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晉、絮」等17個生字,會寫「晉、炕」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炕上 鉛筆 邁進 槍栓 胳膊 劫難」等詞語。
2. 結合課文內容,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學會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3. 體會本課中描寫景色的優美句子和豐富的詞語。了解雨來為掩護革命幹部和日寇英勇鬥爭的故事,學習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學會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每部分的內容,並能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給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
第一課時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教具準備 課件: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放錄音。配樂詩《小英雄啊,雨來!》晉察冀邊區,有條還鄉河。秋天已來到,雨來上夜校。河邊有個村,名叫蘆花村。在校受教育,學會愛國家。村裡有個娃,名字叫雨來。鬼子來掃蕩,掩護李大叔。年齡十二歲,遊泳本領強。人小志氣高,智鬥敵人把命保。思考: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想法?你還了解小英雄雨來的其他事跡嗎?
2.出示圖片:小雨來與鬼子鬥爭的片斷。
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的朗誦以及觀看圖片,我們仿佛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特定的情境中,我們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戰爭之火。
4.出示課題:《小英雄雨來(節選)》(板書:小英雄雨來)
(1)理解課題:小——指的是雨來的年齡小,是一個少年。英雄——指的是雨來的特點。雨來——課文中的主人公。課題表現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為什麼稱雨來是小英雄?)(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來是一位小英雄?)今天,我們就和作家管樺一起了解小英雄雨來的故事。
5.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管樺,原名鮑化普。河北豐潤人。1942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曾任冀東區黨委機關報《救國報》隨軍記者,冀東軍區政治部尖兵劇社文藝隊隊長。寫作背景: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中國進行全民族抗戰。青壯年參加八路軍,拿起槍抗擊日本侵略者,冀東還鄉河兩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婦女、少年兒童為保衛祖國家園與敵進行頑強的鬥爭。在那個戰爭年代,像雨來那樣站崗放哨、手拿紅纓槍、挺起小胸脯、給八路軍送信、帶路的情況是很多很多的。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裡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小說中的蘆花戲水,星夜攻讀,智護交通員的情節,葦叢雛鴨、五穀飄香的田園風光景物,鮮活的方言土語,無一不是多年前那場波起雲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燕趙大地的真實寫照。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晉察冀 柳絮 扭身 軟鼓囊囊 姥姥 塞進 嗚哩哇啦 糠皮 槍栓 捆綁 劫難 槍斃 扒開 屍首 鉛筆 胳膊 紅綢 敵人 慌忙 趁機
(1)讀準字音注意讀準平舌音「塞 」,翹舌音「栓 斃 屍 綢 趁」等。另外,注意多音字「塞」在這裡讀「sāi」,還有兩個讀音分別是「sè」,組詞「堵塞」和「sài」,組詞為「邊塞」。
(2)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膊」。「膊」左窄右寬,三部分組成「月+甫+寸」。注意右邊的部分寫得扁一些。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1)掃蕩 :掃蕩是一種軍事行動。蕩平,徹底清除之意。
(2)民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長期革命戰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3)起碼:最低限度,至少。
(4)睜眼瞎:比喻沒文化的人,不識字的人,缺乏知識的人。
(5)趔趄:由於某種原因,身體歪斜,腳步不穩。
(6)門檻:門框下部挨著地面的橫木(或長石等)。
(7)漩渦:水流遇低洼處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渦。
三、出示提綱,初步感知。
過渡: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後,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學習故事,了解內容。
出示提綱思考:A.文章通過哪件事表現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掩護李大叔、和鬼子鬥爭)
B.文章的其它部分與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有什麼關係?(圍繞各部分重點問題討論,教師加以點撥。)
第一段:蘆花村的自然環境怎麼樣?預設:蘆花村的自然環境非常美麗。我從「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裡。」感受到的。通過一件什麼事說明雨來勇敢機智靈活,遊泳本領高?預設:寫雨來藉助高超的遊泳技巧巧妙躲避媽媽的追打。
第二段:從哪看出雨來上夜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書中用「_______」畫下來。預設:大家就隨著女老師的手指,齊聲輕輕地念起來: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第五段:蘆花村的鄉親對雨來不怕犧牲的精神表示怎樣的讚嘆?預設:老人們含著淚說:「雨來是個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第六段:雨來怎樣機智脫險的?預設:原來槍響之前,雨來就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到河裡去了。
2.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注意養成邊讀、邊想、邊標畫的方法。
四、匯報預習,交流解疑。
1.匯報預習的情況。
2.分角色朗讀,參與評價。
(1)確定重點段:哪段最能表現小雨來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點段。(第四段寫的是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鬥爭,決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
(2)分組討論:作者是根據哪些情節和詞語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的?把有關的詞語標畫出來。(敵人的手段是哄、騙、恐嚇、毒打,甚至用死來威脅。而雨來始終說:「沒看見。」)
(3)試著讀一讀,在組內分角色讀一讀。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表演。A.自願讀或者表演B.大家評議。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並認識了小朋友小雨來,下節課我們就來深入了解雨來。
2.作業(1)讀書,體會小雨來的品質(2)體會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繫。
課堂作業
一、看拼音,寫詞語。
ɡē bo jié nán hónɡ chóu dí rén bā kā
( ) ( ) ( ) ( ) ( )
二、恰當地搭配詞語。
( )的蘆花 ( )地哭著 ( )的浮雲 ( )地看著 ( )的葦絮( )的眼睛 ( )地飛來 ( )的蘆葦 ( )地指著 ( )地叫著
三、按要求寫詞語。
「吱扭」、「咕咚咕咚」,這類詞叫像聲詞,書中還有一些請抄錄下來。"飄飄悠悠」這類詞構詞的規律是「AABB」式的,請從書中再抄錄幾個。 四、給下面句中紅色的字選擇最恰當的解釋。媽媽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臉一沉,叫他過來。( )A.玩弄,戲弄。 B.玩、玩耍 C.施展,表現出來。我們對鬼子,懷有刻骨的仇恨。( )A.思念 B.胸前 C.心胸 D.心裡存有。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 ) A.開發 修建 B.張開 舒展 C.列出 【答案】一、胳膊 劫難 紅綢 敵人 扒開 二、( 雪白)的蘆花 ( 嗚嗚)地哭著 (紅色 )的浮雲 (呆呆 )地看著 (柔軟 )的葦絮(圓圓 )的眼睛 (嗖嗖 )地飛來 (黃綠 )的蘆葦 ( 認真)地指著 (嗚哩哇啦 )地叫著三、1.譁啦譁啦 吧唧吧唧 哐啷 咕咚咕咚 嗖嗖 嗚嗚2.飄飄灑灑 平平安安 高高興興 開開心心四、1.B 2.D 3.B
第二課時
1.結合課文內容,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能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2.體會本課中描寫景色的優美句子和豐富的詞語。了解雨來為掩護革命幹部和日寇英勇鬥爭的故事,學習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具準備 課件
一、複習鞏固,回憶舊知。
1.指名說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2.說說小英雄雨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指名朗讀課文的第四段。
二、回顧全文,深入探究。
從重點內容入手,理清段間聯繫(1)鬼子抓住雨來為什麼要槍斃他?(因為雨來不肯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
(2)雨來在鬼子面前為什麼表現得如此堅強? (因為他要保護李大叔。)
(3)雨來又是怎樣從鬼子手中逃脫的?他為什麼能這樣做?(槍響之前,雨來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到河裡去了。)
(4)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愛國、有骨氣的中國人。)
2.同學討論。畫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在課文中的位置。重點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這句話有什麼重要的意思?從而體會雨來的優秀品質。(課文中第一次出現在第二段中。雨來在夜校學習時,女老師指著黑板上的字念著:「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說明雨來在夜校不僅學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愛國思想教育。這種愛國主義的思想,在他頭腦裡紮下了根,這是雨來與敵人鬥爭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礎。課文中第二次出現在第四段中。敵人的威脅、利誘,軟硬兼施,都不能使雨來屈服。「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鼓舞鞭策著他,使他經受住敵人的毒打。在嚴峻的鬥爭面前,雨來重溫這句話,倍感親切。「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經受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
3.歸納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煉成為小標題。
(1)歸納各段的主要意思本文分為六個大部分,每個部分的意思是什麼呢?小組討論交流,代表展示如下:第一部分:雨來家鄉的景色優美,他遊泳的本領高強。第二部分:雨來上夜校讀書,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部分: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第四部分: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鬥爭,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第五部分:鄉親們以為雨來犧牲了,都很難過。 第六部分:雨來沒有死。
(2)提問思考:怎樣編寫小標題呢?小組討論,交流如下:師根據交流結果,總結: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詞語。可以用書上的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編寫。
(3)提煉課文的小標題:第一部分:望著媽媽笑(或遊泳)第二部分:愛自己的祖國(或讀書)第三部分:掩護李大叔(或掩護)第四部分:與鬼子鬥爭(或鬥爭)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槍聲)第六部分:雨來沒有死(或脫險)(板書:17小英雄雨來(節選)望著媽媽笑(或遊泳) 愛自己的祖國(或讀書)掩護李大叔(或掩護)與鬼子鬥爭(或鬥爭)有志不在年高(或槍聲)雨來沒有死(或脫險)
4.討論段間的聯繫。師:這六個部分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分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交流如下:描寫還鄉河景色美,點明雨來的家鄉美,並為後來雨來脫險打下伏筆;雨來在夜校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是雨來臨危不懼,英勇鬥爭的思想基礎;鬼子陰險狡詐,能反映出雨來堅強不屈;眾鄉親對雨來的評價,點明雨來是一個好孩子;雨來脫險沒有死,不僅與文章開頭互相照應,也是小雨來優秀品質的體現。
5.討論景物描寫的作用。
文章開始寫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條還鄉河,河裡長著很多蘆葦。河邊有個小村莊。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裡。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十二歲的雨來就是這村的。
師:這一自然段的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這一段描寫,既寫出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也為我們勾勒出蘆花村的美麗景色,點明雨來的家鄉美,並為後來雨來的脫險埋下伏筆。雨來勇敢地與敵人鬥爭,除了在夜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外,還由於雨來對美麗家鄉的熱愛,這樣美麗的家鄉,豈容敵人侵害!)
第五部分寫 「太陽已經落下去。藍色的天上飄著的浮雲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這一段的景物描寫起到什麼作用?
預設:(這裡寫出不僅白天的蘆花村景色優美,太陽落下去以後,這裡依然是那麼美。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生活著勤勞善良的村民們。人傑地靈,人們多麼希望雨來這個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間啊!)
第六部分寫「還鄉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譁譁地向下流去。蟲子在草窩裡叫著。」這一處的景物描寫又表達了什麼情感?
預設:(這一段看似寫景,實際在寫人們的心情。人們多麼盼望雨來會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啊!連那河水都在靜靜地等待著,草窩裡的蟲子都在呼喊著雨來。) 師小結: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寫,都表達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來,成功的景物描寫,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 討論三處景物的描寫,以及在文中的作用,學習景物描寫的寫作方法。通過討論景物描寫,體會其作用,訓練學生學會以景抒情,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並能學以致用。
四、課堂小結,複述課文
1.課堂小結學習本文,我們認識了小英雄雨來,並被他愛國、不屈的剛強性格所感動。為了更加熟悉課文,我們下面進行一下課文複述。
2.練習簡要複述:雨來是個十二歲的小孩,為什麼說他是個小英雄呢?請大家簡要地來講講《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要講清時間、地點、人物、情節——事情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局。
時間: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天。地點:晉察冀邊區北部的蘆花村(指地圖);人物:雨來。事情的開始、發展:課文第三段內容。高潮:課文第四段內容。結局:課文第五、六段內容。要求大家簡要複述,抓住重點內容,其餘簡略複述。指導重點段落的複述:回憶一下,第四段是怎麼寫的。出示第四段的板書內容。放映有關這段內容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幻燈片內容。各人輕聲練習複述。指名上臺複述。大家評議。
2.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把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講給家裡人聽。 練習複述使學生又一遍回顧了課文內容明確了中心,升華了感情。 朗讀和講故事兩道作業題的布置是為了讓學生勤於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一、課文中有許多描寫都使用模仿聲音的詞,找一找按要求填在橫線上。
人入水中: 許多人小聲說話: 人跑的聲音: 爸爸抽菸袋: 翻課本: 門響聲: 槍栓響: 日本鬼子說話:
二、讀下面的話,寫出破折號的作用。「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裡的破折號的作用是:
三、根據課文內容的順序,把兩邊的內容連起來。課文寫作的順序 主要內容第一部分 誤以為犧牲,大家傷心第二部分 機智脫了險,人們高興第三部分 被敵人拷打,寧死不屈第四部分 上夜校念書,明白道理第五部分 掩護李大叔,雨來被抓第六部分 遊泳本領高,夥伴佩服
【答案】一、撲通 嗡嗡嗡嗡 咕咚咕咚 吧唧吧唧 譁啦譁啦 哐啷卡啦 嗚哩哇啦二、這裡的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三、第一部分 誤以為犧牲第二部分 機智脫了險第三部分 被敵人拷打第四部分 上夜校念書第五部分 掩護李大叔第六部分 遊泳本領高,
教學反思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小英雄雨來(節選)》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鬥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鬥爭的優秀品質。
我在教學之後有以下幾點反思:
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預習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最後,組織學生講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學生都樂於表達。2.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這一問題的解決融入到討論、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這一環節中,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我是中國人,我熱愛自己的祖國。」一句,弄清文章為什麼兩次出現這個句子。
3.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這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就在學生閱讀每一部分時,教師提出閱讀時間要求,促使學生加快閱讀速度。對於每部分內容的把握,可採用加小標題的形式予以落實。對加小標題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學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內容,語句通順即可。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一個方面: 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表現很好,但卻急於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進行評價。那些用慣了的「你真棒」「好極了」等,在我看來一遍足以,如果反覆使用則會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表揚的意義,後期我會在這方面加強學習。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來(節選)》選自管樺的中篇同名小說《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機智地和日本鬼子鬥爭的故事,歌頌了雨來熱愛祖國、不畏強敵、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課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和敵人勇敢鬥爭的事跡來描述的。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年僅12歲的雨來,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課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鬥爭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勇敢的美好品質,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另外,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課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小說中的蘆花戲水、星夜攻讀、智護交通員的情節,葦叢雛鴨、五穀飄香的田園風光景物、鮮活的方言土語,無一不是60多年前那場波起雲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燕趙大地的真實寫照。
【作者介紹】
管樺(1922~2002),小說家。原名鮑化普。河北豐潤人。全國第五、六、七、八屆政協委員,曾任北京市文聯副主席、主席,北京老舍文藝基金會會長,北京老舍研究會會長,一級作家。主要有長篇小說《將軍河》《深淵》,作品集《管樺中短篇小說集》《管樺文集》,中篇小說《荊各莊的故事》《小英雄雨來》等。 管樺愛好繪畫,尤其以畫墨竹著稱,出版有墨竹畫冊《蒼青集》。在小說、散文、詩歌之外,管樺還創作了許多歌詞,其中著名的有《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快樂的節日》和《我們的田野》等。2002年8月17日管樺逝世,享年81歲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小雨來 雨來,抗日戰爭年代裡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在河北白洋澱地區的少年英雄雨來利用熟悉的水鄉環境,與當時的日本侵略者之間展開智謀鬥爭並最終戰勝鬼子。 如今,小英雄雨來紀念園已經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也成了大人和孩子們經常光顧的去處 晉察冀邊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華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承德以南廣大地區創建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由於處於敵佔領區心臟地帶,共作戰32000多次,殲日偽軍35萬餘人,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譽之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境內。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課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