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啟動「廣州市非遺傳承發展報告」編撰

2020-12-14 廣州日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以史學家的使命,為廣州非遺保護寫史立傳;以科學家的良知,為廣州非遺保護搜據立論;以戰略家的目光,為廣州非遺保護建言獻策」——作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州非遺新作品展示宣傳系列活動」的重頭內容,《新時代非遺保護的廣州實踐:廣州市非遺傳承發展報告》(以下稱《發展報告》)編纂活動日前正式啟動。12月2日,發展報告培訓會在廣州三寓賓館舉行。

廣州許多做法有全國影響 值得大力傳播推廣

《發展報告》由中山大學中國非遺研究中心和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共同完成。按照編撰方案,報告將由總報告、各區專題報告、熱點分析、大事記等幾部分構成,計劃在2021年6月完成並發布。

本《發展報告》是繼2016年廣州發布《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16)》後,又一次對非遺領域進行階段性整理和總結的系統工程。記者在培訓會上了解到,報告將總體闡述新時代背景下廣州非遺保護的特點、趨勢、經驗、做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對策和措施。突出新時代廣州非遺保護的新特點、新經驗和新趨勢,注重廣州實踐在我國非遺保護工作中的示範性、代表性。

報告並結合其他地區的實踐,為廣州非遺工作的進一步優化提出具可行性的相應對策,此外還將對未來非遺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向等展開探討和預研。

宋俊華說,廣州在非遺傳承保護方面的許多做法,在全國都很有影響,但往往是宣傳不夠,推廣不夠,不能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非常可惜。廣州有很多傳承人和管理者、一線工作者為非遺事業年復一年地揮灑汗水,探索創新做法。《發展報告》的編撰,一方面是要把廣州的工作亮點傳播出去,把廣州的好經驗、好做法分享給大家;另一方面,也要把廣州非遺人的努力和奉獻傳播出去。

重視展現各區個性化實踐和優秀典型案例

廣州的非遺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的傳承保護創新之舉也非常多。許多傳承人、傳承單位,以及學校、街道、社區等,根據當地的非遺資源特點和當下的城鄉環境,設計出針對各種層次、人群的非遺保護、傳承、發展舉措,為廣州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的存續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思路,積累了寶貴經驗。據介紹,本《發展報告》會重點展現廣州各區在非遺傳承發展方面的個性化探索,將為11個區各設一個專題。各區專題報告除全面總結區內非遺保護的基本、總體情況外,將側重分析特色經驗、做法,特別是對區內的典型案例給予詳細的剖析,以為其他地區的實踐提供參考樣本。

報告還將選擇若干最能體現廣州特色且具有代表性的非遺保護經驗,進行重點分析,闡述其示範性,如非遺進校園、傳承人能力建設、非遺創新發展等。

以非遺進校園為例,宋俊華表示,現在孩子們從兩三歲開始就進入幼兒園接受系統的教育,小學、中學、大學一路上來,如果非遺項目不主動進入到校園當中,接觸到年輕群體的機會將大大減少,年輕人們對非遺的認知和感情也會被影響。現在很多幼兒園、中小學、大學認識到這一點,主動在教學中引入非遺內容,給非遺的推廣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廣州在非遺進校園方面有很多經典做法,值得好好研究借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卜松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卜松竹 王維宣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維宣 卜松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追尋廣州記憶 大灣區青年傳承非遺慶雙節
    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製作非遺美食,美食作家分享粵菜師傅粵菜文化,老照片影像讓人瞬間「穿越」回廣州舊時光,更有廣州少年現場化身「未來城市設計師」,運用3D列印技術實現對未來城市建築的構想,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輪番上演。此外,國慶期間,青年公益直播間還會在每天下午推出創新創業、志願服務等主題直播節目。
  • 廣州打開非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門
    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城市,廣州是嶺南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陣地,也是嶺南文化對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讓潮州非遺走進廣州塔共同展覽,邀請京劇名家同臺出演,廣州的開放包容讓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裡碰撞交流、融合創新,以資源共享、合作互通的方式,共促非遺文化的繁榮發展。  非遺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人,也離不開創新。
  • 非遺傳承人趙偉斌:廣州的醒獅發展極具創新思維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羅仕 柳卓楠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通訊員 穗外宣 為全面展現廣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定於10月24日上午,舉辦「老城市 新活力」新聞發布會(2020年總210場),介紹廣州「老城市 新活力」的創新傳承、廣州「老城市 新活力」的國際傳播以及聯動佛山、潮州、汕頭共同發布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工作成效。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職業院校多以培養傳承人才為目標,如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的廣彩、玉雕、木雕專業人才培養等。非遺在廣州高校的開展形式主要包括創意設計人才的培養和研究人才的培養等,如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的廣繡創新設計課程,中山大學中國非遺研究中心的非遺專業等。 廣州「非遺進校園」不僅豐富著學校教育體系,也反哺著廣州非遺的傳承發展。
  • 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許鵬:打造高水平的廣州金融發展研究學術平臺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6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廣州金羊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金融高質量發展廣州峰會今日舉行,本次峰會主題為「十四五」廣東金融發展,新徵程新輝煌。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許鵬出席並解讀《廣州金融發展報告(2020)》。
  • 廣州9位新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大展風採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圖/通訊員提供6月11日,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暨「廣州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在廣州圖書館舉辦。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為廣州市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了證書。
  • 非遺傳承在廣州:後繼有人 前景廣闊
    主辦方供圖人民網廣州12月9日電(張靚雯)手肘帶動腕部,約2米長的水袖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雅流暢的曲線,猶如天女散花般在舞臺上「起舞」……12月9日,人民網跟隨「嘆嘆羊城生活」採訪團前往廣州紅豆粵劇團和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康復科,探尋非遺的獨特魅力。在舞臺上表演《天女散花》選段的黃紫茵,生於1998年。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這些習武的孩子,讓我們看到廣州「非遺進校園」從初萌到根基穩固的發展過程,看到它從粗糙、單線的灌輸,變成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是全國唯一在「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評選中連續兩年「雙入選」(即連續兩年均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名師名家引領非遺文化傳承 廣州金蘭苑小學7個非遺項目課程全面鋪開
    名師名家引領非遺文化傳承 廣州金蘭苑小學7個非遺項目課程全面鋪開金羊網  作者:  2020-01-19 金蘭苑小學接過荔灣區文化局授牌
  • 山東:非遺傳承體系邁入2.0時代
    山東德州推動非遺進校園 德州市文化供圖記者12月13日從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近年來山東省非遺保護傳承體系不斷完善,已從單純的項目記錄向全方位記錄傳承2.0時代邁進。近幾年,省非遺保護中心完成45名70歲以上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工作。同時,積極推動記錄工程成果轉化與利用,立足國家項目產出學術成果,已啟動全省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的撰寫出版工作,手工技藝類第一輯正在編纂中。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建設。
  • 「學院派」傳承讓「非遺」活起來——福建商學院探索非遺的傳承與...
    福建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福建省工藝美術行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餘衛平從工藝美術創新的角度為大家講授了《工藝美術的創新與發展》學習心得體會,充分展示了工藝美術的重要性。而福建工藝美術大師張南章教授為學員們講授了《德化瓷塑傳承與創新研究》,他指出在德化陶瓷傳承與創新研究,列舉了何朝宗的白瓷對中國的影響乃至對世界的影響。
  • 軟文化、強廣州!廣州文化綜合實力有「十大範例」
    ——「十大範例」——廣州紅色文化傳承示範區廣州嶺南文化中心區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建設打造全國文化消費中心城市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粵劇振興行動影響世界的廣州「非遺」廣州文交會文明實踐引領「美好生活」紅色基因:示範區有望今年建成
  • 廣州舉辦龍舟非遺文化展 非遺傳承人現場秀技藝
    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偉潮現場雕刻龍頭 程景偉 攝中新網廣州6月25日電 (記者 程景偉)25日,「紙尖上的端午」龍舟非遺文化展在廣州越秀公園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開幕,展出了一批以端午節為主題的通草畫以及龍舟龍頭、龍尾、船槳、鑼鼓、旌旗
  •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大事記(2020年11月)
    △繼續推進「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工作,舉辦「粵潮粵精彩——粵劇、潮劇戲曲交流」專場演出、陳玲玉琵琶彈唱傳承之夜專場晚會等。  △我市申報的「非遺進校園」案例分別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大創新實踐案例,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兩屆實現雙入選的城市。  △配合完成廣州市政府禮賓廳非遺展示工作;組織舉辦2020年全市非遺傳承人培訓班;啟動第四屆廣州市青少年醒獅表演賽。
  • 【嶺南文化】學院「嶺南特色工藝非遺傳承經典」叢書正式出版發行
    非物質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和發展對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意義重大。國務院辦公廳2005年頒布的《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 2020廣州國際購物節正式啟動,全城聯動再掀歲末年初消費新熱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悅 12月23日晚,華南第一商圈——天河路商圈華燈璀璨、流光溢彩,2020廣州國際購物節正式拉開序幕。廣州國際購物節自2012年舉辦以來,經過8年的打造,已成為廣州乃至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促消費品牌活動。
  • 當景區遇上廣州非遺
    類似這樣由「票友」組織起來的場地,分布在廣州大大小小的公園、街巷、景區中。據統計,目前廣州粵劇粵曲私夥局超過1300個,還有各種形式的演出、比賽。政府搭臺、唱家登臺、觀眾拼臺,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的粵劇,就是廣州的城市之音。從廣州塔到正佳讓非遺對話「當代」今年8月8日晚,「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正式啟動。
  • 歷時8年編撰,《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正式發行
    南都訊 記者趙安然 實習生鄒美含 通訊員荔宣5月17日上午,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荔灣區國家檔案館、荔灣區文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 非遺傳承人如何帶徒弟?紀錄片「搶救性」記錄非遺傳承研究
    昨天(17日),「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三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選映」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辦。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進行展映。
  • 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2020年度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周在穗啟動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蘭爍 編輯:賈紅輝2020年12月18日,2020年度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周在中國科技金融論壇上正式啟動,本次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周是在廣州市科技局指導下,由廣州科技金融集團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