以來,吸引了約50萬人次的市民遊客前來打卡,參展的商戶總營收超過500萬元。

  「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非遺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中山大學教授宋俊華分析道,「『潮墟』讓非遺動起來、潮起來,打破了代際、城鄉、本土與外來的界限,成為生活體驗和新時尚,為非遺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本土與外來、文化和旅遊等融合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文商旅融合發展將是未來非遺創新發展的趨勢。今年8月底,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在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開市,非遺產品在此集中展銷,一個月後,非遺街區迎來首個商業旅行團,開啟街區的商業運作模式,近日又入選12條「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文商旅融合正在不斷深化。

  以創新的方式契合時代需求,以市場化方式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廣州把非遺從博物館中喚醒,讓非遺從書本裡走出,與時代發展交織相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綻放光華。

相關焦點

  • 廣州啟動「廣州市非遺傳承發展報告」編撰
    100周年廣州非遺新作品展示宣傳系列活動」的重頭內容,《新時代非遺保護的廣州實踐:廣州市非遺傳承發展報告》(以下稱《發展報告》)編纂活動日前正式啟動。本《發展報告》是繼2016年廣州發布《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16)》後,又一次對非遺領域進行階段性整理和總結的系統工程。記者在培訓會上了解到,報告將總體闡述新時代背景下廣州非遺保護的特點、趨勢、經驗、做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對策和措施。
  • 廣東一座小鎮「得天獨厚」,融入廣州經濟發展圈,迎來新機遇!
    旅遊不僅僅是看遍錦繡山河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感受祖國的發展動力,而祖國的發展也會像源泉一樣,川流不息,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收穫最真實的感受,迎接更美好的未來。廣東的小鎮很厲害,因為它融入了廣州的經濟發展圈,我相信融入廣州的經濟發展,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而且,因為其經濟發展的實力完全不輸於地級市。這個城市也會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但本身的發展潛力也很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城市的獨特之處,那是位於廣東清遠市佛岡縣的湯塘鎮。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工作步穩行遠,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深入探索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廣州實踐
    廣州市社會組織要積極適應新發展格局,在「十四五」時期深入探索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廣州實踐」,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點的社會組織發展之路。廣州市社會組織發展「十四五」規劃將全面準確把握廣州未來城市發展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將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置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大局、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進行謀劃和推進。堅持政策協同,為社會組織有效融入城市治理體系提供制度支持。
  • 淘寶直播打開新經濟大門 廣州開播場次全國排名第一
    曾為廣州沙河市場檔口老闆的張磊,從檔口主轉型淘寶直播的成功經歷在沙河市場略有名氣。近一個月來,每天至少有三波人馬前來取經。疫情發生後,廣州專業市場的檔口對於直播的需求急劇高漲。實際上,不止專業市場,從商鋪到工廠,從新銳品牌到老字號,從餐飲酒店到洗衣行當,廣州全城掀起了淘寶直播熱潮。
  • 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特徵要求 推動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著名學者鄭永年教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廣州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作專題輔導報告。市委書記張碩輔主持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市政協主席劉悅倫出席。  鄭永年的報告提綱挈領、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理論前瞻性和現實指導性。
  • 「嶺南非遺潮玩」亮相首屆廣州海心沙LIVE生活節
    生活節圍繞非遺、傳統老字號、智慧生活、亞運十年、創意市集、高校孵化等七大展區,對文化、藝術、設計、生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呈現。用跨界的方式、工匠的精神、趣味的表達帶來潮玩傳統文化、跨界藝術文創、交流互動體驗等,展示現代時尚創藝生活。 廣州市嶺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應邀參與此屆生活節,攜各式各樣的嶺南非遺潮玩文創新品亮相登場,讓傳統文化融入生活,走進大眾視野。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這些習武的孩子,讓我們看到廣州「非遺進校園」從初萌到根基穩固的發展過程,看到它從粗糙、單線的灌輸,變成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是全國唯一在「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評選中連續兩年「雙入選」(即連續兩年均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非遺傳承人趙偉斌:廣州的醒獅發展極具創新思維
    月24日上午,舉辦「老城市 新活力」新聞發布會(2020年總210場),介紹廣州「老城市 新活力」的創新傳承、廣州「老城市 新活力」的國際傳播以及聯動佛山、潮州、汕頭共同發布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工作成效。
  • 廣州舉辦龍舟非遺文化展 非遺傳承人現場秀技藝
    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偉潮現場雕刻龍頭 程景偉 攝中新網廣州6月25日電 (記者 程景偉)25日,「紙尖上的端午」龍舟非遺文化展在廣州越秀公園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開幕,展出了一批以端午節為主題的通草畫以及龍舟龍頭、龍尾、船槳、鑼鼓、旌旗
  • 望海樓: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
    12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文章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遊泳。文章強調,《巴黎協定》符合全球發展大方向,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共同堅守,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們對子孫後代必須擔負的責任!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 廣州「潮龍出墟」點亮夜經濟
    潮墟C·PARTY創意市集匯聚非遺文創、地道美食以及豐富的文娛活動於一體,將成為年輕人打卡娛樂的新去處,也將打造為廣州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示範區、高品質夜間經濟聚集區和新的城市地標、城市名片。廣州「潮龍出墟」點亮夜經濟。
  • 當景區遇上廣州非遺
    是老廣州文化風貌最典型的區域,面積約76公頃。把非遺工作坊引入這裡,正如廣彩國家級傳承人譚廣輝所說,無論遊客、愛好者,還是專業人士,「大家都方便了」。荔枝灣畔的大戲臺成了票友的打卡地非遺街區一牆之隔的粵劇藝術博物館,是全面講述粵劇發展史和廣州粵劇故事的文化殿堂。而沿著博物館前彎彎曲曲的水道,或者縱橫交織的小巷,很快就能找到荔枝灣大戲臺。
  • 街頭魔術現身廣州永慶坊!換個方式「打開」傳統嶺南文化
    這一次,永慶坊換了個方式「打開」傳統文化大門,從趣味魔術視角向遊客介紹廣府文化。11月28日,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舉行,活動在永慶大街、鄉愁廣場、荔枝灣湧邊以及古樹廣場四個區域設置「打卡點」,把通過情景互動及快閃式表演,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市民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粵味」。
  • 【時文選粹】讓非遺綻放更絢麗光彩
    我們期待,讓非遺火起來,融入美好生活;讓非遺熱起來,綻放更絢麗光彩;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社會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讓非遺綻放更絢麗光彩(標題採用祈使句,表明作者觀點態度,暗含期許。)
  • 廣州供電局以「簡快好省」的電力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加速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李少輝、聶金秀、記者羅勉報導 7月15日,廣州電網220千伏航雲站110千伏至景泰線路工程正式投產,將進一步提升白雲、荔灣、越秀等區域的供電能力。同時,廣州815項配網度夏項目全部高效投產,新建配變897臺,增加約66萬千瓦供電能力,相當於新增一個荔灣區的用電。
  • 車俊:「八八戰略」是成功打開高質量發展大門的「金鑰匙」
    「八八戰略」,蘊含著對發展問題的哲學思考,體現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萌發與實踐的集中體現,是成功打開高質量發展大門的「金鑰匙」。車俊在現場分享了關於「八八戰略」的四個核心觀點及實踐體會: 第一個觀點: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
  • 廣州國際美食節 非遺美食受關注
    摘要:11月2日,2020年廣州國際美食節活動正在進行,主會場需要戴口罩通過安檢進入,活動現場尤其以特色美食手信展館最為火爆。
  • 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深度融入社會發展進程
    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深度融入社會發展進程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25 星期五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    本報12月24日訊 今天上午
  • 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望海樓)
    12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文章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遊泳。文章強調,《巴黎協定》符合全球發展大方向,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共同堅守,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們對子孫後代必須擔負的責任!   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