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黎平縣九潮鎮弄北村還是個「吃水靠挑、出門靠腳」的貧困村。 時過境遷,如今的弄北村,產業興旺,致富有門,處處散發勃勃生機。這一變化全因弄北村萬寶山上的一個「寶貝」——天麻。 走進弄北村天麻種植基地,層層疊疊天麻排列在山坡上,每個坑裡密密麻麻地生出50多個白生生、肉嘟嘟的天麻。村民黃召文兩口子正在杉木林下忙碌著。
弄北村天麻種植基地。
「以前賺錢沒門路,只能外出打工,後來聽說村裡發展了的天麻,是『訂單農業』項目,不用愁銷路,我馬上就回來搞產業了。」黃召文一邊除草一邊說,「現在我既有股份分紅,又有基地務工收入,去年掙了6萬塊,一下子就脫貧了。」 黃召文口中的「訂單農業」是九潮鎮為鼓勵群眾積極發展天麻產業想出的「妙招」。 為擴大天麻種植面積,發展林下產業,九潮鎮積極鼓勵各村與龍頭企業籤訂協議,由企業提供天麻苗、技術指導和後期銷售服務,大大減少了農戶因缺少資金、技術無法發展產業的問題,規避了單打獨鬥面臨的銷售風險。「訂單農業」模式讓貧困戶無須資金,就能參與天麻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有效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截至目前,弄北村99戶貧困戶全部參與天麻產業發展,戶均增收超過2000元。 小小天麻能撬動弄北村的致富槓桿,除了有思路,技術也必不可少。
弄北村天麻種植基地。
「弄北村有種植天麻的傳統,但以前都是村民零散種植,不成規模,天麻生長溼度無法掌控,產量上不去,而且銷路也成問題。」說起以前發展天麻產業的困難,弄北村黨支部書記黃召先直擺手。 為破解技術難題,弄北村牽手黎平青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搭建天麻有性繁育種車間、兩菌實驗室、精細加工廠等平臺,研發天麻片、天麻粉等深加工產品,通過土地流轉、「龍頭帶鳳尾」「訂單農業」等方式,吸納附近鄉鎮1095戶貧困戶參與天麻種植,開發就業崗位200餘個,幫助貧困戶實現產業、就業「雙豐收」。 同時,弄北村還組建了黎平縣利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探索「黨支部 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的組織方式,通過支部主導、引進企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的方式,覆蓋全村貧困戶。 如今,萬寶山不僅有「金果果」,還通過輪作的方式發展了黃精、淫羊藿等其他中藥材產業,增加土地經濟收益,多渠道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華姝
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