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吳季懷教授課題組近日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發表了題為「Suppressing Vacancy Defects and Grain Boundaries via Ostwald Ripening for High-Performance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通過Ostwald熟化抑制空缺缺陷和晶界的高性能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論文。Advanced Materials是美國Wiley出版社旗下的頂級期刊,當前影響因子為25.809。
在過去的十年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VSC)作為一種有前途的新型光伏器件,其效率從3.8%提升到25.2%,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然而,PVSC的實際應用需要仍然受到穩定性和性能的限制,而內部缺陷和外部溼度敏感性是需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
圖1. GdF3-氨基丁醇輔助的Ostwald成熟過程示意圖
圖2. PVSC的光伏性能J–V曲線
在此,為了克服內部缺陷和外部溼度的雙重困境,該研究設計了一種基於奧斯特瓦爾德(Ostwald)熟化的鈣鈦礦生長調控新策略。如圖1所示,將無機鹽GdF3引入到鈣鈦礦前驅體溶液,可改善晶體的生長鈣鈦礦。首先將含有GdF3的前體溶液旋塗在TiO2層上,隨後使用具有氨基和羥基的氨基丁醇蒸氣協助鈣鈦礦薄膜退火。氨基丁醇分子聚集更小鈣鈦礦顆粒,並通過其氨基和羥基作用附著在較大的顆粒上。因此,尺寸小的晶粒數量減少,較大晶粒的數量增加,形成晶粒大,晶界少的高品質鈣鈦礦薄膜。從而獲得光電轉化效率高達21.2%的PVSC(圖2),並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較小的滯後現象。
該研究工作在吳季懷教授(通訊作者)的指導下,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楊育倩(第一作者)、王曉兵、郭琪瑤和劉旭萍等共同參與完成。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峽聯合基金重點項目(U1705256)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771066、51972123)的資助。
來源 華僑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adma.20190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