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讀佛經,就是單純的只讀佛經上的文字,就這麼個簡單的事情,很多人很難做到,一是走進來開始讀很難,二是堅持每天都讀點佛經很難。
先說這開啟吧,就像春節期間去寺院做義工,想到正月去寺院燒香拜拜的人多,就特地製作了一份如何燒香的供養偈,給一些香客普及一下知識,還針對求佛祈願的那些信眾,寫了一份求佛護佑的文,文本內容是受到香客、信眾的認可(供養偈與求佛祈願文的內容在前幾期文章《春節一起去寺院做義工吧》)。
當大家燒香、祈願之後,我告訴他們,燒香只是一個善緣,只是對佛有一個恭敬心。只是燒香,燒一輩子都不會懂道理,也得不到佛的智慧,都不知道佛在說什麼佛法。您只有把佛經讀進去,您這一塊田裡面就會有非常好的種子,面對人生的瑣事,就會有智慧應對與處理。
這番話聽著是個個認同,但只有少部分人是請走了佛經,且後續跟進下來,真正開始讀誦的,還是比較少的。在現場大多數的人,是看熱鬧的狀態,還有的人甚至對將佛經請回家表示拒絕,表現出一副「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神態。
我真是有些想不通,知道來燒香,知道來求佛,可是面對佛講的經典,怎麼一副拒絕、惶恐不安的狀態,好幾位邊走邊擺手:「我家裡有好多,我有,我有。」講話的神色一點都不像家裡有的樣子,一邊說一邊迅速溜之大吉。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講「法寶能為大寶車,能運眾生出火宅。」這法寶一方面也是在指我們的佛經,讀了佛經,知道了道理,懂得解脫的方法,我們才能離開這個三界火宅。整天只會燒香拜拜,不願再進一步了解佛在講什麼道理的真是大有人在,像小編這樣努力探尋的,卻成了另類。
這不,昨天遇到因緣,正與一位故人講讀點佛經的好處,表示每天花20分鐘時間,堅持讀一些經典回向,就這樣簡單的堅持,叫作有煩惱消煩惱,沒煩惱增智慧。正在講著,那位故人表示每天花20分鐘他還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他平時有去燒香拜拜。
我一聽他有去燒香拜拜,就問他去哪裡燒香,他說,就在家旁邊有個仙姑廟,我一聽,脫口而出:「仙姑是道家的。」他聽我這樣說,就反問:「這不是佛菩薩嗎?」看來他有點分不清楚了。
我就接著說:「您可以去這旁邊的XX寺,離你不是很近?」
這時,旁邊來一人插嘴道:「我們不去,在哪裡燒得順,就在哪裡燒,我每年就是去普陀山燒香,燒香就是順順的燒,不要換來換去的。」
本想這位故人因緣到了,我正想與他多講講,不料旁邊這位「陳咬金」一直幹擾,看這因緣,我就只能順著她的話講,在哪裡燒香就是與那裡結緣。佛的寺院離這麼近,沒有去過,這所謂的仙姑不知道是屬於天神還是鬼神,這個當下也不好再與故人講什麼,所以就建議他先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經還是要讀的。故人略有所思道:「觀世音菩薩,那個仙姑廟也有供奉」。
寫到這裡,就乘這個因緣,順便講講,這個天神與鬼神,大家對照看看自己經常去拜拜的那些廟宇,所供奉的是天神還是鬼神,反正不論是什麼,我們還都是要恭敬的;
在民間信仰的部分中,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土地公、城隍。玉皇大帝其實就是佛教裡面講的忉利天——三十三天裡面那個帝釋天;玄天上帝就是三十三天當中的一個,其他三十二天的一個天王,他都是屬於忉利天的天神;土地公是屬於有財的鬼,民間我們經常拜土地公,叫福德正神,他是屬於有財、有福的鬼;還有城隍,城隍他不只是有財的鬼,他也是大力鬼。因為他們過去世有修行布施,但是因為一時氣憤,而不慎造了惡業,所以生到鬼道之中;因為他有布施,所以他變成有財鬼、有福報的鬼,而且也是大力鬼;
那天神跟鬼神到底有什麼樣的差異呢?譬如說玉皇大帝、玄天上帝,他是屬於天神,所享受的食物,遠遠比人間的食物甘美。所以天神不會接受有人殺生,殺畜生來供養,他不接受人間這樣的供養,這樣的食物。
所以,你想要得到玉皇大帝、玄天大帝、四天王天天王來眷顧你,你只要行十善業就可以了;因為這些天神,他都是行十善業而生天的,所以當他知道這個人間有人行十善業,他就會很眷顧於他。
那鬼神呢,鬼神雖然有福報,但是他不像天神,所以你得拿酒肉來供養他,所以,從事相上看,最簡單的區分就是看供品,鬼神他是吃人間的供養,這也是他的福報之一。
我們去燒香,去哪裡燒香,其實是我們與這個地方有緣,有些人覺得這個地方燒香靈驗,其實佛菩薩對眾生是平等無二的,怎麼會有這裡燒香靈驗,那裡不靈驗呢?還這裡燒的順就一直在這裡燒,佛還講要廣結善緣呢,怎麼會只限定在一個地方燒香呢?
所以學佛學智慧,在前面文章中也提過燒香是燒六根香的意涵,即存好意,說柔軟語,做好事,慎護身患口意行,這才是燒香。我們會去到那個地方燒香,其實只是與那個地方結緣,培養恭敬心,如果有去護持(有投錢在功德箱),算是有布施,這些是修福,但是不是真正修福了,還得看這個地方弘揚的是什麼法,所以即便是有護持,是種到福田還是鄙惡田,還不好就此下定義。這些內容,如果您沒有讀佛經,是不會懂得的。
所以,選擇燒香的地方,確實也很重要,這就是關係您要與誰結緣的問題了,就像人與人的交往,您是喜歡與有智慧、有善習的人,還是要與嗔心重、小心眼愛計較的人交往?有來往就有交情,去哪裡燒香也是同理。鬼神您拜他,他當然也會護你,但是如果您哪裡做的不到位,他是比較容易起嗔的,很可能會懲罰或是捉弄你。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您經常去鬼神廟燒香拜拜,求他保佑,這人情都是相互的,人情都不好還,搞不定哪天這位鬼神,也需要您幫他辦事了,不知道您是幫還是不幫?很簡單嘛,大家緣結得這麼深了,他不找您找誰呢?您去燒香拜拜他,就是與他有緣嘛。所以民間就有一句話叫做「請神容易送神難。」而佛菩薩則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佛已經具足無量無邊功德,祂只會幫助我們,引導我們,恆順眾生心,佛菩薩是千處祈求千處應,他是不會對我們有任何要求的,更不會讓我們幫他辦什麼事。
佛菩薩很慈悲,無論我們做了什麼,祂都不會責怪我們,佛法是因地制宜的,講的是因緣果報,種了什麼因,一定會有報,什麼時候報,緣熟就報。都是自己造作出來的,所以很多人在造作的時候,不知道,常常做事情是有善心,沒智慧。加上自己都沒有讀過佛經,因為無知,別人在勸請讀佛經,她就來幹擾,這就叫造口業,這樣的人真是很可憐。這樣的人,未來自己遇到佛經,或者想來讀佛經,也是會比較困難開啟。
佛從來不會給我們設什麼規矩,祂只會隨順我們,怎麼地都行,隨順這個因緣,而且就算我們做錯了,佛還施設了善法——懺悔,做錯了,自行懺悔去,只要願意懺悔,就能滅罪。
所以佛經不讀,您就沒法懂得這些,整天迷在其中,跟著感覺走,世俗人的那些感覺都是在計較、計算:合算不合算,好與壞,得與失,善與惡,舒服不舒服,感覺好不好……連燒香拜拜也這般計算、感覺著,燒香還要順順燒;如果不順順的,就是這裡不靈驗,就是佛菩薩沒有保佑,所以有句話叫「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學人。」