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名的由來

2021-02-18 說南

請點擊上面「白看白說」加關注,就能免費定期收到本推送。

作者簡介:白河之南,真名李德強,南召土著一枚,喜歡攝影與寫作,尤愛南召好山好水好人好故事,閒時鉤沉一二,笑談古今。喜歡了您就加個關注,不加也說聲謝謝。

 

提起南召縣,經常見到一些文章,將之稱為「雉縣」、「向城縣」。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是因為這些名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曾經作過南召縣名。說複雜,是因為南召在置縣2300多年間,縣域邊界經常變化,有時候大,有時候小,有時候把周邊縣挖過來一塊兒,有時候被別的縣划走一片兒,有時候被取消了縣制併入別縣,有時候還被分為兩到三個縣。直到幾年前,還從南召縣生生劃出一個鴨河工區來,合合分分的事,到啥時候都不消停。你想啊,別說一個縣,就算一個孩子,今天被這家收養,明天被那家領去,這姓名不得改來改去。

這樣改名,可不只兩三次,正史有明確記載的,就有七八個,如「北雉縣」、「武川縣」、「武清縣」、「雲陽縣」,其中使用最長的三個縣名,就是「雉縣」、「向城縣」和「南召縣」。

說到雉縣,還有這麼個小故事。筆者學生時代,在一位同學面前賣弄淵博,說南召縣古稱「雉縣」。那同學不知道「雉」的意思,去查字典,轉回來帶著壞笑說:「原來你們縣是野雞縣吶。」說完,一看我的臉色,知道不好,立馬狗走兔奔,落荒而去——怕我揍他。

他這德性,根本不用我去揍他。只需叫他穿越到西漢,見了呂雉試試,他若敢叫聲「呂野雞」,看看心慈手軟的呂后會給他留下幾族。其實用不著時光機器這麼麻煩,一張火車票,送他到陝西寶雞,他敢在雞峰山陳寶夫人祠前叫聲「野雞祠」,看看一幹信眾會給他留下幾塊好肉。

說到這兒,大家都明白了,在古代,雉是寶雞、神雞的意思,是吉祥的化身,跟「鳳凰」差不多。至於後來為什麼變成野雞,還曲裡拐彎有了那個意思,就讓人十分不解了。

雉還是天大的祥瑞之物。相傳秦穆公時,陳倉出現了一雄一雌兩個神雉,得到雌雉的人,可以稱霸,得到雄雉可以稱王。秦穆公捉到了雌雉,果然成了春秋五霸之一。雄雉飛到南陽衡山(今南召縣太子山),後來被劉秀得到,劉秀就應言當了皇帝。

這件事產生了兩個縣名,一個是陳倉,定名為寶雞縣,即現在的寶雞市。

另一個就是我們縣了。秦穆公把雄雉飛落的這一帶稱為雉,建了雉城(今雲陽,一說今小店鄉關莊村附近)。約四百年後,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設南陽郡,開始設雉縣,縣城就在雉城。

雉縣這個名字一直用到南北朝劉宋時期,北魏奪得雉縣後分為北雉、武川兩縣,西魏又設置了向城縣。

自此向城縣這個名稱登上歷史舞臺,中間先後廢了北雉、武川兩個名稱,設為向城、雲陽兩縣,到唐朝武德八年(625年),並為一縣,定名為向城縣。

向城縣縣治在今皇路店鎮街北西抬頭,因為附近有座向關而得名,向關是著名的鴉路三關第一關,位置在今天皇路店鎮鴨河村附近。雲陽縣的縣治在今雲陽鎮,因為第二關雲陽關而得名,雲陽關在今天小店鄉關莊村。第三關為魯陽關,是楚長城百關之首,現在皇后鄉分水嶺村境內。魯陽關也產生了一個縣名,就是魯陽縣,在今天的魯山縣堯山鎮一帶。可見,鴉路三關在古時候的名氣和地位,有機會筆者會專門講講鴉路三關的故事,在此略過不提。

五代周時廢向城縣,南召被併到其它縣,直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才復縣,定名為南召縣,除了清初有75年間廢縣之外,一直沿用至今。

南召縣的治所,在1947年遷縣李青店之前,一直在今雲陽鎮。但是有個常識必須說清,在這期間,雲陽鎮不叫雲陽,就叫南召縣城,簡稱縣城。就如同後來南召縣城遷到李青店,這地方從此不能再叫李青店,得叫南召縣城一樣。

從上文可以看出,一個縣的名稱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有依託和傳承。比如向城縣名來自向關,雲陽縣名來自雲陽關。那麼,南召縣名又來自哪裡呢?

南召縣名,據《南召縣誌》記載,來自縣城南邊宛洛大道上一個驛站南召店。

用一個驛站小店來命名一個縣,挺讓人想不通的。是不是當時南召店已經名聲大得不行了,就象向關和雲陽關那樣,不借用一下就不足以讓一個新設的縣揚名立萬?史書沒有記載,只能讓人瞎想。

也可能是「南召」二字蘊含著豐富的正能量,筆者見過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現引用過來,權當一說。

這個說法跟《詩經》掛上了鉤,詩經十五國風之一有個《召南》篇,收錄西周召公封地南方的民歌。其中有一篇《甘棠》,據說召公勤政愛民,曾在一棵甘棠(棠梨)樹下為民辦事,老百姓就用這樣一首歌謠來稱頌和紀念他。召南倒過來就是南召,南召店因此得名。還考證出南召店附近有個甘棠嶺,召公曾經來過,以佐證此說不虛。

如果考證出召公在南召店一棵棠梨樹下辦過公,筆者認為明顯是一種附會。史載召公在棠梨樹下辦公的事發生在他的封地召邑,現陝西省歧山縣西南,屬寶雞市所轄。看來寶雞與南召冥冥中有著莫大的聯繫,一雌留一雄走,過了上千年,故事還是連著故事。

其實,當時周公召公以陝州東西(今三門峽市陝縣)分治天下,南召屬於周公治下周南地區,同為《詩經》十五國風之一的《周南》篇中的不少詩歌,發源於南召地區,這是沒錯的。《召南》收錄南召的民歌就說不通了,而且,召公也不大可能越位到周公的治下之地來辦公。

但是,如果做為後世紀念召公而命名南召,勉強能說得通。說勉強,是因為召公之召(shao)與南召之召(zhao)並不是同一個字,只能再附會一些,說後世念混了。

這種說法筆者不願採信,另有一個原因。在雲陽北面,還有一個北召店。既然南召店來自「召南」邏輯成立,那麼北召店也得來自「召北」才對。然而遍翻《詩經》,並無「召北」一說。可見,南召店之南召來自《詩經》之「召南」可能性並不大。

那麼問題又來了,南召與北召之「召」,會不會是一個地方,比如一座山、一條河、一個村落的古稱?

或許是這樣,南召縣先由南召店得名,後來人們把南召縣城之北的一個小店叫做北召店,也就是說北召店因為南召縣城而得名。

到底是怎麼回事,有興趣的老師,可以文後留言,為我們答疑解惑。

別忘點擊二維碼,加關注額。

相關焦點

  • 南召縣舉行「格局屏天下 南召企業家學院」開班典禮
    12月9日,南召縣舉行格局屏天下南召企業家學院開班典禮。格局屏天下河南分院院長楊銘博、縣長方明洋和縣領導王稚、李芳參加開班典禮。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芳主持典禮。縣委副書記王稚在致辭中說,格局屏天下教育集團南召企業家學院的成立,將為南召建立一個連結外部世界的窗口,必將對全縣黨政幹部和企業家解放思想、開拓視野、放大格局、提升本領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南召柞蠶
    這就是南召柞蠶。南召柞蠶業興於漢,宏於明,盛於清,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西漢末年境內有野蠶成繭,東漢光武開始人工放養。明嘉靖年間,「山絲產額甲於各縣」,「婦孺會絡經,滿城梭子聲」。清代,南召柞蠶業進一步興旺發達,民眾以「養蠶為業,植柞為本」。乾隆年間,代理知縣陳之鄖作詩讚道:「槎坡饒而利,蠶坡繭絲盈」,「以茲補乏匱,且以供職徵」。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1913年改設沿河縣,因縣治近烏江而得名,1987年11月設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清雍正十年(1732)設松桃廳,1913年改設松桃縣,因縣城建於松桃山下得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松桃系苗語,意義待考;1956年9月設自治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醴泉縣的由來
    我縣曾有一個歷史悠久、美麗動聽的名字叫醴泉。醴,甜酒;醴泉,甘美的泉水。《禮記》上說:「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此後,從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開始修縣誌到民國以來,歷代共修有七部縣誌,對因有哪眼醴泉而把縣名改為醴泉縣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計志書考證過的醴泉:有永壽縣的醴泉、禮泉縣舊縣村南流泉坊的龍泉、縣城北?公泉、南坊鎮泉以及縣城西的鄭公泉(據縣誌記載,我縣還有方山跑馬泉、煙霞洞的鄭子真泉、翁官寨的二龍山泉和橋北的五龍山泉)。學者方家無據想出被歲月塵土掩蓋埋沒的甘北鎮曾有一眼醴泉。
  • 【南召美食】南召美食的葵花寶典——槲櫟卷
    蘑菇,南召不叫蘑菇,而是叫狐狸卷、忽雷卷、槲櫟卷。狐狸、忽雷的叫法大概是槲櫟二字的轉音。因為南召從明清到民國一直發展柞蠶養殖,漫山遍野都是槲櫟,又叫櫟茅,而槲櫟坡上的蘑菇,叫槲櫟卷再合適不過了。槲櫟卷喜歡高溫高溼,每年入夏,一兩場雨,槲櫟卷便破土而出,坡上到處都是。而這也正是南召人拾槲櫟卷的大好時候。
  • 牛皋大戰南召丹霞寺
    且不說九裡山是不是咱們南召的九裡山,但太山廟九裡山上韓信寨遺址尚存。乾隆十一年南陽知府任應烈所寫的《南召縣誌序》:「將軍戰壘」指的就是九裡山的韓信寨。加上三鴉路的重要軍事地位,自春秋到民國南召這塊地方一直都是兵連禍結,南召人民都深受兵燹之苦。特別是南宋。宋、金、元在此處進行拉劇戰,南召幾度淪為金人之手,後來又被蒙古入侵。南召人民幾經蹂躪,餓殍遍野,十室九空。
  • 南召:幸福是隨處可觸的感覺
    南召山頭村,村民跳起了廣場舞 從曹店村到雲陽鎮山頭村不過半小時路程,穿過高大巍峨的古牌坊,但見筆直整潔的水泥路直通村內,棟棟白牆灰頂的徽派樓宇分列兩側,株株苗木花草簇擁在庭院內外,面面國旗在村道上迎風招展。
  • 揭秘南召、郟縣完顏阿骨打後裔
    通過調查,高樹冀發現,在南召的皇后鄉、雲陽鎮等12個鄉鎮四五十個村莊都有高姓後人,且他們都是一個家族的。牽扯到這麼多人,他決心弄清楚這個家族的謎團。 在傳說中,「白頭奶奶」和「黑頭奶奶」來自郟縣。在出差時,高樹冀聽說郟縣安良鎮有個高樓村,他就匆匆趕過去。在該村,他聽一位老人講,這裡的高姓是從襄陽府棗陽縣崔橋裡遷過來的,但並沒有聽說有後人遷到南召。
  • 黑龍江省各市縣名字的由來!
    齊齊哈爾市:達斡爾語「奇察哈裡」的轉音,意為「邊疆」或「天然牧場」。訥河市:以訥謨爾河得名,滿語為「打牲」之意。 泰來縣,原名「泰來氣」,由蒙古語「他拉戲」音轉,意為「栽花先生「或「種痘者。 甘南縣:原名「甘井子」。原為達斡爾族牧民打的一眼井,由達斡爾語「嘎齊堪」演變為「甘井
  • 南召公安 聽黨課、學強國、頌黨史、憶初心為黨的生日送上誠摯祝福
    「學習強國」挑戰答題競賽6月18日,南召縣公安局推選13名選手參加全縣「學習強國」挑戰答題決賽。參賽選手以演講或朗誦的形式,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把南召公安民警服務人民、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中做出的感人事跡,用飽滿的熱情、鏗鏘的語氣演奏出最震撼人心的旋律。慶「七一」升國旗儀式 7月1日上午,南召縣公安局舉行慶祝建黨99周年升國旗儀式。
  • 庚子年最後一月,南召法院人這樣說
    庚子年最後一月,南召法院人這樣說 2020-12-0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召交警流動宣傳 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原標題:南召交警流動宣傳 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為深入推進事故預防「減量控大」,紮實打好秋冬季
  • 南召一寶——神奇的蠶蛹、蠶蛾
    我的家鄉——南召,被中國特產經濟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柞蠶之鄉」,是全國唯一的一化性優質柞蠶出口基地縣。南召一化柞蠶繭產量佔居河南省總產量的60%以上,素有「召半省」之稱。
  • 現藏南召猿人博物館的河南南召賀氏賀自鏡、賀康年父子相關誥封聖旨
    現藏南召猿人博物館的河南南召賀氏賀自鏡、賀康年父子相關誥封聖旨誥封聖旨,南明,長205釐米、寬30釐米,絲質,貼金軸。現藏南召猿人博物館。誥封聖旨該聖旨是南明永曆三年二月南明皇帝封贈賀自鏡夫婦的誥封聖旨。
  • 河南南召:現代中學老師忙 中央精神進日常
    作為南召教育戰線的重要陣地,河南南召現代中學自然不能落後,11月15日晚7:10,南召現代中學全體黨員、協理員及全體行政領導,在思源會堂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會議由學校黨總支書記劉元偉同志主持。他首先介紹了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的時代背景,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做了簡要說明。
  • 河南南召:恆利康獲得「全國抗疫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
    鳳凰周刊訊(記者沈俊偉 通訊員石為璧)12月21日,全國工商聯執委會議召開,河南南召恆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恆出席大會,並代表恆利康股份接受「全國抗疫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當得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河南南召恆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恆立即召開董事會,緊急啟動疫情防控醫用物資全國採購行動,並決定不計成本、不計代價,把公司生產的植物酵素、益生菌捐贈到疫情防控一線,承擔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恆利康股份第一時間衝鋒在前,公司已累計捐贈價值4000餘萬元的物資,為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們提供營養補給和防疫物資支持。
  •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託克託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託克託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託克託縣。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
  • 南召農商銀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觀影主題黨日活動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鳳梅 通訊員 路馨語11月23日,值此南召農商銀行成立兩周年之際,為豐富員工精神文化生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該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觀影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轄員工共計283人分批次前往南召縣奧斯卡影院觀看紅色題材電影《金剛川》
  • 南召故事●我老家在南河店
    我老家在南陽南召縣南河店街,在縣城南17公裡。街的南北各有一條河,在東面交匯後流入鴨河;西依兩個東西走向的山坡坡頭,因此,三面環水,一面靠坡。過去,該街南北長、東西短,從十字街口向西叫西溝,因夾在東西向兩架山坡之間而得名。我們家就在西溝北山坡下,距十字街口200米左右。街上住有1000多口人,是縣城南方圓幾十公裡的一個熱鬧集鎮,又是南河店鎮政府所在地。
  • 江蘇這一縣「有點東西」,GDP早已突破500億,卻無人知曉名字由來
    江蘇這一縣「有點東西」,GDP早已突破500億,卻無人知曉名字由來。睢寧縣位於徐州的東南部,東部緊挨著宿遷市區,並且睢寧的整個西部地區都與安徽的宿州接壤,也是江蘇和安徽經濟往來的一大縣城。別看只是縣城級別,可是它的實力可不那麼簡單,早在2018年的時候,睢寧縣就已經實現了GDP達577億元,並且入榜了我國百強潛力縣市,位列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