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報告揭示數據中心網絡邁向自動駕駛時代

2021-01-19 太平洋電腦網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對數據價值的挖掘之上。對各大組織乃至整個社會而言,數據已經成為一項核心資產,《經濟學人》就曾將之類比為21世紀的石油,我國更是在今年4月率先將數據納入正式納入生產要素範疇。數據中心網絡作為數據流轉的主要承載之一,重要性亦與日俱增。但在硬幣的另一面,傳統的網絡設計、發放、部署和運營方式逐漸變得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

  處在關鍵轉折點上的數據中心網絡未來路在何方?「自動駕駛」成為了一個被廣泛關注與看好的主要選擇。

  90%以上的企業表示完全自動駕駛的數據中心網絡是他們的目標,以實現業務敏捷性,同時更加靈活和更具成本效益,這是IDC與華為合作,最新發布的《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指數報告》中一項關鍵調研結果。自動駕駛的數據中心網絡,有助於企業重構網絡架構和運營模式,增強業務韌性和連續性。

  這份報告由IDC調研了全球205家各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數據中心網絡的現狀而得出。在其中,IDC定義出評估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水平的等級,並探討了完全自動化的實現途徑,可謂普適性與價值兼具——無論當前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水平如何,你和你的組織都能從中找到在自動駕駛網絡方面不斷前進的建議和辦法。

  90%以上企業目標構建完全自動駕駛網絡

  「自動駕駛」並非一個新鮮名詞。1947年,美國完成了第一次橫跨大西洋的全過程自動駕駛飛行的壯舉;1983年,法國裡爾地鐵Métro de Lille啟用,成為世界上第一條自動化的地鐵路線;2012年,谷歌在內華達州獲得世界上第一個無人駕駛的車輛許可……

  在交通領域,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足以和此前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普及相提並論。而在網絡領域,這個代表了自動化能力的概念自興起以來迅速贏得了各界的認可,被廣為引用和傳播,一些組織也開始實踐起來。

  IDC此次發布的該報告中揭示了不少值得關注的現象與趨勢。首先,現有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水平普遍偏低,其現狀調研結果顯示,約48%的受訪者說他們使用了Ansible、Puppet、Chef、Salt和Terraform等自動化管理工具。同時,19%的受訪者表示仍在使用命令行/SNMP,僅6.3%的受訪者聲稱使用「基於意圖的閉環網絡、自動駕駛網絡或其他自動駕駛網絡」。

  但在同時,所有受調查的行業都正在進行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或已有計劃投入,遍及金融/銀行、政府、製造、媒體/娛樂/遊戲等,其中政府稍微落後於其他行業,僅40%已部署或正在部署。從規模看,對自動駕駛的投入意願與規模成正比,擁有3個或更多數據中心的企業在網絡自動化這條路上要走得更遠,有7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部署或正在部署自動化。

  最後,完全自動駕駛將是數據中心網絡未來的必然方向。當調研企業目標時,近91%的企業將完全自動駕駛的數據中心網絡作為他們已經設定的目標或者未來1~2年內的目標,僅9.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計劃。

  為什麼數據中心需要自動駕駛網絡?

  數據中心網絡的自動駕駛緣何成為一個廣泛而迫切的訴求?報告也作出了分析。一方面,數據中心網絡的角色變了,不僅僅是單純提供連接和帶寬。今天,應用程式和業務系統已成為企業的生命線,且新應用的需求和業務變更在快速發生、層出不窮,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應用的需求和業務目標,網絡必須在架構和運營上進行調整。

  另一方面,隨著數位化轉型、雲運營模式、雲原生應用架構的出現,企業數據中心網絡面臨諸多挑戰。尤其網絡需要與計算和存儲等其他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的自動化保持一致,並且成本效益也是一個重要考量點。

  報告指出,在許多方面,數據中心網絡本身仍然是一個由人工流程所定義的「孤島」,配置起來既複雜又耗時,並且容易出現配置錯誤或配置漂移未被檢查,這又導致網絡和依賴這些流程的應用程式癱瘓。據IDC估算,由網絡中斷引起的企業宕機通常平均成本為每小時25萬美元,而一個處於「平均」水平的組織在經歷相對短的8小時宕機後,其損失大約在200萬美元。

  因此,數據中心網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僅需要實現可擴展性和高性能,還要通過在網絡的生命周期內實現廣泛的自動化來獲得更高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主要包括網絡的開通和部署、故障的排除和補救,以及諸如補丁、升級、持續的變更管理和優化等日常網絡管理。

  從企業經營角度,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有著極為現實的意義。有大約45%的受訪者選擇應用和業務的連續性和韌性(數據中心/雲之間)作為首要需求驅動因素。IDC認為,新冠疫情推動了此結果,各組織將業務彈性和連續性放在首位,因為它們專注於在不可預見的危機中保持組織持續運行。

  「企業正在逐漸認識到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的價值,包括它能夠增強業務韌性和連續性,因為數據中心網絡提供了支撐應用程式和業務系統的數字神經系統。」IDC數據中心和多雲網絡研究副總裁布拉德·凱斯莫爾(Brad Casemore)說道。

  首個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量化標準

  為了幫助企業確定他們所處的自動化階段以及如何邁向全面自動化,IDC聯合華為定義了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指數,這也是這份報告中的重頭戲。該指數通過五個自動化等級,從無自動化逐級上升,切實指明邁向全面自動化之路。

  Level 1 — 整個網絡生命周期中,以人工操作和維護為主,通過CLI對網絡設備進行一些工具輔助分析和決策。

  Level 2 — 部分場景部分自動化,雖然標準工具為策略定義和分析提供信息,但決策和執行仍由人工完成。

  Level 3 — 限定條件自動化,系統提供建議,由人工執行。

  Level 4 — 網絡具有廣泛的自動化和高度自治性,在閉環的基礎上動態實施聲明性(基於意圖的)策略,儘管運維者經常收到基於事件的告警並決定是否接受和允許自動建議。

  Level 5 — 網絡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完全自動化,並且能夠自動駕駛,能夠應用策略、故障排除和補救事件。運維者相信,網絡能夠正常運行,並適應幾乎所有已知場景。

  報告還基於與網絡生命周期需求的匹配,給出了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指數等級的衡量標準。

  無論企業此刻處於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網絡建設的哪個階段,總能找到一條實現該目標的康莊大道。IDC分別從評估技術需求、評估技能集、考慮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和藉助可信的供應商和第三方的協助等幾個緯度為企業提升自動駕駛網絡級別提供了指導。

  華為CloudFabric助力擁抱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網絡

  在擁抱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提升實現起來顯然都非易事,但一款好的解決方案將使之事半功倍。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CloudFabric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作為業界首個達到L3級自動駕駛網絡水平的方案被指數報告推薦。無獨有偶,來自Tolly的權威測試驗證亦表明,該方案是業界唯一實現L3自動駕駛的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

  Tolly通過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網絡指標評估體系,總共進行了100多項指標測試,覆蓋6個大類(規劃設計、部署開通、業務發放、監控排障、網絡變更、調參優化)和44個子類,貫穿數據中心整個生命周期的4大階段(Day0、Day1、Day2、DayN)。在滿分為3分的情況下,華為CloudFabric解決方案獲得2.9分,高於思科IBN解決方案的2.5分;其在部署效率、準確性、易用性、可維護性、可用性、管理規模等方面,均全面領先於後者。

  作為「自動駕駛網絡」概念的首倡者,華為很早就將洞察付諸行動,其研究與布局鮮有廠商可比。2017年,該公司便啟動了網絡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究;2018年,提出電信行業邁向自動駕駛網絡的五級演進標準;2019年,在華為推動下,電信管理論壇(TM Forum)發布了《自動駕駛網絡白皮書》並成立AN工作組,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發布了《移動通信網絡智能化能力分級標準研究建議》,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發布了《行動網路自動駕駛白皮書》,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布了《AI in Network智能自治網絡案例報告》,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發布了《電信網絡智能化分級研究報告》,充分釐清方向、凝聚起產業共識;今年以來,華為再接再厲,發布了《自動駕駛網絡分級標準與評估方法框架2.0》、《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網絡白皮書》等重磅研究成果。

  華為CloudFabric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則是這家公司理論聯繫實際的表徵之一。該方案將AI技術與機器學習相結合,提供一個自動駕駛管理和控制系統iMaster NCE-Fabric,從業務自動部署到智能自愈、網絡自優化等整個生命周期構建網絡自治系統。

  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能時代的大潮中,網絡轉型是關鍵一步,任何行業、任何組織都必須邁出,概莫能外。IDC發布的《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指數報告》,首次推出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等級並給出提升指導,可以說明確了數字中心網絡未來發展的一條主線,為該領域的轉型成功補上了必不可少的拼圖。再加上華為CloudFabric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這一現階段最好的方案,通過標準、方法論與工具的結合,必將大大加快數據中心網絡轉型的步伐,為各行各業創造出更多價值。

  【來源:C114通信網】【作者:蔣均牧】

相關焦點

  • 金融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時代已來,助力數位化轉型深化加速
    華為企業自動駕駛網絡解決方案總監王輝總結談到:「我們致力於為金融客戶深入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數據中心網絡在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問題,當前,華為數據中心網絡已進入三級自動駕駛階段,引領業界自動駕駛網絡的發展,我們計劃通過三到五年時間
  • L3級自動駕駛的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來了
    自動駕駛的汽車讓駕駛人不必再頻繁地操控方向盤和制動器,甚至可以將注意力從駕駛任務上移開,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它也將有效改善交通擁堵問題。如同汽車駕駛人急切盼望自動駕駛早日成熟和普及一樣,網絡運維人也十分期待自動駕駛網絡的來臨。這在近日華為與IDC合作發布的《數據中心網絡自動駕駛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得到了體現。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網絡何以被期待?
  • 華為CloudFabric,引領數據中心網絡進入智能時代
    率先實現網絡全智能  邁向自治自愈的自動駕駛  數據中心的規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複雜,有些數據中心OPEX支出甚至超過為CAPEX的三倍,數據中心的效率和成本面臨結構性挑戰,即便採用當前主流的SDN實現網絡的自動部署,但是在業務意圖理解,網絡日常巡檢,故障定位修復等方面,仍然依賴管理員
  • 自動、智能、開放API:IP網絡自動駕駛之路
    在12月10日-11日舉行的共贏未來全球線上峰會(Better World Summit)上,國際著名數據分析與諮詢公司GlobalData的首席分析師Glen Hunt發表了專題演講,詳細介紹了自動駕駛網絡的機會點、產業進展、全球領先運營商的用例,並從分析師視角對使能自動駕駛IP網絡的關鍵技術做了解讀。「運營商會在關鍵領域越來越多地採用自動化技術。」
  • 激蕩十年,自動駕駛迎來時代追逐戰
    國家重點發展戰略 迎來黃金時代疫情之後,不管是從政府政策層面還是中國高質量數據層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與爆發,自動駕駛開始真正駛向黃金髮展時代。在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汽車強國將成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在進行長時間的訓練和實際路測後,這些來自不同的駕駛環境的高質量數據收集與分析,為自動駕駛車的上路做出了安全性保證。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相關數據顯示,自動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個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 OCP China Day:數據中心自動運行光網絡
    騰訊作為OCP中國社區的核心成員,在峰會現場介紹了當前數據中心互聯光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騰訊基於標準化單元構建的自動運行光網絡。目前,騰訊已將光網絡的標準單元快速複製到數據中心互聯應用中,有效應對數據中心互聯帶寬的快速增長。
  • idc許可證續期材料有哪些?
    idc許可證主要適用於數據機房或者雲服務等業務,一般企業想要從事大型的數據服務的話,都是要辦理idc許可證的。同時想要辦理idc許可證的話,企業還要通過相應的系統評測,評測成功後才能進行正常的服務申請,因此企業辦理idc許可證的難度是很大的。
  • 管理、路線、水平大不同——從兩份路測報告看中美自動駕駛發展
    一份來自素有「自動駕駛聖地」之稱的美國加州,由當地車輛管理所公布的《2019年自動駕駛脫離報告》(以下簡稱「加州報告」),主要內容是2019年度在加州開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車企的脫離率(即自動駕駛車輛每行駛多少公裡需要人工接管一次);另一份則是由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發布的《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北京報告」),不僅包括2019年度發布的自動駕駛政策、標準和應用示範情況
  • 報告|麥肯錫:什麼是「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搶奪用戶的正確姿勢?
    諮詢的內容包括:汽車購買偏好;對數據服務的興趣;對隱私行為的擔憂以及對自動駕駛的看法。總體而言,不同地區調查結果呈現的趨勢類似,但中國消費者比德國人、美國人更熱衷和期盼汽車擁有互聯和自動駕駛功能。此外,報告指出: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將衍生出大量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機會。消費者對和駕駛有關的應用程式(例如,聯網導航、自動泊車)表現出較高的購買意願,但像電郵、音樂流媒體等與駕駛無關的服務,則鮮有興趣購買。麥肯錫認為汽車行業面臨的巨大變革機遇,將使主機廠的單一競爭格局演變成一場汽車生態系統的競爭。
  • 新基建時代的自動駕駛——覺非科技「數據引擎」中臺突圍戰
    覺非科技沿用的技術路線是將實時傳感器數據與高精度地圖數據進行融合計算,實現更加穩定、可靠的感知定位引擎,用較低的算力硬體,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極大地拓寬了自動駕駛技術在市場落地的場景和範圍。引擎將幫助汽車實現智能駕駛,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隨著數據的積累,進一步為雲端交通大腦的建設貢獻力量。
  • 任澤平:中國自動駕駛發展報告2020,浪潮已至
    2019年2月,中國智能網聯創新聯盟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動態及對策建議》報告指出,自動駕駛可提高交通效率約10%。4)更加便宜。2020年4月,中國電動車百人會發布《自動駕駛在幹線物流場景商業化現狀、挑戰及建議》報告指出,自動駕駛卡車用於長途運輸,可節省人力成本6-15萬/年/車,自動駕駛對於人力成本較高的場景意義重大。5)更加簡單。
  • ADAS和自動駕駛的現狀(二)
    本篇將主要介紹自動駕駛的安全性、ADAS的重要性以及ADAS系統的應用等相關技術問題。 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是一個敏感話題。我們應該明白,ADAS畢竟是一套軟硬體系統,還談不上智能,更不是百分百可靠,下面是一些自動駕駛(實際上是ADAS)的事故實例。 車禍均為高檔車自動駕駛功能未識別前方物體釀成。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根據 IDC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預測報告顯示,可以連接第三方服務平臺的車輛以 及配備嵌入式行動網路的全球智能汽車出貨量在 2019 年已達 5110 萬輛,同比 增長 45.4%,預測 2023 年將增至 7,630 萬臺。
  • 小牛電動發布自動駕駛電摩 思考未來十年城市出行
    而未來十年的城市出行,將是以自動駕駛為基礎的個人城市出行網絡:可以想像,用戶通過手機預約一臺自動駕駛的個人出行工具,從路線設定到車輛駕駛,無需任何操作就可以快速抵達目的地,實現出行需求與出行工具的高效連接。 這樣一個極具未來想像力的個人城市出行網絡,已經具備了可實現的基礎。小牛電動CEO李彥表示,「顯然今天還沒有實現,但是小牛電動已然做好準備。」
  • IDC:喜迎「十四五」,彈性復甦重塑企業未來 - IT業界_CIO時代網...
    IDC預計,到2023年,使用機器學習自動化(AutoML)技術封裝的、從數據準備到模型部署的端到端機器學習平臺的數據分析師和數據科學家的數量將增加兩倍。隨著5G技術和物聯網傳感器的普及,更多的數據在邊緣側產生和消耗。今天我們能夠看到AI模型經過裁剪、壓縮後開始在邊緣側、端側進行。兩三年前講的零售門店的邊緣伺服器,智慧城市的端側設備已經成為現實。
  • 雲測數據:打造AI數據大腦,讓自動駕駛技術「耳聰目明」
    無人駕駛、出行大數據、智能交通、智慧物流......近幾年來,隨著高端傳感器、高端晶片、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以自動駕駛技術為特色的新興科技正在重塑我們的城市生活。據悉,在在標註工具方面,雲測數據自研了一套可以支持圖片、語音、文本等多品類的標註平臺,可滿足業內圖片通用拉框、車道線、DMS、3D點雲、2D/3D融合、全景語義分割等標註類型,支持自動駕駛、智能駕艙、自動泊車等場景數據標註。
  • 揭秘特斯拉自動駕駛背後技術
    對比特斯拉上一代處理器(HW2.5),FSD在性能方面提高了21倍,並且能夠應對L5級別自動駕駛所需的感知層數據量和計算能力,目前來看哪怕與英偉達這樣的晶片公司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 「神經網絡」才是重點? 想要在自動駕駛方面比其它汽車製造廠更好僅僅擁有一塊自研晶片也是不夠的。特斯拉之所以能在輔助駕駛領域擁有較好口碑,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神經網絡。
  • 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汽車行業的Android?
    01 自動駕駛領域的「黑馬」百度 全球知名的市場數據研究平臺CB Insights(以下簡稱CB)在去年也發布了針對百度自動駕駛的研究報告,雖然其中有些數據已經不能代表百度自動駕駛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但其中的很多觀點還是很具有代表性,深潛atom節選了部分觀點,希望和讀者一起探討百度能否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Android。
  • IDC時評:新基建時代,數據中心將是浸沒式液冷的天下
    隨著新基建時代的到來,5G網絡,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將會獲得飛速發展。舉例來說,2016年,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大約是58萬平方米,但是到了2019年,已經達到了99萬平方米,相當於140個足球場。在三年的時間裡,最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面積增長了75%。這就充分說明社會經濟進步對於計算力的巨大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供超強算力的大型數據中心,以及服務近場數據處理的邊緣數據中心勢必會加快建造和部署。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免費使用 本周,福特開放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該數據集涵蓋了美國底特律大區自動駕駛車隊所採集的數據。福特稱,這類數據對人工智慧非常有用,開放是為了供行業內的研發人員免費使用。早在2016年以前,福特就曾利用改裝的蒙迪歐等車型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為了創建數據集,福特的工程師每天坐著搭載了四個英特爾i7晶片的自動駕駛測試車,不知道在底特律機場和密西根大學之間往返了多少次。數據集不僅包括3D點雲地圖,還涵蓋不同季節的各類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