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麥肯錫:什麼是「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搶奪用戶的正確姿勢?

2021-01-09 車雲網

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崛起將改造整個汽車行業,適應新競爭環境的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商機,汽車廠商和相關行業需要採取行動爭取汽車互聯用戶。

近日,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發布了「2015年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諮詢報告」。麥肯錫在亞洲、歐洲、北美三個地區,針對普通消費者和車企高管發起調研,藉以評估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對未來汽車行業產生的影響,並為主機廠提供了應對策略。

報告指出,能夠適應新競爭環境的汽車廠商將迎來巨大商機,車企和相關行業需要在「端到端的整體數位化和努力提高客戶認可度」兩個關鍵領域採取行動。本文分三部分,將報告中主要觀點整理如下。

                      

▲說明:

2015年7月和8月,麥肯錫的調查人員分別走訪了近期購車的3184名客戶(其中,德國1123人,美國1051人、中國1010人)。諮詢的內容包括:汽車購買偏好;對數據服務的興趣;對隱私行為的擔憂以及對自動駕駛的看法。總體而言,不同地區調查結果呈現的趨勢類似,但中國消費者比德國人、美國人更熱衷和期盼汽車擁有互聯和自動駕駛功能。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調查了91名汽車及相關行業的管理人員(其中20名高管分布在OEM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和其他汽車相關領域),對行業數位化、汽車互聯、軟體開發和自動駕駛的成熟度進行評估,調查結果顯示:這些高層的看法和麥肯錫報告呈現的觀點高度一致。

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對未來汽車行業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過去十年,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特點是不斷完善現有技術,商業模式一成不變,經濟衰退和行業整合對汽車產業沒有多少影響,而上一次讓人興奮的創新要追溯到幾十年前豐田汽車的「精益生產」。因為汽車研發、生產和分銷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對後來者而言無疑是相當高的門檻,近十年,世界汽車製造商收入排行榜前10名中,中國地區也只有上汽集團上榜。

相比而言,麥肯錫預計未來10到20年,四大趨勢(電動化、互聯化、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多元化乘車)的融合將極大影響消費者的乘車體驗。

▲90%的車企高管認為公司的商業模式將因為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而改變;

▲80%的車企高管預計其業務將因數位化和互聯化受到新同行的挑戰。

此外,報告指出: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將衍生出大量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機會。消費者對和駕駛有關的應用程式(例如,聯網導航、自動泊車)表現出較高的購買意願,但像電郵、音樂流媒體等與駕駛無關的服務,則鮮有興趣購買。

麥肯錫認為汽車行業面臨的巨大變革機遇,將使主機廠的單一競爭格局演變成一場汽車生態系統的競爭。

①首先,在某一特定的生態系統內,各大汽車廠商使用相同的軟體平臺,以整合駕駛者的數據(例如位置、道路狀況),並提供應用程式編程接口(API)給第三方開發更多的服務;

②其次在保持汽車品牌差異化的前提下,以規模化為消費者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務。

③最後,汽車廠商需推動組織內部端到端的數位化能力,並提升軟體開發實力,以滿足新的市場需求(例如,啟用更快速的產品更新周期)。


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的趨勢將導致汽車商業模式更加多樣化、碎片化。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汽車製造商、一級供應商、新入場者需要謹慎選擇在何處集中發力,麥肯錫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①消費者對汽車互聯功能的需求正穩步增長,同時付費意願也正在逐步上升

從2014、2015年的消費者調查對比來看,有趨勢表明,汽車互聯功能的作用正日益凸顯,消費者對汽車互聯功能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過去一年,為更好使用汽車互聯功能而願意主動更換汽車品牌的消費者比例幾乎翻了一番,從2014年的20%增長到2015年的37%。其中,中國消費者尤其熱衷互聯汽車,60%的受訪者願意為提高汽車互聯性而更換汽車品牌。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願意付費購買汽車互聯服務的消費者,按訂閱付費模式的認可率,從2014年的21%增長到2015年的32%。

不過各地消費者對汽車互聯功能反響不一。相比中國消費者60%的比例,德國消費者中僅有20%的人群會對聯網功能如此看重。而從用戶年齡、所在城市人口規模、汽車品牌偏好的不同維度考量,大家對汽車互聯功能的看法也各有差異。為了能儘快從這一發展趨勢中受益,並抓住新的盈利機會,汽車相關行業的參與者有必要對消費者需求和預期進行深入了解。

②個人私隱不會對互聯汽車發展構成障礙

從下圖來看,客戶似乎更了解個人數據的用途,比通常所認為的更願意分享他們的數據。88%的消費者都清楚,應用程式會公開訪問行動裝置的某些數據,並與第三方共享。超過2/3的消費者會授權某些應用訪問個人數據,來換取軟體的全部使用功能。

根據麥肯錫研究人員的調查來看,用戶最有可能授權導航、出行等和駕駛功能相關的應用程式使用其個人數據。而之所以願意共享,是因為消費者意識到這些數據有助於改善軟體性能,提升服務體驗;但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太傾向授權與駕駛無關的互聯應用軟體訪問個人數據,這些應用相應的總體認可率評分最低。

綜合來看,對數據隱私的擔憂似乎不會成為互聯汽車發展的主要障礙。76%的消費者願意讓主機廠在特定條件下使用其車輛數據,以提升軟體應用功能便利性;而55%的消費者允許汽車廠商不用作任何正式保證,就可以採集其個人數據;另外21%的消費者要保證數據未經其同意不會出售給第三方,才會對廠家開放。

當然,消費者對個人數據的關切程度也存在地區差異。中國消費者最願意共享他們的數據,而德國消費者則比較謹慎。有意思的是,在德國等地,用戶會更願意和智慧型手機軟體商共享個人數據。這在中國,情況恰恰相反;在美國,消費者對OEM主機廠及智慧型手機軟體廠商的信任呈均勻分布。雖然客戶公開分享自己的駕駛數據,但隱私問題對客戶和監管機構同樣重要,汽車製造商應繼續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並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③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將為汽車產業帶來有前景的新商業模式

隨著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傳統汽車都將有機會擁抱新功能、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這也為所有的OEM主機廠提供了巨大增長潛力。報告指出,接受調查的85%的各大車企高管同意這種說法,但尚未建立清晰的盈利商業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新商業模式將吸引行業新生力量,為爭取客戶,內容/服務提供商、端到端的移動用車服務商、基礎設施提供商、保險公司都將加入傳統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對手行列。

麥肯錫認為2025年全球汽車產業將存在如下四種可能實現的商業模式,這些新興模式會從各個方面擴展競爭領域。

▲說明:

1.客戶群:司機/乘客,政府/市政當局,維護和保養/售後服務。

2.產品/服務、技術類型:互聯硬體(內置信息娛樂系統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傳感器/執行器等);實時服務(導航系統上的動態地圖,提供實時交通、天氣、路況信息等);數據整合和分析(基於實時車載數據的遠程預防診斷和維護);汽車共享/多元化乘車服務(如拼車或乘車共享服務)。

3.商業理念:增加整車銷售(如汽車廠商生產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新型汽車);用服務盈利(提供信息娛樂內容等);用數據盈利(按個人駕駛方式來定價保險服務,或賣車後再提供引擎升級服務)。

4.盈利模式:免費提供,出售/授權,按訂閱付費,按用量付費,按動態需求定價。


當消費者逐漸趨向於購買具有聯網功能的汽車時,迎合消費者的互聯需求將很快成為各廠家商業模式的中心任務。不過在大多數車企認識到改革重要性的同時,仍有很多主機廠並未採取足夠的實際行動。此外,結構轉型是OEM獲得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兩個領域(端到端的數位化和努力提高客戶認可)成功的關鍵。

①OEM主機廠端到端的整體數位化是建立未來商業模式的必要條件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車企需要有正確的自身定位才能爭取到願意為汽車互聯功能買單的客戶。其次,汽車廠商應採用一套整體規劃確定其未來的業務需求,對內部數位化給予特別關注,並建立數位化端到端的用戶體驗。這就要求主機廠具有強大的軟體開發能力,並將其融入汽車生態系統,並與終端客戶建立較為密切的關係。

例如,特斯拉、谷歌、蘋果公司能夠自行開發大部分核心軟體,但汽車廠商不是IT公司,所以這部分工作一般都會外包,所以,收購軟體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像大陸集團收購了Elektrobit,博世收購了ProSyst,這些零部件供應商的動作之迅速,值得主機廠學習。

當然,快速開發軟體應用的能力對未來車企在互聯、自動駕駛時代建立全新商業模式同樣十分重要。這既能夠保證用戶購買的老款車型不會過時,同時對增加用戶黏性和信任度大有裨益。一般一款車型的生命周期為5~7年,但如果使用OTA遠程升級的方式為用戶經常更新系統固件,保持新功能的推送,在新產品到來之前,主機廠就能夠和用戶建立深厚的服務紐帶。

②進一步建立客戶認可度是鋪平無人駕駛汽車發展道路的關鍵

麥肯錫的研究結果表明,消費者目前對互聯汽車的網絡安全以及無人駕駛技術的是否仍心裡存有很大的疑問。

2015年的幾起「黑客入侵汽車」的案例,表明網絡安全是所有汽車製造商擔心的主要問題。今年7月,兩位「白帽黑客」通過入侵Jeep切諾基的「UCONNECT」信息娛樂系統,對車輛變速器、剎車和轉向進行了遠程操控,最終克萊斯勒美國公司召回140萬輛涉事車型,以修復相關安全漏洞。當然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而一旦有不懷好意的「黑客」入侵並控制了汽車,不僅有可能對車內乘客安全造成極大傷害,這同時也會給主機廠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這些入侵行為表明,隨著汽車互聯化的推進,OEM主機廠有必要提高汽車產品的網絡安全功能。然而,必須承認的是,目前尚沒有100%安全的系統能夠有效快速地應對發現的安全漏洞。而75%的車企受訪高管表示,一旦車子「被黑」,他們還一時無法很快提出應對策略(有84%的供應商高層同意此觀點);而僅有30%的車企高層稱,公司已經與白帽黑客等安全研究人員、機構達成合作協議(這在所有接受調查的供應商企業高管中佔18%)。

除了聯網汽車的安全問題外,目前消費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靠譜性存疑。汽車製造商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客戶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認知和接受度。如今,只有61%的消費者認為無人駕駛功能是合法的,而確信其安全的用戶僅27%。麥肯錫在報告中給出建議,主機廠可以通過介紹自動駕駛或者無人駕駛汽車的功能特點,結合溝通策略向消費者展示其便利、高效和安全性,才可能提高用戶的信任度。

此外,客戶希望保留可以重新掌控汽車的權利。只有49%的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更換沒有人工控制選項的無人駕駛汽車(即使在增加人工控制功能並不需要額外費用的情況下)。但如果汽車具備在駕駛員極度需要的情況下可開啟的人工控制功能,這上述比例會增長到79%。而考慮到特殊情況以及個人駕駛樂趣的獲得,重新獲得車輛控制權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消費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興趣同樣根據地區和年齡的不同,產生了差異性的結果。相比於德國人的謹慎(76%的德國消費者無人駕駛汽車饒有興致),在中國,這一比例高達93%。與此同時,年齡也是一項關鍵的衡量標準。18~29歲,60歲+這兩個年齡段的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趣值分別為87%和66%。因此,當汽車廠商試圖提高消費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接受程度時,應仔細考慮其宣傳的消費群體。


麥肯錫的分析報告為汽車行業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崛起將改造整個汽車行業,適應新競爭環境的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商機,汽車廠商和相關行業需要採取行動爭取汽車互聯用戶。

本文主要關注了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力,但還有另外兩種趨勢:汽車電動化、汽車共享/多元化乘車。預計電動汽車目前在短期內不會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汽車共享和多元化乘車的盈利模式,如:汽車共享、拼車、在線打車等,還處於試點階段,多數沒有賺到錢,預計這些盈利模式將從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在全球的普及中大量獲利。這四種趨勢,連同其它趨勢(如工業4.0和電商渠道)將一起改變汽車行業。

題圖來自:Competing for the connected customer by Mckinsey

相關標籤: 智能汽車 自動駕駛 車聯網

相關焦點

  • 騰訊車聯,激活「數字原住民」的車聯網
    這幾天,一隻卡通企鵝「鵝斯基」發表了自己的出道MV,對通勤路上併線處理工作的扎心描述和磨人的洗腦旋律讓其迅速升溫。實際上,這隻「鵝斯基」是來自騰訊智慧出行的代言官。當騰訊生態內的微信、音樂、各式各樣的有聲服務「上車」,通過全語音交互的方式進行安全通訊、娛樂,用戶在駕車時的「離線焦慮」將得到有效緩解。車聯網服務的擴展空間,還不止於此。
  • 「小車看百度,大車看深蘭」,自動駕駛公交駛向千億藍海市場
    但是這個「量產」,離汽車產業的規模化優勢還很遠,而成本就是自動駕駛落地最關鍵的因素。 現在大多數的自動巴士都達到了自動駕駛的標配,各種先進的傳感器已經相對成熟,其感知能力、決策和執行方面的算法也都日臻完善。 不過,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傳感器和車載計算設備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讓自動駕駛的成本也大大增加。
  • 「百度@了所有車企」:Apollo自動駕駛商用上崗,歡迎上車
    因為,在它們背後同時提供技術支持的,都是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能上路的L4,有什麼不同?Apollo自動駕駛方案能力的商用第一槍,就在自動泊車AVP場景打響。不久前的威馬W6在黃岡舉行量產下線儀式上,就已經進行了實際演示。比如,用戶只需要把車輛停在停車場的入口,車會在無人狀態下自動駛入停車場內,尋找並泊入可停靠的車位。
  • 微信上車周年:迸發的車聯網奇妙力量
    市場已經充分肯定了特斯拉的路線,開始按照「車企的營收+ 科技股的利潤率」來估算未來汽車的前景。 「軟體定義汽車」可以帶來了汽車產品更深入的差異化。通過越來越龐大的軟體系統,可以對車輛的駕駛功能、體驗性、互動性、車聯網體驗等進行更加差異化的配置,從而達到增值的效果,更接近入科技產品。
  • 「不造車」的華為,卻在帶著汽車產業奔跑
    比亞迪、北汽、奇瑞、江淮等多個車企都表示正在落地華為的部分技術,似乎在爭搶這個「首次」。「2020 年搭載華為技術的汽車或將大量上路。」一位車聯網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多次直言「不造車」,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似乎未有一絲懈怠。
  • 當車聯網迎來諾基亞拐點,百度 Apollo 智能車聯要扮演什麼角色?
    具體來說,百度 Apollo 智能車聯有「小度車載」和「Apollo 智能車雲」兩大解決方案。它可以通過百度的 AI 能力、內容、服務和應用生態,讓車廠自主定義智能車聯繫統,解決雲端一體的需求。舉幾個例子,比如百度提供的自動駕駛、雲、數據統計、安全、OTA 等等,這些是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
  • 滴滴:出行平臺入局自動駕駛的「正確姿勢」
    技術方面,其首次出現在加州車管所(DMV)今年2月發布的《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中,雖然排名第八位,但已經超過蘋果、寶馬、豐田等傳統巨頭;資金方面,滴滴自動駕駛於今年5月宣布完成軟銀願景基金領投的5億美元融資,為當時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單筆最高融資;落地應用方面
  • 汽車功能革命 車聯網與自動駕駛已成趨勢
    以下是「頭腦風暴:車聯網與自動駕駛車輛」討論內容。  主持人: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車聯網與自動駕駛車輛,我在汽車業裡頭工作了25年時間,在中國做了很多諮詢工作,我不想太多介紹我自己,先介紹我們的話題,實際上可以講很多內容,講到車聯網,知道網際網路觸屏,社交媒體,實際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在全球性的影響,毫無疑問消費者也希望在車上上網,推動的一些因素包括人口因素、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包括在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以及各人角度希望聯網
  • 自動駕駛測試:滴滴牽手上海,百度布局成都
    6月27日,滴滴出行在上海正式上線了「未來出行」板塊,支持上海市民嘗鮮滴滴最新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後,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同樣的,就在上海市民體驗自動駕駛技術的時候,成都地區也迎來了自動駕駛的新進展。
  • 騰訊和日立籤署合作協議,在車聯網、自動駕駛領域展開合作
    2020年12月11日,騰訊與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以下簡稱,日立)宣布達成合作關係,將共同致力於車聯網、自動駕駛、車輛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服務開發。通過將騰訊的雲計算、AI、大數據等技術與日立的車載相關及信息安全等汽車相關技術相結合,旨在為汽車行業提供先進、高質量的服務。
  • 巨頭推進L4級自動駕駛技術明年落地 車路協同成車聯網最後一關
    值得注意的是,現場,百度Apollo公布了純視覺L4級自動駕駛技術。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介紹,將於2021年上市的威馬電動SUV新車將具備這項技術,預計到2023年搭載Apollo智能⻋聯AI能⼒的⻋將超1億輛。
  • 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車聯網+自動駕駛並駕齊驅(圖)
    原標題: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車聯網+自動駕駛並駕齊驅(圖)   日前,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在廣州舉辦。
  • 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發展黃金期車聯網+自動駕駛並駕齊驅(圖)
    其中,智能化通過智能駕駛實現,網聯化通過融合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實現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方位網絡連接。基於此,智能汽車衍生出兩大主要技術應用方向,即自動駕駛和車聯網。車聯網成為國內外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必爭之地,進入產業爆發前的戰略機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車聯網技術向著智能化、網聯化方向演進,車載作業系統、新型汽車電子、車載通信、服務平臺、安全等關鍵技術成為研究熱點。近年來,國內車聯網市場快速發展。國家多次出臺配套政策標準已推動行業發展。
  • 自動駕駛邊「跑」邊升級
    「在50公裡/小時的車速範圍下,基於強大的硬體和算法,Super TJA超級交通擁堵輔助系統能在擁堵路況中實現自動跟停,減少不必要的人為介入和不斷啟停中的手動重啟次數,駕駛者只需把手輕輕放到方向盤上,車輛自動控制油門、剎車、轉向,有效緩解了用戶的駕駛疲勞。」張亮說,儘管司機仍需「好好看路」,隨時準備好接管方向盤,但基本上可以實現堵車工況中的自動駕駛。
  • 回到未來:在 2021 年端詳自動駕駛的模樣
    「這個玩意兒真不如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什麼兩臺沙發加四個輪子,現在說什麼發動機不要了就裝點電池就行了,其實都是簡單化」。除此之外,各地區對於自動駕駛相關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似乎也還不夠明晰。從2021 年開始,再給自動駕駛十年時間——比多十年的技術突破,多十年的商業化落地、多十年的市場教育和心理準備。這更符合吳甘沙對自動駕駛的預期。
  • L3自動駕駛量產很難?廣汽埃安說未必
    結合率先實現落地交付L3自動駕駛系統的埃安LX車型,廣汽埃安也成為了唯一一家擁有兩款支持 L3 級別功能車型的車企。我們今天就從 ADiGO 開始,聊聊這套廣汽埃安「全球首款高精地圖量產應用」,並且不到半年搭載兩款車型的自動駕駛系統,以及它所代表的汽車科技趨勢。什麼才是真正的 L3 級自動駕駛?
  • 滲透公共運輸領域"自動駕駛"搭上公交車
    最近,日本遊戲和電子商務公司DeNA就宣布,下個月他們會在千葉縣的一個公園裡,推出一項名為「Robot Shuttle」的自動駕駛公交服務。沒錯下個月人家就要上路了!DeNA去年宣布要進入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他們以後還會提供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日本這臺「Robot Shuttle」並不是唯一一個將自動駕駛技術運用到公交車系統的。早在2014年這個叫做 BestMile 的公司就已經參與開發過自動化道路交通系統試點平臺CityMobil 2 ,該公司旨在改善交通情況和升級自動駕駛車輛。
  • 出席中國電信車聯網論壇 蘑菇車聯鄧志偉:5G讓自動駕駛發生質變
    12月2日,中國電信5G車聯網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作為中國電信在智慧交通、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領域的戰略合作夥伴,蘑菇車聯作為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現場,蘑菇車聯副總裁、蘑菇OS部總經理鄧志偉發表了「以系統性思維打造車路雲一體化自動駕駛」的主題演講,分享了蘑菇車聯在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上的落地實踐。
  • 王志勤:車聯網支持實現無人駕駛的思考
    無人駕駛是車輛作為運載工具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核心應用功能,也是車聯網、智慧交通產業發展的核心應用服務。網聯無人駕駛則是在車輛智能化基礎上,通過車聯網實現車與車、車與路等的互聯和信息交互,進行協同感知並幫助車輛進行決策和控制,加速無人駕駛應用成熟。
  • 蘋果的汽車功能不新奇,博泰車聯網讓中國用戶更早用上它
    從發布會現場所獲得資料顯示,全新Carplay 功能在蘋果「錢包」中,可以添加「車鑰匙」直接使用 iPhone 解鎖和控制汽車、能通過手機將鑰匙和權限遠程共享給他人,該功能目前只支持個別汽車;其次,蘋果還添加換壁紙、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