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立委」藉口「防滲透」 提案「禁止大陸臺商投資臺灣媒體」

2020-12-18 銳看臺灣

據臺媒報導 藉口所謂「為防堵大陸滲透並完善臺灣防衛機制」,立場深綠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近日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希望強化陸資入及臺資西進管制。草案明定,在大陸(包括港澳)享有重大經濟利益者,不得經營或投資臺灣媒體事業;臺灣公營事業及政府捐助經費佔財產兩成以上之財團法人,則禁止赴大陸投資。

根據王定宇提案,臺灣的人民、法人、團體及其他機構,若是在大陸地區享有重大利益,就不得在臺灣的廣播電視、衛星廣播電視、有線廣播電視及數位通訊傳播事業中擔任負責人或執行董事業務,也不得擁有5%以上股份或具有實質控制能力。

草案中也明確定義,所謂「享有重大利益」,包括在大陸資產佔總資產三成以上、在大陸營業額佔總營業額三成以上、五年內個人受大陸補助逾一百萬元、五年內法人受大陸補助逾五百萬元者。

草案也明定臺灣公營事業、由臺當局或公營事業捐助經費累計達財產總額兩成以上之財團法人、由臺當局及其所屬基金轉投資金額佔資本額兩成以上之事業,以及受臺當局直接或間接控制人事、財務或業務之團體及機構,均禁止赴陸投資或進行技術合作。

相關焦點

  • 深綠「立委」提案:大陸臺商禁止投資臺媒
    據臺媒報導 藉口所謂「為防堵大陸滲透並完善臺灣防衛機制」,立場深綠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近日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希望強化陸資入及臺資西進管制。草案明定,在大陸(包括港澳)享有重大經濟利益者,不得經營或投資臺灣媒體事業;臺灣公營事業及政府捐助經費佔財產兩成以上之財團法人,則禁止赴大陸投資。
  • 臺灣經濟依賴大陸而存活,綠營敢不敢讓兩岸全面「斷航」?
    新冠肺炎陰霾下,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主張限縮臺商與陸配子女的健保權益,深綠「立委」陳柏惟則是高舉標語,主張檢討某些陸配與他們子女的居留資格,使其無法加入健保。陳柏惟兩位「立委」若真關心健保支出,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65歲以上的臺灣人花掉的健保資源,平均每人每年約6萬多元新臺幣,是其他年齡層的3到6倍。
  • 蔡系「立委」撤回「臺獨」提案,蔡英文5·20演說或不太刺激大陸
    民進黨政客日前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刪除其中「國家統一」相關文字,並完成一讀交付審查。在大陸強力示警下,此事發生戲劇性轉折,5月13日,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未敢將此提案排入審查程序;15日,提案帶頭人、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不得不認慫,撤除提案。
  • 「臺獨新旗手」參選「立委」 其嶽父被爆投資大陸
    爆料者指稱高熙治(上圖,左)和老婆劉美珠祖籍在山東龍口,才會投資山東;2007年,陸媒就以《龍口籍臺商發達不忘桑梓 2600萬元(人民幣)投向七甲生態農業》為題,大讚高熙治夫婦投資山東高熙治投資山東4年後,還熱情接待來自山東龍口市的文史官員,為他們搭建臺灣人脈,兩岸政商關係相當不錯。
  • 「臺獨」為挑釁大陸,不惜朝臺灣民眾動刀子,島內炸鍋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3月3日援引中國臺灣網的報導《民進黨為「反制」大陸,又開始朝臺灣民眾動刀子了》稱,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主張限縮臺商與陸配子女的健保權益,「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則主張檢討某些陸配與他們子女的居留資格,使其無法加入健保。
  • 「一邊罵大陸,一邊吃大陸」|依林昶佐|大陸|黃惠英|臺灣
    [新聞頁-臺海網]綠營「立委」林昶佐近日指旺中集團拿大陸「政府補助款」,所以旺中集團下的中天新聞可能「被大陸操作」。然而,林昶佐這種抹紅伎倆瞬間被島內媒體和藍營「立委」打臉。原來這些「臺獨分子」阻撓兩岸交流,不讓廣大臺灣同胞享受兩岸關係的紅利, 「自己家卻賺飽人民幣」。
  • 蔡英文子弟兵撤回「刪國家統一」提案,深綠小黨冷嘲熱諷
    民進黨英系「立委」蔡易餘提案刪「國家統一」字眼,但15日在「立法院」會議召開時卻自動撤回。對此,深綠政黨「時代力量」冷嘲熱諷,稱民進黨「選前芒果乾,選後撤提案」,還點名蔡英文在520的就職演說中,應向全體民眾說清楚,要如何處理「國家定位」問題。
  • 禁止臺灣人使用華為?結果……
    導讀:去年,我國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假借所謂的「信息安全」作為藉口,對外界宣布將在公務活動之中,禁止使用華為公司的相關產品。而根據臺灣新聞媒體近日報導,臺灣「時代力量」籍「立委」王婉諭公開聲稱,她的信箱收到一封末尾標註「來自我的華為手機傳送」的信件。
  • 臺商提出八大訴求要求臺灣當局協助解決
    中新網香港四月六日消息:臺北訊,三十八名跨黨派臺灣「立法委員」六日提案,對開放臺灣金融機構赴大陸設立辦事處或分行、臺商子女教育、重複課稅、大陸配偶返臺居留權及健保權等臺商八大訴求,以臨時提案正式提交臺灣「立法院」大會審議,通過後將函請臺灣行政部門研究處理。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民進黨為「反制」大陸,又開始朝臺灣民眾動刀子了
    來源:中國臺灣網新冠肺炎陰霾下,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主張限縮臺商與陸配子女的健保權益,「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則主張檢討某些陸配與他們子女的居留資格,使其無法加入健保。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兩位「立委」表面上捍衛健保資源,口號喊得有模有樣,但探究政策細節,如果真依照他們的倡議,不但無法為健保撙節支出,反而擴大耗損。文章指出,兩位「立委」若真關心健保支出,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65歲以上的臺灣人花掉的健保資源,平均每人每年約6萬多元(新臺幣,下同),是其他年齡層的3到6倍。
  • 大陸惠臺措施含金量高 臺商加大對大陸投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一方面強調反對和遏制「臺獨」,另一方面表示高度重視臺灣同胞福祉,表明大陸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方向不變。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也在政協工作報告中表示,深化同臺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交流交往。
  • 民進黨「立委」提案變更「國名」英譯
    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臺灣的民進黨當局為了刷「存在感」,展開瘋狂的外援。有島內綠媒報導稱,華航物資專機上的「China」字樣被認為容易使外國人混淆,誤認是「中國」。民進黨「立委」林宜瑾今日完成提案連署,聲稱「『政府』應立即變更對外翻譯名稱為(Republic of)Taiwan或Chunghwa」。林宜瑾說,臺灣英文「國名」翻譯問題受到矚目,「要改Taiwan還是Chunghwa?」林宜瑾與幾位法案助理,以及「綠委」林俊憲研究討論後決定都提!
  • 蔡英文520前收到的「恐怖禮物」:「立委」提案刪「國家統一」
    近日,臺灣「立法院」一讀通過由民進黨民意代表提案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刪除了條例中「國家統一」的字眼。香港「大公網」近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說,由此可見,民進黨已經不再滿足於只走「柔性臺獨」的路線了,而是要邁向赤裸裸的「法理臺獨」,通過「修法」把臺灣定位為「國家」。
  •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對於政策「跳票」,蔡英文方面顯得「老神在在」,通過各級官員和綠媒之口,告訴臺灣民眾,RCEP不重要,對臺灣經濟影響不大,甚至推導出如果大家要怪,也要怪國民黨的神奇邏輯。除了甩鍋卸載,蔡當局又為臺灣民眾編織了RCEP之外的另一個夢——CPTPP。
  • 蔡英文自己不"拼經濟",憑什麼讓臺商回臺投資?
    臺當局日前在臺北舉辦「2018大陸臺商春節聯誼」餐會,當天蔡英文大談兩岸關係,但依舊是重彈老調,說「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走回頭路」,就是隻字不提「九二共識」。香港《大公報》23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蔡英文明知道不承認「九二共識」就無法改善兩岸關係,但在臺商春節聯誼餐會上依然賣力「演出」,大打「溫情牌」,不過是想吸引臺商回臺投資。
  • 「綠委」提案了,「周揚青們」在臺灣恐踩紅線!
    大陸網紅周揚青指控臺灣藝人羅志祥「多人運動」,這類「報復行為」在臺灣恐將觸法!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提案訂定「性隱私侵害防制條例」草案,禁止未經他人同意揭露與對方性行為,更不得公開「他人其他與性相關之行為」,違者最重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案動機若為「報復」更加重其刑二分之一,全案昨日在立法機構完成一讀。
  • 臺商在大陸賺錢多
    最近臺灣的經濟部門調查結果顯示,大陸有54.8%的臺資企業營業額持續增長,盈利的臺資企業的比例首次超過了四成,達到41.9%,比虧損的臺資企業所佔比例高出10個百分點,這一結果顯示,大陸地區大部分的臺資企業已經進入了收穫期。  呂秀蓮曾經警告臺商說,到大陸投資就像飛蛾撲火。臺灣還有人說,大陸歡迎臺商來投資,但是沒有歡迎臺商來獲利。
  • 臺商盼回到「一中」基礎:大陸無須對臺絕望,臺灣也不必對大陸充滿...
    11月3日,2020浙江臺灣合作周在杭州開幕。正在參加浙江臺灣周的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旺旺集團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對中評網記者表示,「兩岸只有和平發展一條路,在臺灣,仍有許多像我這樣,期盼回到一個中國,以共同政治基礎展開對話。希望能夠藉助兩岸交流平臺,替未來兩岸中國人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