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級跑者到成熟跑者:十大認知行為改變

2021-02-18 慧跑

點擊☝ 藍字,關注慧跑

跑步火爆已經有些年頭,跑者人口仍然在快速增長,每一名跑者都是從小白逐步成長為成熟跑者的,沒有人天生什麼都會,從對跑步懵懂無知到如數家珍,從踩坑無數到吃一塹長一智,從無知者無畏到心懷敬畏,這就是成長的歷練。

回憶起自己剛開始跑步的所做所想,已經十分成熟的你是否覺得當年的自己真的好無知好幼稚呢?

將跑步固化為自己的生活方式 VS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成熟跑者最為核心的特徵是養成規律的跑步習慣,並且已經將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跑步已經變得像吃飯、睡覺一樣稀鬆平常,不要問我為什麼要跑步,因為跑步就是生活方式。

而初級跑者顯然還沒有養成跑步習慣,往往還處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忙得時候不跑,天氣不好時不跑,狀態不好時不跑,似乎總能找到各種理由。

長期堅持做一件事並非易事,能否養成規律習慣,是衡量一個跑者是成熟跑者還是小白跑者的重要標誌。

認識到跑步不簡單 VS 跑步最簡單誰不會

跑步很簡單主要是指跑步開展幾乎不受場地、條件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開展,但跑步作為一項運動技能,其實並不簡單。

跑前熱身、跑後恢復、正確跑姿、配速控制、力量強化、馬拉松訓練、裝備選擇等等,無一不是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

把跑步看得太簡單是不跑步的人以及初跑者的想法,真正成熟的跑者相信都不會認為跑步很簡單。

無傷健康跑步是最高境界 VS 我受傷了所以跑步百利唯傷膝

跑步運動幾乎沒有門檻,人人皆可參與,但事實上,曾經或者正在經歷傷痛的跑者比例高達85%,傷痛成為許多人放棄這項運動、難以堅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跑步姿勢不合理、跑量與身體能力不匹配、不重視跑後恢復、不了解力量強化等等都能輕而易舉地讓跑者發生各種各樣的傷痛,甚至因此產生了「跑步百利唯傷膝」等錯誤認知,只有經歷過跑步傷痛這個大坑,才能讓跑者愈發認識到跑步的最高境界是無傷。

而很多小白在沒有掌握一定跑步知識技能的情況下,盲目跑步,非常容易發生傷痛,甚至人云亦云得出結論「跑步百利唯傷膝」。

跑步姿勢很重要 VS 人類天生會跑步跑姿不需要學習

精英選手的跑姿也並非完全一模一樣,因此跑步姿勢也許並不存在絕對標準模式或者所謂最佳動作,但這不等於跑姿可以隨心所欲沒有要求。

錯誤的、不合理的跑步姿勢不僅降低了跑步經濟性,讓跑步費勁吃力,也大大增加了受傷風險,跑步時由於雙腳存在同時騰空階段,所以落地時會受到2-3倍體重的衝擊力,由於跑姿不合理,每一次著地都會受到更大地面衝擊力,隨著一步步跨出,這種衝擊力不斷累加,最終導致身體無法承受應力負荷,從而發生各種各樣的跑步損傷。

跑姿沒有最佳,不等於跑姿沒有要求,合理的跑姿都要符合運動生物力學基本原理,從而預防和減少傷痛,提升跑步效率。

在很多小白跑者眼裡,跑步誰不會呀,因為人類天生會跑步,但跑起來跟跑姿正確合理,這完全是兩碼事。

還有些小白會說跑姿怎麼舒服怎麼來,問題是什麼叫做舒服的跑姿呢?

如果不進行必要的學習和訓練,你的跑姿就基本上不可能讓你跑起步來比較輕鬆舒服。

跑前熱身和跑後拉伸是跑步規範流程 VS 跑就是了不需要熱身拉伸

充分的跑前熱身可以達到升高體溫、調動心肺、激活肌肉、興奮等作用,跑前熱身還可以促進關節滑液分泌,增強關節潤滑,減少關節磨損。

而充分的跑後拉伸可以讓身體從激烈狀態逐漸過渡到安靜狀態,起到放鬆肌肉、促進恢復、消除疲勞、消除肌肉僵硬感等作用,同時認真的跑後拉伸還可以改善身體柔韌性,有助於減少傷痛。

跑前熱身和跑後拉伸作為跑步的基本流程是不可缺失的,按照流程規範認真地跑步,不省掉任何一個環節也是成熟跑者的理性認知。

而初級跑者很多時候壓根不知道要做跑前熱身和跑後拉伸,往往換上跑鞋就開跑,跑完就回家,完全缺失了跑前熱身和跑後拉伸,一兩次跑步問題不大,長此以往,還是會增加受傷風險,這是一種不嚴謹不規範的做法。

意識到力量訓練的重要性 VS 不知道跑步還需要強化力量

力量訓練對於跑步具有提升跑步經濟性和避免傷痛兩大重要作用。傷痛的發生與力量薄弱,肌肉吸收衝擊負荷能力不夠有關。

為什麼很多跑者跑步跑到後程就會出現膝關節疼痛,而前半程沒有這種情況,且根本原因在於由於肌肉力量不足,導致後程肌肉疲勞僵硬,肌肉吸收的衝擊負荷能力下降,應力更多集中在關節上,從而引發關節過載引發疼痛。

跑步能力不一定都是通過跑步才能得到訓練,適當增加力量訓練,對於跑者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初級跑者認為跑步只要去跑就行了,完全不知道力量訓練是跑者除跑步以外需要做的另外一項重要運動,而成熟跑者才會意識到力量訓練的重要性。

跑馬一定要認真準備 VS 隨大流盲目體驗馬拉松

如果沒有經過認真和嚴格的準備,比賽中抽筋、撞牆、筋疲力盡,比賽後感冒、肌肉酸脹以至於無法正常上下樓梯的情況比比皆是,跑完馬拉松能獲得巨大成就感,但在痛苦和煎熬中完成比賽,其實意義並不大,因為你是熬完馬拉松,而非跑完馬拉松。

一些跑者雖然聲稱自己完成了馬拉松,但往往是走走跑跑勉強完成,並非真正意義的全馬完賽者,成熟跑者不僅要能夠全程跑下來,而且比賽中和比賽後不應該有身體明顯不適發生,這是成熟跑者的重要標誌。

而一些初級跑者受到周圍朋友鼓動,在明顯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就敢去挑戰半馬甚至全馬,圖時髦隨大流,不僅後程痛苦不堪,而且還非常容易受傷。

路跑運動人人皆可參加,馬拉松運動則是極限運動,不適合人人參加,更不適合初級跑者參加。

圖片來自軻影像

不迷信裝備 VS 能力不夠裝備湊

跑步裝備很重要,但裝備本身並不能替代跑步,能力不夠裝備湊這句話開開玩笑可以,但不要信以為真,越來越高科技的跑鞋,服裝等等最多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訓練,只有訓練才是提升跑者能力的王道,所以成熟跑者永遠相信扎紮實實的訓練,而不是指望著裝備能讓你成為跑步大神。

而一些初級跑者熱衷於選擇各種高級裝備,成為裝備黨,其實成為裝備黨也沒什麼不好,但千萬不能用裝備替代訓練,裝備並不能減少傷痛,也不能幫助你實質提升多大運動表現,最後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跑步時刻關注配速心率 VS 撒開腿就跑對於配速心率沒概念

配速和心率代表了跑步強度,大部分時候跑者跑步以慢跑為主,有些成熟跑者還會安排一定的強度訓練,可以通過配速和心率高低來評估自己的跑步強度是否合適,以及今天的身體狀態如何,按照心率去跑也是很多成熟跑者的慣用做法。

而初級跑者對於配速完全沒有概念,並且往往容易跑得偏快,導致跑幾百米就累到不行,心率高到嚇人,大大降低了跑步體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這樣的自殺式跑法只會讓你放棄跑步,還說跑步太累無法堅持,其實壓根是你方法不對。

對於初級跑者一定要放慢速度,獲得好的跑步體驗才有助於養成跑步習慣,沒有人喜歡受虐。

 

跑步是最佳的減肥運動之一 VS 跑半天怎麼體重一點沒變

絕大部分跑者剛開始跑步時的目標都是減肥,隨著減肥成功,有了越來越高的目標追求,並且逐步成長為跑步大神。

跑步減肥絕不僅僅是一件僅僅靠毅力就能實現的事情,跑步減肥非常講究方法,技術型技巧性很強,放慢速度,拉長時間,走跑結合,改善體驗,配合飲食都是跑步減肥成功的秘訣。

但很多小白跑者急於求成,寄希望於幾天之內跑步減肥成功,跑得太快,時間過短,跑完還喝含糖飲料,不適當控制飲食,這些都是導致減肥失敗的原因。

此外,在減肥過程中,體重往往並不會一運動就會下降,而是一段時間不變甚至還略微有些增長,因為此時身體處於調整時期,要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之後才會出現體重明顯下降。

很多減肥跑者卻倒在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在行將看到跑步減肥成效時卻說跑步減不了肥。

看了以上內容,你認為你是成熟跑者還是初級跑者?

認知決定行為,認知上的不足必然導致行為上的差異,行為和認知會不斷促進和轉化,不斷學習,少走彎路,是促使跑者不斷進步,高效跑步的關鍵。

在新的一年,我們為跑者送上年度重量級禮物——新書《無傷跑法2》,在一個碎片化閱讀橫行的時候,靜下心,系統化閱讀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跑者需要對於跑步要有全局性的認識和理解,《無傷跑法2》能讓小白跑者少走彎路,更快躍升為成熟跑者,同時幫助成熟跑者進一步提升對於跑步的理解和認識。

👇點擊原文,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跑步多年踩坑無數才明白的跑步真諦:成熟跑者的十大特徵
    把跑步看得太簡單是不跑步的人以及初跑者的想法,真正成熟的跑者相信都不會認為跑步很簡單,跑步充滿了學問,做一名學習型跑者是成熟跑者的特徵之一。跑步姿勢不合理、跑量與身體能力不匹配、不重視跑後恢復、不了解力量強化等等都能輕而易舉地讓跑者發生各種各樣的傷痛,甚至因此產生了「跑步百利唯傷膝」等錯誤認知。
  • 初級跑者的養成
    在這裡我就介紹一下怎麼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位初級跑者。堅持到六天,第七天去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仔細體會自己內心的感覺,感覺是否已經有了要跑步的衝動,如果這種衝動很強烈,那就繼續跑起來。減肥者窩頭就鹹菜最好,配以水果蔬菜,一定要吃飽。每周吃兩次水煮雞肉算是改善夥食。第二周和第三周完全是鞏固第一周的成果,依然是中午跑,時間不少於30分鐘,不超過45分鐘,速度最快不超過7公裡/小時。這時要注意的是自己的動作,儘量讓自己的跑步動標準一些,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舒服的跑步姿勢。特別是擺臂的姿勢、幅度、頻率,這關係到今後能節省多少體力,能提高多少速度。
  • 基本跑量你達標了嗎?成熟跑者更愛這樣做規劃!
    又到了月初大家輕鬆聚一聚的時候啦,特別熱愛跑步的朋友們,當談論到「跑步」這個話題的時候,有的跑友啊就會請教請教:「如何制定跑量計劃?」 雖然跑友們的跑友圈都是在曬跑量、拼跑量和不斷刷新個人PB,以此來激勵自己繼續堅持。
  • 中級跑者的自我修養
    前段時間發了一篇關於把自己訓練成一名初級跑者的文章。說真的,要想成為一名初級跑者其實是比較簡單的一件事,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加上科學訓練、認真防護、適當飲食、合理休息,一般都能夠成功。然而要想再升級為中級跑者,其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 跑者如何避免的「跑者膝」?
    「跑者膝」又名膝前痛,是跑步運動中最常見的一種傷痛。無論你是初級跑者還是成熟跑者,可能都在跑步時受到過膝前痛的困擾。對於大眾跑者來說,將跑量視為成就可能會埋下傷痛隱患。研究認為,若大眾跑者的每周跑量超過64km,傷痛率將會大幅度上升。體重過大的跑者在跑步時會對膝關節造成更大的衝擊負荷,相比體重正常的跑者更容易出現膝痛。
  • 從初級跑者 VS 進階跑者,需要這幾步
    )初級跑者和進階跑者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如果到了第二周疼痛仍沒有改善的話,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脛骨前肌練習。提問量第二多的,當然是膝蓋相關的問題。如果跑步中膝蓋刺痛,這說明膝蓋受到損傷了,這可能反映出三個問題:首先是可能剛開始運動量太大了,其實剛開始跑步30分鐘,配速在7或8就可以了(7到8分鐘跑一公裡)。第二個是技術不對,第三個就是身體協調性不好。切記不能八字腳跑步,也不能後抬腿過高,落地點較重。
  • 從零基礎到馬拉松初級跑者? 專家訓練方案幫你
    9月20日,北京馬拉松就要開跑了,喜歡跑步的你,或者剛剛開始跑步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能跑完全程42.195公裡的馬拉松呢?  「跑步是所有運動裡最基礎的運動,也是技術含量最低的運動,但事實上很多人不會跑步,如果沒有掌握跑步的要領,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歐洲跑步實驗室RS LAB的跑步教練湯輝告訴我們簡單的訓練方法,讓你從零基礎開始,變成馬拉松初級跑者。
  • 成熟的跑者都應該注意這四件事
    成熟的跑者都應該注意這四件事!跑步這件事,看似大家都會。但其實因跑步受傷的,也不計其數。有數據顯示,跑步傷痛率高達85%。看來,正確的跑步,還是很有必要的!我想,對於無論是一個初跑者,還是成熟的跑步者,都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 顛覆你對耐力訓練的認知:真正適合大眾跑者的訓練是這樣的
    跑步運動在我國火爆已經有些年頭了,在不斷有小白跑者加入跑步運動的同時,更多的跑者也在成長為進階、成熟乃至精英跑者,這部分跑者構成了跑步群體的中堅力量,他們已經不滿足於掌握基本的跑步知識和技能,他們對於成績、馬拉松比賽PB有了更多的追求,他們也希望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來不斷提升自己的耐力水平。
  • 讀懂2018中國跑者大數據,這些就是「核心跑者」的素描像
    如今,跑步賽事的增速趨於穩定,但參與到路跑狂歡中的人群依舊在急速增長。數據不會騙人。近日,由國內跑步媒體愛燃燒聯合健身機構Keep以及數據公司果動科技聯合發布了2018年的中國跑者大數據調查報告。「核心跑者」、「中級跑者」和「入門跑者」三類。
  • 大眾跑者的間歇跑該如何跑
    一提到間歇跑,很多大眾跑者會覺得這是專業跑者的事,我們只是健康跑,這麼「高逼格訓練」不屬於我們,不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熟的跑者,間歇跑是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間歇跑該怎麼跑?網上有很多訓練方法,通常是採用400米或800米一組的方式。
  • 聰明的跑者才會懂:慢一點,是為了跑更久!
    慢不下來,快不上去 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30名成熟跑者進行了調查:首先請他們自述自己的訓練強度。 多數跑者聲稱:自己每周進行3 次輕鬆跑、1 次中等強度訓練、1~2次高強度跑。
  • 提升跑速防止氣喘籲籲 跑者可做4點改變
    網易體育3月3日報導:即使跑者的身體沒有任何不適,跑步時感到氣喘籲籲也並不鮮見,特別是剛開始跑步的跑者,或者休息一段時間重新歸來,
  • 天生跑者 Born For Marathon
    那些專為馬拉松跑者打造的跑鞋與跑步訓練不同,長距離的馬拉松運動不僅要求跑者有極強的身體素質,同時對於跑者腳下穿著的跑鞋也同樣有著極高的要求
  • 四個對跑步錯誤的認知,精英跑者都會犯
    但我們應該認識到,跑步不僅僅是這樣,我們還要留意並避免一些錯誤的跑步認知。然而,這種想法不僅會對跑者造成巨大傷害,而且對這項運動的發展也是不利的。馬拉松的確是跑得最長的奧運項目,但是它的價值並不比5k或10k大。這種「馬拉松就是一切」的態度反映出一種觀點:所做的事情越是艱難曲折,它的價值就越大。
  • 無傷跑步8年後,他說:跑者的成熟,從重視力量訓練開始
    一位無傷跑步8年的前輩,心平靜和地給咚妞揭示了這個秘訣——一位跑者真正的成熟,從重視力量訓練開始。01「剛開始不懂這麼多悶頭就是跑!」萬萬沒想到,原來跑步跑過了小白期,也繞不過力量訓練這個坎。減肥、提升免疫力,這些都是初級目標,一位成熟的跑者,追求的是更輕盈、無傷的跑步體驗或更好的成績,而這些都離不開肌肉的保護和協助。
  • 為什麼成熟跑者都很重視跑後拉伸?尋找效率最高的跑後拉伸方式
    導讀:說起跑後拉伸,成熟的跑者都非常熟悉,因為跑後拉伸對他們來講就像吃飯一樣是必做的事情,而對跑步新手來講,跑後拉伸則是個很模糊的概念,甚至很多小白跑者根本不知道有跑後拉伸一說,那麼為什麼要做跑後拉伸呢,跑後拉伸的內容是什麼?下面我為看官慢慢道來。
  • 黃磊甩掉油膩仍自嘲跑得慢:跑者要學會不攀比保持進步享受樂趣
    一方面,我們不要忘記其實絕大多數我們稱之為成熟跑者或者高級跑者的這部分人也是從剛開始跑幾百米就累到上氣不接下氣開始起步的,另一方面,跑者的構成顯然也符合金字塔結構。 小白跑者佔比肯定是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進階跑者,全馬330甚至300大神我們稱之為核心跑者,但這個群體比例相對而言,佔比其實也是最少的。
  • 弓箭步力量訓練系列:比下蹲更實用更適合跑者
    轉自慧跑公眾號如果說小白跑者只知道跑步就是撒開腿跑的話,成熟跑者則深知力量訓練對於跑步的重要性。力量訓練對於跑步有四大好處:提升配速、提高跑步效率、避免傷痛、讓你跑得更輕鬆。對於初跑者而言,上述兩個動作可以提高力量,但對於成熟跑者,上述兩個動作作用就很有限了。為什麼這樣說?
  • 弓箭步力量訓練系列:比下蹲更實用更適合跑者
    如果說小白跑者只知道跑步就是撒開腿跑的話,成熟跑者則深知力量訓練對於跑步的重要性。力量訓練對於跑步有四大好處:提升配速、提高跑步效率、避免傷痛、讓你跑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