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七部曲,國民黨這樣走向崩解……

2020-12-23 臺海網

國民黨還有未來嗎?

臺灣《中國時報》近日連載《動亂三十年 國民黨崩解七部曲》,講述了從1990年到2013年之間的國民黨「內鬥」,中間經過主流非主流二月政爭、新黨出走、直選委選爭議、廢省、連宋分裂、迴光返照、馬王政爭,有如溫水煮青蛙,一步步使國民黨從一黨獨大走到分崩離析。

第一部曲 主流非主流二月政爭

國民黨一向暗鬥多過明爭,1990年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卻是公開決裂。

1990年2月,李登輝競選連任,副手之爭成為引爆點。李登輝屬意安靜無聲的辦公室秘書長李元簇,黨內卻有不同聲音,特別是當時的行政機構負責人李煥,認為李登輝一意孤行,於是在國民黨臨時「中全會」上發難,要求以秘密投票而非起立鼓掌方式通過人選,雙方人馬連夜串連動員,情治單位甚至介入監聽,最後李登輝勝利,李元簇成為國民黨提名的副手,這一役也打響「兩宋一蘇」名號,宋楚瑜、宋心濂、蘇志誠一戰成名。

李元簇1990年被提名擔任李登輝副手人選。

「非主流派」落敗後並不死心,軍系「國大代表」緊咬不放,推出林洋港、蔣緯國的「林蔣配」與國民黨提名的「雙李配」抗衡。當年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仍是由「國大代表」選舉產生,其中軍系實力尤其驚人。軍系串連力挺的「林蔣配」聲勢水漲船高,給予「雙李配」極大壓力,李登輝的王座眼看不保。

李登輝是第一位成長於臺灣的領導人,擁有一定的民間聲望,「林蔣配」的節節進逼在民間造成極大反彈,「外省人欺侮臺灣人」的耳語不斷,加上「國大代表」長年未改選被人詬病,大學生群起反彈,中正紀念堂的「野百合學運」有如大火燎原,民間挺李聲浪高漲,「林蔣配」淪為強弩之末,最後由「八大老」出面化解,李登輝順利當選。

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宣誓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主流非主流」一開始只是民主程序之爭,但沒多久就變質為省籍問題,加上民進黨的暗助,才讓李登輝把以外省籍為主的「非主流派」打得潰不成軍,省籍鬥爭也成為第一階段國民黨內鬥的主旋律。

第二部曲 新黨出走 國民黨元氣大傷

「主流非主流之爭」吹響國民黨分裂的號角,在臺立法機構則形成「新國民黨連線」與「集思早餐會」的代理人戰爭。

李登輝主政期間,國民黨內訌不斷,新黨前身「新國民黨連線」成立。

「新國民黨連線」本省、外省各半,以趙少康、鬱慕明、李勝峰、陳癸淼為首,個個能言善道且戰鬥力十足;「集思會」則以地方派係為主,清一色本省籍,成員包括黃主文、陳哲男、吳梓、饒穎奇、紀政等,扮演挺李急先鋒,1992年「立委」選舉甚至高舉「臺灣國民黨」大旗,雖然得到國民黨中央的強力支持,結果卻非常不理想,多人高票落選,但無損他們在李登輝心目中的地位。

「集思會」要角後來多半投靠民進黨,陳哲男被陳水扁延攬擔任臺北市民政局長、陳水扁辦公室副秘書長;黃主文成了「臺聯黨」主席,兒子黃適卓則參加民進黨;紀政在「東奧公投」中扮演急先鋒,完全無視當年她一手催生的中華臺北。

1992年「立委」選戰,最著名一役是澎湖「內戰」,「新國民黨連線」的陳癸淼大戰「集思會」力挺的林炳坤,雙方展開焦土作戰,結果陳癸淼在黃復興黨部的力挺下勝出。選後李登輝展開報復,「非主流」頭號大將郝柏村的行政機構負責人一職遭摘除。

「新國民黨連線」在「立委」選舉中大有斬獲,成為黨內最強而有力的反對派,對李登輝而言有如芒刺在背,雙方關係愈來愈緊張。1993年,「新國民黨連線」集體出走成立新黨。

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新黨推出有「政治金童」稱號的趙少康參選,國民黨則由李登輝門生黃大洲出馬,分裂的藍軍碰上團結的民進黨必敗無疑,陳水扁漁翁得利當選市長,為6年後的政黨輪替埋下第一顆種子。

1995年「立委」選舉,新黨喊出三黨不過半,造成國民黨很大的壓力。國民黨不僅在臺立法機構負責人改選中差一點翻船,臺行政機構負責人的任命也非常不順利。當年不像現在臺當局領導人想提名誰就提名誰,還需要經過臺立法機構同意,李登輝認為綁手綁腳,1996年當選連任後啟動最大政治交易,用「凍省」交換民進黨同意放棄立法機構的閣揆同意權。

第三部曲 直選風波 李登輝傾向民進黨

1992年臺立法機構全面改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如何產生,成為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國民黨一開始主張委任直選,方法類似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由民眾選出選舉人團,再由選舉人團選出領導人。

馬英九、施啟揚當時銜命溝通宣揚,沒想到李登輝有自己的盤算,在黨內無人知情的情況下大轉彎,全面倒向民進黨力挺的公民直選制。此議一出全黨譁然,馬英九、施啟揚立馬變豬八戒裡外不是人,馬英九就自嘲說「我講的話你們還會相信嗎?」

李登輝被戲稱是一個半黨的黨主席,連民進黨主席黃信介都恭維他英明,但這一個半究竟是一個國民黨半個民進黨抑或一個民進黨半個國民黨呢?或許大家仁智互見,至少「領導人直選」這件事是一個民進黨、半個國民黨,民進黨講的話他比較聽得進去。

第四部曲 廢省大計 滅宋啟動

1996年,李登輝當選臺灣第一任「民選領導人」,原本就十分自負的他更是信心滿滿,偏偏國民黨在立法機構只是脆弱多數,民進黨與新黨又大喝和解咖啡,國民黨面對政策難以推動的窘境,被人予取予求,李登輝當然難以下咽。

1996年底李登輝再度啟動「修憲」,結果讓當時紅遍半邊天的臺灣省長宋楚瑜方寸大亂,因為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早已夜奔敵營,跟李登輝達成魔鬼交易。李登輝除了承諾「廢省」外,還同意用政黨補助金紓解民進黨的財務困境。

李登輝一心想不受節制,加上急於為「兩國論」鋪路,竟然不惜犧牲愛將宋楚瑜的政治前途,用「廢省」交換民進黨放棄行政機構負責人同意權。

宋楚瑜的省府團隊當年兵強馬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被形容為臺灣的葉爾欽。一旦「凍省」等於武功被廢,宋楚瑜反彈可想而知,一度神隱20多天。他當時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請辭待命」,無奈形勢比人強,黨內雖然對「廢省」有雜音,但在李登輝軟硬兼施下,藍、綠攜手完成「修憲」,一起廢了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臺灣省,也埋下日後連宋分裂的火種。

第五部曲 連宋分裂 第一次政黨輪替

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由李登輝欽定的接班人連戰代表國民黨出徵,原本以為十拿九穩,沒想到宋楚瑜執意出走,一個分裂的國民黨對上一個團結的民進黨結局可想而知,臺北市長新敗不久的陳水扁以不到40%的得票率當選,實現第一次政黨輪替。

國民黨敗選交出政權,李登輝成為眾矢之的,群眾包圍中央黨部及官邸要求李登輝下臺,過去都是李登輝利用群眾修理對手,李登輝頭一次面對人民力量,說不怕是騙人的,他找來連戰長談,沒想到連戰也認為李登輝應交出黨主席,而且「愈快愈好」。

李登輝自知大勢已去,決定辭去國民黨主席。但此仇不報非君子,李表面淡出政壇,其實仍伺機而動。2001年,李登輝再度出手,號召國民黨本土派出走成立「臺聯」,希望能在藍綠之間扮演關鍵少數,當年的「立委」選舉中,「臺聯」大有斬獲,損失的自然是國民黨,加上宋楚瑜也自創親民黨,國民黨一下子由第一大黨退居第二大黨,而由民進黨取而代之。

第六部曲 馬英九「中興」 迴光返照

陳水扁執政8年以貪汙收場,造成民怨沸騰,讓國民黨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臺北市長馬英九人帥、學歷好,自然成為國民黨中興明主。

2008年,馬英九果然以秋風掃落葉之姿打敗民進黨的謝長廷,臺灣人望治心切,特別是藍營對他寄望頗深,沒想到馬英九的表現令人大失所望,軟弱無能的個性展露無遺,特別是剛愎自用、識人不明,第二次政黨輪替變成國民黨迴光返照,完全執政的國民黨被馬英九整到奄奄一息,2016年兵敗如山倒。

馬英九執政期間徹底讓國民黨空洞化,8年下來沒有替國民黨培養出人才,他所任用的政務官在國民黨下臺後消失無蹤,幾乎沒有人站出來替國民黨說話,不像民進黨即使下臺,還有大批人願意效忠,馬英九的失敗莫此為甚,但顯然他還不自知,下臺後還指點江山。如果他說的都對,為什麼8年執政落得眾叛親離?

第七部曲 馬王政爭 國民黨再度交出政權

馬英九的無能在第一任展露無遺,2012年好不容易驚險過關,馬英九仍然恣意而行,加速國民黨敗亡的腳步。2013年的「馬王政爭」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奇怪的是,馬英九身兼黨主席卻不知團結黨內同志,搞得黨內四分五裂,寧願用資源餵養親綠人士,卻嫌當初抬轎的藍營人士沒水平,想整肅黨內異己,偏偏手法拙劣,沒扳倒對方,反遭對手將軍。

2014年「太陽花學運」成為國民黨的催命符,在裡應外合之下,國民黨自此江河日下,2014年縣市長選舉大敗,連一向藍得出汁的臺北市都被怪醫柯文哲拿下,馬又沒有把握住剩下的任期,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長期執政的國民黨竟然沒人敢出來應戰,中間還上演「換柱」風波,蔡英文最後輕鬆當選。

民進黨充分運用完全執政的絕對優勢,利用黨產會、促轉會等單位刨國民黨的根,國民黨黨產遭凍結,被笑稱連罵蔡英文的廣告都要蔡英文籤名才能播出,因為錢都被民進黨牢牢掌握。

黨主席無人關注 國民黨還有未來?

國民黨本來是沒機會,沒想到蔡英文執政成績比馬英九還差,給了國民黨一個反攻的機會,加上韓國瑜迅速從南方崛起,2018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莫名其妙大勝,全黨上下以為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穩操勝券。只是國民黨老毛病不改,結了疤就忘了痛,馬上陷入無止境的內鬥,高層師心自用,彼此卡來卡去,最後落得慘輸收場。

2020年1月,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請辭為敗選負責。

2020年,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國民黨危如累卵,以民進黨趕盡殺絕的作風,百年大黨正面臨滅頂危機,但國民黨仍不知團結,繼續鬥來鬥去。國民黨內鬥30年,民眾早已厭倦,連媒體都失去胃口,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仿佛不存在,少有人關心,你說這樣的國民黨還有未來嗎?

文章來源:臺灣《中國時報》、直通臺灣

相關焦點

  • 「文章摘錄」國民黨找不到北已經三十年了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2日指出,現在的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真的迷惘了,找不著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民黨從李登輝擔任黨主席時,身分、精神、價值就開始迷茫了。現任江主席事實證明,對國民黨整體而言,李登輝要的是裂解中國國民黨,扶植一個去除中國元素的國民黨或新的臺灣國民黨。就歷史文化而言,李登輝要的是去中國化,他推動在教科書加入「認識臺灣」,最終目的不只是「認識臺灣」,而是要「不認識中國」。就其個人來說,李登輝希望的是「去中入日」。
  • 國民黨,正走向一條不歸路?
    國民黨2020年大選再度敗北後,黨主席吳敦義被迫辭職。應該說,未來五年的國共關係比以往更加重要,也是國民黨會否走向不歸路的關鍵五年。實際上,國民黨權力核心重組後,中國國民黨加速蛻變成臺灣國民黨的風險陡增。基於「兩國論」,李登輝執政期間對臺灣政黨政治的設計,是企圖實現兩個本土政黨相互制衡與輪流執政。李登輝去職後,「去中國化」雖然一直是國民黨內存在的重大爭議,但歷任黨主席並未鋸長補短,貿然拿掉法律規定中的「一中」兩岸定位。
  • 他是國民黨軍團司令,為國民黨徵戰三十年,卻被蔣介石兩次撤職
    當時擔任珠江三角洲防備司令的國民黨將領面對匪患,率領的部隊開始了他的剿匪之戰。最大的一次交戰是發生在新會縣珠頭山,此國民黨將領成功擊殺了在廣東名震一時的女土匪單眼英。這位守護珠江三角洲一方安定的國民黨將領,他就是在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徐景唐將軍。1909年時徐景唐將軍考入了黃埔陸軍小學,畢業之後又進入到了保定軍官學校。
  • 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為什麼崩解 許倬雲
    東漢帝祚之終在獻帝之世,但是董卓進洛陽,天下開始紛擾,東漢代表的秩序已經解體,則東漢之崩解實際上應在公元189 年。羅馬帝國,上承由羅馬城邦建立的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64 年,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公元前165 年,羅馬滅馬其頓,確立地中海霸權,執希臘文化圈的牛耳。公元前30 年,屋大維掌握政權,公元前27 年,屋大維稱奧古斯都,共和國改為帝國體制。
  • 許倬雲: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為何崩解?
    東漢帝祚之終在獻帝之世,但是董卓進洛陽,天下開始紛擾,東漢代表的秩序已經解體,則東漢之崩解實際上應在公元189 年。 羅馬帝國,上承由羅馬城邦建立的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64 年,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公元前165 年,羅馬滅馬其頓,確立地中海霸權,執希臘文化圈的牛耳。公元前30 年,屋大維掌握政權,公元前27 年,屋大維稱奧古斯都,共和國改為帝國體制。
  • 藍營「議員」:膽小國民黨弱化九二共識走向「天然獨」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出新版兩岸論述,遭到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黨內大老反對,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
  • 邊風煒:A股三十年酸甜苦辣鹹展望未來必然走向世界之巔
    本周是A股成立三十周年的大日子。股市如濃縮的人生,酸甜苦辣鹹皆在其中。展望未來三十年,我們預期,中國A股必然將走向世界之巔,將成為中國居民最重要的財富承載地,希望投資者們不要再錯過。本周市場企穩回升,2020年也在不知不覺中將收官了,今年雖然困難重重,但全球資本市場可謂收穫滿滿,而本周更是A股成立三十周年的大日子,各媒體都在回顧展望,一些老人老事件都被搬上熒幕,看到那些舊時師友著實感慨萬千。
  • 《崩解(Unravel)》玩「毛線」的遊戲
    由一根毛線所製成的角色「亞尼」必須踏上一段冒險旅程,體驗比生存更重要的意義《崩解(Unravel)》為玩家介紹一名可愛討喜的新面孔:亞尼。亞尼是一根毛線所製成的,會在移動時緩慢崩解。《崩解》的設計靈感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北部獨有的壯麗美景,是一款畫面優美出色、以物理學為基礎的平臺解謎益智遊戲。
  • 《崩解》評測:中規中矩的科幻射擊遊戲
    前言《崩解》是由《Halo》的聯合創作者Marcus Lehto創建的全新30人獨立開發工作室V1 Interactive製作,並由Private Division發行的一款結合即時戰略元素的第一人稱科幻射擊遊戲。
  • 藍營南部基層人士:弱化「九二共識」,國民黨恐走向「天然獨」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出新版兩岸論述,遭到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黨內「大佬」反對。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
  • 真空冷凍乾燥機:食品的塌陷(崩解)溫度
    塌陷(崩解)溫度食品的塌陷溫度也叫崩解溫度,是指在凍幹升華階段,隨著溫度上升,產品失去剛性,開始變粘,發生類似塌方的崩解、熔化或產生發泡現象時的溫度,凍幹過程中發生塌陷會嚴重影響產品品質,因此需要在食品物料凍幹過程中防止塌陷的發生,塌陷主要與產品工藝和物料本身性質有關。
  • 國際首個長時間序列(2010—2019年)全南極冰架崩解逐月精細觀測等...
    2020年11月2—6日,地球觀測組織(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2020年會議周通過線上方式召開,GEO 2020年輪值主席、科技部副部長黃衛率中方代表團出席會議活動
  • 衛星數據顯示從Larsen C崩解的冰山已漂浮1000公裡
    據外媒報導,2017年7月12日,有史以來最大的冰山之一從南極大陸斷裂。現在則是該事件的三周年紀念日,最近的衛星數據顯示,這個斷裂的冰山已經在海洋上漂浮了1000多公裡並且保持了相對完整的狀態。崩解事件並不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在觀察裂縫在Larsen C冰架表面的擴大情況。當它最終分離時,被命名為A-68的冰山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冰山之一,面積約為6000平方公裡。不過它相對較薄,只有幾百米厚。
  • 民國三十年十分幣價格行情 民國三十年十分幣值多少錢?
    在眾多版別中,民國三十年拾分的錢幣如今在市面上比較少見,物以稀為貴,具有很不錯的收藏價值。中華民國三十年十分幣一枚,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隨後發行可在市場上流通的21種版別的鎳幣。那麼,民國三十年十分幣價格一枚現在能價值多少錢呢?
  • 國民黨痛斥"終審法官"改蔡英文任命:臺灣走向"帝制"
    "最高法院法官"將政治任命,國民黨"立委"今天表示,這根本就是政治幹預"司法"。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表示,這令人感到驚悚,「這不叫政治幹預『司法』,什麼才是政治幹預『司法』?」臺灣根本變成「皇帝制」了。國民黨團總召廖國棟批評,「司改會」如此表現,可以解散了。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說,他感到非常驚駭,呼籲蔡英文「放手吧」,不要把手伸進「司法」,審查個案的「終審法官」居然可以政治任命,這根本就是幹預「司法」。
  • 全球:3800平方公裡的「巨型冰山A68a」因撞擊海床而一角崩解!
    一塊被命名為「A68a」的巨型冰山的從一角開始崩解,目前看來可能是因撞擊海床而造成。這座面積有3800平方公裡的冰山此前一直在向南喬治亞島迫近,近日似乎正在隨著洋流轉向。不過隨著轉動,這個巨型冰塊的一部分可能與海床發生剮蹭,造成崩解。
  • 高雄市長補選牽動國民黨走向,江啟臣去留引發猜想
    國民黨全線失守,黨主席江啟臣原本不夠厚實的聲望受到重挫,將牽動明年5月黨主席改選,左右2022年和2024年選戰以及國民黨未來。投票率僅四成高雄市長此次補選的選舉人數為230萬,花費1.6億元新臺幣,投票率創新低不到42%。
  • 楊天石 | 從帝制走向共和
    作品通過解讀戊戌政變至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三十年間中國政治舞臺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孫中山被迫卸任臨時大總統與袁世凱上臺背後的經濟、政治原因;孫中山與章太炎、黃興、廖仲愷等人的關係,孫中山對黃興與康有為的關係的態度及導致的後果,等等,揭示了從戊戌變法至「五四運動」期間許多鮮為人知、隱微不彰的史實。
  • 給國民黨送槍蘇嘉全不輸陳菊 讓國民黨丟臉李眉蓁拉響警報
    國民黨在記者會上痛斥,蘇家叔侄之所以要繞開島內駐印尼聯絡處,無非是因要與當地政商要人相互圖利,避人耳目。為了圖利,已經到了公然不顧臺灣形象的地步。蘇家叔侄的回應是,密件中所指的2017年,蘇嘉全根本沒有去過印尼,所以指責「子虛烏有」,是「栽贓陷害」,甚至果斷提告。
  • 「人類想像力的極限」:《銀河帝國·基地七部曲》的9大靈魂拷問
    1-7的七本,《基地七部曲》,講銀河帝國瀕臨滅亡之後人類如何自救。8-12的五本,《機器人系列》,講機器人三定律和與機器人有關的故事。13-15的三本,《帝國系列》,講人類如何從地球開始向銀河系擴張。阿西莫夫駕馭大題材、長跨度、多線情節的能力相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