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當Fama提出有效市場假說之後,隨之也陸陸續續誕生了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以及套利定價模型等經典金融學理論。它們組成了完整的現代金融學理論體系。
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傳統金融理論的基礎,有效市場假說在面對諸眾多異常現象的時候,如日曆效應、盈利公告效應、過度交易等,竟然很難去解釋得清楚,這不得不讓人們備受質疑。
於是學者們拓寬思路,對異常現象進行深入觀察研究,追根溯源。尤其他們開始將人的一些行為特徵與投資相結合,由此打開了新的金融思想領域——行為金融學。
也是在當時,過度自信作為人類一個相當普遍的心理現象,逐漸被重點關注了起來。
01
過度自信起源於心理學領域。
早在之前,心理學家通過觀察和實證發現,人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自己的成功概率,喜歡把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自己的運氣、機遇和外部力量帶來的作用。
這種心理特徵被稱為過度自信。
簡而言之,過度自信的人會對自己預測的準確性進行誇大,並且多表現為「事後諸葛亮」。
02
第一次將過度自信引入到經濟學活動研究的是Kahneman和Tversky共同提出的前景理論。
此後,過度自信從行為人的心理特徵出發,通過放寬理性人假設的條件,建立相應的分析模型,對投資者的決策行為進行更為細緻的刻畫。具體表現在,過度自信對投資行為的影響主要圍繞著在過度交易所引發的一系列現象展開的。
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帶來了過度交易的行為。
過去,交易量之謎並不能用傳統的金融學理論體系解釋得清楚,直到行為金融學出現。
由於過度自信的引入,Benos、Gervais和Odean等學者發現,正是投資者的過度自信,投資者認為自己的信息質量要高於其他投資者,因此會依靠信息進行搶先一步買入賣出股票,這樣無意中導致了過度交易現象,而過度交易往往會造成交易量和換手率出現極致變化。
他們在研究數據發現,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在市場中表現為頻繁交易,具體為交易量和換手率的不斷放大。而且他們還發現,過度自信帶來的過度交易最終還會造成股票收益率的降低。
支撐上面這一依據在於2000年Brad Barber和Odean收集美國一家經紀商開戶的66465個家庭在1991-1996年的交易記錄和月末股票持有頭寸。
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交易頻繁(月度換手率超過8.8%)和交易不頻繁的家庭的月度毛收益雖然沒有多少差別,但扣除交易成本後,交易頻繁的家庭的月度淨收益顯著低於交易不頻繁的家庭。
顯然,投資者頻繁交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過度自信引起的。因為投資者在過度自信的時候,會誤認為取得的信息優於常人,因此更喜歡冒風險,同時也容易忽略交易成本。
03
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股市的繁榮往往會助長人們的過度自信,令人們認為自己是很精明的,無與倫比。
「驕傲」常常在人們的投資行為當中起到主導作用,並還會在獲得一連串成功後不斷加劇他們的自信。
例如,我國股票市場瘋狂上漲的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期間的平均月換手率達到55.7%(相當於年度換手率668.4%)。而在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間的平均月度換手率只有 22.3%(相當於年度換手率267.6%)。這表明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漲時期的過度自信程度高於股票市場下跌時期的自信程度。
但從側面來看,牛市確實增強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牛市使得投資者比起正常市場下更簡單實現收益,決策變得更加自信。同時,獲得收益後有了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大的投資活動,不再那麼迴避風險,自然而然賭注的願望跟隨不斷提高,最終他們會開始接受過去通常並不接受的投資了。
正是這樣,在過度自信不斷增加的情形下,牛市總是那麼容易出現「賭場資金效應」的現象也就可以解釋得清楚了。
04
目前,投資者的過度自信現象在股票市場中普遍存在,他們並不會隨著經驗、閱歷的增加而減少。但有趣的是,不同的投資者對過度自信卻有著高低之分。
哪些人更容易過度自信呢?
從性別角色來看,男性比起女性在許多領域(體育技能、領導能力、與別人相處能力)中總是喜歡過高去估計自己,因此最容易產生過度自信。Brad Barber和Odean在1991年至1997年中,研究了35000個家庭的投資行為,用性別度量過度自信。
結論發現,男性的月度換手率比女性高45%,但過度交易使男性的年度淨收益減少2.65%,使女性的年度淨收益減少1.72%。
再從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角度看,有一定知識和專業的領域的投資者特別過度自信,即專家過度自信的程度比新手表現得更明顯。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上海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與行為報告(2013)》,其中提到了過度自信程度。社保基金過度自信程度最高,達到0.38,其次是QFII和券商資管,分別為0.31、0.23,個人投資者在0.2以下,而散戶僅有0.14.
一般來講,基金經理人、證券分析師和股評家與個人投資者相比,他們總認為自己有能力跑贏甚至超越大盤。而個人投資者尤其散戶方面過度自信程度低的原因在於由於相對缺乏投資理念及投資技巧,以至於在交易的過程中相對缺乏一些自信心。
(文章來源於:解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