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KY KnowYourself 收錄於話題#KY趣味心理速遞42個
作者 / fufu
編輯 / Celia
前段時間,《脫口秀大會》上楊笠的那段關於男生「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的吐槽一下子引發了我身邊所有姐妹的共鳴。前晚,我還在一個姐妹的微信小號裡看到她悄摸摸的吐槽:
雖然碰上這種迷之自信的人很煩,但有時候我其實巴不得能有「全天下我最棒」的自信來面對世界,這樣至少跟老闆商量工資的時候還能有點底氣(慫)。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自信聽起來都不是一件壞事。不過也有人表示,相比起女性,男性總是更容易過於自信。這是真的嗎?科學研究怎麼說?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01.
很多男性「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真的嗎?
曾經有研究發現,男性其實並不比女性自信,可是確實比女性更容易過度自信(Cho, 2017)。
這麼一聽是不是有點讓人發懵?這是因為,過度自信和自信在心理學上是兩個概念。在很多關於「男性普通卻自信」的吐槽當中,體現出來的並非自信,而是過度自信。
自信是人對於自我的信任,相信自己可以依靠自己面對生活的挑戰;而過度自信則是一種認知偏差,可以細分成三個維度(Moore & Healy, 2008):
Over-estimation,過度評價,即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水平;
Over-placement,過高定位,即誤以為自己優於大多數人,以及
Over-precision,過度確信,即過於相信自己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誇誇其談並且自認為掌握了真理時,不一定是因為ta真的自信,而可能是ta對自己的認知產生了偏差——誤以為自己真的在這個領域是專家/誤以為在座各位都是垃圾/過度相信自己的正確性。
學者普遍認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陷入過度自信的誤區,而這種認知偏差可能為他們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例如,有研究指出,比起女性,男性在投資行為上更容易盲目樂觀地估計預期收益,導致他們長期的平均投資收益要低於女性(Barber & Odean, 2001)。
同時,過度自信也影響了男性對待財富分配的態度。今年新發表的一則研究發現,在不同情境下,男性被試均比女性被試更不願意採取財富平分的方式,因為他們傾向於預估自己能獲得比平均水平更多的財富(Buser, Grimalda, Putterman, & Weele, 2020)。
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男性比女性更傾向於認為自己在群體中的能力水平比大多數人高,因此更少同意財富平分。截圖自Buser, T., Grimalda, G., Putterman,L., & Weele, J. V. (2020). Overconfidence and gender gaps in redistributive preferences: Cross-country experimental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78, 267-286.
02.
看起來過度自信,
可能只是男性在表演
背後是社會對兩性的「雙標」
如果單看以上的研究,可能會得出一個簡單粗暴的結論:男性確實更容易對自我認知產生偏差,從而過度自信。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知乎「如何看待有些男生的迷之自信」的問題下面,有個高贊回答說了這樣一句話:
這讓我們得以從另一種視角理解男性的「普通卻自信」:為了被身邊的人、被社會接納,體現出男子氣概,他們似乎不得不進行某種自我包裝,這才表現一副迷之自信的樣子。
一項2010年的研究佐證了上述觀點——當研究人員通過現實情境的觀察而非被試的自我報告來探究過度自信的性別差異時,ta們發現,過度自信水平在男性和女性身上並沒有顯著差異(Johansson-Stenman & Nordblom, 2010)。
也就是說,雖然男性在口頭上容易比女性表現出更多的過度自信,但他們的行為卻誠實地洩露了真相:男性並沒有比女性更加過度自信;他們實際上沒有特別自大,甚至不一定真的很自信。表現得「迷之自信」,可能也只是男性為了適應社會習得的偽裝而已。
研究人員用不同方式分析實驗數據,發現男女在行為上並沒有顯著的過度自信差異。截圖自Johansson-Stenman, O., & Nordblom, K. (2010). Are men really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women? A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 on exam behavior.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461,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這一結論的背後,也反映出社會對於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表現方面的「雙標」。社會期待男性顯得自信甚至自大,而女性則需要顯得謙卑。這種刻板印象其實會給男性和女性都造成傷害。
一方面,女性表露出自信會受到打壓;另一方面,男性必須自信而強大,但凡表露出不自信的一面,就會遭到質疑或打壓,或被認為是能力不足(Rosette, Mueller, & Lebel, 2015)。有研究就發現,性格溫和的男性的薪水相比性格更強硬的男性平均低了18%,即便他們的能力並不比其他人差(Mayer, 2018)。
為了適應這樣的社會環境,那些缺乏自信卻被要求自信的男性只能選擇演戲,演著演著便有了過度自信的樣子,騙了別人也騙了自己。
因此,造成男性往往比女性顯得更過度自信的原因,並非男性天生容易自信膨脹或者女性天生容易自卑,而是社會的要求塑造出了男女之間的自信差異。
這樣一來,也不難想像為什麼有些男性在面對「普通卻自信」的嘲諷時,會感受到被冒犯。畢竟,「我不自信的時候別人嫌我弱,我表現出自信又被人嘲諷『明明很普通』」。這種外界期待加諸的矛盾與割裂,大概也成為了一部分男性在面對「普通卻自信」的指責時爆發不滿的導火索。
03.
其實無論男女,
來點蜜汁自信都沒啥不好
很多人以為正確的自我認知在任何時候都必不可少,因此常常將過度自信視為一種缺陷。然而,很多情況下,自我認知有些偏差並不見得是件壞事——
比如,2018年一則研究就發現,職場中的男性對於成功往往比女性表現出更強的信心,雖然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更強的能力;而信心上的差異也成為了男性薪資水平更高的一部分原因(Risse, Farrell, & Fry, 2018)。
當然,男女之間的薪酬差異絕不僅僅與信心相關,信心只能解釋很小的一部分差異性。截圖自Risse, L., Farrell, L., & Fry, T. R. L. (2018). Personality and pay: Do gender gaps in confidence explain gender gaps in wage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70(4), 919–949.
也就是說,即便是自我認知偏差帶來的信心,也給了他們為自己爭取薪資的底氣。
除此之外,想要過得幸福,我們其實需要用一種「玫瑰色濾鏡」來看待自己。
心理學家稱之為對自我的「積極錯覺」(positive illusion)。研究發現,那些能夠戴著玫瑰色濾鏡看待自己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是更高的;而如果你缺乏對自我的積極錯覺,你可能會更容易感到抑鬱(Evertsz, 2017)。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有人能夠「普通卻自信」地活著,其實沒什麼值得嘲諷的;我們反而應該鼓勵更多人找到這樣的狀態。
B站上一位美妝博主在談及自己為何「長相普通卻對自己的外貌充滿自信」時,給出了這樣回答:
「為什麼我長相一般,卻迷之自信?!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長相一般!」截圖自vivi可愛多
作為容易對自己外貌感到焦慮的萬千女性之一,這樣的迷之自信我實名表示羨慕。
其實,過度自信之所以有時候讓旁人產生反感,往往是因為有些過度自信的人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待人處事。如果這份過度自信的心態並沒有冒犯到別人,那麼周圍的人似乎也沒有什麼指責的必要。
對於身邊長相普通卻自認帥氣/美麗的人,與其抨擊對方「過度自信」,不如虛心學習一下人家的迷之自信。不管是高矮胖瘦、頭頂禿成地中海,或者肚子開始膨脹,都可以覺得自己很美很帥。
而在面對各種以「你需要認清你自己」為由的貶低和打壓時,也不要忘記保持內心那一點點小小的「自我膨脹」。
最後,希望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能夠普通而自信地活著呀~
References:
Barber, B. M, & Odean, T. (2001).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1), 261–292.
Buser, T., Grimalda, G., Putterman, L., & Weele, J.V. (2020). Overconfidence and gender gaps in redistributive preferences: Cross-Country experimental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 178, 267-286.
Cho, S. (2017). Explain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nfidence and Overconfidence in Math.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Evertsz, J. C. (2017). Positive illusion coping styles: adaptive denial, defensiveness, depress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self-esteem.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Johansson-Stenman, O., & Nordblom, K. (2010). Are men really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women? A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 on exam behavior.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461,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Mayer, D. M. (2018). How men get penalized for straying from masculine nor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oore, D. A, & Healy, P. J. (2008). The trouble with over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15(2), 502–517.
Risse, L., Farrell, L., & Fry, T. R. (2018). Personality and pay: Do gender gaps in confidence explain gender gaps in wage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70(4), 919-949.
Rosette, A. S., Mueller, J. S., & Lebel, R. D. (2015). Are male leaders penalized for seeking help? The influence ofgender and asking behaviors on competence perceptions.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6(5), 749–762.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