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有位哥們兒便向我約稿,希望我寫一篇對比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輝騰錫勒三個草原旅遊區的文章。因為此三地都屬於4A級景區,是內蒙古呼包鄂地區最著名的三個草原旅遊目的地,很有比較意義。但我屬實不想落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寫這種題目就是給自己挖坑,不被罵死才怪;二是這裡涉及本人家鄉,評論起來難免偏頗。
但這哥們兒死纏爛打,說是一定要聽聽旅遊區的當地人如何評價旅遊區。嗯……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隨便聊聊吧。不過需要事先聲明一下,由於旅遊業這潭水很深,本人只是粗略談些感性認識而已,不代表任何一方勢力,且並非旅遊業從業者。此外,文中如有不足或者是偏頗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海涵。好了,申明結束。
本文將從區位優勢、草原景觀、風情文化、運營模式及配套設施分別比較一下。廢話少說,馬上開始。
一、區位優勢
希拉穆仁距呼和浩特85公裡,位於其正北方,隸屬包頭市;格根塔拉距呼和浩特140公裡,位於其東北方,隸屬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距呼和浩特110公裡,位於其東方,也隸屬烏蘭察布市。從位置上來講,希拉穆仁離呼和浩特最近,交通最方便,輝騰錫勒次之,格根塔拉最遠。
二、草原景觀
人們去草原旅遊,第一需求肯定是看「草」,但這三地都屬於半乾旱草原區,草場質量不是太好,很多遊客不免會失望。如果您非要堅持去看植被好一點的草原,我這裡有兩個備選地點:一是錫林郭勒的東烏珠穆沁旗,二是新疆伊犁的那拉提。不過要去這兩個地方,不掏個一萬八千您是回不來的,自己摸摸荷包掂量吧。
如果單從植被覆蓋率來比較的話,輝騰錫勒肯定排第一,其次是希拉穆仁,再次是格根塔拉。但嚴格意義上講,輝騰錫勒不算典型草原,草種比較雜,屬於高山草甸地區,而且地形起伏太大,沒有「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蒼涼廣闊感。希拉穆仁倒是有河,也有湖(淖爾),地形也廣闊,本來很符合明信片上的草原景象,可惜由於水量逐年減少,那河現在已經窄到一步就可以邁過去的地步了。至于格根塔拉麼……咱們還是說下一個話題吧。
三、風情文化
要談到這三地哪裡最有文化,希拉穆仁當之無愧是第一,此地不僅有乾隆皇帝欽賜寺名的普會寺(也是活佛的夏宮,典型的藏傳寺廟),還是當年草原絲綢之路上晉商的重要貿易中轉站,可惜的是,晉商遺蹟基本全毀了。格根塔拉由於距離四子王旗的王府不算太遠,也算是和文化沾點邊,更重要的是,神州飛船一般在其北邊的阿木古郎草原落地,「神州家園」也是其一大賣點。至於輝騰錫勒麼,當地本來就屬於農耕區,連蒙古族同胞都很少,近幾年因為搞旅遊業才陸續來了一些,因此在本輪中只能排最後了。
當然,如果你要看當地的旅遊手冊,每個都是吹的天花亂墜,巴不得有萬年的歷史傳承,甚至三皇五帝都能硬扯上關係,切記,不足為信。
四、運營模式及配套設施
希拉穆仁是呼和浩特周邊最早開發的草原旅遊區,在當年甚至還有一個專門用來接待外賓的國營單位——外事接待辦,來過一些類似於西哈努克親王等外國的達官貴人。80年代末,草原旅遊業開始興起,天南海北的人紛紛來此,搭起蒙古包做上了生意,由於剛開始缺乏行業規範,亂象叢生,曾經作為負面案例上過兩次內蒙古電視臺的《今日觀察》。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還是以散戶經營為主。當然,隨著2010年之後外部資本開始湧入,確實出現了一些規模較大的旅遊企業,有的還搞起了《漠南傳奇》等大型實景演出,但群雄並起的基本局面沒有改變。這導致了一個惡果,那就是當地的旅遊資源被多方稀釋了,遊客只能到有限的幾個景點遊覽。如果您在遊覽時聽說隔壁有一個景點挺美,想去。導遊會親切的告訴你:「那是別家的地兒,不在咱的線路規劃之內,如果要去啊,再掏錢……」
作為後起之秀,格根塔拉在成立之初就汲取了希拉穆仁的教訓,搞起了獨家經營,也就是由一個企業管理整個景區。由於是獨家買賣,坊間對這家企業有很多流言,但仔細想想,早年間起家的老闆哪個不是「黑白通吃」,對不對?作為升鬥小民,意會即可。不過,遊客倒是能多享受一點規模經濟的好處,旅遊區內但凡有的東西,遊客都可以玩到。前幾年,格根塔拉和呼和浩特土左旗廣播電臺合作,利用「長江迷糊」兩位網紅主播的流量優勢主辦了草原帳篷節,據說搞得風生水起,頗讓另外兩個旅遊區眼饞。
輝騰錫勒有點兼二者之長的意思,不但有行業巨頭存在,比如新大地公司。也有一些次等規模的旅遊企業,甚至還有臺資企業在這裡搞草原旅遊,我曾經就代表公司和那位臺商談過業務,很讓我震驚。輝騰錫勒雖然不屬於典型草原景觀,但人家壓根都不在乎。別忘了,輝騰錫勒最早是因為「黃花溝」出名的,還建了賞花索道吶,人家的宣傳畫冊上印的可是大型風力發電機與花海。
所以,等疫情結束,您想好要去哪裡了麼?
獲得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