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一所大學,排在世界第90位,出了13個諾獎,6個菲爾茲獎

2020-12-14 騰訊網

世界上有沒有被嚴重低估的大學?

這個問題我們有請莫斯科大學來回答!

但是讓莫斯科大學回答之前,我們先有請十全老人乾隆帝來做一個開場白!

乾隆帝自譽十全武功,所謂康乾盛世,將屬於他的時代推到了一個高峰期。

但後世評價乾隆帝,往往都會帶著這樣一句話:乾隆帝幹了亡國之君都幹過的事兒,但卻沒有亡國!

當有人問乾隆帝到底對後世一百年做出了什麼貢獻的時候,很多人說,他讓上億人口吃飽了飯!

吃飽飯自然重要,但考慮到康雍兩朝的家底都被他揮霍光了,並且到了他這裡清朝沒有實現超車,反而掉頭往後跑,這就是他對後世的罪過!

我們看同時期的沙俄帝國女皇葉卡傑琳娜二世,在1755年建成了第一所國立大學——莫斯科大學!

這一年是乾隆二十年,無數的讀書人寒窗苦讀十載,開始奔赴京城,希望一舉高中成為天子門生!

而在這一年莫斯科大學成立,以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羅蒙諾索夫的名字命名!

這座大學沒有以葉卡捷琳娜命名、也沒有以亞歷山德羅維奇命名,而是以一位該國最偉大的數學家命名,這樣方式代表著莫斯科大學立校的理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沙俄帝國還和大清帝國一樣,只是一個農業大國,但短短20年後,沙俄卻成為了一個工業大國!

從農業大國到工業大國,是什麼改變了沙俄?

答案就是教育!

從莫斯科大學建校以來,他們對理工科極為重視,這樣的重視也讓人提到理工科便會說:莫斯科大學是最強的!

在莫斯科大學的校友榮譽榜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名字:

安東·契訶夫、維塔利·金茲伯格、戈巴契夫、亞歷山大·赫爾岑、C·A·R·霍爾、揚·伊利埃斯庫、瓦西裡·康定斯基、彼得·卡比薩、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列夫·朗道、亞歷山大·盧裡亞、安德烈·薩哈羅夫、伊戈爾·塔姆、拉希德·蘇尼亞耶夫、崔永林、奧列格·德裡帕斯卡、尤裡·米爾納、李俊峰、谷超豪、胡孟浩、江平、管惟炎、劉鴻儒、胡宏紋、納比烏林娜、普裡馬科夫……!

這些名字在理工科領域,都是一位位大神!

比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謝苗諾夫,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伊利亞·弗蘭克、列夫·朗道、塔姆、普羅霍洛夫、金茲堡……

再比如被稱之為數學獎裡面的「諾獎」——菲爾茲獎,也出現了這樣一些名字 諾維科夫、 馬爾古利斯、德裡費爾德、孔採維奇……等等!

當然,還有一些數學家得了獎卻不願意去領的!

截止到目前,莫斯科大學已經斬獲了13個諾獎和6個菲爾茲獎!

所以有人說,沙俄帝國建了一座大樓,然後只花了20年,便完成了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扭轉!所以俄羅斯人才說,只要這座大樓不倒,俄羅斯就有崛起的希望,這也是俄羅斯不懼美國的原因!

而如今科技界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莫斯科大學畢業的理工科生是最優質的,世界前十的科技公司,每年都會去莫斯科學生招聘大量的畢業生,遠的不說,就說華為,他們就和莫斯科有這樣的協議,讓大量的莫斯科理工科畢業生前往華為工作實習!

但是,就這樣一座大學,他們在世界上的排名卻不是很高,只排到了90名開外!

你看我們國家的清華大學都排在了第22位,北京大學排在了第31位,可見莫斯科大學是被低估了的!

原因是什麼呢?

留學生少啊!莫斯科大學留學生是非常少的,因為考進去真的非常困難!

再來就是俄國不重視英語,但發表國際論文就需要英語啊!所以人家壓根也不去發,而因為語言這關,自然也刷掉了不少留學生,這是個很大的門檻,所以在國際上自然排名不高!

但這並不影響人家實力很強,因為雖然排名上不受認可,但人家培養的人才卻是很受認可的!

一直都有這麼一句話:中國的學生、美國的教室、俄羅斯的教授!

這句話不難理解,很多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他們用的是美國的教室,但執教的大都是俄羅斯的教授!

俄羅斯不止教授在歐美很受歡迎,連科普書籍都在歐美非常出名,比如說俄羅斯最有名的科普大牛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寫的《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在歐美一直暢銷到現在。

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是他們都知道,在理工科領域,俄羅斯的教育是優質最值得借鑑的!

比如我們來說一下俄羅斯到底是如何培養理工科人才的!

前面說了俄羅斯對於理工科教育非常重視,重視到什麼地步?俄羅斯的大學每年都會舉行夏令營,讓小學生初中生自願報名參加,而在夏令營裡上課的老師都是來自大學的教授亦或者功成名就的大師。

比如說俄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的柯爾莫哥洛夫就年年都參加夏令營,就是為了給俄羅斯的孩子們上數學課!

這就相當於,張大千來教你畫畫、華羅庚來教你數學、朱自清來教你語文……!

上完課後,這些學生會經過一輪筆試和一輪面試,分數會被記錄在檔案冊裡面,未來這些孩子初中畢業後,會根據各科成績本分別安排進入對等專業的學校。

數學好的進入數學教育好的學校,物理好的進入物理教育好的學校,是的,針對性教育就是俄羅斯的特色!

並且,這些大師們給孩子上完課後,還會把上課的內容專門整理出來,發表到雜誌上供給沒有上課的孩子們閱讀,而後整理成為書籍,成為了孩子們課外閱讀的科普書!

所以俄羅斯的理工類科普書是非常受歡迎的,不止是在俄羅斯國內,在歐美都非常暢銷,因為都是理工科領域的大師們所譜寫的!

俄羅斯的大學基本上都設立了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專門負責什麼呢?專門負責解決抽象的奧林匹克問題,是的,畢竟奧林匹克是俄羅斯人發明的嘛!

這個部門不對外招生,但只要進入就是免學費的,要想進去必須是在奧林匹克競賽中拿到名次才可以的,有錢也開不了後門!

錄取的比例是多少呢?差不多八九百人裡面才錄取一個,而被錄取的學生裡面要不就是擁有強大的計算機編程能力,要不就是數學天才!

而裡面的老師也非常專業,他們往往都是曾經在奧林匹克競賽中得過大獎的人,有著豐富的奧林匹克競賽經驗和能力,這才有資格任教!

因為我們看,在國際領域裡一些數學競賽和編程競賽裡,俄羅斯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冠亞軍的常客,因為人家的選拔和訓練真的是頂尖的!

而大學教育就更強了,俄羅斯的大學裡面聚集的都是一線的大牛,比如獲得了菲爾茲獎的諾維科夫至今仍在莫斯科大學的數學系擔任高等幾何和拓撲學教研室主任。

所以啊!俄羅斯的教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經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其實就來自俄羅斯!

現在我們大學的很多理工科教材,都是俄羅斯人編寫的,畢竟我們的教育體系就是向人家學來的!

再舉個例子,北大清華都有天才班,而這些天才班的數學教材其實都是俄羅斯的數學教材!

我們經常說,向日本學製造,向美國學軟體,而教育這塊可以多學習學習俄羅斯!

相關焦點

  • 響徹世界學術的三大獎項: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
    響徹世界學術的三大獎項: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諾貝爾文學獎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六個領域的獎項;菲爾茲獎是數學獎項,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則是計算機獎項,被譽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揭曉,4位獲獎者各自擁有怎樣的故事?
    ,在裡約熱內盧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上,本屆菲爾茲獎正式公布。在自然世界中尋找穩定的行者Alessio Figalli因其在最優運輸理論及該理論在偏微分方程、度量幾何和概率方面的應用做出的重要貢獻,而被授予2018年菲爾茲獎。
  •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olivia chan • 2020-02
  • 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
    數學家William Thurston是1982年菲爾茲獎得主。在《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的十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這位數學天才的傳奇。今天主要介紹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的關係。龐加萊猜想是數學家龐加萊於1904年提出的一個拓撲學猜想,也是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七個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
  • 菲爾茲獎最勁爆的故事,知道一個算你牛!
    1936年,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第10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菲爾茲獎首次被頒發,獲獎者是芬蘭數學家阿爾福斯和美國數學家道格拉斯。菲爾茲獎首次頒發,顯得有點平淡與安靜。可能是因為獎金沒有那麼豐厚。隨著二戰的爆發,菲爾茲獎也因為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停辦,暫停了評選。
  • 誰將獲得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屆時,大會將頒發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誰將獲得菲爾茲獎呢,國外有個投票網站做了一次投票,結果非常有趣。其實,在菲爾茲獎的評選上,也經常會有「大熱必死」現象。因為獲獎有40歲的年齡限制,所以有傳言,評委會優先考慮最後一次機會獲獎的人。另外,很少情況下,會將獎頒發給同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個學校的人。所以下面的舒爾茨和布倫德也許在國籍上會有衝突。我們將前10名和大家一起討論。
  • 日本最好的三所大學:沒有早稻田
    很多中國的學生想到的是早稻田大學,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真的很神奇,其實早稻田大學在日本連前十都排不上!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日本最好的三所大學,想留學日本的同學可要擦亮眼睛哦!截至2019年,東大培養了包括11名諾貝爾獎得主、7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菲爾茲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無可比擬。作為一所世界頂尖的綜合大學,東大在2019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世界第12位、日本第1位。
  • 在校生2200名,卻曾有74位諾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是怎樣的存在?
    整部劇的背景設定在加州理工學院,講述了在這所享譽世界的高等院校四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生活,也為我們「展示」了科學天才與眾不同的日常。作為一部喜劇,劇中所展示的情節必定有加工和演繹的成分。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加州理工學院,的確是一個天才聚集,實驗設備先進,研究成果豐碩的世界頂級研究型大學。
  • 諾獎得主說「我的工作像重慶」
    11-03 19:29:50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在最近召開的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智博會期間,包括麥可·萊維特在內的多位專家學者來到重慶,13位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名菲爾茲獎得主、7位中國兩院院士匯聚一堂,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上進行了「智慧碰撞」。
  • 16位華人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獎,4人來自北大數院
    當地時間2月12日,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斯隆研究獎公布了最新獲獎名單。獲獎者一共126人,其中有16位華人學者。作為中國第一系,「四大瘋人院」之首的北大數院,一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諾獎風向標斯隆獎1955年設立,由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每年頒發一次,以表彰那些在其研究領域內被認為最有前途的早期職業學者。最初分為物理學、化學、和數學三個方向。後來陸續增加了神經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方向。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亞洲最美校園——香港中文大學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成立於 1963 年,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學生組成:據官網顯示,截至 2018 年底,港中大轄 9 個書院、8 個學院及研究院,共有在校學生 21051 人,其中本科生 17374 人,研究生 3677 人。港中大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 2020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發布,8所英國大學衝進世界百強!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是世界範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2003年首次發布,今年發布的是第18版。該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由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發布。
  • 世界百強名校波士頓大學、賓州州立大學—美國錄取首發
    大學主校區佔地面積65㎞,是全美面積最大的校園之一。開設的專業幾乎涵蓋所有學術領域,尤其以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物理學、天文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於世界名列前茅。其商學院是AACSB在1916年的最初16所創始成員之一;醫學院為全美排名前30,US News將其排在全美公立大學第16名。大學位列2021U.S.
  • 14歲讀大學,17歲讀博,31歲獲得菲爾茲獎,一路開掛的數學天才
    1975年7月17日,陶哲軒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均畢業於香港大學。父親陶象國在上海出生並在香港受教育,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母親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童年時的陶哲軒不僅是個濃眉大眼的萌娃,更是早早地顯示出了過人天賦——兩歲時,他就開始教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數數;三歲時,還會用洗滌劑在玻璃上噴寫算術。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為何很難出諾獎?4個原因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截至目前有222人獲得該獎,其中有1位是中國人(2015年屠呦呦獲得該獎項)。而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有1位是英國人,2位是美國人。
  • 「美國大學TOP30」100位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
    這裡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眾多芝加哥學派 ,走出了世界超過35%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是世界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
  • 2018年度「引文桂冠獎」揭曉,17位學者進入諾獎預測名單
    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首度頒布至今,已有共46位該獎項得主榮膺諾貝爾獎。自2002年以來,科睿唯安的分析師們每年都會基於Web of Science平臺上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
  • 世界50所最頂級大學中,誰獲得的諾貝爾獎最多?
    截止至2018年10月,有73位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千人畢業生就有一人獲獎(22位校友),成為世界上諾貝爾獎密度之冠。 而該校還產生了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九)以及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十六)。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在此之前,1993年諾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菲利普·夏普(Phillip Sharp)曾表示,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有四個關鍵的發現者:夏彭蒂耶、徹奇、杜德納和張鋒。所以,諾獎最多頒給三人的規則顯然就是個問題。
  • 日本最好的十所大學
    截至2014年,東大培養了包括9名諾貝爾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菲爾茲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國)國會議長在內的一大批學術名家、工商巨子、政界菁英,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無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