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烏爾裡希·伯澤爾:過度自信會阻礙你的思考

2021-02-28 智慧雲董事會

 

丹尼爾•卡尼曼是當代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之一。因為針對人類思維偏差的開創性研究,他在幾年前獲得了諾貝爾獎。他與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創立了行為經濟學。

 

如果你曾經讀過《怪誕行為學》《助推》這些書,或者看過電影《點球成金》,那麼這些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都建立在卡尼曼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

   

幾年前,《衛報》的一名記者採訪了卡尼曼。採訪安排在倫敦一家酒店大堂旁邊的一個小房間裡。卡尼曼當時已經80多歲,聲音低得幾乎聽不到。記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人們如何讓自己的思維更高效?」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我最希望消除掉的是什麼呢?」卡尼曼斟酌著自己的話,「過度自信。」

 

卡尼曼的輕描淡寫仿佛顯不出這個回答的重要性。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遭受著過度自信的影響。

 

我們自認為比實際上懂得多,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聰明、比一般人漂亮、比一般人技藝高超。在工作中,我們總覺得自己比旁人工作效率高;在聚會時,我們總覺得自己比屋子裡的一般人更有魅力。

 

這種過度自信每個人身上都會有。

 

在政治領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伊拉克戰爭中,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戰艦上就已懸掛上「勝利完成任務」的標語。

 

在商業領域,只有過度自信才能夠解釋那些爆炸性事件: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的併購案,或者房地產危機中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

 

在體育比賽中,拳擊手倫諾克斯•劉易斯在贏得重量級冠軍以後,居然被街頭的無名小卒擊倒。

 

過度自信最終會阻礙有效學習。當人們處於過度自信的狀態,就停止了學習的過程。他們不會再進行練習,也不會繼續追問。

 

在需要更加刻苦鑽研的學習方式上,過度自信尤其有害。一旦我們認為自己已經懂了,就會馬上放棄繼續尋找知識內在關係的努力,更不會考慮知識和技能在不同場景下的運用。

 

過度自信可不單單是影響監控學習進度或者元認知方面的問題,而是停止了努力思考、停止了反省,不再努力把學習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習慣。正是這樣的問題引導我們關注學習的最後一個階段對所掌握知識進行回顧反思的各種方法。

 

   

你知道抽水馬桶的工作原理嗎?我猜你會說「當然知道了」,因為你每天都用抽水馬桶。大多數人天天都用馬桶,甚至打開過馬桶後面的水箱蓋,看看截水閥門,或者撥弄撥弄連接杆。

 

所以,如果以1~10分回答上面的問題,評價一下你對抽水馬桶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1分:根本不了解。我不知道抽水馬桶的工作原理;

5分:中等了解。我對抽水馬桶的工作原理有基本的了解;

10分:專家級。我親自安裝過幾個抽水馬桶。

 

我猜一般人都會給自己5分或6分,也就是說,認為自己比平均水平好一點,但並不熟練。

 

乍一看,心理學家雅特•馬克曼也覺得自己相當了解抽水馬桶的工作原理。馬克曼在《學會思考》一書中說,他小時候花了不少時間鼓搗抽水馬桶,馬克曼記得父母經常對他大喊別浪費水了。

 

所以,當被問及有多了解抽水馬桶的時候,馬克曼最可能給自己打5分或者6分。

 

然而有一天,馬克曼問了自己一些關於抽水馬桶的問題:

 

水是怎麼從抽水馬桶流出去的?

抽水馬桶下半部分隆起的那個部分是幹什麼用的?

我真的理解水是怎麼流入馬桶便池的嗎?

 

那一刻他才明白,自己對抽水馬桶工作原理的理解遠遠不夠,對抽水馬桶這個裝置也缺乏系統的認識。

 

馬克曼對抽水馬桶工作原理的理解,可以認為是一種思維假象。他認為自己懂了,覺得自己解釋得清楚,但實際上,他無法清晰地描述這個裝置是如何構成的以及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當然也不可能把抽水馬桶完全拆開再重新組裝回去。

 

這不是時間問題。馬克曼和我們一樣,完全有時間搞清楚鋪設管道的技術;他也不缺乏能力,因為他曾經是認知科學學會的執行董事。但到頭來,馬克曼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馬克曼在自己的書中寫道:「每次我看抽水馬桶工作的時候,實際並不清楚水是怎麼從水箱流到便池裡,又是怎麼散開的。」

 

讓我們來認識學習活動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我們知道得越多,就越認為自己了解得更多。所以,掌握一點點知識,可不只是有點危險那麼簡單,它實實在在地迷惑了我們。

 

心理學家們對這個觀點研究了很多年,並給這個現象起了很多花哨的名字,如專家的盲點、流暢性偏好、解釋深度造成的幻覺等。

 

這些五花八門的名字最終都歸結為一個核心觀點:我們通常都認為自己知道的比實際的要多。

 

我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未知的東西並沒有清醒的認識。所以,你如果給自己有關抽水馬桶的知識打了6分,實際可能只有4分。

 

因此,我們關於反思的第一課內容就是謙虛。在研究工作中,我也發現了謙虛的必要性。

 

我在一份調查問卷裡問:你是否能夠有效分辨出好的教學方式?

 

如果人們對自己的技能有準確的認識,那麼答案應該是分成均等的兩部分——50%低於平均水平,50%高於平均水平。但問卷結果是,90%的人認為自己分辨良好教學方式的能力高於平均水平。

 

當然,這種輕率也有好處。如果沒有一點過度自信,估計就沒人會寫書或者出版研究成果了。自信也會提供一種激勵。

 

在面試過程中,誇大自己GPA成績的大學生,比起那些實事求是的學生,成績提高得更顯著。做這項研究的一個研究人員解釋說:「誇大成績的學生具有更高的奮鬥目標。」

 

承認「我啥也不懂」畢竟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我對自己曾經的過度自信也耿耿於懷。這些年來,我曾經在馬路上讓騙子得手,也曾趕飛機記錯了日期。

 

幾年前,我去加州一個立法機關做講座,結果跑題太遠,以至一個立法官員半開玩笑地說:「恨不能揍你一頓。」

 

三、如果事情看起來輕而易舉,

人們就會減少自己付出的努力

   

造成學習活動中過度自信的一個原因是熟悉程度較高。如果一個觀念過於得心應手、習以為常,人們就有可能認為自己對這個觀念理解深刻,即使事實未必如此。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對抽水馬桶這樣的問題過度自信——抽水馬桶隨時隨地可見;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對分辨良好教學方式過度自信——人們看到的各種教育培訓太多了。

 

我們還會在一些情況下過度自信。比如:

 

看起來簡單平常的事情,就容易讓人覺得學起來更簡單;

 

文章裡有大幅的圖片,人們傾向於認為自己能夠理解書中的內容;

 

一位教授的課程讓學生著迷,人們就會認為學生可以從他那裡學到更多的知識,儘管實際情況並不盡然。

 

我到奧斯汀的德克薩斯大學拜訪雅特•馬克曼的時候,聽他講過另外一個例子:TED演講。

 

TED是一檔被精緻製作的演講節目,演講的題材從雜耍到道德倫理都有涉及。聚光燈下、鏡頭前面,總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和戲劇化的時刻。這些視頻內容的觀看次數超過千萬。

 

馬克曼認為,從學習角度看,TED演講的弊端要大於好處。「問題不在於演講本身,」馬克曼說,「是我們使用這些演講內容的方式有問題。我們觀看了15分鐘非常流暢的演講內容,然後就轉入下一個演講。」

 

換句話說,TED演講看起來像一次學習的經歷:一個專家在聚光燈照射下的舞臺上演講,但是這些內容似乎獲取得太容易,因此也會被輕易地忘記。

 

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那麼,TED演講採取精雕細琢的方式呈現一個話題會怎樣呢?

 

誰會反感製作精巧的視頻內容呢?然而,諷刺之處在於,這類精雕細琢會阻礙我們的學習活動。

 

一些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作學習活動的「雙重詛咒」: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確,那麼也就不知道自己是否錯誤;

 

如果事情看起來輕而易舉,那麼學到的內容就相對較少。因為如果事情看起來輕而易舉,人們就會減少自己付出的努力。

 

在學習活動中,還有一個造成過度自信的因素,那就是過去的經歷。過去的經歷會影響我們對學習活動做出判斷。

 

如果我們化學考試總是考A,可能對化學考試投入的時間就不會很多,即使下一次考試可能比上一次難得多;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PPT進行宣講,那麼對一次新的宣講就不會投入很多準備時間,即使這次新的宣講與以前的宣講內容都不一樣。


 來源 | 公眾號:筆記俠

 圖片來源 | 網絡

 編輯 | 智慧雲


智慧雲董事會,定位於"高成長企業的外部董事會",為高成長企業的企業家和高管提升領導力,並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解決戰略問題,核心產品是為企業家定製的私人董事會,以及為企業高管定製的群策群力工作坊,致力於提升企業家領導力,助力企業高速成長。

   

相關焦點

  • 過度自信會導致樂極生悲嗎?
    自信是一個人的正常狀態。反倒是一個不自信的人是很奇怪的,只有遭遇重大挫折或者被長期pua的人,才會有嚴重的不自信。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父母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也就是所謂的挫折教育。他們的頭腦中會產生一種思想鋼印,那就是只要自己信心滿滿自己就一定會樂極生悲。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一直保持成功,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會失敗。為什麼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被植入了思想鋼印的失敗主義者,引發了很多讀者的強烈的情緒共鳴?因為很多人的頭腦中,真的被植入了失敗主義的思想鋼印,他們真的認為任何人都有失敗的一天,因此自信滿滿,充滿鬥志是一種負面的狀態。
  • 過度思考(反芻思維)埋葬你的幸福感▎overthingking Kills happiness
    美國教育中的「成就差距」有著複雜的成因;但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聰明的非裔美國學生往往更輕易地認為自己代表了自己的種族,這導致了他們在測試時可能過度思考。如何學會「不思考」呢?鮑勃•迪倫認為創造性衝動需要避免「過度自我分析」:「雖然人類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聰明,但同時也會阻礙你…你需要去控制你的大腦,避免想太多。」Flann O』Brien說,為了寫作,我們有時需要「有意地愚蠢」。
  • 有一種累,叫胡思亂想 | 大腦過度思考,正讓你發揮失常
    處理問題時專注思考,或者閒暇時頭腦裡偶爾有些想法產生,這很正常。而如果因焦慮,導致頭腦持續不受控,被各種想法填佔,這些想法對問題解決實際上幫助不大,但是卻會影響睡眠質量、工作的專注程度,那麼此時你可能就陷入過度思考了。焦慮的時候為什麼會止不住地思考?這種思考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改善呢?今天,大叔就和你聊聊過度思考這件事!
  • 女性領導力:保持自信,在失敗中獲取力量
    Farra:第一點是保持自信,享受你的人生。第二點是引領多樣化變革。關於第一點,我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之旅,要非常樂觀而不是對自己有所懷疑。我覺得是一個「戰士」專家,每次當我結束一個會議,就會捫心自問:「剛才我表現得夠好嗎?表述夠清楚嗎?大家對我的看法是什麼?」
  • 女性領導力:保持自信,在失敗中獲取力量
    女性領導力#職場女性#Page Executive近期推出"女性領導力"專題,採訪了微軟、喜力、安進等亞太區各行各業的女性高管,從她們的分享中一探女性職場的晉升與發展,感受「溫柔的力量」。Farra:第一點是保持自信,享受你的人生。第二點是引領多樣化變革。關於第一點,我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之旅,要非常樂觀而不是對自己有所懷疑。我覺得是一個「戰士」專家,每次當我結束一個會議,就會捫心自問:「剛才我表現得夠好嗎?表述夠清楚嗎?大家對我的看法是什麼?」回顧我的職場生涯,90%的時間我好像都在挑戰曾是男性當道的職位,而我相信我做得甚至比他們更好。
  • 理察·泰勒:過度自信可能是投資者最大的錯誤
    富勒和泰勒公司是加州聖馬特奧市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專門尋找投資者對公司發展反應過度或不足時產生的划算買賣。  《巴倫周刊》:在疫情之後,投資者應該尋找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理察 · 泰勒:這是不可知的。這也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事情ーー我們試圖預測六個月後或一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 伯澤爾絕平戈德羅絕殺 火焰4-3逆襲加人贏下加西德比系列戰
    -米勒、伯澤爾和博-霍瓦特在球門左側打出精妙的三角配合,最終霍瓦特將球打進。此時加人隊一共6次射正就收穫了2粒進球。佩爾森率先建功落後的火焰開始加強進攻連續通過射門威脅加人隊,而加人隊繼續不斷通過槽區的組織打出有威脅的進攻。
  • 【樹讀會】地震書局 | 第一期 躬身入局,讀懂《價值》
    13,《心流》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14,《價值》張磊15,《準備》黛安娜·塔文納16,《刻意練習》安德斯·艾利克森 羅伯特·普爾17,《自驅型成長》威廉·斯蒂克斯魯德 奈德·詹森18,《思考的技術10,《重啟》坂田直樹11,《快速閱讀》東尼·博贊12,《學習之道》芭芭拉·奧克利13,《有效學習》烏爾裡希·伯澤爾14,《零秒思考》赤羽雄二15,《即興演講
  • 想得太多,過度思考,會變得很消極
    想得太多,過度思考,會變得很消極1:只要你還在遠處看著我,就不會有別人走進我的心裡,一顆心永遠為你而跳動2:你不用管我照片和本人多大差距,是胖還是瘦,是高還是矮,要知道我以後的日子並不和你過。4:我費盡心思把真心掩藏,只為某一天你發現它的時候,嘴角能漾起微笑;愛情中有這麼一種悲哀,大約就是,對於一個人,想愛,愛不得,想忘,卻又忘不了5: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願你趟過世俗渾水,仍能不沾染那一身的世故。6: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看開,想通,就是完美!
  • BAL領導力模型:習慣是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是你的專屬評論員,每年讀300本書,讀書不挑食的軒轅。今天要為你評論的書是關於BAL模型的。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領導力行為學:基於神經科學的領導力前沿研究成果》,一聽這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非常高大上。的確,這本書當中借鑑的主要就是神經科學的一些研究成果。
  • 投資者最容易犯的大忌——過度自信
    這種心理特徵被稱為過度自信。簡而言之,過度自信的人會對自己預測的準確性進行誇大,並且多表現為「事後諸葛亮」。02第一次將過度自信引入到經濟學活動研究的是Kahneman和Tversky共同提出的前景理論。
  • 切忌過度自信,否則難逃這四個交易陷阱
    來源:金十數據作者:郭佬對於交易者來說,自信非常重要,但是一名交易者的自信心卻時常隨著帳戶餘額的波動而變動,當你大虧時,信心往往會受挫;當你大賺時,又會信心爆棚。自信可以說是成功的基石,在交易領域亦是如此。
  • VUCA時代,如何培養你的領導力?
    為了作出明智的決策,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領導者必須掌握如下十項新技能:創造者直覺:能夠利用你的內在直覺和動力,同夥伴們一起,去創立和發展事物。你怎樣才能發掘出你內在的創造者直覺,並將其應用到你的領導力中呢?未來的領導者既需要肯幹的精神,也需要敢作敢為的勇氣;洞察力:能夠透過混亂和矛盾的迷霧,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未來。
  • 領導力如何鍛造?(這裡有六招)
    領導力的培養就是這樣一種能力的培養。那麼,領導力的素質體現在如下幾方面。1、遠見卓識第一,就是遠見卓識。即看到事物的發展趨勢,認清事物發展的規律。前面有很多障礙,你的目標怎麼設定?這確實需要對現實、對趨勢的認識和思考。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但是他們沒意識到,這樣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影響,當今有一種育兒方式,會把孩子搞得一團糟,阻礙他們個人特質的發展,這種育兒方式正大行其道,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要參加運動活動,還要有領導力,我們告訴孩子不要只是參加社團還要創造社團,因為大學喜歡這樣的學生,還要參加社區服務,我是說要讓大學看到你會關心他人。這些都是為了期望中的完美。我們期望我們的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們自己卻從沒做到過。因為有這麼多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得和每一個老師溝通,和校長教練推薦人溝通,搞得像是孩子的管家,像私人管家,像秘書。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這些現象被歸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在實踐中也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判斷。
  • 張磊對話邱國鷺:聰明的投資人容易過度自信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張磊對話邱國鷺:聰明的投資人容易過度自信,投資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6月21日,在高禮價值投資研究院在線公開課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與高毅資產董事長兼CEO邱國鷺,進行了一場精彩對話,主題是「論一個投資人的自我修養」。
  • 生活中的焦慮來自於想太多——心理學:你是一個過度思考的人嗎?
    焦慮,是生活中是不是會冒出來的一種情緒。當陷入到焦慮中時,我們往往會產生過度分析、負面思考、完美主義等心理現象。負面的心理信念不僅僅加重了我們的情緒問題,同時也成為了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一個障礙。以下幾種過度思考的方式,你是不是也有呢?害怕被孤立人是一種群居的動物,被群體中的他人所接納,是源自於我們內心的一種安全感需求。而引爆焦慮情緒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來自於無法被他人接納的恐懼感。
  • 如果你不想老被思考的陷阱絆倒,建議熟讀《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
    清醒思考是奢侈的。因此,如果可能的損害較小,你無須絞盡腦汁,要允許發生錯誤,這樣你會生活得更輕鬆。只要我們有一定把握應付生活,只要我們在關鍵時刻小心,我們的決定是否完美,其實並不需要太在意。一本註定會成為思考領域經典的書在群體裡面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獨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記住的只是那些在群體中保持獨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