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最容易犯的大忌——過度自信

2020-12-26 解析投資

20世紀70年代,當Fama提出有效市場假說之後,隨之也陸陸續續誕生了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以及套利定價模型等經典金融學理論。它們組成了完整的現代金融學理論體系。

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傳統金融理論的基礎,有效市場假說在面對諸眾多異常現象的時候,如日曆效應、盈利公告效應、過度交易等,竟然很難去解釋得清楚,這不得不讓人們備受質疑。

於是學者們拓寬思路,對異常現象進行深入觀察研究,追根溯源。尤其他們開始將人的一些行為特徵與投資相結合,由此打開了新的金融思想領域——行為金融學。

也是在當時,過度自信作為人類一個相當普遍的心理現象,逐漸被重點關注了起來。

01

過度自信起源於心理學領域。

早在之前,心理學家通過觀察和實證發現,人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自己的成功概率,喜歡把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自己的運氣、機遇和外部力量帶來的作用。

這種心理特徵被稱為過度自信。

簡而言之,過度自信的人會對自己預測的準確性進行誇大,並且多表現為「事後諸葛亮」。

02

第一次將過度自信引入到經濟學活動研究的是Kahneman和Tversky共同提出的前景理論。

此後,過度自信從行為人的心理特徵出發,通過放寬理性人假設的條件,建立相應的分析模型,對投資者的決策行為進行更為細緻的刻畫。具體表現在,過度自信對投資行為的影響主要圍繞著在過度交易所引發的一系列現象展開的。

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帶來了過度交易的行為。

過去,交易量之謎並不能用傳統的金融學理論體系解釋得清楚,直到行為金融學出現。

由於過度自信的引入,Benos、Gervais和Odean等學者發現,正是投資者的過度自信,投資者認為自己的信息質量要高於其他投資者,因此會依靠信息進行搶先一步買入賣出股票,這樣無意中導致了過度交易現象,而過度交易往往會造成交易量和換手率出現極致變化。

他們在研究數據發現,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在市場中表現為頻繁交易,具體為交易量和換手率的不斷放大。而且他們還發現,過度自信帶來的過度交易最終還會造成股票收益率的降低。

支撐上面這一依據在於2000年Brad Barber和Odean收集美國一家經紀商開戶的66465個家庭在1991-1996年的交易記錄和月末股票持有頭寸。

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交易頻繁(月度換手率超過8.8%)和交易不頻繁的家庭的月度毛收益雖然沒有多少差別,但扣除交易成本後,交易頻繁的家庭的月度淨收益顯著低於交易不頻繁的家庭。

顯然,投資者頻繁交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過度自信引起的。因為投資者在過度自信的時候,會誤認為取得的信息優於常人,因此更喜歡冒風險,同時也容易忽略交易成本。

03

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股市的繁榮往往會助長人們的過度自信,令人們認為自己是很精明的,無與倫比。

「驕傲」常常在人們的投資行為當中起到主導作用,並還會在獲得一連串成功後不斷加劇他們的自信。

例如,我國股票市場瘋狂上漲的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期間的平均月換手率達到55.7%(相當於年度換手率668.4%)。而在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間的平均月度換手率只有 22.3%(相當於年度換手率267.6%)。這表明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漲時期的過度自信程度高於股票市場下跌時期的自信程度。

但從側面來看,牛市確實增強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牛市使得投資者比起正常市場下更簡單實現收益,決策變得更加自信。同時,獲得收益後有了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大的投資活動,不再那麼迴避風險,自然而然賭注的願望跟隨不斷提高,最終他們會開始接受過去通常並不接受的投資了。

正是這樣,在過度自信不斷增加的情形下,牛市總是那麼容易出現「賭場資金效應」的現象也就可以解釋得清楚了。

04

目前,投資者的過度自信現象在股票市場中普遍存在,他們並不會隨著經驗、閱歷的增加而減少。但有趣的是,不同的投資者對過度自信卻有著高低之分。

哪些人更容易過度自信呢?

從性別角色來看,男性比起女性在許多領域(體育技能、領導能力、與別人相處能力)中總是喜歡過高去估計自己,因此最容易產生過度自信。Brad Barber和Odean在1991年至1997年中,研究了35000個家庭的投資行為,用性別度量過度自信。

結論發現,男性的月度換手率比女性高45%,但過度交易使男性的年度淨收益減少2.65%,使女性的年度淨收益減少1.72%。

再從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角度看,有一定知識和專業的領域的投資者特別過度自信,即專家過度自信的程度比新手表現得更明顯。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上海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與行為報告(2013)》,其中提到了過度自信程度。社保基金過度自信程度最高,達到0.38,其次是QFII和券商資管,分別為0.31、0.23,個人投資者在0.2以下,而散戶僅有0.14.

一般來講,基金經理人、證券分析師和股評家與個人投資者相比,他們總認為自己有能力跑贏甚至超越大盤。而個人投資者尤其散戶方面過度自信程度低的原因在於由於相對缺乏投資理念及投資技巧,以至於在交易的過程中相對缺乏一些自信心。

(文章來源於:解析投資)

相關焦點

  • 觀點|諾獎得主理察·塞勒:過度自信是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塞勒詳細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投資者的常見錯誤、過度自信以及「助推」(nudge)的含義。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談話節選。巴倫: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人們應該注意哪些行為錯誤?《巴倫》:投資者通常還會犯哪些錯誤?塞勒:人們在生活中容易犯的最大錯誤就是過度自信。在投資時,他們是否有必要買賣單個證券並不清楚,除非他們明確地是為了稅務管理而投資(但我們知道他們做不好)。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經理都表現不佳,從他們的佣金收入中就可見一斑。
  • 諾獎得主理察·塞勒:過度自信是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 《巴倫》專訪
    塞勒詳細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投資者的常見錯誤、過度自信以及「助推」(nudge)的含義。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談話節選。巴倫: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人們應該注意哪些行為錯誤?我認為是計劃出資者的錯誤,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沒有採用我最青睞的幹預措施,即「每天多存一點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儲蓄率會自動增加。我們知道,減少偏見的最好方法就是令決策自動化。
  • 理察·泰勒:過度自信可能是投資者最大的錯誤
    富勒和泰勒公司是加州聖馬特奧市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專門尋找投資者對公司發展反應過度或不足時產生的划算買賣。  《巴倫周刊》:在疫情之後,投資者應該尋找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理察 · 泰勒:這是不可知的。這也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事情ーー我們試圖預測六個月後或一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 張磊對話邱國鷺:聰明的投資人容易過度自信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張磊對話邱國鷺:聰明的投資人容易過度自信,投資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6月21日,在高禮價值投資研究院在線公開課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與高毅資產董事長兼CEO邱國鷺,進行了一場精彩對話,主題是「論一個投資人的自我修養」。
  • 聊聊恐懼、貪婪、過度自信、輕信他人等情緒對投資理財的影響!如何...
    核心觀點 恐懼、貪婪、輕信他人或過於自信等情緒,都會使我們的理財決策出現偏差。理財就是一種「人生規劃」,我們要努力做到「量身定製」:找到自己想要的理財方式,結合實際做出規劃,再根據變化動態調整,這就是理財最重要的事。
  • 過度運動是養生大忌
    近些年,國內外對過度運動的研究結果已經證實,長時間過度運動可以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下降、關節肌肉韌帶損傷、關節炎、腎組織功能受損、視網膜脫落,以及加速人體衰老等與健康相背離的負性結果。第一個判斷指標是自我感覺,由於運動量的大小是因人而異的,所以自我感覺是判斷運動是否過量的最直接指標。如果運動能使你出現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些心跳加快、周身微熱,身上出汗,運動過後全身有輕鬆愉快的感覺,這表明運動適量;如果運動使你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大汗淋漓、心跳得像要蹦出來一樣,運動過後全身沉重得不想再挪步,那一定是運動過度了。
  • 切忌過度自信,否則難逃這四個交易陷阱
    不過,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不是如何在交易中保持自信,而是如何避免過度自信。因為交易中的不自信也許會讓你錯過大行情,但過度自信卻可能令你遭受大損失。什麼是過度自信呢?通俗一點來說,人們很多時候對信息的把握或者對自己的判斷有極強的信心,儘管這種信心會讓你有可能在一夜之間跌得「粉身碎骨」,這就是過度自信。
  • 張磊對話邱國鷺:聰明的投資人容易過度自信,投資最重要的是「對...
    在張磊看來,投資人修養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誠實,能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真誠地去衡量自己至關重要。投資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邱國鷺:在您看來,一個優秀投資人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張磊:最重要的是智識上的誠實(intellectual honesty)——能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真誠地去衡量自己。
  • 人性弱點,投資中的盲目過度自信
    大家好,我是王朝學長,專注於理財知識分享,今天我們分享的內容是:投資中的人性弱點,過度自信。這裡不禁有些夥伴要問了「車神」是怎麼來的,這就是我們的心理因素在作怪,因為我們對自己盲目自信或者過度自信了。那麼,什麼因素會導致我們的過度自信呢?各種信息量的增加。
  • CEO過度自信好嗎?影響投資效率?答案竟是肯定!
    過度自信的執行長的心理偏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過度自信的執行長會高估公司的投資機會與公司項目的淨現值;第二,他們認為資本市場低估了其公司高風險證券的回報率。執行長在進行項目的投資決策時,通常藉助淨現值法來評估項目的投資價值,當項目的未來淨現金流量折現值大於零時,該項目具備可行性,因此恰當地估計投資項目的未來現金淨流量至關重要。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這些現象被歸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在實踐中也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判斷。
  • 不僅「目中無人」,還犯了大忌?
    《offer》替補實習生何旻澤遭吐槽,不僅因為"目中無人",還犯了大忌?在最新一期《offer》中,丁輝和翟澤林被淘汰,而替補實習生何旻澤以及趙南希則正式成為君合實習生中的一員。然而網友們對於何旻澤卻並沒有什麼好印象,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目中無人」,其中更是犯了大忌。
  • 過度自信會導致樂極生悲嗎?
    自信是一個人的正常狀態。反倒是一個不自信的人是很奇怪的,只有遭遇重大挫折或者被長期pua的人,才會有嚴重的不自信。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父母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也就是所謂的挫折教育。因為很多人的頭腦中,真的被植入了失敗主義的思想鋼印,他們真的認為任何人都有失敗的一天,因此自信滿滿,充滿鬥志是一種負面的狀態。這個世界確實沒有人能夠永遠保持成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是真的,充滿自信確實也可能樂極生悲。
  • 健身中很容易犯的錯誤,看看你錯過幾個
    01減脂大忌一旦決定減脂瘦身,許多小夥伴最先做的便是嚴格克制飲食,這不吃那不吃的。在此基礎上還會開始大量的有氧運動;但仍不改熬夜、看手機刷劇的壞毛病。這往往就是導致減肥失敗的3大關鍵因素。首先,對於減脂而言,控制飲食自然很關鍵。
  • 3個細節揭露,豬爸爸過度自信
    豬媽媽攤煎餅從這個細節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教訓,男人自信並沒有錯,但是不可以過度自信,用我們常用的網絡語言來說,就是「裝X需謹慎」。正所謂吹牛千萬條,實力第一條,明明實力沒有達到,就不要逞能+硬撐+吹牛,否則就容易被打臉。
  • 如何避免瞎練,健身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
    每個健身老炮都是從健身新手走過來的,人們總是在錯誤中成長,當他們練了多年之後,一定會有很多犯錯的經驗,可能會後悔自己早知道這些錯誤就好了,以致於浪費了太多時間,走了很多彎路,作為健身新手,如何避免瞎練,健身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
  • 五慢鏡揭原委,只因21歲小將犯一大忌
    文/水清清廣東與上海的比賽行至第三節還剩5分40秒處,杜指導經典畫面來了,「死亡凝視」,至於事發的具體原因,五個畫面為球迷呈上,只因21歲小將劉權標犯了一個大忌。廣東防反戰全隊努力防守,威姆斯拿下籃板後直接四號位長傳,跑到最前面的是劉權標,最後畫面定格處,眼前只剩下籃筐了,必須得分的回合,可結果?
  • 杜坤維:貴州茅臺股價大跌敲響過度自信的警鐘
    貴州茅臺是機構重倉股,北上資金的最愛, 一天損失市值666億元,截止三季度末,機構持股6038.06 萬股,按照下跌53元計算,機構損失超過30億元,北上資金持股10057.42 萬股,損失超過50億元。
  • 看起來過度自信,可能只是男性在表演丨自我認知偏差
    前晚,我還在一個姐妹的微信小號裡看到她悄摸摸的吐槽:雖然碰上這種迷之自信的人很煩,但有時候我其實巴不得能有「全天下我最棒」的自信來面對世界,這樣至少跟老闆商量工資的時候還能有點底氣(慫)。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自信聽起來都不是一件壞事。不過也有人表示,相比起女性,男性總是更容易過於自信。這是真的嗎?科學研究怎麼說?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 領導力|烏爾裡希·伯澤爾:過度自信會阻礙你的思考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我最希望消除掉的是什麼呢?」卡尼曼斟酌著自己的話,「過度自信。」 卡尼曼的輕描淡寫仿佛顯不出這個回答的重要性。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遭受著過度自信的影響。 這種過度自信每個人身上都會有。 在政治領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伊拉克戰爭中,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戰艦上就已懸掛上「勝利完成任務」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