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簡單地以為跑步就是邁完右腳邁左腳。但我們應該認識到,跑步不僅僅是這樣,我們還要留意並避免一些錯誤的跑步認知。
1、馬拉松是訓練的終極目標
很多新晉跑者都把跑馬拉松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然而,這種想法不僅會對跑者造成巨大傷害,而且對這項運動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馬拉松的確是跑得最長的奧運項目,但是它的價值並不比5k或10k大。這種「馬拉松就是一切」的態度反映出一種觀點:所做的事情越是艱難曲折,它的價值就越大。
事實上,即便是5k、10k或是半馬,也需要你投入相當大的體力和精力。並不是只有全馬才能磨練你,在這一點上一定要量力而為。如果你屬於不適合跑馬拉松的人群,或是沒必要非得跑馬拉松的人群,那麼5k之類更短的距離也不失為是一種選擇。
2、參加的比賽越多越好
隨著跑步熱潮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跑步大軍之中。由於賽事的增多,提供給跑者的選擇也是越來越多。於是很多人都選擇在一年中連續作戰,報名參加多項賽事。
當你在制定一年參賽計劃的時候,一定要以自己的身體狀況作為出發點,隨時把身體監測結果作為比賽指導。
與比賽同樣重要的是休息。所謂勞逸結合、一張一弛。儘量在年初不安排、或少安排比賽。跑者可以在這個間歇期進行調整恢復,使有氧能力得到線性提升。
如果一年四季持續比賽,而不休息的話,跑者就無法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那麼比賽水平也會下降,同時也達不到鍛鍊的目的,更會使身體受到傷害。
3、跑到一定量就能不忌口了
食物對運動員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從事遊泳、自行車和跑步等耐力項目的運動員。我們所吃所喝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在比賽和訓練中得到有效的補充和恢復。
很多長跑運動員都錯誤地認為只要吃「高熱量」食物補充體力就夠了,完全不考慮其他的營養價值。但事實遠非如此。跑者和一般人群一樣,也需要健康營養的飲食,而不是隨便吃些油炸食品、大魚大肉就行的。
4、間隔訓練要在跑道上進行
有觀點認為,場地條件會影響訓練效果。不過事實上,像所有其他訓練一樣,跑者的間隔訓練也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進行。間隔訓練的內容本身並不是唯一的,如果環境條件不佳,可以更換訓練內容,以適應場地變化。
例如,如果我們面臨的只是鄉間筆直的土路或草地的話,可以嘗試選擇用80%的勁兒,做6-8組1分30秒的伏地挺身,每組之間用1分30秒的慢跑做恢復。用這種方法可以替代6*400m的跑道訓練。
選擇間隔訓練的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比如時間、環境和感覺,沒必要非得選擇特別的訓練步伐。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