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幕後故事也精彩

2020-12-23 皮皮魯娛樂

86版《西遊記》幕後故事也精彩

有這樣一部電視劇,老少皆宜,霸屏30年,幾乎每年都在各大電臺都輪番播出,且每次播出收視率都還不低。重播次數超過了3000次(不包括地方電視臺),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知道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嗎?它就是 86版《西遊記》。

此劇開拍於1982年,耗時6年,才拍完25集。如此速度,可謂精雕細琢,反覆打磨。其中的辛酸苦辣鮮為人知,今天編者為大家一一揭秘。

1.實地尋景,歷盡艱辛。導演楊潔在自傳中這樣寫到:《西遊記》中「遊」是一-條貫穿線,從大唐到異國,必須通過最色的變化來表現路途的遙遠和取經的艱辛。我要把我國絢麗多彩的名山大川、名揚四海的古典園林、歷史悠久的佛剎道觀都攝人劇中,理想的環境對烘託氣氛、刻畫人物會起到極重要的作用。不但會增強真實感和神奇性,達到情景交融、以景託情的效果,還會大大增加美學價值!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 必須要好好利用。我要讓珍貴的人文景觀和自然的風光景物,成為電視劇《西遊記》的一大亮點!

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導演做做足了功課,制定了兩個月的採景計劃,帶領團隊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主創人員更是多次罹險,楊潔有次差點從山上跌入懸崖,師徒四人拍攝走過瀑布的場景時也差點滑腳跌落。就連白龍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溝渠等險情。

而最終導演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西遊記》中瑰麗的自然景觀確實成為了一大亮點,風景秀麗的花果山,炙熱難耐的火焰山,靜謐的觀音禪院無不令人念念不忘。

2.吊威亞臨時學,邊拍邊完善。由於當時特技還未普及,吊威亞這麼危險的動作,也只能現學現用。時間急,學習的不夠精細,致使拍攝過程中斷了很多次,主演們都被摔了個遍。

閆懷禮(沙僧扮演者)因為吊威亞,不幸掉下來,直接摔在攝影師的腦袋上,攝影師當場就暈了過去。豬八戒摔得透不過氣來,孫悟空吊威亞頭朝下摔倒在地上直接被送進了醫院。

以至於師徒四人談及吊威亞就心有餘悸,每次吊完威亞,都慶幸自己又活下來了。

3.孫悟空的扮演者原先定的並不是六小齡童。孫悟空作為劇中靈魂人物,楊潔導演為了選好合適演員煞費苦心。

她首先拜訪了"北猴王"李萬春,但是對於角色塑造方面未能達成共識。經人推薦,又看中了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的臺柱子董志國,但是董當時檔期比較緊,沒抽出空。

楊潔導演最後找到了"南猴王"六齡童,希望他能推薦合適演員。

期間,她還從新聞資料中看到一個評價極高的紹劇青年演員(劉建楊),希望六齡童加以引薦。但是,六齡童最終並未引薦,而是強力推舉了自己最信得過的兒子,可謂舉賢不避親。

在父親教導下,六小齡童演技飛速提升,也得到了有關領導認可,這才最終拍板六小齡童為孫悟空的扮演者。

4.拍攝天河牧馬場景時,險象環生。馬廄打開,馬兒亂跑一氣,拍攝效果不佳。後來有人提議敲鑼打鼓,放鞭炮震懾馬匹。實際操作時,幾百匹高頭大馬奔向人群,臉盆喇叭被踩得稀爛,所幸無人受傷。最後在騎兵幫助下,才拍出理想的畫面。

拍"天河牧馬"時,為了拍出萬馬奔騰的場面,攝像師全程趴在地上拍攝,馬蠅叮咬也不能動,不幸因此染上白癜風。為了藝術而獻身,對於有些人真的不是口號!

5.86版《西遊記》原計劃拍攝30集,而不是目前的25集。

由於當時有人惡意詆毀劇組亂花錢,遊山玩水,有的領導抱怨「拍的慢」,最終中央組成專門調查組進劇組調查。

調查組與劇組人員同吃住,了解到了劇組的真實情況後,答應向部裡反映情況,讓臺裡給劇組增加100W資金,劇組每人發一件風衣。

但是資金遲遲不到位,拍攝到第15集時原有資金已經用完。劇組不得不自立更生,跑外聯,拉資金,最終找到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的300W資金,勉強拍完了25集。所以片尾錄製方上才有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的名字。

6.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曾被專家嫌棄曲子太洋,不夠民族化。楊潔導演據理力爭,認為《西遊記》是部神話劇不應受時代地域束縛,想像力,表現手段也應多種多樣,不能只局限於中國樂器,只要適合,什麼都可以用,不能墨守成規。

最終楊導演與領導,專家幾度針尖對麥芒的交鋒後,方才保全這首膾炙人口的曲子。

7.整部電視劇只有一個攝影師,一臺攝像機,還是當時最老舊的300P攝像機,攝像師如果不仔細聚焦就會「虛」,看上去像加了層柔光。似乎不可思議吧?然而事實確是如此。有很多網友問,為什麼只有一臺攝像機?攝像師王崇秋苦笑道,「因為沒有第二臺啊!」攝像師為了達到導演的拍攝要求,只能是用盡各種土辦法,實現拍攝角度和運動鏡頭的變化。

80年代物質極其匱乏,當時演員及劇組工作人員的生活也很拮据,每個人每頓飯只有5毛錢的額度,可在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光一頓餃子就要2塊5,所以演員們大部分時候並未吃飽。

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還能拍出這麼精彩的劇作。不得不感嘆當時的導演和演員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與無私奉獻!

當然模後花絮還有很多,但是窺一斑而知全豹,相信大家已經能體會到劇組人員的艱辛與百折不撓的精神。

所謂的經典不是空口說說就能實現的,它需要人們的辛勤付出以及精心琢磨!

一部電視劇,三代人的回憶,無法超越的神作,一生拍此一片,楊潔導演足以自豪一生!

相關焦點

  • 86版西遊記幕後故事:受日版西遊記刺激開拍,遲重瑞曾飾演沙僧
    提到西遊記,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86版西遊記,這部播放次數超過3000次的經典電視劇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猶記得每個寒暑假搬著小馬扎坐在電視機旁翹首以待的樣子。西遊記劇照而我們只能看到西遊記在臺前的風光,卻看不到西遊記這部偉大的電視劇誕生背後的故事,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揭開西遊記拍攝幕後的故事。
  • 86版《西遊記》幕後花絮:唐僧片場開汽車,白象精給張豐毅打電話
    《西遊記》在我們中國人心中可以說是不可代替的經典。至今它已經通過影視作品、戲曲、動畫片等諸多型式演繹過不下千餘次,而其中最讓觀眾們津津樂道的無疑還是央視86版的西遊記,可以說是這部作品定義了師徒四人在國人心中的最初形象,以至於在日後其他的版本出來時觀眾們已經很難再輕易的接受了。
  • 從特效、造型和片酬談談86版經典《西遊記》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說起86版的《西遊記》,它有多牛? 沒有人能夠做答,沒有人知道創下收視率記錄的這部老劇代表了多少人的童年! 如果不是今天大量當年拍攝《西遊記》的幕後花絮被爆出, 大概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敬業和努力的精神多麼有力量! 這種毅力足以超越技術,讓大家打心眼裡敬佩老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
  • 為何說央視86版《西遊記》是少兒經典版?
    雖然源自《西遊記》的影視劇層出不窮,但央視86版《西遊記》是毋容置疑的經典之一。央視86版之所以成為經典,有以下五個原因。第一,符合時代潮流,與當時的人們產生共鳴。(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第三,尊重原著故事情節。86版《西遊記》尊重原著,但只是尊重原著故事情節及內核的一部分,並不是完全尊重原著的內核。六小齡童確實會演猴,好到近乎以假亂真,但他卻未必像原著小說裡的孫悟空。
  • 《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差在哪兒,給菩薩化煙燻妝?
    美夢重溫的結果一般都不太好,比如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無比經典的86版《西遊記》就是,當《西遊記續集》開播時有多少人心心念念希望能夠重溫童年,可惜只有少部分人如願了,很多觀眾表示《西遊記續集》不僅沒有童年的味道,相反還有些毀童年的感覺。那麼,《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到底差在哪兒呢?
  • 35年後再看86版《西遊記》,才發現幕後細節,遠比劇情更震撼
    在《西遊記》播出30年之際,83歲的楊潔導演寫了一本回憶錄。這本書的名字就叫《敢問路在何方》,書中回憶了當年拍攝《西遊記》過程中的臺前幕後。2013年,這本書得以出版,一經發售便大受好評,至今經久不衰。4年之後,楊潔導演與世長辭,從此,人們再想真正了解西遊之路背後的故事,唯有從這本書中略看一二。
  • 日本78版《西遊記》走紅,「逼迫」央視投拍86版《西遊記》
    日本78版《西遊記》之所以能達到這個地位,首先一個原因是它的製作水平相對比較高,投資也大。 總投資據說達到十億日元,不論按照什麼時候的匯率,其投資至少也在我國86版《西遊記》的十倍以上。四、為何能「逼迫」央視投拍86版《西遊記》日本78版《西遊記》被引入我國後,只播了三集就被叫停。
  • 86版《西遊記》又一演員去世,還記得朱紫國王后金聖宮娘娘嗎
    《西遊記》曾被無數次改編成影視作品,但最為經典的莫過於1982年由楊潔執導,六小齡童、馬德華、遲重瑞等主演的央視版《西遊記》。1982年楊潔導演帶領「西遊記劇組」踏遍千山萬水、歷經磨難、經歷數年才打造出央視版《西遊記》這部精品。
  • 86版西遊記女兒國是第幾集 86版西遊記女兒國集數
    86版的《西遊記》想必陪伴了很多人長大,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無與倫比的經典之作。該劇當時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師徒四人經歷並化解的九九八十一難更是精彩絕倫,那麼86版的《西遊記》中,女兒國是第幾集呢?
  • 《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差在哪,菩薩的煙燻妝不忍直視?
    《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差在哪兒,給菩薩化煙燻妝?如果非讓大家想出一部陪伴你童年生活的影視作品,你會想到哪部影視作品呢?如果是問筆者的話,筆者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西遊記》,當然這部《西遊記》是86年版的。
  • 唐僧抽菸,八戒翻白眼,白象精真身是玉帝,《西遊記》幕後歡快
    86版的《西遊記》是我們的童年記憶,至今還有很多電視臺會重播這部劇。我們都對這部劇中的故事爛熟於心,但對於一些幕後故事則並沒有太多了解。我們今天就來討論討論《西遊記》中的幕後故事,唐僧抽菸,八戒比心,白象精的真身是玉皇大帝,《西遊記》的幕後也過於歡快了吧!
  • 86版《西遊記》車遲國鬥法:血腥鏡頭是豬肉,豬、猴之尿是啤酒
    提到《西遊記》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歷年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影視作品的改編,「西遊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在眾多版本的「西遊影視」中,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1982年由楊潔執導,六小齡童、馬德華、遲重瑞等主演的央視版《西遊記》!
  • 86版演員再翻拍,六小齡童表示不出演——《西遊記》
    只是這部《悟空》的導演在選角方面比較有看點,他把86版《西遊記》的演員來了一次情景再現。你們怎麼看這個故事的設計?特別大的想像力,西遊記中大鵬鳥和孫悟空也是競爭對手,大鵬鳥要吃掉孫悟空的師傅長生不老如今的好兄弟導演,比這部想像力豐富的定海神針更厲害,但靈的農戶,頂多是金箍棒,這讓導演和家裡的孫悟空是冤家朋友,直接也歪曲了原作的核心思想雖然故事是泡沫太的,但是在86年的時候,演員的團隊對當年的王非常期待,當年的王是西遊記第一代的三藏法師
  • 日本《西遊記》魔改火了,央視「重拍」,86版為《西遊記》正名
    央視領導在會議上突然要求楊潔拍攝《西遊記》,究其原因,竟是因為日本1987版《西遊記》的熱播,要求拍西遊記,是對自己國家文化的一種保護。《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部,從以前到現在,西遊記重播了很多次也翻拍了很多次,但是都不如86版的經典,對此楊潔導演功不可沒。
  • 86版《西遊記》裡,火花爆炸戲份是把少量炸藥放演員身上進行的
    想必大家現在給電視換臺的時候,偶爾還能看到86年版的《西遊記》。那時候拍劇沒有現在那麼多服裝、化妝、道具,可以說是更貼近生活、還原真實的拍攝手法。當時的特效技術都在摸索階段。有一場戲需要在頭上固定幾個炸點,六小齡童提議先用石頭試一下,結果石頭炸沒了。
  • 在86版的《西遊記》中,有哪幾個插曲?你記得幾個插曲的名字呢?
    二師兄聊娛樂,大家跟著二師兄一起聊一聊《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我是原創作者二師兄,專門為大家寫一些關於《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相信大家對86版的《西遊記》都不陌生吧?在這部電視劇中,令我們印象深刻的除了裡面的人物以外,這裡面的插曲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現在只要一聽到裡面的插曲就能想起以前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西遊記》的情景。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在86版的《西遊記》裡面的經典插曲吧。《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敢問路在何方》是《西遊記》的片尾曲,每當音樂一響起來的時候就會特別的有感觸,「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大部分人只記得這句歌詞。
  • 86版《西遊記》主題歌原唱竟不是蔣大為!
    86版《西遊記》主題歌原唱竟不是蔣大為! 快看 來源:央視網 發布時間:2018年10月11日 21:51 A-A+    央視網消息:86版西遊記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早已傳遍大江南北
  • 86版西遊記,這幾個鏡頭居然是紙片人,紙片人的背後是什麼
    一說西遊記,大家都熟知,《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於明代吳承恩的文學名著。是一部41集的古裝神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李世宏、李揚、張雲明、裡坡等擔任主要配音。
  • 86版《西遊記》三打白骨精:恐怖、潸情,比原著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打白骨精」是《西遊記》影視劇中非常膾炙人口的一個故事!為什麼我不說它是《西遊記》而說是相關影視劇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呢?因為在《西遊記》原著中這個故事其實並不是很精彩!《三打白骨精》在戲劇的影響下幾乎成為《西遊記》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個故事,尤其是毛主席在一九六一年十月間看過六齡童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題出「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的名句後,《三打白骨精》更是家喻戶曉。在86版《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是改編得非常好的一集,這一集也是讓觀眾最不願重溫卻最印象深刻的一集。
  • 86版西遊記女演員顏值排行榜,扮演嫦娥的僅僅排第二
    再後來,便是86版本的西遊記,86版西遊記,無疑是所有西遊記題材影視作品中的經典,是無法逾越的標杆。86版本的西遊記,將原著中各種角色的形象給固定化了,之後所拍的,大多延續86版中的角色形象,只是在特效和服裝上與時俱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