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環境中跑步,「全天候跑者」必修課

2020-09-05 特步跑步



戰士無法選擇戰場,跑者不能挑剔比賽,真正的跑步高手都是「全天候」的,而炎炎夏日的訓練最難也最見功力。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句老話中有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高手訓練,會將自己主動置身於「艱苦的環境」,然後用「逐漸適應」的方式使自己變強。就一年的中惡劣環境而言,三九天的冷和三伏天的熱,都是巨大的挑戰。普通跑者會視之為威脅,高手跑者會視之為修煉和必修課。


隨著科學跑步普及,大家都知道夏天跑步要避開炎熱環境,儘量選擇陰涼的地方或者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訓練。但對跑步高手而言,打破這種舒適性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無法挑剔比賽,誰也無法保證馬拉松比賽時都溫度適宜,惠風和暢。恰恰相反,隨著賽事數量增多,過去很少在夏季、冬季舉行的馬拉松,也因為周末不夠用了,許多挪到了夏季舉行,經歷高溫中的馬拉松已經成為常態。


對於希望出成績的嚴肅跑者而言,適應高溫比賽,日常訓練耐高溫,是維持運動表現的有力保障。而對於跑的比較慢的選手,這其實更加重要。跑得慢的選手,常常要跑到正午時分,又熱又累,網上流傳的容易中暑出危險也都發生在這樣的時刻。那怎麼辦?實際上,在日常訓練中「增加某些適應高溫的針對性訓練」反倒是最安全的解決方案。


全天候跑者之所以厲害,就是他的身體和思想意識對於各種環境/困難都有經驗。面對艱苦環境的經驗越多,跑步越安全。有的跑步經驗是在比賽中獲得,有的是在訓練中獲得。科學訓練,其中也包含了環境適應性訓練。


夏練三伏,給自己耐高溫的經驗。



訓練可以看做是一種可控的、有規律的冒險。讓自己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嘗試各種邊界,比賽時才不會慌。


上面這句話大家可以仔細品味一下,「可控的、有規律的冒險」,我們的成長無非突破舒適區。真正的風險並不是絕對的難度,而是相對難度。馬拉松不可怕,不做準備的馬拉松才可怕。


最近氣溫炎熱,朋友圈中的訓練從未間斷,即使這無比艱難的三伏天,依然如此。教科書教導我們夏季奔跑要避開炎熱,許多人也都這樣照辦了,可我仍然欣喜地看到有很多人不畏酷暑依然在奔跑,沒錯,這是一個全天候跑者的必由之路。


炎熱高溫也好,風雪雨霧也罷,戰士不能選擇戰場,跑者也不會選擇環境,做一個全天候的跑者,讓內心燃燒的熾烈化作前進的動力。我特別欣賞炎炎夏日還在揮汗如雨的那些跑者的眼神,你總能那些從眼神能夠看到內心的堅定。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反脆弱系統,適度的打擊能帶來進步。對環境的適應,夏練三伏,就是會帶來身體對高溫環境的適應。只有跑快才能增長你快跑的能力,只有三伏天跑過才能避免遇到高溫時的不適應和慌張,想要克服什麼,就要去主動接近什麼。


高溫帶來的身體不適應有哪些?



我記得很多年前,「極地跑者」吳少剛參加惡水馬拉松,就專門在廣州正午的高溫中進行訓練,我還和他交流過當時的訓練。最近我自己也中午進行了幾次耐高溫嘗試,也將高溫時的感受嘗試分享給大家。


北京三伏天很熱,空氣還是比較幹的,這點和南方有很大不同。我前幾天中午跑步,最明顯的感受是呼吸。呼吸會熱,並且迅速口乾舌燥,感覺氧氣似乎都比涼快的時候要少,是一種平時97號汽油的車忽然加了93號汽油的感覺。


只要停下來,汗水就雨點般落下,暫停後再次啟動,因為跑起來有風,會有一小段涼快時刻。在溫度高的時候,只能通過出汗來散熱,而出汗也會消耗很多能量,加重了跑步時候的無力感。


正午跑步,陽光刺眼,影子很短,從心理上給我們「很難熬」的感覺,沒錯,這種很難熬的心理感受是先天寫在基因中的,所有哺乳動物都不喜歡中午高溫的時候出來活動。戴上墨鏡會從心理上解決這種不適感。


跑到一定程度,渾身被熱氣籠罩,汗水不斷滲透,衣服也全溼,正常的配速難以維持,停下來喝水常常一瓶水幾口就喝掉了(當然不建議喝的太快)。氧氣似乎被稀釋了,心率也比平時增加更快,一種因為炎熱而焦慮甚至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情會浮上心頭。常常想要提前結束訓練。


關鍵的時刻到了,高溫中跑步會讓整個身體都釋放出信號——這種環境不適合跑步,最好去涼快的地方休息——這是寫在基因中的策略。然而,如果此時我們放慢速度,將自己置身與這種「不適合跑步的環境」滿滿熬,一定會有更多的感受和收穫。我們可能逐漸覺得高溫沒那麼可怕,我們可能更加知道在什麼時候喝水、什麼時候保證安全減速,我們可能會在5公裡左右就感受到馬拉松後半程的艱難(一般馬拉松後半程也會面臨高溫),這是一種心理重建。


中午跑步,有助於我們在真正馬拉松艱難時刻,想起高溫訓練剛開始幾公裡,而不是一直以來的30公裡,會更有信心。 南方人更不怕溼熱,北方人更不怕乾燥,並非天生的,是身體在環境中適應出來的。訓練也是如此。



高溫訓練的價值及注意事項!



訓練可以避免,比賽無法選擇。需要強調的是,在訓練中模擬惡劣場景以獲得身體認知,主要適用於有經驗的跑者,對身體有一定認識,能夠預測身體能力邊界。


遊泳名將菲爾普斯,他的教練就經常在他的訓練中增加抗幹擾因素,比如給菲爾普斯搗亂,讓他遭遇各種突發情況。也正是習慣了被幹擾,菲爾普斯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鎮定。2008年北京奧運會蝶泳比賽,菲爾普斯最後100米泳鏡進水,什麼都看不見的情況下,只依靠劃臂的次數來判斷距離,「瞎遊」依然打破世界紀錄。


同樣道理,我們夏天訓練,身體獲得經驗,產生對策,從此不懼怕任何高溫天氣。一個全天候的跑者,賽場可能遇到的任何環境,都在訓練中出現過。


不懼環境的全天候能力,在越野跑選手中更加普遍。模擬比賽環境,是跑者的自我修煉,也是對自己和賽事負責。平時訓練流的汗水,都是比賽時候的動力。平時訓練時遇到的環境,都是賽場的經驗保障。


記得我最艱苦的一次高溫戰,是2011年11月的廈門翔安百公裡,當天最高氣溫39度,遙遙領先的第一名運豔橋跑到90公裡左右中暑被迫退賽。實際上對跑者而言,最難的恐怕就是高溫了,如果再苛刻一點兒,是高溫高溼。廈門翔安百公裡,我那次跑的也極為慘烈,最終15個多小時完賽,有一段時間真是有強烈的退賽感覺,中午還在樹林中歇了一個多小時……一路上吃了十幾種食物。越野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需要訓練,我那時年輕,真的挺皮實。


現在跑步的人多了,跑團、訓練營也多,賽事服務也更加優秀,不過仍有不少跑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遠遠沒有達到「全天候跑者」的要求,將「跑」這個事情長期進行下去,還有很多功課要做。如果你希望長期跑下去,環境訓練,在炎熱天訓練(適應性)是繞不過去的一門功課。


同時,一定要反覆強調安全原則:一切在高溫中的奔跑,都要降低對自己的預期,決不能按照以往的配速和強度來要求自己。夏季奔跑,主目標訓練的不是跑步能力,而是對環境的適應力。同時,要時刻監控自己的感覺,及時補水降溫,嚴肅對待身體上的不舒服。


只要循序漸進,誰都能更加適應高溫,在比賽中感到輕鬆。


從小白跑者到嚴肅跑者再到全天候跑者,是一種進步,也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相關焦點

  • 擊敗熱浪,跑者在炎熱天氣條件下的訓練、比賽的八大要點
    隨著夏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跑者不得不面對氣溫的挑戰。在炎熱天氣條件下跑步、甚至參加比賽絕對不是輕鬆的事情,即使那些有豐富經驗的『跑步大神』也會把這個視為重大的挑戰。氣溫升高時,無論是乾燥的北方,還是潮溼的南方,戶外跑步都會因為溫度變得難度倍增。
  • 不跑步的人不會知道,跑者的夏天有多爽
    夏天跑步是跑者的一道課題,尤其進入三伏天,高溫高溼環境下對於跑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小野人總結了幾個夏季跑步的注意事項,請務必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享受夏日奔跑時光。選好跑步時段事半功倍夏日跑步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這樣可以避開烈日的照射。晚上跑步儘量不要在餘熱依然很高的水泥地面跑,即使在白天跑步,也應該選擇有樹蔭的地方,跑步的時間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讓身體慢慢去適應。
  • 盛夏堅持跑步的10大好處 | 致敬三伏天不找藉口的跑者!
    三伏天已全面來臨,這個天跑步無疑更加困難和艱苦,但事實上仍然有很多跑者在堅持跑步,所以我們首先要致敬那些三伏天不找藉口的跑者。一方面夏季跑步看上去風險的確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該過度誇大夏季跑步的風險,更要看到夏季跑步的諸多好處,特別是夏季極大提高人的適應能力,夏天流下的每滴汗水都會為秋季跑步注入能量。
  • 跑者注意 | 跑友金雞湖晨跑猝死,三伏天跑步忘記配速吧
    不過在跑圈,向來有夏練習三伏的說法,三伏天堅持訓練,更利於提升個人跑步能力。但三伏天跑步最大的弊端是出汗多,很容易發生極端情況。對於普通跑友來說,三伏天堅持跑步,應當適當的縮短距離,並降低配速,千萬不要盲目的去衝刺。
  • 夏至已至:跑者如何更快適應夏季跑步?
    然而,在熱環境下,很大部分血液被運輸至皮膚表面用來散發熱量,這必然使得血流量被分流,導致肌肉血流量減少,肌肉工作能力顯著下降,乳酸堆積提前發生,乳酸產生也會更多。這是為什麼跑友夏季跑步會感覺腿腳無力的主要原因。此外,夏季跑步體內核心溫度更容易上升,使得高溫下有氧運動更具挑戰性。
  • 天氣炎熱跑步一定要控制好心率
    據報導,8月14早晨7點多鐘,北京一位年滿70歲的跑步達人,在跑步中發生心梗永遠離開了人間。他跑步數10年,全馬進入320,曾被北馬星級評定為9星等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8月中旬正值天氣炎熱時期,70歲老人還以430的配速奔跑,心跳加速,心率必然已超過其上限,如果不減速,還以此配速狂跑,心臟承受不了,造成心梗在所難免。別說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就是中年人與年輕人,不控制好心率,都有可能發生倒地現象,在馬拉松比賽中常有跑者暈倒,就是因為與人競爭,超過了自己平時跑步的強度,控制不好心率必然出現問題。
  • 鍛鍊跑步的力量,延長跑者的跑步生命力
    尤其是對於初級跑者,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尋求室外運動帶來的自由感受。跑步是良好的愛好,跑步能使人減輕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在這種思想下,增強肌肉力量的想法好像和跑步無法聯繫起來。為了跑得更好,許多跑者想到的可能是多跑一點,更多一點。低強度長距離的訓練方式長期被許多跑者使用。大部分的業餘跑者都是自我訓練,不重視肌肉強度的訓練。過於強調跑得越長越好,不覺得肌肉強度在跑步訓練方法中有多麼重要。有的跑者只重視心肺能力,沒有從一種全面的觀點來鍛鍊體能,認為心肺能力才是增進跑步表現的唯一關鍵因素。按照這種思想,提高訓練量就能不斷增強心肺能力,從而使自己跑出最佳的成績。
  • 2019石家莊國際馬拉鬆開跑 361°雨屏跑鞋助力跑者「肆跑全天候」
    近日,2019石家莊國際馬拉松正式鳴槍開跑,來自國內外跑者從火炬廣場出發,迎著驕陽開啟城市徵程。作為賽事戰略合作夥伴,中國領先體育品牌361°為近三萬名參賽跑者及工作人員提供專業裝備支持及優質的賽事服務,希望鼓勵跑者在跑步中全情投入,暢享跑步樂趣。
  • 2019石家莊馬拉鬆開跑 361度雨屏跑鞋助力跑者「肆跑全天候」
    10月27日上午7時30分,2019石家莊馬拉松正式鳴槍開跑,來自國內外跑者從火炬廣場出發,迎著驕陽開啟城市徵程。作為賽事戰略合作夥伴,中國領先體育品牌361度為近三萬名參賽跑者及工作人員提供專業裝備支持及優質的賽事服務,希望鼓勵跑者在跑步中全情投入,暢享跑步樂趣。
  • 長距離慢跑,才是跑者健康的必修課
    不少人在跑步過程中受傷,並非由於跑步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跑步強度和跑步量過大造成。而慢跑時只要控制好較低的速度,把握好跑量,恰恰可以防止大部分的跑步可能引發的傷害,比如膝關節痛、腳底筋膜炎等。可以說,以低速避免跑步受傷,也是慢跑和普通長跑區別的分水嶺。
  • 跑步後引起頭痛的4種原因,跑者應注意跑步細節問題
    用力性頭痛完全會讓人變得異常不適,因此,必須要終止正在進行的跑步。跑步引起的血液流量變化當跑者用力跑步時,血液有種抽動的很劇烈感覺。這是血管收縮來控制血流向身體的某些部位,再通過血管舒張來引導血流入最需要它的其他部位。原因一:脫水是引起運動頭痛的主因當跑者脫水時,身體的血液量也降低了,這實質上減少了流向大腦的血液。
  • 長距離慢跑,才是跑者健康的必修課!
    不少人在跑步過程中受傷,並非由於跑步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跑步強度和跑步量過大造成。 而慢跑時只要控制好較低的速度,把握好跑量,恰恰可以防止大部分的跑步可能引發的傷害,比如膝關節痛、腳底筋膜炎等。可以說,以低速避免跑步受傷,也是慢跑和普通長跑區別的分水嶺。
  • 跑者如何更快適應初夏跑步:遵守這10大要領很重要
    ​雖然緯度或者海拔較高地區還是比較涼爽,但對於身處南方的跑者來說,習慣了舒適的二十幾度溫度,一下子進入三十度高溫,空氣感覺熱乎乎的,跑步時還是頗有些不太適應。跑者該如何更快適應初夏跑步呢?在適宜溫度下,心輸出量的80%會被送到肌肉中以滿足運動時肌肉攝取氧氣的需求。然而在熱環境下,相當比例的血液被運輸至皮膚表面用來蒸發散熱,這必然使得血液被分流,肌肉血流量自然減少,供氧量的減少導致肌肉收縮能力下降,乳酸產生更多、乳酸堆積也提前發生,這是很多跑者感覺夏季跑步腿腳沉重無力的重要原因。
  • 喬丹體育流光跑鞋重磅上市 三大科技加持開啟秋冬全天候防護
    這個9月,喬丹體育全天候防護跑鞋—流光正式重磅發布。作為一款面向10K跑者及大眾消費者的秋冬季全新產品,流光跑鞋搭載了防潑水科技、巭-回彈科技及逐光科技三大「黑科技」,為跑者開啟秋冬季跑步全天候防護。秋冬季路跑中,跑者需要面對低溫、大風、雨雪等多項不利因素,因此對於運動裝備、特別是跑鞋的選擇便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底的性能則對於一款跑鞋的表現有決定性影響。
  • 高溫下跑步警惕橫紋肌溶解症 業餘跑者掌握好度
    馬拉松運動員如何應對高溫天氣   今年的春夏之交,炎熱天氣確實比以往來得早了許多。上個月下旬的幾場馬拉松,不少跑者受到熱浪的衝擊,「心碎一地」。很多選手出現胸悶、腿軟、頭昏、眼前發黑、節奏打亂等症狀。  不僅業餘跑者怕熱,專業運動員也不例外。今年揚州國際半程馬拉松女子冠軍雖然跑出1小時07分21秒的好成績,但從直播錄像中可以看出,後程跑得非常痛苦,特別是上半身技術動作完全變形。所以,大家普遍認為比較耐熱的非洲選手,在炎熱中跑步也不輕鬆。
  • 在跑步中享受運動的快樂 ——「跑者」母其丹
    母其丹,知名跑者。這個從雲南大山裡走出來的姑娘,已經把跑步融入生活,參與和創辦跑步賽事是她目前熱衷的事業。
  • 戰勝夏日炎熱 夏天跑步訓練的訣竅!
    對跑者來說,夏天是所謂的「路跑淡季」,在炎熱的夏天進行長跑,於太陽下曝曬,不只容易曬傷,人體的器官也會受到影響,特別是腸胃功能。加上臺灣是海島型氣候,溼度相當高,在氣溫高的情況下水分、鹽分、電解質會快速流失,容易造成脫水、抽筋、中暑的情況。
  • 冬季堅持跑步的10大好處:最後一個戳中跑者心坎兒
    所以說,一些跑者堅持進行LSD訓練能實現PB,一些跑者堅持間歇跑也能獲得很大進步,一些跑者加強力量也能達成日光中的紫外線被人體吸收後能將血液中的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可以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同時配合跑步對於骨骼的應力性衝擊作用所帶來的對於骨骼的積極效應
  • 四個對跑步錯誤的認知,精英跑者都會犯
    如果你屬於不適合跑馬拉松的人群,或是沒必要非得跑馬拉松的人群,那麼5k之類更短的距離也不失為是一種選擇。2、參加的比賽越多越好隨著跑步熱潮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跑步大軍之中。由於賽事的增多,提供給跑者的選擇也是越來越多。於是很多人都選擇在一年中連續作戰,報名參加多項賽事。當你在制定一年參賽計劃的時候,一定要以自己的身體狀況作為出發點,隨時把身體監測結果作為比賽指導。與比賽同樣重要的是休息。所謂勞逸結合、一張一弛。
  • 晨跑是世界公認的最好跑步時間?別吵了,最好的跑步時間是這個......
    不過對於頭天晚上沒有休息好、飲酒的跑友來說,切莫要盲目晨跑。2、精神狀態更好,開始晨跑初期會造成的疲倦感,但身體一旦適應之後就會精神百倍。除了幫助自己集中精神外,也能讓體力變得更好。3、不易被事情打擾。早晨跑步,所有逃避運動的典型藉口(比如沒有時間、工作後太累、朋友聚會、工作應酬)都可以靠邊站了,晨跑讓我們更容易成為時間的主人。1、晨跑易出現心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