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禪師一句「吃茶去」,從喝茶中領悟人生真理!

2021-01-11 響品有約

茶道,茶道,茶中有道是也,喝茶可與禪相通,何為禪也?禪乃「靜」,亦為修行之法。「吃茶去」,一開始,是在唐朝晚代時,趙州禪師以此來接引學生參禪,由此讓來人秉了機緣入佛法。

據史料記載,趙州從諗禪師每日會在其呆的古觀音院山門口,凡見了遊僧便問他最近是否有到過這裡,無論僧人回答是「曾到」,還是「不曾到」,禪師均回「吃茶去」!後來該院的院主便問,為什麼曾到也答曰吃茶去,不曾到也答曰吃茶去?後來趙州喚了院主應了之後,趙州仍然答曰「吃茶去」。如果以禪道與吃茶結合一起,其實不難看出,趙州禪師的一番度人的良苦用心。吃茶,禪道,靜心,意思是求法心切之人多心靜浮躁,只有靜下來去修行,才能得法。

用現在的來話說,品茶,品的是人生,悟的是生活,不論是初學茶者,還是沉迷茶者。一句「吃茶去」,能讓迷惑者頓悟、解惑,也由此可見,真正的禪宗修養,是要在生活中一點一滴修煉,平凡的生活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該做什麼便做什麼,靜下來,就像,你既然學會了吃飯,那麼再在吃飯時就不要繼續想著我該如何吃,應該專心吃,不然只會胡思亂想,徒增煩惱。演繹一些無用的、非定然發生的事,最多也是杞人憂天,痴人說夢。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喝茶,另一朋友來尋,言語激動中吐槽了他的領導,說他和領導在一件事情上的處理方式產生了大相逕庭的想法,先不論他的方法有什麼不對,但被罵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另一正喝茶的朋友笑了笑,招呼他坐下,遞給他一杯茶,「來,喝杯茶」。喝茶之餘,朋友慢慢放鬆了下來,言語間也不像剛到來時那般狂躁。不要總想著誰人的行為有悖倫理,誰人的言語有失體統,安安靜靜地喝一杯茶,享受當下的心境,生命在於靜止,生命在於坐禪,生命在於一盞茶,從喝茶中領悟人生真理,「人無完人」,誰人不挨罵,學著放下,才能走出迷局。

所以「吃茶去」簡單的來說,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路漫長著,不要自尋煩惱,想要走出當下的困惑,不如喝一杯茶,把握好當下。你的思想,決定了你的去處,你的想法光明,自然做事也會往光明正大裡去做。人生路長,但簡單,隨心而欲雖不能夠,但若是弄得太複雜,欲望太高,回頭看看,你的這一生到頭來,卻仍然感覺是空寂寥落,一無所有。

相關焦點

  • 善為道者不欲盈,趙州禪師吃茶去
    唐代從諗(shn)禪師,常住趙州觀音院,人稱趙州禪師。一天,寺裡來了個新和尚。新和尚來拜見,趙州禪師問:「你來過這裡嗎?」「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新和尚連忙改口:「沒來過。」「吃茶去。」趙州和尚仍是這句話。
  •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南北朝兩宋時期,中國禪宗大盛於世,進而推動了中國禪茶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峰期,高僧大德普頌唐代趙州禪師傳續下來的禪茶妙境。唐人飲茶之風,始終與佛教禪宗有著不解之緣,「禪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
  • 吃 茶 去
    師曰:「吃茶去。」又問一新來僧人,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禪師:「為何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諾,師曰:「吃茶去。」趙州禪師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 趙州茶,南嶽禪宗茶道的傳承和發展
    這首禪偈詩引用的經典中,有一個趙州從諗禪師接引弟子參禪悟道的禪宗公案。從諗禪師是唐末河北趙州觀音禪院住持。有一次,兩個僧人向從諗禪師請教佛法。從諗禪師問其中一個僧人:「可曾到過?」僧人答:「未曾到。」趙州從諗說:「吃茶去。」趙州又問另一個僧人:「可曾到過?」僧人回答:「到過。」趙州說:「吃茶去。」
  • 【古道禪心】連載029~趙州禪師
    趙州禪師童稚之時,即孤介不群,厭於世樂,稍長即辭親,從本州扈通院(亦說龍興寺)落髮出家,法號從諗。後聽說池州南泉普願禪師道化日隆,便以沙彌的身份,前往參禮。初禮南泉,適逢南泉禪師正在丈室中休息。南泉禪師一見趙州禪師,便問:「近離什麼處?」趙州禪師道:「瑞像院。」南泉禪師又問:「還見瑞像麼?」趙州禪師道:「不見瑞像,只見臥如來。」
  • 趙州禪師:我死後去地獄
    趙州禪師(778~897)俗家姓郝,法號從諗。幼年出家,受戒之前曾參南泉普願禪師,後去嵩山受戒,旋歸南泉並在其座下依止二十年,其後歷參黃檗、寶壽、鹽官、夾山、五臺諸位大德。八十歲時,眾請住趙州城東觀音院,四十年間,大揚禪風,人稱「趙州古佛」。師居北地,振南宗禪,其問答示眾等公案,如「狗子佛性」「至道無難」等語都膾炙人口,又如「吃茶去」「庭前柏樹子」諸語無不流傳千古。
  • 趙州禪師公案欣賞
    郝氏家族的人一聽高興不已,只等來日前來看望趙州禪師。趙州禪師聽說此事後,感嘆道:「俗塵愛網,無有了期。既辭出家,不願再見。」於是星夜束裝離開了曹州。離開南泉後,趙州禪師開始了漫長的孤錫遊方之生涯,他的足跡遍及南北諸叢席,並與許多禪門大德有過機鋒往來。他曾經自謂云:「七歲孩兒勝我者,我即問伊;百歲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伊。」
  • 吃茶去,茶真的可以吃嗎?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趙樸初 ——很多人是聽了趙樸初先生的詩偈才知道「吃茶去」這種說法的,而說起它的源頭,則來自於唐代趙州從諗禪師的一則公案。從諗禪師在趙州(今河北趙縣)觀音院禪修時,有僧來拜謁。他問來者「曾經來過這裡嗎?」答「曾經來過。」從諗說「吃茶去!」
  • 趙州禪師:十二時歌
    趙州禪師說,「汝被十二時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你們都被十二時中的境界所轉,但老僧的心能夠使得十二時)學人楞在原地。趙州禪師接著又說,「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無事向衣缽下坐窮理好。老僧行腳時,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除外更無別用心處。若不如是,大遠在。」有疑問便可與老和尚問答一番,沒有事則看護好自己的衣缽,好好坐禪。
  •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趙州和尚就像我們在座的許多同學一樣,童貞入道,很小的時候就出家了。他在做沙彌的時候就參訪行腳,從山東行腳到安徽的南泉院,就是現在的池州市,那裡有馬祖的大弟子,叫普願禪師。普願禪師是馬祖八十幾個大弟子中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馬祖的師父是南嶽,南嶽的師父就是六祖,所以說趙州和尚是六祖以後的第四代。趙州和尚到了南泉瑞像院,就去參拜那裡的方丈和尚。當時並不叫方丈和尚,而是叫老師。
  • 高僧傳奇 趙州禪師
    他說:「老僧九十年前見馬祖大師下八十餘員善知識,個個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識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聖遙遠,一代不如一代。」從諗曾到馬祖的師弟百丈山懷海禪師處,百丈問:「從何處來?」諗答:「南泉處來。」「南泉近日有何言句示眾?」諗答:「無事之人,只須悄然去。」百丈問:「悄然一句作何解?」從諗往前走了三步,百丈大喝一聲,諗作縮身狀,百丈贊曰:「大好,悄然。」從諗隨即轉身而去。
  • 老和尚開示 |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搬磚蓋瓦,洗缽吃茶,這些都是我們的本分事。要知道,本分事不離我們日常的一切動作行為,離開了我們日常當下的一切,也就無所謂本分事。我們能把平常心把握了,體驗了, 生死不了而自了。◉本文選自淨慧長老選集《水月道場》趙州禪師和趙州禪昨天講了禪宗的五家宗派,並且把它們的宗風作了大概的介紹。
  • 趙州禪師
    趙州觀音院的從諗禪師,俗姓郝,曹州郝鄉人。趙州禪師行腳很有名,留下了很多故事和公案,他行腳一直到八十多歲。趙州禪師於本州的扈通院從師披剃,當時他還是個孩子,而且還沒受戒就開始行腳參訪了。他去了不少道場,這天他到池陽參訪南泉。
  • 每日一首小詩—今日,吃茶去
    民間有句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茶在生活中的普遍。而"吃茶去「其實是一句偈語,傳聞有兩位僧人不遠千裡來向趙州禪師請教禪理,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禪師說:「吃茶去!」 禪師問另一個僧人:「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
  • 趙州禪師的故事
    趙州禪師是一位禪風非常銳利的法王,學者凡有所問,他的回答經常不從正面說明,總會要你從另一方面去體會。  有一次,一個信徒前來拜訪他,因為沒有準備供養他的禮品,就歉意地說道:「我空手而來!」  趙州禪師望著信徒說道:「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  信徒不解其意反問道:「禪師!我沒有帶禮品來,你要我放下什麼呢?」  趙州禪師立即回答道:「那麼,你就帶著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說道:「我什麼都沒有,帶什麼回去呢?」  趙州禪師道:「你就帶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回去好了。」
  • 趙州禪師《十二時歌》
    直至臨終前的兩年,趙州禪師才得到燕趙二王的供養。現把趙州禪師的《十二時歌》錄之於次,以激發後代禪人對這位老禪師的深切懷念--雞鳴醜,愁見起來還漏逗。裙子褊衫個也無,袈裟形相些些有。裩無腰,袴無口,頭上青灰三五鬥。比望修行利濟人,誰知變作不唧溜。平旦寅,荒村破院實難論。解齋粥米全無粒,空對閒窗與隙塵。
  • 僧人家風:飯後三碗茶
    佛教經典《五燈會元》卷九就記載一僧人問如寶禪師:「如何是和尚家風?」禪師答曰:「飯後三碗茶。」而在吃茶參禪的公案中,最有名的要數「難喝趙州茶」了。 趙州禪師問其中一位僧人:「你以前來過嗎?」那人答道:「沒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趙州禪師又問另一位僧人:「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這時,趙州禪師身邊的一位僧人很奇怪:「為什麼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沒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 忍辱美德的寓意,趙州禪師話風活潑捷巧,回向的故事
    趙州禪師話風活潑捷巧  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讀書,自覺聽明,常以禪機和趙州禪師論辯,有一天問禪師道:「佛陀慈悲,普度眾生時總是恆順他的心願,不違眾生所求,不知是不是如此  趙州禪師回答說:「是的!」  秀才又說:「我很想要禪師您手中那根柱杖,不知是否可以滿願得到?」  趙州一口拒絕說:「君子不奪人所好的道理,你懂嗎?」  秀才機辯道:「我不是君子。」  趙州當頭大喝說:「我也不是佛。」  秀才雖然無以為對,卻不認輸。
  • 嚴陽尊者與趙州禪師的故事:「放下」與「放不下」
    閱讀本文前,先熟悉下面幾個詞:1 趙州禪師(778年~897年):法號從諗,祖籍山東臨淄,出生地曹州(今山東菏澤),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
  •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 文 青衫文齋禪宗史上有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就是趙州禪師,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受戒之後,趙州禪師一路行腳,遍訪無數高僧大德,朝拜無數古剎。趙州禪師不僅通曉佛法禪理、善打機鋒,對世俗人情也瞭然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