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4式(託卡列夫)對抗M1911手槍,結局顯而易見,經典不一定可靠

2021-01-19 騰訊網

1930年代初期,蘇聯的武器設計師費約道爾·託卡列夫奉命研製一款可靠的手槍,以取代古老的M1895納甘轉輪手槍。自19世紀以來,M1895納甘轉輪手槍就一直服役於蘇聯/沙俄軍隊,這種只有7發彈容量的轉輪手槍完全就不能滿足現代軍隊的要求,於是乎蘇聯軍事委員會在1931年批准託卡列夫為軍方試驗新的手槍,也就是提前一年就已經研製好的託卡列夫TT-3手槍。

TT-30手槍一直生產到1936年,直到生產工藝和外形發生改變之後,該槍的槍管、阻鐵、扳機以及框架都進行了輕微的改進,之後就被命名為託卡列夫TT-33手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的主要手槍,但是直到1945年末TT-33才徹底取代了M1895納甘轉輪手槍。

託卡列夫手槍的可靠性

在1920-1930年代,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蘇聯,並不在乎什麼專利、版權、抄襲等條條框框,他們積極推動從國外吸取大量的優秀設計,從而來強化自己的武器裝備。

託卡列夫手槍從外形上看與美國的約翰·摩西·白朗寧M1911手槍非常相似,即使是在內部託卡列夫手槍採用的也是和白朗寧M1911手槍一樣的槍管短後座復進原理、槍管偏移式閉鎖,當然對於蘇聯而言,簡化和降低生產成本非常重要,所以在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配件之後,託卡列夫手槍更加易於維護,生產步驟更加簡單。

美國的M1911白朗寧手槍

與美國的M1911手槍相比,託卡列夫手槍有兩個最大的不同之處,第一就是託卡列夫手槍的槍管和套筒更加堅固;第二就是擊錘和扳機組進行分離;還有就是彈匣口不一樣,託卡列夫手槍即使使用破損的彈匣也依舊能夠供彈。

託卡列夫手槍發射的是7.62×25mm的託卡列夫彈藥,這種彈藥強大而穩定,幾乎就是從德國毛瑟C96駁殼槍的7.63×25mm毛瑟彈中複製來的。116毫米的槍管再配合託卡列夫手槍彈就能打出420米/秒的槍口初速。

7.62×25mm的託卡列夫彈藥

除此以外,該彈藥還可以用於二戰期間大多數的蘇聯衝鋒鎗,比如:PPD-40、PPSh-41和PPS-43衝鋒鎗。託卡列夫手槍被人們譽為「耐用而可靠」,耐用是得益於該槍改進時的恰當之處,而可靠則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7.62×25mm的託卡列夫彈藥。

蘇芬戰爭中,芬蘭繳獲的TT手槍和PPD-40衝鋒鎗

雖然早期的託卡列夫手槍知名度不高,但是在1948年美國作家W.H.B史密斯在他的《世界小型武器》中是這樣形容蘇聯TT-33/30手槍的:

蘇聯的7.62毫米半自動手槍,雖然總體設計和約翰·摩西·白朗寧的.45 ACP手槍非常相似,但是蘇聯設計師簡化操作方式和生產步驟,以至於在很多方面託卡列夫手槍都要遠勝於白朗寧M1911手槍。

託卡列夫手槍的生產成本要比白朗寧手槍低很多,而且拆卸和維修更加方便,況且很多白朗寧手槍原有的缺點都得到了改進。

託卡列夫手槍使用的8發的彈匣供彈,儘管彈藥是從德國的7.63毫米毛瑟彈改進而來,但是在此槍上7.62毫米託卡列夫彈卻表現得非常好。

蘇聯TT手槍

中國54式對抗M1911手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東線的大規模衝突導致了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託卡列夫TT-33手槍,並將其重新命名為「「 Pistole 615(r)」。託卡列夫手槍對德軍來說非常有用,因為德國的7.63×25mm毛瑟彈藥剛好能夠用於TT手槍,但是蘇聯的7.62×25mm託卡列夫彈並不能用於德國的毛瑟手槍。

德軍繳獲的TT手槍

大部分繳獲來的託卡列夫手槍都發放給了前線部隊,有的到了東線有的到了西線,然後又落入了美軍的手中。因此,很多美軍從德國那裡繳獲了大量的託卡列夫手槍後又將其帶回美國。

西線美軍手中的就是TT手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冷戰也隨之開始,託卡列夫手槍和白朗寧M1911手槍的「對峙」也隨之開始,在韓戰時,雙方士兵使用的就是託卡列夫和M1911手槍。

在1950年代中期,託卡列夫手槍逐漸被馬卡洛夫PM手槍取代,並在蘇軍中服役;而託卡列夫手槍逐漸流入共產主義陣營國家手中,比如:中國、朝鮮、匈牙利、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等國。但是在各個國家中,託卡列夫手槍的命名也不一樣:中國51式手槍、南斯拉夫M57、羅馬尼亞TTC、波蘭PW wz.33、朝鮮68式手槍、越南K54、匈牙利M48、埃及58手槍。

巴基斯坦仿製的TT手槍

南斯拉夫M57,仿製的蘇聯TT手槍

到了越南戰場上,託卡列夫手槍和白朗寧M1911手槍再次相遇,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是M1911手槍,北越部隊使用的是託卡列夫手槍,但是這些手槍有一部分是我國的54式,也就是從51式手槍改進而來的,它們都是託卡列夫TT-33手槍的衍生品。

1966年8月,北越部隊使用的我國54式手槍

1967年2月越南戰爭中,美軍繳獲的TT手槍

我國的51式手槍是在1951年製造的,第一批生產25萬支,是使用了蘇聯和我國的配件組合而成的。到了1954年,我國又推出了純自製配件版的手槍,被命名為54式,並大量在越南戰爭中使用,不過在北越部隊中被命名為「K-54」手槍。

其實都很優秀

M1911手槍和託卡列夫手槍相比的話,優劣顯而易見;M1911的重量為1.105千克,長度為210毫米;而託卡列夫手槍的重量為0.840千克,長度為196毫米;所以託卡列夫手槍的便攜性更高。

彈藥上的對比也是一樣的,7.62×25mm託卡列夫彈的動能非常高,初速可以達到420米/秒;而發射.45ACP彈藥的M1911手槍初速只有251.46米/秒。

儘管如此,在戰場上很少會聽到關於託卡列夫手槍的抱怨,它似乎是一支有效、可靠、耐用的武器,但是M1911的光芒卻把它掩蓋了,難道只是因為它比M1911出生晚幾十年而已?

相關焦點

  • 中國的54式手槍究竟有多厲害?
    1950年底到1951年初,我國利用從蘇聯引進的工具機與設備,在蘇聯專家與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以蘇聯TT-33/30手槍和7.62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為藍本,成功仿製出了1951年式7.62毫米手槍和手槍彈,簡稱51式。
  • 中國的54式手槍究竟有多厲害?看完你就知道了
    1950年底到1951年初,我國利用從蘇聯引進的工具機與設備,在蘇聯專家與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以蘇聯TT-33/30手槍和7.62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為藍本,成功仿製出了1951年式7.62毫米手槍和手槍彈,簡稱51式。
  • 中國54式手槍的幾種改型
    國產1954年式7.62毫米手槍是我國50年代初仿製原蘇聯託卡列夫TT1930/1933年式7.62毫米手槍的產品。 54式手槍是我軍基層指揮人員、公安、保衛和特業分隊人員使用的自衛武器, 54-1式手槍在54式手槍的基礎上增加了手動保險機構, 是以54-1式手槍為基型,使用國際流行的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9×19毫米),採用不同彈匣容彈量的新一代手槍。
  • 被稱為「手槍之王」的54式手槍,為什麼卻被淘汰了?原因一言難盡
    被稱為「手槍之王」的54式手槍,為什麼卻被淘汰了?原因一言難盡!五四式手槍於1954年定型並命名,現在主要是供給基層指揮員和特種兵使用,一般是用來自衛和打擊近距離罪犯,這是我國生產和裝備量最大的一款手槍,仿製的是前蘇聯tt1930/1933式手槍。
  • 威力巨大的54式手槍為什麼最終卻被淘汰了?3個原因道盡真相!
    威力巨大的54式手槍為什麼最終卻被淘汰了?3個原因道盡真相!平心而論,54式手槍從1954年定型開始使用了六十多個年頭,說明他肯定有著吸引我國軍警的有點,比如54式手槍造價低廉,生產數量大,發射的7.62mm託卡列夫手槍彈裝藥大,射程遠。
  • 志願軍反映51式手槍不如毛瑟,改進成54式後,至今仍裝配部隊
    這種利用毛瑟手槍自身缺點的操作不可謂不神奇!但畢竟這種方法只適合應急操作,拿來給正規軍訓練確實會有貽笑大方之嫌。況且,作為一個剛剛成立的大國,如果武器裝備不能達到「制式」的標準,那麼國防力量也就無從談起了。在這種壓力的推動下,「51式手槍」便應運而生了!
  • 中國終於要有完美的警用手槍了?「18式」手槍能否徹底淘汰92式?
    國產升級版格洛克來了 相比國內一代一代的56、81、87、95、新步槍的不斷迭代,國內手槍的更新速度卻十分緩慢,無論54、64,甚至92,都談不上什麼新手槍了。不過最近小二看到了一些國產PX18式手槍的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這把槍。
  • 「蘇聯擼子」TT-33手槍
    提起我國的「54手槍」,軍迷們必是無人不知。在這隻手槍誕生的50年代,我國並不具備自主研發武器的能力,即使是小小的手槍也是如此。但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8發的容量有點小,火力持續性不佳;威力大的負面作用就是後座力大,槍口上跳明顯,射手不易掌控;有時會出現卡彈故障;而且只有一道擊錘保險,安全性不佳,如果在戰場上走火,不僅會造成誤傷,有些情況還會提前暴露目標。因此,二戰一打完,不僅老傢伙納甘轉輪手槍馬上退役,TT-33也在50年代初為馬卡洛夫手槍所替代。
  • 我國54式手槍到底有多厲害?這一點很多軍迷都不知道!
    我國54式手槍到底有多厲害?這一點很多軍迷都不知道! 警用兵器多用於追捕持槍毒販、挾制人質的嫌犯等犯罪分子,因而其中止影響和震懾力就顯得非常主要。特別是關於持刀擄掠等突發案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是附近派出所的民警。如今我國下層民警運用的手槍主如果54式手槍、64式手槍和77式手槍。
  • 國產號稱「黑星」的54式手槍,威力巨大,卻為何慘遭淘汰?
    國產號稱「黑星」的54式手槍,威力巨大,卻為何慘遭淘汰?54式手槍,我國1954年定型的第一代手槍,服役於我軍、人民公安,大型企事業單位、金融……等保衛部門40多年時間,是1990年代之前我國最家喻戶曉的武器裝備之一,也是火紅年代保衛人民政權的象徵!
  • 54式VS92式手槍,強者相逢誰更勝一籌?
    在我國出現過不少優秀的手槍,它們在現場衝鋒陷陣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54式和92式兩款手槍。54式7.62毫米手槍是我國仿製前蘇聯TT1930式手槍的產品,其是為了改善韓戰時51式出現的缺點。在1954年定型,至今仍裝備部隊。
  • 居然能這樣玩:一個有味道的92式手槍快拔槍套!
    QSZ92式半自動手槍系統,簡稱為92式手槍,是為了代替原裝備的54式手槍(仿蘇聯TT33)而研製的。 該槍從1987年開始論證,1994年正式立項,1998年完成了9毫米手槍及其槍彈的設計定型,2000年完成5.8毫米手槍及其槍彈的設計定型。
  • 解放軍第一次大批量裝備的手槍,國產54式手槍有什麼優缺點?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我國出現很多優秀的手槍,他們都曾衝鋒陷陣,上陣殺敵,今天我們要說一款性能比較好的國產手槍——中國的54式手槍。這款手槍裝備很大,也是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嘗試大批量裝備的手槍,蘇聯名槍TT-33半自動手槍大家都熟悉,我們的這款槍就是它的中國仿製型。我國的這款54式手槍與其他手槍相比都有哪些優點呢?一起來看看。大家都知道,戰場上的環境都十分惡劣,而且我國參與的很多戰爭中,地形、氣候等都有很多不利於我們作戰的,但是54式手槍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作戰需要。
  • 美媒:俄託卡列夫手槍結構簡單性能可靠 曾銷多國總產170萬支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9日發表了凱爾·溝上的題為《俄羅斯手槍問世只為一件事情:殘酷和血腥的戰爭》的文章。作為蘇聯陸軍的繼承者,俄羅斯陸軍接手了大量輕武器。存放在跨11個時區的俄羅斯武器庫中的是大量供軍官、裝甲車人員和政委等隨身佩戴的武器。
  • 手槍中的「壽星」!66年過去了,54式手槍為何如此「長壽」?
    導語:手槍中的「壽星」!66年過去了,54式手槍為何如此「長壽」?在國產的眾多款式的手槍中,有一款堪稱手槍中的壽星,從1954年研製出來,到現在依然能看到這把槍的影子。這把長壽的槍械就是54式手槍,是我國生產數量最大裝備最多的手槍,如今依然裝備著警察和軍隊。那麼為什麼54式能如此長壽、如此受歡迎呢?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後,因為缺乏技術、人才和資金,我們幾乎沒有擁有屬於自己國家制式的武器裝備,即使是最簡單實用的手槍也非常稀缺。
  • 二戰時期十大著名手槍!
    盧格P08式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是一種性能可靠、質地優良的武器.該槍配有V形缺口式照門表尺,片狀準星,發射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這支手槍從誕生之日起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手槍,1945年以後該槍停止生產,軍隊也不再裝備,現在只有警察中還有人使用,由於該槍的知名度頗高,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手槍之一。  這種槍有很多種的變形槍,按口徑分有7.65mm和9mm2種。
  • 國產54式手槍槍彈在彈匣裡面是怎麼排列的?
    國產54式手槍是一款非常經典的手槍系統,外形硬朗,射擊威力大,射程遠,軍警通用,它採用的是容彈量為8發的可換彈匣供彈。那麼,國產54式手槍彈匣內部的槍彈排列形式具體是個什麼樣?彈匣的三種外形特徵對於槍械來講,從彈匣的外在特徵來看,主要有三種:一是矩形彈匣,二是梯形彈匣,三是弧形彈匣。這三種彈匣適用於不同的槍彈種類。
  • 我國50式和54式衝鋒鎗的服役歷史
    近代的作戰過程中,我國的槍枝來源絕大多數還是來自繳獲,少部分來自國產作坊的製作,以及國外購買等等。而在這一段歷史中,我們說到衝鋒鎗不得不提到的便是50式和54式衝鋒鎗。而根據後來的統計表明,當時的美軍所配備的防彈背心為一代尼龍防彈背心,而我們的50式衝鋒鎗所使用的微託卡列夫7.62x25mm口徑手槍彈,在30-50米的範圍內,美軍的防彈背心根本無法抵擋住50式衝鋒鎗的掃射。所以,這件重達3.2公斤的尼龍背心對於我軍而言,根本是形同虛設。
  • 中國警方使用過的手槍型號裡,54式和64式最大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
    若問54式手槍和64式手槍有什麼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定型後被定名為54式手槍,54式手槍是我國生產和裝備數量最多的一款手槍,廣泛裝備於軍隊和警察部隊中。(二)64式手槍:64式手槍可以看做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型手槍,這款手槍研製的目的就是用於公安部隊使用,並且在軍隊中配給中高級指揮員使用,屬於自衛型的單兵武器。
  • 二戰中最好的手槍是M1911A1,那麼最差的手槍是哪個
    所以說,M1911A1堪稱二戰中最好的手槍。二:無法打穿木板的南部十四式手槍。南部十四式手槍,1927年裝備日軍,是二戰中日軍軍官的制式手槍,它在中國還有一個俗稱: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式在很多方面是借鑑德國魯格P08手槍的,所以,兩槍的外形非常相像,然而相比魯格P08優秀性能,南部十四式的性能可以用糟糕透頂來形容,它的穿透力很弱,連木板都打不穿,它的故障率很高,必須嚴格保養才能保證可靠性,否則擊發後,容易出現第二發子彈上膛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射擊停頓,另外它的撞針硬度也不夠,容易折斷,美國人甚至戲稱,南部十四式連自殺都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